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

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为能放进肛门内的整体为圆柱形的结构,该设备分为液态药物渗透外层、支撑中层和内层,液态药物渗透外层套在支撑中层上,支撑中层套在内层上,支撑中层与内层之间形成闭合的空腔。本发明中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患处,对局部创面进行表面麻醉后,肛管静息压可显著下降,缓解括约肌的痉挛疼痛;而且同时给以止血药物和抗菌抗毒药物,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抗炎作用,从而改善创面渗出充血水肿和血液循环状况,控制或预防感染,使局部作用痉挛的括约肌得以松弛,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得以改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015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辛世勇;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64370.1

  • 发明设计人 辛世勇;于永铎;

    申请日2013-06-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宋铁军

  • 地址 110003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3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4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03

    授权

    授权

  • 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31/00 申请日:201306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技术,应用于对闭合包扎肛门的创面进行多次注入药物,用以表面麻醉、止血、抗炎等,具体为一种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肛门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肛肠手术的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着手术的质量。肛肠疾病的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由于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痛觉非常敏感,,手术创面会释放炎性介质钾离子、氢离子、5一羟色胺、缓激肽等,作用于肛周,会使肛周的神经末梢更加敏感,对于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在此时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故往往在术后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甚至持续时间较长。

如何减轻肛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剧烈疼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也是医疗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肛肠术后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有:

(1)局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手术刺激和损伤。

(2)创面暴露,神经受外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

(3)术后肛周水肿或局部感染。

(4)便时肛门扩张,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5)术后创面疤痕压迫神经。

(6)麻醉不满意或患者精神紧张,对疼痛高度敏感等。

(俞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E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75—176 )   

(刘华波,林湘涛,工永杰,亚甲蓝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6):41),

(7)齿线以下的组织由脊神经支配,对痛觉非常敏感,受手术刺激后可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刺激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又可加重疼痛。

(8)手术刺激及损伤导致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炎性介质K+,H+,5一HT,PGEL,P物质、缓激肽,NO等,使得致敏的肛周末稍神经发生敏感化反应,使正常时不引起疼痛的低强度刺激,此时能导致疼痛。

(9)同时术后剧烈疼痛,可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肛门括约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因为术后由于创面渗出增加,再加上粪便污染,细菌的作用,局部组织易发生炎性水肿,炎性物质堆积,进一步加重疼痛。

(刘 娟,谭新玲,刘永芳,等,艾炙穴位联合耳穴贴压减轻肛瘘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63,)

(王作端,罗鹏,长效止痛剂应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30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11)

(10)术后压迫伤口过重,包扎过紧等因素。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均可造成保留皮桥水肿(尤其是环状混合痔术后),这样也加重伤口疼痛 。

(11)术后伤口换药时医务人员操作粗暴,手法不熟练,直接给患处造成刺激,加重疼痛和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对痛觉的耐受能力等,对术后疼痛也有很大影响。

(12)有时环境因素和时间对疼痛也有一定影响。如夜间疼痛较白天较重,环境嘈杂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情绪变化会影响患者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一般说疼痛程度随焦虑情绪的增加而增加。

(13)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创面的大小与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关,肛肠患者因病情不同,手术方式方法不同,病变切除范围也不同,因而术后疼痛程度不一,病变范围大的损伤重,则疼痛重;反之疼痛轻。

(14)手术过程中术者的操作不熟练、过多的钳夹、牵拉和缝扎给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多,则疼痛重。另外,局麻患者疼痛出现早,疼痛程度重,且局麻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水肿的机会高,这更加重疼痛。腰麻、硬外麻和全麻则疼痛相对较轻。同时也与患者的精神状况、耐受程度、术中麻醉方式是否适当有关。

同时,肛肠手术术后疼痛容易诱发尿潴留、大便困难、情绪紧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次发症状,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及手术质量。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时要麻醉满意,才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因麻醉方法不当使患者疼痛加重。具体的掌握为:(1)肛周脓肿患者因局部疼痛较剧,多选择腰麻(蛛网膜下腔)和快速静脉麻醉(芬太尼加静安);(2)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如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等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于一般情况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手术如单个血栓痔等,采用局部麻醉。对于<4岁儿童则采取氯胺酮麻醉。

