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

摘要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池底泼洒75千克/亩生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并杀死敌害生物,消毒后池塘及池塘周围全部铺上黑色厚地膜,配备一台增氧机,放养密度视苗种个体大小而定,胴长为1.2~2.5厘米的苗种,每平方米可放养400~450只;胴长3.0~5.5厘米的幼乌贼,每平方米可放养300~350只;添加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肥可以促进乌贼的快速生长,EPA含量增加,乌贼类疾病减少,病死减少,同时还使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最终的品质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26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09137.0

  • 发明设计人 沈建明;

    申请日2013-07-23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涛

  • 地址 215138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相石路(车渡村)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9: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51202 终止日期:20170723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4-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00 登记生效日:201704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2-0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K6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2-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00 登记生效日:201701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1-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K6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12-02

    授权

    授权

  • 2015-11-2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00 登记生效日:20151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3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曼氏无针乌贼池塘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 e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 

目、乌贼超科、乌贼科、无针乌贼属乌贼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俄罗斯、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沿海,舟山海区是最重要的分布区。乌贼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群体的喜爱,干品称“螟脯鲞”,产品畅销东南亚一带及我国沿海各地。由于近年来乌贼产量极少,市场销售主要以鱿鱼为主。乌贼全身是宝,乌贼骨是传统中药海鳔蛸,其内脏粉是动物饲料的优良诱食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

乌贼曾是我国的“四大海产”之一,浙江省历史上渔业捕捞最高年产量6 万t,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9.3%。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由于春、夏汛时,多种渔具大量围捕未产卵的“进港乌贼”,秋、冬汛时,包括渔轮拖网、张网作业的多种渔具大量捕捞幼乌贼和越冬乌贼,致使乌贼生长型和补充型群体数量过度减少,破坏了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导致舟山渔场乌贼资源几近枯竭。现有的单一型鱼肥和复合型鱼肥还有一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不能对有害菌、虫进行灭杀,因此,缺乏对鱼病有效防治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复合鱼肥可以增加鱼池中有益菌的含量,有效的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目前关于专用于该复合微生物鱼肥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池塘建造:池塘形状为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2: 1,水草种植面积为60%,位于池塘中间,池塘四周开挖70~80 ㎝宽的环水沟作为河蟹的暂养池,池塘总体平整,池埂高2m、坡比1: 3、面宽1.5~2m,养殖水深1~1.5m,进排水系统为东边进西边出,平整后,池底平坦,往闸门口呈一定坡度倾斜,保证养殖排泄物及废物能完全排出,闸门口内侧用8目筛绢构筑弧形网以防乌贼逃逸及敌害生物进入。池底泼洒75千克/亩生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并杀死敌害生物,消毒后池塘及池塘周围全部铺上黑色厚地膜。配备一台增氧机,池中布设气管及气石进行适当增氧,气石布放密度为0.1个/米2,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15cm左右,水深 1.5m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日常养殖水深能保持2.5~3.0米,盐度26~31,溶解氧≥6毫克/升,水温18.1~27.6℃,pH值7.6~8.5;

精卵孵化:孵化过程中, 前期培育池换水量为每天1 个全量, 但每天必须吸底以排掉污染物, 并随时撤掉腐烂的树枝和网衣,水温应尽可能保持与自然海区获卵区的水温(18℃-19 ℃ ) 相适应, 随着自然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可缓慢上升, 但回升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2 天内水温回升不能超过去1 ℃ , 若水温回升速度过快, 可通过地下海水调节加以控制, 当水温回升至2 3 ℃ 时实行恒温培育,受精卵经10-20 天培育即可陆续孵化出小乌贼, 可将其收集到网箱内集中培育, 同时加大换水量,一般每天换水2-3 个全量;受精卵孵化过程中, 应采取遮光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光强度一般控制为500lx -1000Lx 为宜。小乌贼孵化后1-2 天, 开始少量摄食,此时最理想的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小卤虫。人工孵化卤虫可分期进行, 随着小乌贼的发育逐渐增加投喂量和卤虫的规格。孵化10 天后,逐渐去掉遮光措施, 饵料生物可为投喂人工培育的仔虾或自然海水中的挠足类, 无条件时也可投喂从盐场卤库捕获的自然卤虫, 并在培育池的一角设置6 0-80 目小网箱来盛放卤虫, 既保持卤虫鲜活, 又满足和方便投喂的要求。小乌贼经30-45 天集中培育, 即可投人另池进行养成。

