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支承和/或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的辊

用于支承和/或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的辊

摘要

一种用于支承和/或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的辊或滚轮,其包括:在支承轴或枢轴上的辊或滚轮的旋转支承机构;覆盖物(8),其由软材料制成,且配备有用于容纳、支承和导向闭环相邻金刚线的槽(7,9);并且其特征在于,该辊或滚轮被分成构成辊或滚轮的至少两部分的、辊或滚轮的至少两个部段(2,3,4,32或42),以用于支承和导向辊或滚轮的每部分等于或多于两个的、多个相邻的金刚线;对应地,每个部段在其辊或滚轮的相应部分配备有用于每个部分的支承和旋转机构,该支承和旋转机构是独立的,且连接到该辊或滚轮的支承轴或枢轴。在一个构造形式中,支承轴或枢轴被分成宽度与所述部段(2,3,4或32)的辊的部分的宽度相对应的支承轴或枢轴的部分;在支承轴或枢轴的对应部分上的旋转支承机构允许辊或滚轮的部段分开,或借助于接合在一起的支承轴或枢轴的连接/组装部分连结于相邻部段。在另一个构造形式中,毂(46)和相关的部分/部段(42)的旋转模块化主体(41)的拆卸通过拆卸配备有通过相对凸缘中的开口(51)和槽(48)连接的耳部(44,45)的凸缘联接而进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254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路易吉·贝得利尼;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31095.8

  • 发明设计人 路易吉·贝得利尼;

    申请日2011-06-23

  • 分类号B23D57/00;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顾峻峰

  • 地址 意大利安杰利的卡罗比奥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3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29

    授权

    授权

  • 2014-10-2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3D5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010 申请日:201106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D57/00 申请日:2011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承/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 金刚线的辊或滚轮,即导向用于切割上述石块的金刚线圈的辊或滚轮。不 止一个金刚线圈作用在所述辊或滚轮上。

背景技术

用于支承/导向金刚线圈的辊或滚轮装备有由软材料制成的覆盖物,以限 制在用于金刚线的槽中发生的磨损的影响。还保护槽免受由线的金刚石插入 物造成的增加的磨耗。

用于在辊或滚轮上使用金刚线圈的多线机器的现有技术包括由软材料制 成的槽以容纳单根金刚线。有必要限制金刚线和槽之间的磨损。由于在各个 闭环金刚线之间的较小速度差以及在各金刚线圈之间不可避免的长度差而发 生磨损。这种磨损由金刚线在其相应的槽中的、相对于其它槽中的金刚线的滑 动而引起。辊或滚轮仅在一些槽中,即在具有速度相对于辊或滚轮的圆周速 度不同的金刚线的那些槽中才像这样磨损。辊或滚轮必须具有单一的旋转速 度,因为它是一体的。因此,由于金刚线圈切割的方式,槽的磨损是可能的 磨损结果的平均值,并根据金刚线之间的较小速度差而分布。

金刚线由多股钢丝绳组成,具有较大直径的金刚石插入物以设定的距离 固定在多股钢丝绳上。金刚线的部段不是始终覆盖在槽中,由于插入物和它 们之间的金刚线的部分不能同时与槽的表面接触而在金刚线与槽之间存在不 规则接触。为了补偿金刚线之间的滑动,已经采用了在皮带轮上的槽。虽然 在辊或滚轮中一次仅一根金刚线在槽内滑动,但是如果压在相邻槽上的金刚 线具有不同的圈进度(progress)、以使在辊的槽中存在切向速度差,则具有 软材料覆盖物的相邻槽将磨损。如上所述,相邻的金刚线圈定位成切割可具 有不同硬度的天然石块的区域。受张力的金刚线上的应力出现在与切割期间 的困难有关的区域中。因而,相邻的金刚线由于这种张力而变长,并且这会 产生小的速度差,这种小的速度差仅在金刚线远离彼此时才变得显著。

辊或滚轮通常由覆盖有软材料的圆柱形表面制成,软材料被硫化以获得 正确的硬度且其刚性地连接到辊或滚轮。尽管被硬化,但在使用之后,用于 槽的软材料还是逐渐地被消耗,以至于妨碍对压在软材料上的金刚线的正确 的支承和/或导向。因而需要更换软材料,并且因此在移去覆盖物以便机械加 工和更换覆盖物之后,需要对新覆盖物进行硫化。