对于术后止痛,临床上对于疼痛较轻者,予去痛片、尼美舒利分散片等解热镇痛药即可。对于疼痛较剧烈者,往往需肌注曲马多、哌替啶、吗啡等。但肛门伤口愈合慢,疼痛往往持续数日,连续使用上述药物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自控镇痛泵虽然可以持续镇痛,但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如置管所致血管及硬膜外腔感染和血肿以及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仍应引起重视。另外镇痛泵相对昂贵的价格也相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进而影响了它在外科临床上更为广泛的运用。

肛肠手术术后疼痛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最主要集中在术后24小时以内,第一次换药前这个阶段,以后逐渐缓解。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此时段创面呈闭合包扎 ,没有办法对闭合包扎的术区进行进一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方式所存在的肛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剧烈疼痛不易缓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为能放进肛门内的整体为圆柱形的结构,该设备分为液态药物渗透外层、支撑中层和内层,液态药物渗透外层套在支撑中层上,支撑中层套在内层上,支撑中层与内层之间形成闭合的空腔。

支撑中层呈前端小后端大的圆台形状,支撑中层的前端直接与内层连接,在支撑中层上设置有筛眼。

筛眼沿支撑中层的壁呈六排排列,每排等距6个筛眼,共36个筛眼,筛眼直径0.5毫米。

该装置还包括药物输入设备和引流装置,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使用时置于肛门内;药物输入设备和引流装置均通过导管连接至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

药物输入设备通过导管连接至支撑中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引流装置通过导管接至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的内层。 

药物输入设备为注射器装置或自动泵装置。

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的直径为6mm,长为4cm。

在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与药物输入设备连接的导管上设置有控制药量及液体回流的开关。

导管长为15至40厘米;药物输入设备的药物容量为20毫升至50毫升。

内层呈直管状,两端相通,内层前端为开口结构,后端通过导管接至引流装置。

优点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该装置包括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为能放进肛门内的整体为圆柱形的结构,该设备分为液态药物渗透外层、支撑中层和内层,液态药物渗透外层套在支撑中层上,支撑中层套在内层上,支撑中层与内层之间形成闭合的空腔。

本发明为术后止痛、止血和抗炎增加一个新的途径。同时利于排气,也可以通过本发明观察术区分泌物及出血情况等,此发明为肛肠科无痛治疗和医疗安全增加新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特点为可以自主的对闭合包扎的创面进行表面麻醉、为术后止痛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且患者可自主控制给药时机,表面麻醉直接作用于致痛创面,副作用小,用药量大,可多次进行,止痛效果好。同时也可以通过本设置给抗炎及止血药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各部分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射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为能放进肛门内的整体为圆柱形的结构,该设备分为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支撑中层11和内层10,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套在支撑中层11上,支撑中层11套在内层10上,支撑中层11与内层10之间形成闭合的空腔9。

支撑中层11呈前端小后端大的圆台形状,支撑中层11的前端直接与内层10连接,在支撑中层11上设置有筛眼7。筛眼7沿支撑中层11的壁呈六排排列,每排等距6个筛眼,共36个筛眼,筛眼直径0.5毫米。

如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药物输入设备1和引流装置3,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使用时置于肛门内;药物输入设备1和引流装置3均通过导管连接至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

药物输入设备1通过导管连接至支撑中层11与内层10之间形成的空腔9,引流装置3通过导管接至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的内层10。内层10呈直管状,两端相通,内层10前端8为开口结构,后端通过导管接至引流装置3。

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的整体直径为6mm,长为4cm。

在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与药物输入设备1连接的导管上设置有控制药量及液体回流的开关5。该导管长为30至40厘米;药物输入设备1的药物容量为20毫升至50毫升。

如图2所示,药物输入设备1为注射器装置或图3所示的自动泵装置4。

如图1所示,在引流装置3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12和提手13,在引流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排流口14。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使用时,可以将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直接置于肛门内进行压迫止血,而当需要进一步给药时则需要再利用另外的两部分即药物输入设备1和引流装置3,这样就形成了由三部分形成的装置:第一部分为药物输入设备:可为类似注射器装置,或自动泵装置,或直接接入注射器,通过导管,可以把药物输入第二部分,导管上有开关控制药量及液体回流。第一部分导管为15至40厘米,使注射器部分置于包扎外面,并置于患者可视并可自行操作范围。注射器(或为药泵)部分固定容量可设为20毫升、50毫升不等。可注入药物或自主抽取药液。

