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及其制作工艺

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及其制作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PanelLevelBGA封装件及其制作工艺,所述封装件主要由芯片、塑封料、绝缘层、金属铜、镍钯金、锡球、焊盘、第二次绝缘层、二次金属铜布线、第三次绝缘层组成。所述制作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晶圆减薄、晶圆划片、倒装上芯、塑封、撕膜和翻转、第一次绝缘处理、第一次打孔和铜布线、第二次绝缘处理、第二次打孔和铜布线、第三次绝缘处理、第三次打孔和镀镍钯金、印刷和回流焊、切割。本发明解决了线路交叉问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电性能和产品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942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1846.7

  • 申请日2012-12-14

  • 分类号H01L23/488(20060101);H01L23/31(20060101);H01L21/50(20060101);H01L21/6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五路10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15: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19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3/488 申请日:2012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及其制作工艺,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封装不但要提供芯片的保护,同时还要在一定的成本下满足不断增加的性能、可靠性、散热、功率分配等要求,功能芯片速度及处理能力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引脚数,更快的时钟频率和更好的电源分配。市场需要电子产品有更多功能,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小的几何尺寸,适应无铅化焊接(保护环境)并有效降低成本。

传统的QFN封装技术需要使用引线框及焊线,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封装成本较高,而且封装厚度较大,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的多引脚、高密度、小型薄型化要求。

Fan-in Panel BGA封装技术相比传统的封装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封装厚度,减少了成本,但其球间距与I/O数由于受到芯片尺寸的限制,也不能满足封装产品更高的引脚数与更好性能要求。

而对于一般的Fan-out Panel BGA封装技术,尽管克服了传统QFN封装技术的成本问题与Fan-in Panel BGA封装的芯片尺寸限制问题,但在封装过程中,由于单层平面铜走线时存在线路交叉多问题,输出脚位数量会受限制。

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及其引脚数扩展方法克服了当前

封装存在的成本、芯片尺寸限制与线路交叉问题,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实现多引脚、高密度、小型薄型化封装,具有散热性、电性能

以及共面性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封装技术的不足,开发出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及其制作工艺,该技术解决了线路交叉问题,采用双层平面走线,可以使输出走线形成立体状态,从而对输出脚位进行扩展,它不使用引线框架、PCB,未使用金属焊线,降低了封装成本,封装尺寸大大缩减,采用胶膜上弄眼定位技术与打孔铜布线技术,使连接效率更高,缩短了电流和信号传输距离,提高了电性能和产品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主要由芯片、塑封料、绝缘层、金属铜、镍钯金、锡球、焊盘、第二次绝缘层、二次金属铜布线、第三次绝缘层组成。所述的芯片与双面胶膜粘接;所述的芯片由塑封料塑封,所述的芯片上有焊盘,所述的芯片有绝缘层,焊盘和绝缘层相邻,所述焊盘处的绝缘层有孔,孔处镀有金属铜,绝缘层和金属铜处有第二次绝缘层,第二次绝缘层对应的金属铜处有孔,孔处镀有二次金属铜布线,第二次绝缘层和二次金属铜布线处有第三次绝缘层,第三次绝缘层直接对应的金属铜处和二次金属铜布线处有孔,在孔壁镀有镍钯金,镍钯金处有回流焊形成的锡球。

所述制作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晶圆减薄、晶圆划片、倒装上芯、塑封、撕膜和翻转、第一次绝缘处理、第一次打孔和铜布线、第二次绝缘处理、第二次打孔和铜布线、第三次绝缘处理、第三次打孔和镀镍钯金、印刷和回流焊、切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发明封装件解决了线路交叉问题,采用双层平面走线,可以使输出走线形成立体状态,从而对输出脚位进行扩展;(2)该封装件不需要引线框架,不用打线,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满足了封装产品的小型化、薄型化、更低的翘曲率等要求;(3) 该封装件布线位置灵活,锡球间距与I/O不受芯片大小的限制,产品具有更多的I/O数与更好的电性能,缩短了电流和信号传输距离,提高了电性能和产品可靠性。本发明为无铅、无卤素的环保型先进封装技术,可应用于更大范围的移动、消费电子产品上,满足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机领域的便捷式电子机器,如PDA、3G手机、MP3、MP4、MP5等超薄型电子产品发展的需要,是迅速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封装技术。

说明书附图

图1 倒装上芯剖面图;