该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由用于覆盖物的软材料制成的环的组件,该 环组件在位于槽内部的辊或滚轮的圆柱形表面上构成所述槽。环能在所述圆 柱形表面上相对于彼此滑动并补偿金刚线同它们的插入物的速度差。然而, 已经证明,在圆柱形表面上的这种滑动不会发生,并且辊或滚轮表现得像在 圆柱形表面上具有覆盖物的单体,以及具有不同速度的金刚线在它们在槽内滑 动时造成磨耗。

即使辊或滚轮的很少槽被磨损,也必须进行维护,因为这在具有不同瞬 时长度及由此瞬时速度的金刚线之间造成进一步的滑动。此外,对另一个带 有槽的覆盖物进行硫化不容易实现,因为它必须在整个辊或滚轮上进行。由 于所需机械加工和/或硫化的精度,这必须在车间中进行。因此,当机器不在 车间中时,由于辊或滚轮的运输成本,软材料覆盖物的替换和修理是非常昂 贵的。

在针对具有用于切割石头的多根金刚线的滚轮的现有技术中,文献 TO2006A000257是熟知的。该文献描述了用于用金刚线切割石块的多线机器 的辊。在辊的表面上,存在由聚氨酯制成的同轴环,同轴环装配在所述滚轮 上并成组地密封,从而形成具有用于支承和导向金刚线的槽的外表面。每个 环在拆卸此前的环和滚轮的端部之后可单独地被更换。每个环在外表面上具 有更多的槽,并且被密封在滚轮的圆柱形表面上用于过盈。因而,当更换环中 的槽已受损的一个环时,不需要进行硫化。

然而,尽管成本更低,但该方法比软材料覆盖物的完全硫化甚至更不实 际,因为在那些受损环之外和附近的环必须被移去,以便更换受损的环。

在现有技术中,文献VI2007A000184也是熟知的。在该文献中,环形抗 磨损元件借助于插入位于环形抗磨损元件内部的环形附件而锚固在皮带轮盘 上,该环形抗磨损元件在皮带轮盘的圆柱形外表面中的对应槽中起作用。环 形抗磨损元件由于环形槽的形状而被径向地固定就位,该环形槽为内部环形 附件的承座。环形抗磨损元件利用特定的构造形式或甚至用盘中的轴向螺钉 的密封而固定就位,以阻挡槽中的所述环形附件并且因此“扣紧”环形抗磨损 元件,内部环形附件是抗磨损元件的构成部分。

这种构造形式仅可应用于皮带轮,因为如果环形抗磨损元件必须像本领 域熟知的金刚线的容纳槽所发生的那样邻近组装,则不能构造具有深到足以 容纳这些内部环形附件的槽的辊或滚轮。作为解决方案,上述文献提出使用 若干皮带轮,这些皮带轮彼此紧邻地定位在获得在外径处的容纳槽之间的空 间连续性所需的距离处,从而形成被分成用于每根金刚线的单独的皮带轮的 辊。必要时,每个单独的皮带轮的旋转轴可被移位以在有关的金刚线中产生 张力。

然而,这些方法就维护和成本而言是不实际的,特别是考虑到已提及的 文献中所陈述的情况,其中存在与相邻的金刚线相同数目的并排的皮带轮, 而在现代化的多线机器中金刚线是很多的。此外,根据以上方法,金刚线不 再是通用的,因为并排定位的皮带轮之间的空间意味着在金刚线之间的距离 不能改变以获得所需的石板材厚度。

可以改进现有技术以产生用于支承/导向的辊或滚轮,该辊或滚轮具有用 于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机器的闭环插入物,这克服了以上困难。

形成以下发明的基础的技术问题在于产生用于支承/导向金刚线的辊或滚 轮,该辊或滚轮能在用于支承和/或导向金刚线的机构内以经济的方式补偿金 刚线之间的不同滑动速度,并且同时易于组装、在维护期间易于更换且具有 有限的生产和维护成本。

另一个问题在于,在多线机器中以所需间隔布置切割金刚线以获得所 需的板材厚度,并且同时包含具有用于与金刚线接触的槽的辊或滚轮以及 以上所提及的机构的成本,金刚线以限定板材的所需厚度的间隔自由地被 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关于用于支承和/或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 的金刚线的辊或滚轮的技术问题,该辊或滚轮包括:在支承轴或枢轴上的辊 或滚轮的旋转支承机构;覆盖物,该覆盖物由软材料制成,且配备有用于容纳 、支承和导向闭环相邻金刚线的槽;并且其特征在于,辊或滚轮被分成构成 辊或滚轮的至少两部分的、辊或滚轮的至少两个部段,以支承和引导辊或滚轮 的每部分等于或多于两个的、多个相邻的金刚线;对应地,每个部段在其辊或 滚轮的相应部分配备有用于每个部分的支承和旋转机构,这些支承和旋转机 构是独立的,且连接到辊或滚轮的支承和旋转轴或枢轴。