短途运输可采用带水充氧桶运,密度控制在2500~3000尾/米3,运输时可在桶上方加盖遮阳网,忌剧烈震荡,运输途中,温度不能超过30℃或低于14℃。中长途运输可采用尼龙袋充氧方法,规格为40厘米×70厘米的尼龙袋可放胴长1.2~1.5厘米的苗种30~50只/袋,运输时再在透明尼龙袋外套一黑色尼龙袋遮光,途中气温保持恒定,范围可在14~30℃,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该法运输12小时成活率为100%。包装和运输过程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苗种的刺激。也可采用活水船运输,运输时活水仓上方要加盖遮阳网,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运输最好安排在傍晚至凌晨进行。若运输时间超过6小时,可在途中或在袋中适当投些饵料,以免相互残杀。 

苗种放养:放养密度视苗种个体大小而定,胴长为1.2~2.5厘米的苗种,每平方米可放养400~450只;胴长3.0~5.5厘米的幼乌贼,每平方米可放养300~350只;胴长6.0~8.5厘米的乌贼,每平方米100~150只;胴长大于9.0厘米的乌贼,每平方米50~100只; 

饲料准备:饲料制备:所述饲料原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硅酸盐细菌0.5-0.8份、粪链球菌1-3份、木霉菌0.6-0.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2-5份、酵母菌0.3-0.5份、鱼骨粉50-60份、醋糟粉65-70份、废液沉淀物50-55份、米糠40-60份、红糖12-14份、食盐10-14份、猪粪80-85份、猪肉屠宰场废弃物45-55份、水草60-65份、碳酸氢钙12-16份、尿素14-17份、柠檬酸铁1-3份、维生素B10.6-0.8份、维生素B120.2-0.6份、 花椒20-30份、银杏种皮20-30份、蛇床子20-30份、苦楝皮10-30份、使君子15-25份、五倍子1-15份、毛冬青5-15份、苦参碱5-10份、无患子外种皮55-60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草晾干,使其含水量在40%以下,将其切断至2-4cm,然后按照所述比例加入鱼骨粉、醋糟粉、米糠、红糖、食盐,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进行发酵,所述的发酵是好氧堆肥发酵,发酵用水占物料总重量的20-30%,给氧时间冬季为50-60小时,夏季为20-25小时,发酵温度为45-60℃,发酵时间为7-10天;(2)将废液沉淀物、猪粪、猪肉屠宰场废弃物按照所述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酵母菌、粪链球菌进行发酵;将上述物质置入池中混合腐沤,上部盖上塑料薄膜,进行3-5天预发酵;然后将塑料薄膜揭去,并且进行搅拌,让混合物接触氧气,逐渐升高温度,从常温到50℃,保持1-3天后继续翻堆,然后从50℃升到60℃,保持时间为2-4天,然后将温度降至常温,保持6-8天,直至完全熟化,发酵完毕;(3)将经过步骤(1)和步骤(2)发酵、消毒后的有机混合物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45-60℃,干燥到含水量为15-25%;(4)将硅酸盐细菌、木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按照所述比例加入到上述物料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5)将碳酸氢钙、尿素、柠檬酸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大黄、黄芪份、神曲按照所述比例加入到混合物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6)加入花椒20-30份、银杏种皮20-30份、蛇床子20-30份、苦楝皮10-30份、使君子15-25份、五倍子1-15份、毛冬青5-15份、苦参碱5-10份、无患子外种皮55-60份之后将上述物料在18-45℃的条件下进行低温干燥,使其含水量为10%以下;

饵料投喂   日投喂3~4次,尽量做到少量多投,以乌贼从抢食到不抢食为度;随着体重的增加,后期逐渐降低投饵率;  

水质管理 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水位、溶解氧、酸碱度、水色及透明度变化,做好进排水及增氧工作,创造适宜乌贼生长的水质环境。放养初期,投饵量少,水质比较稳定,日换水20%左右;中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投饵量的增多,逐渐加大换水量,日换水30%~50%;后期由于投饵量更大,排泄物更多,进一步加大了换水量,日换水达100%,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60厘米,水色以黄绿、淡黄、浅绿为主;

