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研究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研究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PDA-MS)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对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对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TQ-MS和PDA检测条件等进行了系统优化,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方法,方法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的优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中药复杂成分鉴定中鉴定步骤复杂、对照品稀缺、难以全面而准确鉴定结构等缺点,同时又能满足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研究的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632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91479.X

  • 发明设计人 唐于平;段金廒;沈娟;陶伟伟;

    申请日2013-03-21

  • 分类号G01N30/88;G01N30/86;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海军

  • 地址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06: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0-15

    授权

    授权

  • 2013-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88 申请日:201303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杂成分的研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研究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 巨大贡献,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被世界人民所接受,中药配伍是方剂中各药味的 内在关系,而配伍相互作用规律是理、法、方、药的核心内容,是治病的重要理论和核心内 容,对它的理解和发展直接决定方药的有效性与组方设计的合理性,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及中药创新药物水平。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组合应用时,由于它们 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或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改变了其中一种药物的原有理化 性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或是组织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 药物的药理效应和毒理效应,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 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一些奇特的不良反应,危害服药者。与多数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多 组分、多靶点特性决定了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更为复杂。

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是揭示中药配伍机理的重要内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定性定量 分析是我们研究的首要任务。然而中药所含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化学成分的准确与完整鉴定成 为研究工作者的一个挑战。虽然许多学者通过与对照品和文献数据比较分析鉴定了一些中药 及其制剂的化学成分,对照品的难以获得及中药许多成分仍不清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 期报道采用LC/MS分析与能量中性丢失、特征离子过滤等分析策略鉴定了更多的目标或非目 标成分,但是没有足够的对照化合物,这些方法和策略都还不能准确鉴定中药的复杂成分, 尤其是一些同分异构化合物。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开发一种操作方便,可有 效研究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灵敏、精确,检测效率 高,适用范围广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PDA-MS)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 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药复杂成分鉴定中鉴定步骤复杂、对照品稀缺、难以全面 而准确鉴定结构等缺点,同时又能满足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研究的要求。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 模糊识别方法;

首先建立包括化合物名称、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质谱和紫外信息的中药成分化学 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质谱信息,包括碎片离子或裂解规律分析,建立中药中主要类别 化合物质谱信号网络,并通过质谱信号网络将所研究中药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 对已归类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已归类的化学物质的配比-溶出变化曲线,进而分析 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变化规律及特点。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所述的定量分析方法 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及PDA紫外检测技术联用对样品中成分进行定量 分析。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所述的主要类别化合 物包括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有机酸或生物碱类等。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方法对甘遂-甘草配伍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分别为0.147μg/mL的KansuininA, 0.117μg/mL的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0.175μg/mL的 kansenone,202μg/mL的大戟醇,1.25μg/mL的甘草素,5.08μg/mL的异甘草苷和13.31μg/mL 的甘草酸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以此作为1号混合对照品溶液;

精密吸取1号混合对照品溶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得2号混合 对照品溶液,同法采用逐级稀释法制得3~8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各对照品溶液在进样前经 13000r/min离心10min,并经0.22μm微孔滤膜滤过;

(2)供试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重量比例为10:1,5:1,3:1,3:2,3:3,3:4.5,3:9,3:15,3:30,的甘遂 -甘草药材及甘遂、甘草单味药各1.0g,分别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20mL甲醇,回 流提取2h,然后取上清液,经13000r/min离心10min,再经0.22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各供试品溶液平行制备6份,各供试品溶液进样前再分别用甲醇稀释 40倍;

(3)色谱条件:ThermoC18柱,流动相为:A相:0.1%甲酸水和B相:乙腈;梯度洗脱 条件:0-8min:10-55%B;8-16min:55-80%B;16-24min:80-100%B;24-31min:100%B; 31-32min:100-10%B;32-37min:10%B;流速为0.4mL/min,柱温35℃,进样量为2μL;

(4)质谱条件与紫外条件

TQ-MS扫描方式为ESI±,扫描范围为m/z100-1000,毛细管电压为3kV,离子源温度 为150℃,去溶剂化温度为550℃,锥孔气流速度为50L/h,去溶剂化气流速度为1000L/h, 定量检测与分析所用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紫外检测采用PDA检测器,检测波长范围为 190-400nm;