在另一个更有利的构造形式中,支承轴或枢轴被分成宽度与所述部段的 辊的部分的宽度相对应的支承轴或枢轴的部分;在支承轴或枢轴的对应部分 上的旋转支承机构允许辊或滚轮的部段分开,或借助于接合在一起的支承轴或 枢轴的连接/组装部分连结于相邻部段。

在另一个优化的构造形式中,相邻部段的轴或枢轴的部分配备有互配的 对心机构和在它们之间的刚性连接,以使相关的辊或滚轮的对应部分的相应 的圆柱形外表面对准,从而形成用于金刚线的容纳槽的对准的圆柱形外表面

此外,在特定的构造形式中,用于容纳相邻金刚线的、在并排的辊或滚 轮的两部分中的相邻部段的两端的槽之间的距离等于切割用于多线机器的最 小厚度的石板材所需的距离。此外,均不在部段的辊或滚轮的部分的端部处 的两个相邻槽之间的距离等于辊或滚轮的属于相邻部段的两个部分的端部槽 之间的距离的1/3。

此外,在另一个特定的构造形式中,用于金刚线的容纳槽的宽度和数目 在辊或滚轮所分成的所有部段中是相同的。

此外,在特定的优选构造形式中,辊或滚轮的部段的支承轴或枢轴的各 部分是管状的,并且此外,在枢轴的管状部分内存在用于容纳螺钉的通孔, 该螺钉将枢轴的该部分刚性地连接到枢轴的一部分或与枢轴后面的托架连接 ;此外,存在与通孔交错的带螺纹的盲孔。

最后,用于支承/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的辊或 滚轮具有用于支承和旋转的机构,该机构包括用于辊或滚轮的每个部分的一 对滚动轴承,这对滚动轴承在支承枢轴或管的相应部分上旋转。这些轴承容 纳在紧挨着支承枢轴或管的相应部分的端部的承座内。

参照所附的9张图,用于支承/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的多线机器中的 金刚线的辊或滚轮的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在包括本发明的示例的以 下的描述中,这些示例是指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辊或滚轮 的示意性立体图。该辊是连接到支承结构的所谓的金刚线导向辊。

图2示出在端部处没有环形覆盖件的、前一幅图的金刚线导向辊的轴向示 意图。

图3示出辊或滚轮的示意性立体图,该辊或滚轮被拆卸并示出具有并排 且旋转的辊的两个部段。

图4示出包括辊的三个部段的完整金刚线导向辊的示意性径向剖视图, 每个部段在其本身的管状枢轴部分上独立地旋转。

图5示出组装的辊或滚轮的部段的单个部分的有限的示意性径向剖视图 ,以示出保持在管状枢轴的部分和辊的对应部分的毂之间的旋转的支承机构

图6示出包括辊的六个部段的完整金刚线导向辊的示意性径向剖视图, 每个部段根据另一构造形式在其自身的管状枢轴的部分上独自地旋转。每个 部段与前一个和后一个部段一起支承在同轴枢轴上,该同轴枢轴在附图中并 支承在两端处。

