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

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WCDMA网络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包括统计所述RRC状态转换过程中发送和/或接收的信令数量,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电流值,得到用户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发送或者接收的信令的总数以及在不同RRC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用户装置的数据流记录获得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信令和电池电量,步骤较少,方法简洁,可以实现批量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527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硕文软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33260.4

  • 发明设计人 谢立峰;

    申请日2013-01-29

  • 分类号H04W24/04(20090101);H04W24/08(20090101);H04L1/00(20060101);H04W52/02(20090101);

  • 代理机构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应圣义

  • 地址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庆春路29号远洋大厦5楼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33: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W24/04 登记生效日:201706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1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2-23

    授权

    授权

  • 2013-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24/04 申请日:20130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WCDMA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WCDMA网络中,在对用户装置的上、下行数据流进行评估并进行数据流优化之前,必须能够获知用户装置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信令消耗和电池消耗。现有技术中,用户装置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信令消耗和电池消耗,只能通过特定仪器进行实时的检测才能获得,由于需要对每一个用户装置进行测量,因此在面对大批量的用户装置时,无法逐一采用上述仪器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逐一地实时检测获知用户装置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信令消耗和电池电量消耗,不适应大批量检测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无需进行实时检测的新型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令用户装置在RRC状态之间依次转换,所述RRC状态包括IDLE、PCH、FACH、DCH,抓取WCDMA网络空中接口的信令,分别统计所述RRC状态转换过程中用户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的信令数量;

B)使用电流检测仪记录所述用户装置的电流值,依据所述步骤A中RRC状态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分别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电流值;

C)抓取一个时间段内用户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的所有数据包;

D)依据步骤C所抓取的数据包,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发送或者接收所述数据包时所处的RRC状态;

E)依据所述步骤D计算所得的RRC状态,统计用户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发送或者接收的信令的总数;

F)依据所述步骤D计算所得的RRC状态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持续时间,依据所述持续时间和所述步骤B所得的电流值即可得到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还包括将抓取的数据包以文件形式保存。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WCDMA网络中,用户装置的RRC状态分为以下几种,IDLE、PCH、FACH、DCH。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利用数据流记录计算特定时间段内所消耗的信令数量和电池的电量,由于用户装置的数据流记录可以通过用户装置的无线接口进行抓取并以一定的文件格式进行记录,而用户装置在RRC状态转换过程中发送和/或接收的信令数量和不同RRC状态下的电流值,则较为固定,可以进行预先检测,由此,可以通过无线接口对大批量的用户装置进行同时检测而无需逐一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为手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终端设备。

WCDMA网络中推断信令和电池消耗量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用户装置在RRC状态之间依次转换,例如,以IDLE为初始状态,先转换为FACH,在转换至DCH状态或者PCH状态,由于用户装置RRC状态根据用户业务的进行而改变,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或者接收不同大小的数据包来调节上行、下行的数据量,从而改变用户装置的RRC状态。抓取WCDMA网络空中接口的信令,分别统计所述RRC状态转换过程中发送和/或接收的信令数量,抓取WCDMA网络空中接口的信令可以采用软件方式进行模拟,用数据线将普通的PC机与用户装置连接起来,一般而言,这里的用户装置指的是手机,所使用的数据线为USB延长线,这样,就可以通过PC机上安装的QXDM工具软件抓取信令,同时也可以统计信令数量。

B)使用电流检测仪记录所述用户装置的电流值,依据所述步骤A中RRC状态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分别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电流值,考虑到不同型号的用户装置,在同一RRC状态时的电流值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装置进行分别测量,准确测量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电流值对于计算用户装置的总耗电量十分重要。

C)抓取一个时间段内用户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的所有数据包,本实施例中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实现数据包的抓取,在手机中安装TCPDump工具软件,开启TCPDump抓取手机与WCDMA网络之间发送或者接收的数据包,并将抓取的数据包以本地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

D)依据步骤C所抓取的数据包,对每一个数据包的大小、时间和方向,结合WCDMA网络的参数(包括状态转换延迟,状态转换超时定时器,RLC数据缓存器门限,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这些参数可以由用户装置向所属的WCDMA网络查询获得),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发送或者接收所述数据包时所处的RRC状态。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受数据包后根据前一RRC状态推断当前RRC状态。

E)依据所述步骤D计算所得的RRC状态,统计出用户装置在步骤C的一个时间段内状态转换的次数,依据步骤A获得的不同RRC状态下的信令数量,统计用户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发送或者接收的信令的总数。

F)依据所述步骤D计算所得的RRC状态计算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的持续时间、RRC状态转换的次数,依据所述持续时间和所述步骤B所得的电流值即可得到所述用户装置在不同RRC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

此外,步骤D中的网络参数包括:DCH至FACH状态转换超时定时器T1、FACH至PCH状态转换超时定时器T2、PCH至IDLE状态转换超时定时器T3,RLC数据缓存器门限L,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F。上述网络参数是由WCDMA网络的运营商保存的,可以由用户装置向所述WCDMA网络预先查询取得,也可以通过修改例如修改手机ROM的方式,直接读出。

所述推断RRC当前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前一RRC状态为IDLE,所述用户装置接受WCDMA网络发送的数据包,则当前状态为DCH或者FACH。

步骤二:前一RRC状态为DCH,所述用户装置经过T1时间后未侦听到所述WCDMA网络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如果该用户装置的RRC状态未包括PCH,则当前状态为FACH或者IDLE;如果该用户装置的RRC状态还包括PCH,则当前状态为PCH。

步骤三:前一状态为FACH,所述用户装置侦听到所述WCDMA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后,判断数据包的大小,如果数据包的大小大于L,则当前状态为DCH,否则当前状态保持为FACH;所述用户装置经过T2时间后未侦听到所述WCDMA网络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如果该用户装置的RRC状态未包括PCH,则当前状态为IDLE;如果该用户装置的RRC状态还包括PCH,则当前RRC状态为PCH。

步骤四:前一RRC状态为PCH,所述用户装置侦听到所述WCDMA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则当前状态为DCH或者FACH;所述用户装置经过T2时间后未侦听到所述WCDMA网络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则当前状态为IDLE。

此外,用户装置在上行发送数据包和下行接受数据包时的RLC数据缓存器门限L或者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F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所述RLC数据缓存器门限L为Lu或者Ld,所述Lu为所述用户装置上行数据时的RLC数据缓存器门限,所述Ld为所述用户装置下行数据时的RLC数据缓存器门限。用户装置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时,分别用Lu或者Ld替代RLC数据缓存器门限L。

同样的,所述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F为Fu或者Fd,所述Fu为所述用户装置上行数据时的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所述Fs为所述用户装置下行数据时的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用户装置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时,同样用Fu或者Fd代替原来的RLC数据缓存消耗时间F。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