(5)化学模糊识别方法

化学模糊识别包括四个步骤:

分别建立甘遂和甘草中化学物质的化合物名称、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质谱和紫外 信息的化学物质库;

选择甘遂和甘草药材中不同类型化合物中含量较高的已知化合物作为对照品,即步骤(1) 制备的对照品溶液,然后选择步骤(2)甘遂、甘草单味药及甘遂与甘草配伍药材的供试品液 进样,在全扫描图谱中根据保留时间、质谱和紫外信息找到对照品峰,这些对照品的碎片信 息和裂解途径将为其它化合物的归类提供依据;

根据所建立的甘遂、甘草化学物质库,在全扫描图谱中查找响应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 质谱信息和紫外信息比较,可将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结构确定,不同母核化合物归为不同组, 这些首先被选择并归类为不同组的化合物成为先驱化合物,根据这些先驱化合物的质谱信息 和裂解途径的研究,选择至少被三个先驱化合物所共有的质谱碎片信息或裂解途径作为判断 这类母核化合物的依据,并建立相应不同母核化合物组的网络用于其它含有相同母核的化合 物的归类,最后,根据相应化合物组网络,将还未归类的化合物依据其质谱信息进行归类;

(6)定量分析

对所测样品中化合物的定量分析选择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中的多离子反应监测检测模式 及PDA联用方法,对于有质谱响应的化合物,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定量分析;没有质谱响应 但有紫外相应的化合物采用PDA紫外定量分析,以相应类型化合物对照品做标准曲线,同一 类型化合物的定量均用同一个标准品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UPLC在中药等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超高压、超高灵敏度、超高 分离度等特点。三重四级杆质谱(TQ/MS)技术具有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超高效液 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TQ/MS)是目前科研中应用较好的样品成分分析 方法,也是目前分析中药复杂物质组分的最有力工具之一。本实验中,运用UPLC-TQ/MS技 术分析鉴定甘遂-甘草中6大类化学成分。其中甘遂中巨大戟烷型二萜、假白榄酮型二萜、以 kansenone为代表的三萜和甘草中苯丙素苷元及苷类化合物在ESI+检测模式下质谱响应均较 好,甘草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在ESI-检测模式下响应较好;而以大戟醇为代表的三萜在ESI+ 和ESI-模式下均无质谱响应,但有UV信号。因此,为了同时分析这些成分,包括大戟醇, 本发明采用TQ/MS与PDA检测器联用的技术。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方法对甘 遂-甘草配伍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甘草中归类的先驱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类、苯丙素苷及苷 元类;甘遂中归类的先驱化合物包括巨大戟烷型二萜、假白榄酮型二萜及大戟烷型三萜。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方法对甘遂-甘草配伍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可以研究包含有甘遂或甘草的其它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研 究。并且本发明提供的研究方法不仅可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相互作用研究,而且在环境、农业 和生物样品的复杂体系中比较化学和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也可得到广泛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研究中药复 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PDA-MS)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方法, 具有灵敏、精确、稳定可靠、检测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 点,该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药复杂成分鉴定中鉴定步骤复杂、对照品稀缺、难以全面而 准确鉴定结构等缺点,同时又能满足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研究的要求。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PDA-MS)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 方法,通过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TQ-MS和PDA检测条件的等进行了系统优化,确定了最 佳的检测方法,方法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稳定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甘遂和甘草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及紫外吸收图谱。

图2为苯丙素苷元类网络图。

图3为巨大戟烷型二萜类网络图。

图4为甘遂-甘草样品中选择测试化合物的MR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 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 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方法对甘遂-甘草配伍相互作 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试验方法

1.1仪器和材料

AcquityTMUPLC系统-PDA检测器(Waters公司);Xevo TQ质谱仪(Waters公司);BT125 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EPED超纯水系统(南京易普达易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乙腈、甲醇(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甲酸(分析纯,Merck公司);超纯水(自 制)。大戟醇,甘草酸,异甘草苷,甘草素,甘遂萜酯A,kansenone,3-O-(2′E,4′Z-癸二烯酰 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对照品为实验室自制,其结构通过1H-NMR及MS鉴定。以上 各对照品经归一化法测定纯度均大于98%。