图7示出包括在一端处的支承结构的、图6的辊的略多于两个部段的放大 的示意性径向剖视图。

图8和9示出已拆卸的金刚线导向辊的示意性立体图,这里仅示出管状枢 轴和辊的一个或两个部段,它们在所述线导向辊的构造和维护期间可被组装 和拆卸。

图10示出如图6中的辊的多于两个部段的放大的示意性径向视图,其中 辊或滚轮的部段可相对于相应的部段毂被拆卸。

图11和12示出从其相应的毂拆卸的辊或滚轮的部段的示意性立体图。图 12中所示的毂不具有同轴枢轴和管以及用于毂的旋转的滚动支承轴承。

最后,图13示出处于相配位置且已拆卸的、部段毂的外凸缘耳部和辊 或滚轮的部段的主体的对应内凸缘耳部的轴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三个部段的金刚线导向辊1:外部段2、 中间部段3和内部段4。用于辊的所述部段的枢轴紧密地连接到本领域熟知的 用于金刚线导向辊的支承结构6和托架5,该支承结构连接到在切割天然石块 时确定金刚线的位置的机器的那部分。这些在图中未示出。在辊的每个部段 的圆柱形外表面上有并排地设置在软材料覆盖物8上的一系列槽7。这些槽容 纳金刚线。在并排的两个部段的端部槽9之间存在最小距离D,该最小距离D 使两根金刚线能并排起作用,以实现在机器的构造期间已经决定的石板材的 最小厚度。辊的每个部段2、3和4具有枢轴的管状中心部分,该枢轴在它们 之间与托架5连接。主体11在用于辊的部段或部分中的每一个的枢轴的管状 中心部分上旋转。环状覆盖件12保护在管状中心枢轴10上的所述主体的组件 和滚动机构。

图2示出将管状中心枢轴10的不同部分刚性地彼此连接的螺钉13,以及 连接到托架5的、属于内部段的第一部分。在每个部段的管状枢轴上存在通孔 14和带螺纹的盲孔15,该通孔14用来容纳所述螺钉13的通孔14,而盲孔15 用来保持用于辊的前部段的和更外侧的部段的管状枢轴的部分的紧固螺钉。 最后,内成形环16和外成形环17定位在辊的每个部段的旋转主体11的毂18 和管状中心枢轴10的部分之间。搭扣未示出。在管状枢轴的部分的内表面内 存在用于管件的附件20,该管件借助于图3中的孔21在轴承和所述搭扣之间 产生润滑和压力。

图4示出旋转地支承辊的相应部分的管状枢轴10的每个部分。存在金刚 线导向辊1的外部段2、中间部段3和内部段4。借助于容纳在它们的相应承 座23中的滚动摩擦轴承22与旋转的唇部扣24,在旋转期间发生接触。外成形 环16借助于圆锥形表面25靠近内成形环17移动,该圆锥形表面25有助于将 滚动轴承22包含在其承座23内,并因而将辊的该部分轴向定位在所涉及的部 段的管状枢轴10的部分上。在管状枢轴的各部分之间的机械联接发生在靠近 管状枢轴10的内直径的对心装置(centering device,中心对准装置)26上。

图5示出外成形环16和内成形环17之间借助于圆锥形表面25的联接, 以使环包含来自孔27的润滑剂,并将润滑剂推向滚动轴承22的承座23内的 连接扣24。当由所述附件20和管状枢轴10中的孔21供应的润滑脂运送通过 内成形环17中的孔27时,圆锥形表面25被润滑。除了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之 外,润滑脂还阻止与在切割期间除去的金刚石以及粉尘混合的水再次进入。 在辊的部段的部分的一侧的外成形环16具有阴承座28,而在辊的部段的部分 的相对侧的外成形环16具有阳承座29。在金刚线导向辊1的两个连续部段相 遇时,这两个承座形成联接,以即便在部段的组装是模块化时也保护滚动机 构。

图6和7示出具有单个中心轴31的、用于支承和导向大量金刚线的辊30 或滚轮的构造形式。辊的每个部段32具有与软材料覆盖物8所固定到的、辊 的部分的圆柱形外表面上的中间槽7和端部槽9相同的特征。借助于针对图4 中的前面的构造形式所描述的用于支承、旋转和保护的相同机构,辊的相应 部分的每个主体33与中心管34旋转地连接。单个中心轴31将其端部与用于 多线切割机器的支承结构35连接:各轴被联接,并在需要时可从单个中心轴 31移除,以在辊30的部段32的管34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相互连接。每个部 分的管34即使在部段32从辊30脱开期间也保持用于支承和旋转的机构与其 自身部分的毂36的联接。

图8和9清楚地示出了管状枢轴11的各部分的组成,以及类似地示出用 于支承和旋转金刚线导向辊的部段2、3、4或32的辊的各部分的管34。管状 枢轴可连接到金刚线导向辊1、30的部段的多于两个部分但不少于两个部分。 该图将形成金刚线导向辊1的部段2、3、4或32的辊的部分示出为具有相同 尺寸。如图所示,这些部段均能在多线机器设计期间所确定的最小切割厚度 下导向多达8根金刚线。辊的这些部段可制造得更窄以导向少于8根的金刚线 ,或制造得更宽以导向多于8根的金刚线。金刚线导向辊的所述部分、构成管 状枢轴10或管34的部分以及辊的对应部分的部段也可制造成不同大小以容纳 少于或多于8根的金刚线。部段在组装期间以不同于之前所确定的方式布置, 以实现仅与用于导向金刚线的槽的外直径处的管状枢轴10的部分的对心直径 与所述金刚线的直径之间的连接尺寸有联系的模块性。因而,该机器的设计 者或维护者将可根据其需要以最有利的方式支承的金刚线导向辊或滚轮与用 于金刚线的辊/滚轮的已确定部段相结合,并且使用辊/滚轮的全部可用部段。

