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桑枝栽培秀珍菇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

一种桑枝栽培秀珍菇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桑枝栽培秀珍菇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栽培料含有质量百分比40-80%的桑树木屑。使用袋式栽培,培养菌丝和菌丝长满后,将菌袋置入低温、昼夜温差小、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透光的房间贮存,封存时间为一年以内,在需要出菇的时期,将封存的菌袋移入到通风和有散射光的出菇室内诱导出菇,同时进行出菇管理,10-15天左右秀珍菇即可上市。本发明选用了封存菌袋的方法,使用当地的桑树资源作为培养原料,节约了原料问题和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缓解了新鲜食用菌的供应问题,减少了贮藏鲜菇和干菇的设备与费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50902 终止日期:20160625 申请日:201306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02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3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桑枝栽培秀珍菇 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秀珍菇,学名Pleurotus geesteranus,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食用 菌种类之一,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原产于印度,是近几年新开 发的一种优良珍稀食用菌,秀珍菇无论在食用方面或栽培、产量等方面均比通 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优点且菌丝生活力极其旺盛,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可 以在桑枝、稻草、麦秆、香蕉秆、棉籽壳、玉米秆、花生秆、玉米芯、花生壳 等很多农业废弃物上生长,容易进行人工栽培,是一种高产优良食用菌。秀珍 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质地细嫩,蛋白质含量比其他食用菌和蔬菜更高,而 且含有人体必需和食物中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可见,秀珍菇是 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鲜美可口、风味独特的食品。虽然秀珍菇的栽培虽然已 在许多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但是由于食用菌栽培原料的减少和规模化生产的扩 大,木屑、稻草、棉籽壳等原料需求量大,特别是棉籽壳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其他栽培料货源紧张,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没有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因此在栽 培生产过程中怎样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摸索改良秀珍菇的栽培原料,以达到进 一步高产稳产、改善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自古农桑并举,是世界上养蚕和桑树栽培面 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桑园面积已经达到80多万公顷(hm2),遍布我国华北 和西北以南20多个省市自治区。据推算,生产1吨蚕茧,产出3.3吨蚕沙,0.67 吨蚕蛹,16吨桑枝。桑树除采叶养蚕外,其枝、根、果实和桑叶均具有很高的 药用价值和其他开发价值。尤其是桑枝产量较高,平均每亩成林桑园年产桑枝 1.2-1.5吨,全国年产桑枝总量达到2000万吨,为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 产物资源,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

长期以来,秀珍菇的栽培方法,主要是沿用木生食用菌栽培的通用技术, 包括菌种制备、栽培包制作、配方与搅拌、灭菌、接种与排包等。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黄毅主编的《食用菌栽培》中提出,熟料栽培秀珍菇的技 术措施,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96551.X公布了一种 秀珍菇周年生产技术,每年分1-6月,6-9月,9-12月三个生产周期,并利用喷 水降温结实。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直接对栽培菌袋进行调控秀珍菇出菇时 间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秀珍菇,而且根据市场需求随时 调控出菇的栽培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周期短,成本低廉,技术简单, 针对中小型秀珍菇生产企业或个人使用的秀珍菇调控出菇栽培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调控秀珍菇出菇时间的栽培方法,所使用的栽培设施主要指 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专用菇房、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拱 棚、蚕桑养殖中所使用的蚕房等具有具体建设设施的场所。栽培料主原料为桑 树枝,主要为桑树间伐后的残枝,经过粉碎后的木屑和树皮屑的混合物。栽培 料含有质量百分比40-80%的桑树木屑、0-40%的棉籽壳,0-10%的稻草屑,0-40% 的玉米芯或甘蔗渣,0-25%桑枝片段,15-25%的麸皮或米糠,0-3%玉米粉,1%的 石膏粉,1%的石灰粉,1%的白糖,1%的过磷酸钙等。

由于秀珍菇属于广温型,菌丝生长温度在2-35℃,子实体生长温度在5-30 ℃,因此,菌种选择以当地主推品种为佳。在日平均温度2℃以上的条件下,菌 种制备时间和播种时间在周年内的任意时间,在菌丝长满菌袋后,任意时间出 菇。