第二部分为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整体为圆柱形,直径6mm,长4cm,该部分为三层结构,第三层(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为海绵或者树脂材料等对液态药物渗透性好的材料,做成套状结构,套在第二层结构(支撑中层11)外侧,可以渗透液态药物。第一层和第二层(内层和支撑中层)闭合在一起,两层之间为空腔结构,接导管,用来导入药液,此导管与上述的第一部分相连。第二层(支撑中层)包裹与第一层(内层)之外,呈里小外大的圆台体,前端直径2毫米,与内层闭合粘连,后端直径4毫米,亦闭合于内层,内中两层中空,可通过液体,支撑中层表面有六排柱状排列筛眼,每排等距6个筛眼,共36个筛眼,筛眼直径0.5毫米,也可以根据支撑中层材质情况另行设计筛眼布局及数量。支撑中层前后两端分别闭合与第一层两端,材质较硬,成为支撑体。支撑中层表面为固定的筛眼样,可以将药物输出到第三层(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继续渗透到肛肠科手术创面,继而进行表面麻醉,止血及抗炎等治疗。第一层为内层在内,呈直管状,两端相通,一端置于肛内,另一通于肛外,用引流管与第三部分相连接,共同形成引流装置。 

第三部分为引流装置3:第三部分通过导管与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内层)相连,形成引流装置,可以帮助术后肠道排气,肠道内分泌物及药物排出,并可以观察肠道内出血情况。该部分可以使用引流袋。

本发明的使用是在手术结束后,包扎创面时,将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用止血钳插入肛内,使得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直接压迫在手术创面上,把药物输入设备1和引流装置3接至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药物输入设备1和引流装置3置于体外。然后就可以定时定量的把相应的药物推入第二部分肛内局部表面麻醉给药设备2的空腔9内,然后通过支撑中层上的筛眼和液态药物渗透外层6的海绵层,把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上,药物作用到手术创面后,部分被创面吸收,剩余部分流入肛内,和肠内分泌物,渗血等混合物一起,然后通过内层前端的8的开口流入内层10,再由内层10流进体外的引流装置3,即完成了一次止痛、止血和消炎给药。并可以观察到排气及术后出血情况

本发明为一种可对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技术,对伤口进行多次表面麻醉,抗炎,清洁。可自主的对闭合包扎的创面内进行多次表面麻醉、为术后止痛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且患者可自主控制和把握给药时机,表面麻醉直接作用于创面,副作用小,用药量大,可多次进行,止痛效果好。同时也可以通过本设置给抗炎及止血药,观察分泌物及出血,利于排气。

本发明是对手术后当日,创面闭合包扎的时段里,向肛门包扎创面内进行表面麻醉而设计的给药方法,为术后止痛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其可对肛肠科手术后闭合包扎创面进行液体药物持续给药,该发明通过在手术后在肛门安置,可以在手术后闭合包扎的创面持续给药,可以对伤口当天进行多次表面麻醉,抗炎,清洁。其由自主的对闭合包扎的创面进行多次表面麻醉、为术后止痛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且患者可自主控制给药时机,该发明表面麻醉直接作用于创面,副作用小,用药量大,可多次进行,止痛效果好,同时也可以通过本设置给抗炎及止血药等,也可以观察术区是否出血,及帮助肠道排气等作用。。

本发明中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患处,对局部创面进行表面麻醉后,肛管静息压可显著下降,缓解括约肌的痉挛疼痛;而且同时给以止血药物和抗菌抗毒药物,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抗炎作用,从而改善创面渗出充血水肿和血液循环状况,控制或预防感染,使局部作用痉挛的括约肌得以松弛,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得以改善,而使经络通畅,水肿消散,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又能将创面的表面麻醉作用于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全身的调节功能,阻断原有的病理反射,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又可以很好的加速创面愈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