图10至13示出了具有单个中心轴31的、用于支承和导向大量金刚线的 辊40或复合滚轮的另一构造形式。辊的每个部段42具有与软材料覆盖物8所 固定到的、辊的部分的圆柱形外表面上的中间槽7和端部槽9相同的特征。辊 或滚轮42的相应的部分/部段的、可被拆卸的每个旋转模块化主体41连接到相 应的毂46,毂46具有可被拆卸的对心装置43。借助于针对前面的构造形式所 描述的用于支承、旋转和保护的相同机构,毂与中心管34旋转地连接。相似 地,单个中心轴31在端部处与用于多线切割机器的支承结构35连接。每个管 34被联接,且在需要时可从单个中心轴31移除,以便在复合辊40的部段42 的管34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相互连接。即使在如果相应的管34从单个中心轴 31移除、部段42从复合辊40脱开期间,每个部分的管保持用于支承和旋转的 机构与其自身部分的毂36的联接。所示出的辊或滚轮的单个部段42通过借助 于对心装置43上的螺钉47的可拆卸联接而连接到其自身的毂46。这种联接在 毂46的外径向凸缘49的耳部45与旋转模块化主体41的内径向凸缘50的耳 部44之间密封。图10示出了在毂上的轴向槽48,以在拆卸和/或组装期间允 许具有内径向凸缘50的耳部44的对心装置43通过。

此外,图11示出了径向内凸缘50的开口51,该开口用于在拆卸和/或组 装期间使径向外凸缘49的耳部45通过。

如上所述,在模块化辊的组装期间,为了连接第一构造形式中的枢轴, 设计者根据多线块体切割必须实现的特定功能而自由决定用于辊或滚轮的每 个部段或部分的适当数目的金刚线,其中枢轴可被拆卸成彼此同心且密封,而 第一个枢轴部分位于用于辊或滚轮的支承托架上。相似地,需要更换由软材 料覆盖物制成的槽的技术人员可组合更多的模块化辊或滚轮的部段(如果有的 话),以便在需要时和在由于这种模块化而固定时适宜的情况下固定辊或滚轮 。模块化还意味着辊或滚轮的部段和对应的枢轴10或管34可进行组合且可彼 此替换,以获得适当的长度来支承和导向多线切割机器所需的设定数目的金 刚线圈。

此外,在仅一个部段中发生磨损之后,本发明可快速替换金刚线导向辊 1、30或40的部段2、3、4、32或42。图中示出第一构造形式,其中用于旋 转金刚线导向辊1的枢轴与托架5分离,如常见的做法那样。图中示出第二构 造形式,其中单个中心轴31由两端支承,但可如图4中那样仅由一端支承。 当需要支承更多的金刚线时,枢轴可构造成如在具有单个中心轴31的构造形 式中那样在两端处连接到支承结构。在自由端处,代替环状覆盖件12,另一 个端部支承件可被插入对心直径26内且密封在盲孔15中,以在两端处支承管 状枢轴10,并且因而支承和/或导向大量的金刚线(同时多达56或64根)。

图中示出金刚线导向辊1,其中每个部段并排容纳将石块切割至为机器 设定的最小厚度的多达8根金刚线。当需要切割厚度大于距离D的石块时,必 须减少金刚线的数目。因而,金刚线将根据被切割的单块石头的所需厚度以 大于D/3或该距离的两倍的距离占据槽7。

