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中药原料组成:生石膏12~18、板蓝根1~5、升麻1~5、藿香1~5、蒲公英3~8、黄连1~5、白茅根7~12、丹皮1~5、绿豆7~13、钩藤8~14。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可快速退热,对皮疹的消退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发热、疱疹。同时可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作用,本发明中药无毒副作用,对于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并且有利于体温的恢复、疱疹干燥、结痂等,可明显降低患儿向重症转化的机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410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74018.6

  • 申请日2013-07-02

  • 分类号A61K36/899;A61P31/14;A61P29/00;A61P17/00;A61P31/22;A61K33/06;

  • 代理机构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李荣文

  • 地址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塔南路4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3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1-07

    授权

    授权

  • 2014-12-3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0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3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足口病中药口服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由包括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16型等感染所引起的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个别重症者如果病情发展快,常导致死亡。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症属于中医“风温”、“湿温”、“时疫”等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易受损伤。疫毒时邪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则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邪毒循经,熏蒸口舌,则口腔疱疹、口痛、拒食、流涎,邪热熏蒸四肢,则手足疱疹;若毒热内盛,气营两燔,则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症状深重;若邪毒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

 中医临床根据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治病理念,将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分为以下6种证型:邪犯肺卫型,症见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或轻微咳嗽、流涕,手足斑疹隐隐或无斑疹,仅见咽部散在疱疹,咽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肺胃热炽型,症见壮热面赤,大汗出,口渴,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疹色淡红质润,疱液清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治法以辛寒清气,泄热解毒为主。气营两燔型,症见壮热面赤,心烦躁扰,手、足、口腔及臀部可见大量斑丘疹或疱疹,疹色赤紫,近于斑疹之间,可融合成片,疱疹液混浊色红,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治法以清营,凉血,解毒为主。湿热交阻型,症见低热起伏,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疱液浑浊,可伴有瘙痒,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薄黄腻,脉滑数。治法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为主。心脾积热型,症见发热轻微,或无发热,以口腔内疱疹为主,溃破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心烦口渴,意欲饮冷,口燥唇干,吐舌弄舌,便干溲赤,舌尖红,苔薄或薄黄,脉数。治法以清心泻脾,降火解毒为主。肺胃阴伤型,症见疹退热净,咽干口燥,或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食少纳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治法以养阴清肺,和胃降逆为主。

儿童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且抵抗能力较为虚弱,儿童用药亦较为特殊,目前西医临床上并无针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特效药,大多给予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该病,但由于此类药物的选择范围广、针对性治疗差的原因,致使儿童患者容易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耽误病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可快速退热,对皮疹的消退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发热、疱疹。同时可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作用,本发明中药无毒副作用,对于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并且有利于体温的恢复、疱疹干燥、结痂等,可明显降低患儿向重症转化的机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生石膏12~18、板蓝根1~5、升麻1~5、藿香1~5、蒲公英3~8、黄连1~5、白茅根7~12、丹皮1~5、绿豆7~13、钩藤8~14。

优选的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生石膏14~17、板蓝根2~5、升麻2~5、藿香2~5、蒲公英5~8、黄连1~3、白茅根8~11、丹皮2~4、绿豆9~13、钩藤10~13。

更优选的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生石膏16、板蓝根4、升麻4、藿香4、蒲公英7、黄连1、白茅根9、丹皮3、绿豆11、钩藤12。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第一次加8~12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6~7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

(4)灭菌。

步骤(3)中可以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步骤(4)中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优选的步骤(1)中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

步骤(2)中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本发明所选用的药材来源如下:

生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

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绿豆为豆科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干燥种子。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本发明组方方解如下:

石膏:清泻肺胃气分之热。

板蓝根:解瘟疫时毒。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藿香:和中,辟秽,祛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君药:石膏:清泻肺胃气分之热;臣药:板蓝根,解瘟疫时毒;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藿香,和中,辟秽,祛湿;佐使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白茅根、绿豆、钩藤,清热凉血平肝息风。整方主要用于各种热症引起的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对于患儿的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疱疹和(或)皮疹、咳嗽、纳差等症状、体征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小儿手足口主要症状为高热、抽搐及手足口疱疹。本方用量最大的为生石膏,本品为大苦大寒之品,归肺胃经,具有敛疮退热之功效,可治疗溃疡及高热神昏的症状,其意在退热为先,避免因高热引起的神经系统性的危害和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智力发育。其次为钩藤,本品苦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抽搐为小儿手足口症的第二大特点,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此症状属于肝,心经的典型症状,钩藤熄风止痉的功效特点,能够很好的治疗小儿惊风及夜啼。板蓝根、蒲公英和黄连的共同功效为清湿热、解热毒。邪毒循经,熏蒸口舌,则口腔疱疹、口痛、拒食、流涎;邪热熏蒸四肢,则手足疱疹。以上三种中药的应用旨在消痈散结,解毒疗疮,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疱疹的内在诱因。因方中多味药性苦味寒,易伤脾胃,故整方中加入藿香、升麻佐制寒湿,行化湿和胃,升举阳气之功,且升麻同时兼具发表透疹的功效,减少上述药物的副作用。白茅根、丹皮和绿豆的应用,在调和诸药的同时兼有清热散瘀,消肿止渴的作用。本发明专利直接针对小儿手足口症的典型病理特点用药,内外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小儿高热、抽搐及手足口疱疹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处方中用量最大的为石膏,可快速退热,其次是板蓝根、升麻、藿香等具有清热化湿、解毒透疹之功效的药物,对皮疹的消退有很好的疗效,以上药物主要针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发热、疱疹。其他药物如蒲公英、黄连、丹皮、白茅根、绿豆、钩藤等则具有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不同的作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无毒副作用,对于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并且有利于体温的恢复、疱疹干燥、结痂等,可明显降低患儿向重症转化的机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