图2 塑封剖面图;

图3 撕膜与去载体后剖面图;

图4 旋转180℃后剖面图;

图5一次绝缘处理剖面图;

图6一次打孔、铜布线剖面图;

图7 二次绝缘处理剖面图;

图8 二次打孔、铜布线剖面图;

图9 第三次绝缘处理剖面图;

图10 第三次打孔、镀镍钯金剖面图;

图11 钢网刷锡膏剖面图;

图12 回流焊后剖面图。

图中,1为芯片、2为塑封料、3为绝缘层、4为金属铜、5为镍钯金、6为锡球、7为双面胶膜、8为焊盘、9为第二次绝缘层、10为锡膏、11为耐高温玻璃、12为二次金属铜布线、13为第三次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所示,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主要由芯片1、塑封料2、绝缘层3、金属铜4、镍钯金5、锡球6、焊盘8、第二次绝缘层9、二次金属铜布线12、第三次绝缘层13组成。所述的芯片1通过倒装上芯粘接到双面胶膜7上,其中双面胶膜7的另一面与耐高温玻璃11粘接,所述的芯片1随后用塑封料2进行塑封,然后手动撕双面胶膜7连带耐高温玻璃11一并去掉,再将塑封好的芯片整体翻转180度,使芯片1正面朝上,在所述塑封好的芯片1上布绝缘层3,进行绝缘处理,对焊盘8处的绝缘层3打孔,在打孔处镀金属铜4,铜布线构成电路的信号和电流通道,然后涂覆第二次绝缘层9,进行二次绝缘处理,对第二次绝缘层9的部分铜布线处进行第二次打孔,在二次打孔处进行二次金属铜布线12,然后,涂覆第三次绝缘层13,在第二次绝缘层9与第三次绝缘层13的铜布线对应处进行第三次打孔,并在孔壁镀镍钯金5,构成电路的信号和电流通道,然后进行钢网刷锡膏10、回流焊后形成锡球6,最后进行产品切割。

如图所示,一种扩展引脚的Fan-out Panel Level BGA封装件的制作工艺,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晶圆减薄:晶圆的厚度减薄到250μm~200μm之间;

第二步、晶圆划片:采用普通划片工艺;

第三步、倒装上芯:倒装上芯前,将双面胶膜7粘附在表面足够光滑、平整的耐高温玻璃11上,其中,双面胶膜7的胶层厚度不宜大,须小于3um,双面胶膜7正面需要提前标记上芯位置,设立眼点,将芯片1倒装上芯到耐高温玻璃11支撑的双面胶膜7上;

第四步、塑封:将倒装上芯好的芯片1用塑封料2进行塑封,塑封区域应小于胶膜面积,方便撕膜;

第五步、撕膜和翻转:手动撕膜,连带耐高温玻璃11一并去掉,必要时清洗芯片1正面的胶层残留,然后将塑封好的芯片1整体翻转180度;

第六步、第一次绝缘处理:在芯片1正面及其周围塑封料2上涂覆绝缘层3,覆盖芯片1与其周围的塑封料2表面;

第七步、第一次打孔和铜布线:与芯片1焊盘8的位置对应,在绝缘层3上打孔,然后在孔壁及其周围镀金属铜4,具体工艺可参考PCB制造工艺,把握好孔径类型、孔径大小与孔径数量,铜沉积技术要求等,铜布线构成电路的信号和电流通道;

第八步、第二次绝缘处理:在绝缘层3与金属铜4上涂覆绝缘材料,形成第二次绝缘层9;

第九步、第二次打孔和铜布线;与第二次绝缘层9上的金属铜4布线对应,在第二次绝缘层9上打孔,并在孔壁周围镀铜层,形成二次金属铜布线12;

第十步、第三次绝缘处理:在第二次绝缘层9与二次金属铜布线12上涂覆绝缘材料,形成第三次绝缘层13;

第十一步、第三次打孔和镀镍钯金:在第二次绝缘层9与第三次绝缘层13的铜布线层对应处打孔,使输出铜布线形成立体状态,扩展输出脚位,然后在孔壁镀镍钯金5;

第十二步、印刷和回流焊:在第二次绝缘层9与第三次绝缘层13的镍钯金5涂覆层上进行钢网刷锡膏10,然后进行回流焊,形成锡球6;

第十三步、切割:回流后的产品进行切割入盘(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