本发明桑枝栽培秀珍菇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种制备:采用常规方法对一级母种保存和繁殖,使用常规方法对二 级种原种进行繁殖和扩大,培养后选择长势优良的菌瓶为种子。

(2)桑枝粉碎:使用枝桠粉碎机,先切片再锤式粉碎,从而获得细度较小 的木屑,粉碎后风干贮存。

(3)桑枝切断:使用铡草机切割桑枝成1-5cm的片段。

(4)装袋:按照秀珍菇生长培养基配方,称重,混合,加物料重量1.3倍 的水,拌料,含水率约为60%,拌料后吸水平衡约半个小时后装袋,装袋选用聚 丙烯塑料袋,大小为17cm×38cm×0.05cm或20cm×45cm×0.05cm。

(5)灭菌接种:将栽培袋,经高温湿热灭菌,冷却后接入原种菌种。

(6)菌袋培养:栽培袋接种后,移入培养室,菌袋摆放三五层为宜,培养 环境要求干净、干燥、遮光、通风良好,培养室使用之前消毒一次,接种后的 发菌环境温度>2℃最好在10℃以上,并且在3-5天内不通风。接种后的5-7天以 后,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氧气供应。利用自然环境温度生长菌丝,环境温度在 20-30℃范围内发菌,20-30天内即可长满菌袋。自然环境温度低于20℃则培养 1-3个月即可长满菌袋。

(7)菌袋贮存: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将菌袋扎口或不开袋,转入到低温、 阴凉、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透光、昼夜温差小的房间贮存,将菌袋封存 起来后,定期检查污染情况,如发现有污染的菌袋马上清除。封存时间为一年 以内。

(8)调控出菇:在需要出菇的时期,将封存的菌袋移入到2℃以上、通风、 有散射光的出菇室内,把菌袋置于排放架上、堆叠横放、墙式堆叠均可,打开 或剪掉菌袋一端或两侧,或者在两端袋口的上部对称用刀片划出5厘米左右的道 口,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差越大越容易诱导原基形成,至少有±5℃的 变温条件,同时每天喷水2-3次,形成相对湿度85%左右的条件,菇房通风透光, 菌袋开袋10天左右即可形成菇蕾,3-5天即可上市。所以调控出菇就是在市场需 要出菇的前15天左右开袋出菇,并进行出菇管理。

(9)采收后管理:采收后,清理残渣、菇柄和杂物,停止加湿,保温养菌 5天左右,继续促进出菇,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差越大越容易诱导原基 形成,同时每天喷水2-3次,形成相对湿度85%左右的条件,菇房通风透光,10 天左右又可形成菇蕾,产生第二潮或者第三潮次鲜菇。

本发明选用了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桑树资源作为培养原料,获得了更加广 泛的原料来源,由于桑树生长快、轮伐期短、木材产量高,其价格较其它阔叶 树木更低,比棉籽壳效益更好,由于利用了当地资源,节约了运输成本,使养 蚕与种菇结合,有效地利用了养蚕废弃物,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益,降低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本发明在传统的秀珍菇栽培方法中选用了封存菌袋的方法,根据不同时期 的需要,把封存的菌袋在合适的出菇条件下出菇,从而得到所需要的食用菌产 品,由于贮藏了一定数量的长满菌丝的秀珍菇菌袋,因此能够根据需要实时出 菇,这样变贮存原料为贮存菌丝,变贮存蘑菇为贮存菌丝的栽培技术,能够解 决新鲜食用菌的供应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室内桑枝栽培秀珍菇方法。

桑枝秀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配方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

