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

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包括:将钢水通过冶炼后连铸获得板坯,在冶炼过程中,当P含量在0.04~0.09%范围内时,控制Si含量在0.2~0.7%范围内;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再经过粗轧、低温快轧的精轧获得热轧板,然后将所述热轧板进行层流冷却,冷却后卷取成热轧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可以明显消除含P高强IF钢麻点缺陷,即能提高带钢表面质量,方便可行性高,又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414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24691.9

  • 申请日2013-06-06

  • 分类号B21B1/22(20060101);B21B37/74(20060101);B21B37/4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02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丽君

  •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3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1B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6-24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1/22 申请日:2013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 生麻点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IF钢(无间隙原子钢,Interstitial-Free Steel,亦称超低碳钢)是深冲性能最 好、级别最高的冲压用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行业。IF钢以Ti、 Nb元素固定钢中C、N等间隙原子,形成所谓的无间隙原子钢。而高强IF钢是 在Ti/Nb-IF钢基础上添加0.04~0.09%的P元素进行强化,同时以10ppm左右的 B元素抑制P元素的晶界偏析。

热轧薄板表面麻点缺陷属于表面氧化铁皮类缺陷的范畴。带钢经精轧除鳞 后进入精轧机架,期间形成三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因不同因素被破坏并 随轧制过程碾压至带钢表面,形成麻点缺陷。宏观上导致三次氧化铁皮破碎的 因素有两种,对应两种不同形成机理的麻点缺陷的形成:第一,轧辊氧化膜剥 落压入带钢表面,同时辊面粗糙破坏带钢三次铁皮,最终形成麻点缺陷,国际 同行称之为Dirty Roll Scale;第二,带钢三次铁皮由于自身的特性或者轧制条件 不合适导致起皮、剥落,随轧制过程碾压至带钢表面,形成麻点缺陷,国际同 行称之为Burning Scale。

含P高强IF钢在热轧生产实际中极易产生麻点缺陷,如付图1、附图2所 示。可以采用精轧机架中加设机架间除鳞来解决该种缺陷,但是设备投入大; 对于已经建成的热轧产线而言设备改造成本极高,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投入小、成本低、可操作性大 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 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包括:

将钢水通过冶炼后连铸获得板坯,在冶炼过程中,当P含量在0.04~0.09% 范围内时,控制Si含量在0.2~0.7%范围内;

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再经过粗轧、精轧获得热轧板,然后将所述热轧板 进行层流冷却,冷却后卷取成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粗轧、精轧采用低温快轧,所述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 980-1000℃。

进一步地,在精轧过程中,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1-13m/s。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4%,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2%,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1000℃,精轧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1m/s时,获得一级 品的比例为60%,二级品的比例为30%,三级品的比例为5%,四级品的比例 为5%。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65%,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3%,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0℃,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2m/s时,获得一级品的比 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24%,三级品的比例为7%,四级品的比例为4%。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6%,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4%,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0℃,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3m/s时,获得一级品的比 例为55%,二级品的比例为35%,三级品的比例为7%,四级品的比例为3%。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6%,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5%,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5℃,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2.5m/s时,获得一级品的 比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32%,三级品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1%。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75%,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6%,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5℃,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1.5m/s时,获得一级品的 比例为58%,二级品的比例为39%,三级品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1%。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8%,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65%,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8℃,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2.2m/s时,获得一级品的 比例为61%,二级品的比例为35%,三级品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2%。

进一步地,当所述P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9%,Si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7%, 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2℃,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1.7m/s时,获得一级品的 比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33%,三级品的比例为1%,四级品的比例为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通过有 效的控制带钢中P元素和Si元素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几乎在不增加钢种合 金成本的情况下,无需进行设备改造,也不影响带钢的后续酸洗,便可以明显 消除含P高强IF钢麻点缺陷,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即方便可行性高,又大大节 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含P高强IF钢在热轧现有技术生产实际中极易产生麻点缺陷 图;

图3为单独的高Si钢种在热轧现有技术生产实际中除鳞不净导致的“红铁 皮”缺陷图;

图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轧带钢表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钢水通过冶炼后连铸获得板坯,在冶炼过程中,当P含量在 0.04~0.09%范围内时,控制Si含量在0.2~0.7%范围内;

步骤S2: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再经过粗轧、精轧获得热轧板,然后将所 述热轧板进行层流冷却,冷却后卷取成成品。所述粗轧、精轧采用低温快轧, 所述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0-1000℃。在精轧过程中,末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 11-13m/s。其中,粗轧及精轧采用低温快轧目的是降低带钢在精轧机架内的停留 时间,减少带钢铁基体与表面氧化铁皮界面处磷酸亚铁的形成及抑制其气化,降 低精轧入口温度在980-1000℃可以在轧制过程中避开磷酸亚铁急剧气化导致氧 化铁皮起泡破损的温度区间。将末机架抛钢速度在控制在11-13m/s的目的同样 是减少带钢在精轧机架内停留的时间,减少氧化铁皮在精轧过程中的碾压破碎的 几率。