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分别为KansuininA(EK-1,0.147 μg/mL),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EK-2,0.117μg/mL),kansenone (EK-3,0.175μg/mL),大戟醇(EK-4,202μg/mL),甘草素(GU-1,1.25μg/mL),异甘草 苷(GU-2,5.08μg/mL)和甘草酸(GU-3,13.31μg/mL)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以此作为1 号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1号混合对照品溶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得2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同法采用逐级稀释法制得3~8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各对照品溶 液在进样前经13000r/min离心10min,并经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所有的对照品溶液均在 4°C条件下储藏。

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不同重量比例甘遂-甘草药材(10:1,5:1,3:1,3:2,3:3,3:4.5,3:9,3:15,3:30,3:60, 3:120,g/g)及甘遂、甘草单味药的干燥粉末(过40目筛)各1.0g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 加20mL甲醇,回流提取2h。取上清液,经13000r/min离心10min,再经0.22μm微孔滤 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各供试品溶液平行制备6份。各供试品溶液进样前再分 别用甲醇稀释40倍一起进样。

1.4色谱条件

Thermo C18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 梯度洗脱条件:0-8min:10-55%B;8-16min:55-80%B;16-24min:80-100%B;24-31min: 100%B;31-32min:100-10%B;32-37min:10%B;流速为0.4mL/min,柱温35℃, 进样量为2μL。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相邻色谱峰得到较好的分离,本发明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 对色谱柱进行了选择与优化。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mm×2.1mm,1.8μm)和Thermo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经过比较,表明后者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且峰型更 好。因而实验中选用了Thermo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鉴于所分析成分中有 的化合物其紫外吸收为末端吸收,因此为了避免空白溶剂吸收的影响,选择了乙腈-水作为溶 剂系统。当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甲酸时,峰的分离度更高,没有拖尾,因此选择0.1%的甲酸水 溶液为水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以及流速均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Thermo C18色谱柱、乙 腈-0.1%酸水为流动相,柱温35°C、流速0.4mL/min时,样品在37min内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1.5质谱条件与紫外条件

TQ-MS扫描方式为ESI±,扫描范围为m/z 100-1000,毛细管电压为3kV,离子源温度 为150℃,去溶剂化温度为550℃,锥孔气流速度为50L/h,去溶剂化气流速度为1000L/h。 定量检测与分析所用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每个化合物的检测条件经优化选择合适 的锥孔电压和碰撞电压。紫外检测采用PDA检测器,检测波长范围为190-400nm。

本发明样品溶液先分别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进样,通过比较全离子扫描图及相应强 度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相应强度,而甘草中三萜苷类化合物在负 离子检测模式下响应更好。另外,甘遂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有些没有质谱响应,例如euphol, 但具有紫外响应。对于这一类化合物,我们选择PDA检测,并优化了检测波长。在190-400nm 范围内,euphol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05nm。

1.6峰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甘遂、甘草中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在本发明中,具有一定响应强度的峰被选择 作为检测对象用来检测并分析化合物间相互作用。甘草中,被检测化合物的峰的响应强度应 大于10000000;甘遂中,被检测化合物的峰的响应强度应大于100000。这些化合物的母 离子通过全扫描获得,子离子由相应的子离子扫描获得。

1.7化学模糊识别

化学模糊识别包括四个步骤:

分别建立甘遂和甘草中化学物质的化合物名称、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质谱和紫外 信息的化学物质库;

选择甘遂和甘草药材中不同类型化合物中含量较高的已知化合物作为对照品,即步骤(1) 制备的对照品溶液,然后选择步骤(2)甘遂、甘草单味药及甘遂与甘草配伍药材的供试品液 进样,在全扫描图谱中根据保留时间、质谱和紫外信息找到对照品峰,这些对照品的碎片信 息和裂解途径将为其它化合物的归类提供依据;

根据所建立的甘遂、甘草化学物质库,在全扫描图谱中查找响应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 质谱信息和紫外信息比较,可将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结构确定,不同母核化合物归为不同组, 这些首先被选择并归类为不同组的化合物成为先驱化合物,根据这些先驱化合物的质谱信息 和裂解途径的研究,选择至少被三个先驱化合物所共有的质谱碎片信息或裂解途径作为判断 这类母核化合物的依据,并建立相应不同母核化合物组的网络用于其它含有相同母核的化合 物的归类,最后,根据相应化合物组网络,将还未归类的化合物依据其质谱信息进行归类。