配方一:77%桑枝屑,20%米糠或麦麸,1%白糖,1%过磷酸钙和1%石膏粉。

配方二:75%桑枝屑,18%米糠或麦麸,3%玉米粉,1%白糖,1%过磷酸钙和 1%石膏粉,1%石灰粉。

配方三:50%桑枝粉,25%桑枝段,18%米糠或麦麸,3%玉米粉,1%白糖,1% 过磷酸钙和1%石膏粉,1%石灰粉。

配方四:40%桑枝粉,40%棉籽壳,17%米糠或麦麸,1%白糖,1%过磷酸钙和 1%石膏粉。

配方五:桑枝粉50%、甘蔗渣30%、米糠或麦麸17%、白糖1%、过磷酸钙1%、 石膏1%。

配方六:桑枝粉70%、稻草粉10%、米糠或麦麸14%、玉米粉3%、糖1%、1%过 磷酸钙、石膏1%。

配方七:桑枝粉40%、玉米芯40%、米糠或麦麸18%、白糖1%、石膏1%。

配方八:桑枝粉40%、豆秸粉40%、米糠或麦麸18%、白糖1%、石膏1%.

利用上述配方,根据以下方法实现设施内栽培。

(1)原料准备,根据栽培地区所具备的原料,选择以上所述配方中任一培 养基,桑枝粉为主料与其他原料混合。其中配方六所述的稻草粉为稻草经铡草 机切割成1-5cm的片段或粉末,再用石灰水浸泡过夜,即可使用。

(2)配料,按照配方混合原料,加入原料质量约1.3倍的水,充分搅拌均 匀。

(3)将栽培料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中,然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 袋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盖上配套的盖子,即得到制好的栽培袋。栽培 袋经126℃高温高压湿热灭菌120分钟,或者100℃常压灭菌18小时,待冷却后接 入秀珍菇菌种。

(4)栽培设施是利用闲置的蚕房、房屋、荫棚、温室等有遮光、通风、防 雨水的人工设施。在2℃以上的温度,60%左右湿度下,避光不密封培养,待菌 袋充满菌丝,即完成培菌阶段。

(5)开袋摆放,在人工设施内,打开或者刀划栽培袋盖子,把栽培袋横排 叠堆摆放,一排排叠放,每叠5-8层,不高于1米,防止叠堆倒塌,这样形成墙 式栽培方法,每墙之间距离1米,以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和出菇空间。

(7)调控出菇,在鲜菇需求时节,打开、划开菌袋,调控出菇。

实施例2:熟料栽培秀珍菇和调控出菇时间的栽培方法。

利用实施例1桑枝秀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配方,根据以下方法实现 调控出菇栽培。

(1)配料,按照配方混合原料,加入原料质量约1.3倍的水,充分搅拌均 匀。

(2)将栽培料装入聚丙烯菌袋中,然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 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盖上配套的盖子,即得到制好的栽培袋。栽培袋 经126℃高温高压湿热灭菌120分钟,或者100℃常压灭菌18小时,待冷却后接入 菌种。

(3)栽培设施是利用闲置的房屋、荫棚、温室等有遮光、通风、防雨水的 人工设施。在日均温2℃以上条件下,一年的任何时段均可栽培,菌袋避光培养, 待菌袋充满菌丝,即完成培菌阶段。

(4)菌袋贮存: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将菌袋扎口或不开袋,转入到低温、 阴凉、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透光、昼夜温差小的房间贮存,将菌袋封存 起来后,定期检查污染情况,如发现有污染的菌袋马上清除。封存时间为一年 以内。

(5)调控出菇:在需要出菇的时期,将封存的菌袋移入到有散射光的出 菇室内,把菌袋置于排放架上、堆叠横放、墙式堆叠均可,打开或剪掉菌袋一 端或两侧,或者在两端袋口的上部对称用刀片划出5厘米左右的道口,在适宜的 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差越大越容易诱导原基形成,至少有±5℃的变温条件,同 时每天喷水2-3次,形成相对湿度85%左右的条件,菇房通风透光,菌袋开袋10 天左右即可形成菇蕾,3-5天即可上市。所以调控出菇就是在市场需要出菇的前 15天左右开袋出菇,并进行出菇管理。

(6)采收后管理:采收后,清理残渣,停止加湿,保温养菌5天左右,继 续促进出菇,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差越大越容易诱导原基形成,同时 每天喷水2-3次,形成相对湿度85%左右的条件,菇房通风透光,10天左右又可 形成菇蕾,产生第二潮或者第三潮次鲜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