首先,通过SEM能谱分析,排除了该麻点缺陷为轧辊氧化膜剥落所致的可 能。大量分析均未在带钢表面麻点缺陷处发现轧辊的特征元素Cr、Ni等元素成 分,因此可以排除轧辊氧化膜剥落导致该缺陷产生的可能。

其次,通过热重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含P高强IF钢在980℃左右会出现氧 化速率峰值,而该温度刚好处于精轧区。因此,该麻点缺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含P高强IF钢三次铁皮本身的特性所致。

通过热重分析、SEM观察等多种手段,可以发现含P元素0.04~0.09%的IF 钢,P元素在高温下会与Fe、O元素结合形成Fe3(PO4)2。Fe3(PO4)2在950℃以 上会气化,在带钢Fe基体与表面三次氧化铁皮之间形成“气泡”或者“气膜”, 导致三次铁皮“起皮”或者“起泡”;该种起皮或者起泡随精轧进程而被轧辊轧 碎并碾压至带钢表面,形成麻点缺陷。

钢中不含P元素而仅含较高的Si元素时,通常会造成除鳞不净导致的“红 铁皮”缺陷,如附图3所示。这是因为Fe、Si、O元素在1177℃会形成液态的 Fe2SiO4(铁橄榄石相)。液态的Fe2SiO4相粘附FeO并在轧制过程中形成“锚状” 结构钉扎FeO导致粗除鳞难以除净。FeO在随后轧制过程中最终氧化为Fe2O3形成最后的红铁皮缺陷。因此一般高表面质量等级的钢种需要限制Si含量 <0.03%。

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及分析,可以确认,在含P高强IF钢中,Si、P元素的 复合作用可以消除该类麻点缺陷的产生。P含量较高的钢种的铁皮形成中如果 无Si元素的作用将在铁皮界面处形成Fe3(PO4)2,而加入Si元素会在铁皮界面形 成Fe2SiO4相可以起到黏附铁皮抑制气化起泡破损的作用,Si元素含量在钢种内 含量增加到0.2%后可形成典型的Fe2SiO4相,如果过低黏附作用并不明显,氧 化铁皮起泡现象仍严重,表现为麻坑形貌,如果Si元素含量过高超过0.7%,会 易于在表面形成红色氧化铁皮形貌,为另一种类型的表面缺陷。P元素的存在降 低了三次铁皮的粘附力,使得三次铁皮容易起皮、脱落。而Si元素的存在可以 增加三次铁皮的粘附力,从而抑制甚至抵消P元素对铁皮粘附力的降低作用。 解决了三次铁皮的起皮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该类钢种麻点缺陷的产生。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Si、P元素对三次铁皮粘附力的影响基本抵消,因此 其复合作用不但可以消除麻点缺陷的产生,而且Si含量的提高不会产生红铁皮 缺陷,不会造成酸洗不净等对下游冷轧阶段生产不利的影响。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2160mm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化学 成分质量百分比及表面等情况如表1所示,在带钢表面质量判级系统中,1级最 优、4级最差。

表一

采用本专利方法优化Si含量后的,其表面1级品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至 62%;优化Si含量后带钢表面形貌如附图4、图5所示。导致含P高强IF钢表 面质量降级的主要原因就是表面麻点缺陷,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能有效的解决含P高强IF钢表面麻点缺陷。

且下游冷轧阶段生产跟踪表面,优化Si含量后并未导致酸洗不净等铁皮缺 陷产生。

由此可见,优化Si含量后带钢表面质量提高效果显著,且没有带来酸洗不 净等副作用。

对比实施例1:

未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 在2160mm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 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及表面等情况如表2所示,其表面1级品比例仅约1%,该 钢种表面麻点缺陷形貌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

表二

实施例2: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2160mm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 元素的含量为0.04%,Si元素的含量为0.2%,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1000℃,末 机架抛钢速度控制在11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60%,二级品的比例为30%, 三级品的比例为5%,四级品的比例为5%。

实施例3: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65%,Si元素的含量为0.3%,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0℃,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2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24%,三级品 的比例为7%,四级品的比例为4%。

实施例4: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6%,Si元素的含量为0.4%,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0℃,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3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55%,二级品的比例为35%,三级品 的比例为7%,四级品的比例为3%。

实施例5: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6%,Si元素的含量为0.5%,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5℃,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2.5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32%,三级品 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1%。

实施例6: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75%,Si元素的含量为0.6%,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5℃,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1.5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58%,二级品的比例为39%,三级品 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1%。

实施例7: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8%,Si元素的含量为0.65%,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88℃,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2.2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61%,二级品的比例为35%,三级品 的比例为2%,四级品的比例为2%。

实施例8: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含P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产生麻点缺陷的方法在 热连轧产线上生产100卷含P高强IF钢,其中,含P高强IF钢的P元素的含 量为0.09%,Si元素的含量为0.7%,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92℃,末机架抛钢 速度控制在11.7m/s,获得一级品的比例为65%,二级品的比例为33%,三级品 的比例为1%,四级品的比例为1%。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 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