图10至13示出的构造形式能以与此前的形式类似的方式使用,其中,该 构造可通过移除每个管34、管的相应毂46以及与毂连接的辊的部段或部分42 而被拆卸,尽管这里未示出,但这些部件可以被拆卸。然而,该构造形式可被 设计成在不拆卸管34及其相应的毂46的情况下进一步便于辊或滚轮的部段或 部分42的拆卸和重新组装。事实上,为了取出辊或滚轮42的模块化主体41 ,取走连接到有关的主体或毂的螺钉47就足够了。利用在模块化主体41和毂 46之间的简单且最少的旋转,位于毂外部的径向凸缘49的耳部45可在内径向 凸缘50的开口51内自由地通过,同时模块化主体41的径向内凸缘51的耳部 44可在毂46的径向槽48内自由地通过,且位于外部径向凸缘49中。因而, 即便在设备有限的工厂内,对复合辊或滚轮40的拆卸、重新组装和进行维护 也会更快且更容易。毂46及其相关的部分/部段42的旋转模块化主体41的拆 卸通过拆卸配备有连接到相对凸缘内的开口51和槽48的耳部44、45的凸缘 联接而进行。

由于该构造形式的辊或滚轮的部段或部分的拆卸和重新组装的机械工作 减少,软材料覆盖物的连续的重新形成更加方便。这是以上所提及的其它构 造形式试图实现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用于导向和/或支承切割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 圈的辊或滚轮的模块化构造使得合适数目的部段辊能够被组装在一起,而无 需在最终拆卸之后以相同的次序来重新组装它们。因而,部段是可互换的。 相似地,当需要辊和滚轮的模块化部段并且这种模块化涉及辊或滚轮的具有 不同宽度的部段以容纳不同数目的金刚线时,这种模块化使得对于一些或许 多金刚线来说部段的次序能自由安排,并使每一单个部段得以支承和/或导向。

设计者/维护者可能遇到的这种模块化的唯一局限是:需要组合模块以针 对所需的特定应用而达到要支承/导向的金刚线的数目。当如上所述采用金刚 线导向辊或滚轮来支承金刚线时,之前遇到的困难将不再是不能克服的,且将 不涉及高成本。事实上,在辊的部段中发生高度磨损之后,该部段通过从机 器移除辊的整个部段和管状枢轴10或管34的部分或甚至模块化主体41来拆 卸,该部段可被相似的部段替换,从而允许机器恢复切割,并将具有软材料覆 盖物8及磨损的槽7和9的辊送到最近的和/或最经济的工厂,以便可以更换覆 盖物和槽。对用于相关枢轴或轴的辊或滚轮的整个部段来说,用于维护的备 用部件的成本当然将比单个辊或滚轮更低。即使要经过的距离很长,运输包括 或不包括其相关枢轴/轴的部分的辊或滚轮的单个部段也比运输单个辊或滚轮 的成本低得多。

此外,在单个部段2、3、4、32或42的辊的部分的覆盖物8的槽7或9 中的有限数目的金刚线的布置使在金刚线与槽之间接触期间发生的磨损能够 显著地减少,因为相互滑动更少,且辊的不同部段的辊的部分能以在彼此不同 的速度旋转,以根据金刚线如何影响该部段来调整它们的速度。相邻的金刚 线之间有限的滑动还以清楚的局限性突出了减少压在单个部段上的金刚线的 数目是如何有利的:辊或滚轮具有的部段越多,由所需轴承、螺钉、环和扣 的增加的数目而造成的构造成本就越大,并且由增加的拆卸和重新组装部段 的工作而造成的维护成本就越大。图10至13中的构造形式示出了对所述构造 和/或维护成本的特定局限,因为拆卸和重新组装仅受限于辊40的有关部分/ 部段42的每个模块化主体41。

最后,尽管如上所述较不经济,但用于支承/导向金刚线的辊或滚轮的部 段的构造的模块化包括组装辊的相邻部段和宽度不同的对应的枢轴以支承/导 向随部段不同而数目变化的金刚线的可能性。如果部段的宽度不变,以使相等 或相似数目的金刚线能被支承/导向,并且为了生产和维护可储存均具有相同 宽度的辊或滚轮的更少部段,则更经济。

显然,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和意外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如上所 述的用于支承或导向切割人造或天然石块的多线机器中的金刚线的辊或滚 轮做出许多改变。然而,所有这些改变都包括在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而,虽然不够有利,但是每个部段的管状枢轴 10或管状枢轴部分可被完整枢轴或箱式枢轴(box pivot)替换,该箱式枢 轴是在部分的端部处封闭且彼此连接的管。此外,在用于支承辊或滚轮的 部分的枢轴的相邻部分之间的紧密连接可用具有等于枢轴的内直径的、大 直径的带螺纹联接件实现。最后,虽然不经济,但辊或滚轮的部分能在主 体11、33或模块化主体41的毂处可旋转地直接支承于单个枢轴或中心轴 上,从而避免使用管34。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