生石膏480g、板蓝根40g、升麻40g、藿香40g、蒲公英120g、黄连40g、白茅根280g、丹皮40g、绿豆280g、钩藤32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2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

生石膏680g、板蓝根200g、升麻200g、藿香200g、蒲公英320g、黄连200g、白茅根480g、丹皮200g、绿豆520g、钩藤64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3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

生石膏500g、板蓝根100g、升麻100g、藿香100g、蒲公英240g、黄连150g、白茅根300g、丹皮100g、绿豆400g、钩藤64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4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60g、板蓝根40g、升麻40g、藿香40g、蒲公英70g、黄连10g、白茅根90g、丹皮30g、绿豆110g、钩藤12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5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20g、板蓝根50g、升麻10g、藿香20g、蒲公英80g、黄连30g、白茅根120g、丹皮50g、绿豆130g、钩藤8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6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80g、板蓝根10g、升麻50g、藿香50g、蒲公英30g、黄连50g、白茅根70g、丹皮10g、绿豆70g、钩藤14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7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40g、板蓝根20g、升麻20g、藿香10g、蒲公英50g、黄连10g、白茅根110g、丹皮20g、绿豆90g、钩藤10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1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8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70g、板蓝根40g、升麻40g、藿香40g、蒲公英70g、黄连10g、白茅根80g、丹皮40g、绿豆110g、钩藤13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9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口服液,称取下述中药原料:生石膏150g、板蓝根30g、升麻25g、藿香35g、蒲公英40g、黄连10g、白茅根80g、丹皮40g、绿豆110g、钩藤150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中药原料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

(2)置真空浓缩器内浓缩至45℃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15,真空浓缩时温度在60℃以下,真空度为0.08Mpa;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离心,转数16000-20000r/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单糖浆(含糖量为30%)及0.2%的苯甲酸钠防腐剂;

(4)灭菌: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消毒,参数为100℃,30min。

实施例10~15

原料组成见表1

表1 原料组成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中医认为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湿热或蕴热, 内外之邪相互搏结,循脉而行,上蒸口舌,内伤脾胃,外及四末,故见口舌生疮、溃疡及手足心疱疹,少数重症患者会出现毒邪内陷,蒙蔽心包,扰动肝风,窜及经络,病位在肺、脾, 涉及心、肝、脑窍。治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祛湿法。在退热、促进疱疹和(或)皮疹消退、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等综合效应中,治疗前后对照比较有显著意义。

以下是本发明的临床试验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择普通型手足口病病例226例,随机分为三组:采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治疗组(简称中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中西结合组。患儿一般情况见表2,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表2 患儿一般资料

  

三组间比较:P>0.05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口服液治疗,一次1支,每支10ml,口服,一日3次,对症治疗组给予常规补液补充维生素治疗,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热,中西结合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1支,每支10ml,口服,一日3次。

临床疗效情况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临床诊断标准。观察指标:患儿的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疱疹和(或)皮疹、咳嗽、纳差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以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等。治愈: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渗液。好转:体温<37.5℃,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可见少许疱疹存在。无效:体温没有明显改变,疱疹较前略有减少,或出现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损伤等重症表现者。

临床试验结果:三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一般症状改善情况及转归等分别见表3、4、5和6。三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各组用药前后肝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未见显著性差异。

表3 三组退热时间比较(±s)

三组间比较,P>0.05

表4 三组皮疹消退时间比较(±s)

三组间比较,P<0.05

表5 三组一般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咳嗽症状例数见表2:因例数太少,三组之间未进行比较。纳差症状:三组间比较,P>0.05。

表6  三组转归比较

研究结论:三组患者比较,体温恢复时间、一般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疱疹和(或)皮疹消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中药组疗效最佳;三组转归情况比较:中西结合组及中药治疗组患儿无转为重型病例者,对症治疗组有8例患儿转为重型。提示单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安全有效,有明显的退热、促进疱疹和(或)皮疹消退、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等综合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临床使用效果显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