收获时,将池水排至水深0.3~0.4米,用柔软的抄网将乌贼小心转移至带水容器中即可。活体运输曼氏无针乌贼可采用黑尼龙袋充氧或带水充氧桶运,运输成品密度可根据乌贼大小、运输距离、气温等决定,采捕与运输时,动作要轻,避免强光,防止乌贼喷墨死亡。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科学化、精细化饲养,短时间内增产效果明显、生活率高、适合产业化大规模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精细化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方法;池塘建造:池塘形状为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2: 1,水草种植面积为60%,位于池塘中间,池塘四周开挖70~80 ㎝宽的环水沟作为河蟹的暂养池,池塘总体平整,池埂高2m、坡比1: 3、面宽1.5~2m,养殖水深1~1.5m,进排水系统为东边进西边出,平整后,池底平坦,往闸门口呈一定坡度倾斜,保证养殖排泄物及废物能完全排出,闸门口内侧用8目筛绢构筑弧形网以防乌贼逃逸及敌害生物进入。池底泼洒75千克/亩生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并杀死敌害生物,消毒后池塘及池塘周围全部铺上黑色厚地膜。配备一台增氧机,池中布设气管及气石进行适当增氧,气石布放密度为0.1个/米2,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15cm左右,水深 1.5m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日常养殖水深能保持2.5~3.0米,盐度26~31,溶解氧≥6毫克/升,水温18.1~27.6℃,pH值7.6~8.5;

精卵孵化:孵化过程中, 前期培育池换水量为每天1 个全量, 但每天必须吸底以排掉污染物, 并随时撤掉腐烂的树枝和网衣,水温应尽可能保持与自然海区获卵区的水温(18℃-19 ℃ ) 相适应, 随着自然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可缓慢上升, 但回升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2 天内水温回升不能超过去1 ℃ , 若水温回升速度过快, 可通过地下海水调节加以控制, 当水温回升至2 3 ℃ 时实行恒温培育,受精卵经10-20 天培育即可陆续孵化出小乌贼, 可将其收集到网箱内集中培育, 同时加大换水量,一般每天换水2-3 个全量;受精卵孵化过程中, 应采取遮光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光强度一般控制为500lx -1000Lx 为宜。小乌贼孵化后1-2 天, 开始少量摄食,此时最理想的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小卤虫。人工孵化卤虫可分期进行, 随着小乌贼的发育逐渐增加投喂量和卤虫的规格。孵化10 天后,逐渐去掉遮光措施, 饵料生物可为投喂人工培育的仔虾或自然海水中的挠足类, 无条件时也可投喂从盐场卤库捕获的自然卤虫, 并在培育池的一角设置6 0-80 目小网箱来盛放卤虫, 既保持卤虫鲜活, 又满足和方便投喂的要求。小乌贼经30-45 天集中培育, 即可投人另池进行养成。

短途运输可采用带水充氧桶运,密度控制在2500~3000尾/米3,运输时可在桶上方加盖遮阳网,忌剧烈震荡,运输途中,温度不能超过30℃或低于14℃。中长途运输可采用尼龙袋充氧方法,规格为40厘米×70厘米的尼龙袋可放胴长1.2~1.5厘米的苗种30~50只/袋,运输时再在透明尼龙袋外套一黑色尼龙袋遮光,途中气温保持恒定,范围可在14~30℃,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该法运输12小时成活率为100%。包装和运输过程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苗种的刺激。也可采用活水船运输,运输时活水仓上方要加盖遮阳网,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运输最好安排在傍晚至凌晨进行。若运输时间超过6小时,可在途中或在袋中适当投些饵料,以免相互残杀。 

苗种放养:放养密度视苗种个体大小而定,胴长为1.2~2.5厘米的苗种,每平方米可放养400~450只;胴长3.0~5.5厘米的幼乌贼,每平方米可放养300~350只;胴长6.0~8.5厘米的乌贼,每平方米100~150只;胴长大于9.0厘米的乌贼,每平方米50~100只; 

饲料准备:饲料制备:所述饲料原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硅酸盐细菌0.5-0.8份、粪链球菌1-3份、木霉菌0.6-0.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2-5份、酵母菌0.3-0.5份、鱼骨粉50-60份、醋糟粉65-70份、废液沉淀物50-55份、米糠40-60份、红糖12-14份、食盐10-14份、猪粪80-85份、猪肉屠宰场废弃物45-55份、水草60-65份、碳酸氢钙12-16份、尿素14-17份、柠檬酸铁1-3份、维生素B10.6-0.8份、维生素B120.2-0.6份、 花椒20-30份、银杏种皮20-30份、蛇床子20-30份、苦楝皮10-30份、使君子15-25份、五倍子1-15份、毛冬青5-15份、苦参碱5-10份、无患子外种皮55-60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草晾干,使其含水量在40%以下,将其切断至2-4cm,然后按照所述比例加入鱼骨粉、醋糟粉、米糠、红糖、食盐,充分搅拌,混合均匀;(2)将上述混合物进行发酵,所述的发酵是好氧堆肥发酵,发酵用水占物料总重量的20-30%,给氧时间冬季为50-60小时,夏季为20-25小时,发酵温度为45-60℃,发酵时间为7-10天;(3)将废液沉淀物、猪粪、猪肉屠宰场废弃物按照所述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酵母菌、粪链球菌进行发酵;将上述物质置入池中混合腐沤,上部盖上塑料薄膜,进行3-5天预发酵;然后将塑料薄膜揭去,并且进行搅拌,让混合物接触氧气,逐渐升高温度,从常温到50℃,保持1-3天后继续翻堆,然后从50℃升到60℃,保持时间为2-4天,然后将温度降至常温,保持6-8天,直至完全熟化,发酵完毕;(4)将经过步骤(1)和步骤(2)发酵、消毒后的有机混合物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45-60℃,干燥到含水量为15-25%;(5)将硅酸盐细菌、木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按照所述比例加入到上述物料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6)将碳酸氢钙、尿素、柠檬酸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大黄、黄芪份、神曲按照所述比例加入到混合物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7)加入花椒20-30份、银杏种皮20-30份、蛇床子20-30份、苦楝皮10-30份、使君子15-25份、五倍子1-15份、毛冬青5-15份、苦参碱5-10份、无患子外种皮55-60份之后将上述物料在18-45℃的条件下进行低温干燥,使其含水量为10%以下;

饵料投喂   日投喂3~4次,尽量做到少量多投,以乌贼从抢食到不抢食为度;随着体重的增加,后期逐渐降低投饵率; 

水质管理 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水位、溶解氧、酸碱度、水色及透明度变化,做好进排水及增氧工作,创造适宜乌贼生长的水质环境。放养初期,投饵量少,水质比较稳定,日换水20%左右;中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投饵量的增多,逐渐加大换水量,日换水30%~50%;后期由于投饵量更大,排泄物更多,进一步加大了换水量,日换水达100%,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60厘米,水色以黄绿、淡黄、浅绿为主;

收获时,将池水排至水深0.3~0.4米,用柔软的抄网将乌贼小心转移至带水容器中即可。活体运输曼氏无针乌贼可采用黑尼龙袋充氧或带水充氧桶运,运输成品密度可根据乌贼大小、运输距离、气温等决定,采捕与运输时,动作要轻,避免强光,防止乌贼喷墨死亡。

效益分析:2009年放养的30000尾曼氏无针乌贼经过2个月的养殖,收乌贼1170千克,平均重量达65克,成活率达60%;用去饵料4375千克,饵料价格2.2元/千克,饵料成本为9625元;苗种价格为1.5元/尾,苗种成本为45000元;以市场销售乌贼每千克80多元计算,产值101400元,除去人工费用等成本,可获纯利润41800元。投入产出比为1∶1.70。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生长的乌贼幼龄期,捞出,分养到五个水池当中,每池300条,在四个水池中按照每亩200kg的投放量分别投放本发明实施例1的微生物乌贼肥和普通乌贼肥(对照1,产自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另外一个水池不投放乌贼肥(对照2),但是投放同样量的普通鱼食,其余的喂食量相同,培养环境相同,经过实施例1的2-4个月的养殖,对比其产量和乌贼的生长状况,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本发明 和对照1比较

产量增加(%)个体增长(%)病死鱼减少量(%)EPA含量增量(%)实施例126181713

表2 本发明 和对照2比较

产量增加(%)鱼体增长(%)病死鱼减少量(%)EPA含量增量(%)实施例129232465

经过表1、表2的对比可以发现,添加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肥可以促进乌贼的快速生长, EPA含量增加,乌贼类疾病减少,病死减少,同时还使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最终的品质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