1.8UPLC-PDA-MS定量分析方法优化

对所测样品中化合物的定量分析选择TQ-MS中的MRM检测模式及PDA联用方法。对 于有质谱响应的化合物,在最优锥孔电压、碰撞电压等条件下采用MRM定量分析;没有质 谱响应但有紫外相应的化合物采用紫外定量分析。以相应类型化合物对照品做标准曲线,同 一类型化合物的定量均用同一个标准品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1.8.1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LOD)和最低定量限(LOQ)的考察

取1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加甲醇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的2~8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在上述 1.4色谱条件和1.5质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μL,然后采用UPLC-PDA-TQ-MS分析,以峰面 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溶液浓度(μg/mL)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最低检测限LOD和 最低定量限LOQ分别在信号对噪音比值为3和10时测定。各对照品在相对较宽的浓度范围 内显示出较好的线性相关(如表1所示)。

表1.线性回归方程及LOD和LOQ测定结果

1.8.2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

精密度试验是取上述1.2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质谱条件下分别在一日内重复进样6 次和在连续3日内重复进样3次以测定各对照品的峰面积,以各峰面积计算日内及日间精密 度。重复性试验是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取甘遂-甘草(3:3)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 (平行6份),UPLC-PDA-TQ-MS分析,以样品中各对照品成分的含量来计算其稳定性。取 重复性试验中的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h,2h,4h,6h,8h,12h,16h,20h时进样, 以峰面积考察其稳定性,以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其变异。结果见表2。

1.8.3加样回收率试验

在已知含量的样品中按已知含量的50%水平加入对照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 溶液(平行6份),并进行UPLC-PDA-TQ-MS分析,计算其回收率。结果显示:7种对照品 的回收率在94.89~99.00%之间,结果见表2。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方法对于测定甘遂、甘草中 各类成分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表2.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化学库的建立

本发明建立的甘遂、甘草化学物质库包括以下信息:化合物名称,结构,分子量,分子 式,质谱信息和紫外信息。在化学库中,化合物按照基本结构类型归类:甘遂化学物质库中 收集了42个巨大戟烷型二萜,16个假白榄酮型二萜,12个三萜,3个甾体及35个其它类型 化合物;甘草化学物质库中收集了272个苯丙素苷元,67个苯丙素苷,54个三萜皂苷和43 个其它类型化合物。

2.2化合物组网络构建及化合物归属

甘遂、甘草的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峰40、56和65分别为对照品EK-1~3,峰1、7、 18为对照品GU-1~3。峰71为对照品GU-4,无质谱响应。

本发明选择了甘遂中响应强度大于100000及甘草中响应强度大于10000000的峰作为 研究对象,共71个峰。然后根据建立的化学库进行分子量检索,结果甘草中共有26个化合 物质谱中具有明显的分子离子峰,并分别归为三萜皂苷类、苯丙素苷及苷元类;甘遂中共有 13个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分子离子峰,并分别归为巨大戟烷型二萜、假白榄酮型二萜及三萜类。 这39个化合物峰已在图1中标出。这些化合物及对照品为“先驱化合物”,通过对这些化合物 质谱信息的进一步研究,从而构建化合物组的网络图。

16个峰包括9,11,12,17,19,20,23–25,29,30,33,37,38,43和44为甘草中苯丙素苷元类, 峰11为GU-1。通过对11个化合物质谱信息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峰17,19,25,29,30,37和 43都具有碎片离子m/z147(a+H),峰9,11,12,17,19,20,24,33和44都具有碎片离子m/z137 (b+OH),峰23,25,30和38都具有碎片离子m/z121(c),峰11,12,17和44都具有碎片离子 m/z119(d+OH)。这些碎片离子可作为苯丙素苷元类化合物的判断依据,苯丙素苷元类网络 图见图2所示。根据网络图,可将其它化合物进行归类。峰22,26,31,41和52具有碎片离子 m/z147和m/z119,峰36,49和51具有碎片离子m/z137和m/z121,峰16和45具有碎片离 子m/z147,峰32和53具有碎片离子m/z137,峰10,27,28和39具有碎片离子m/z121。因 而将这些化合物归为苯丙素苷元类。又如,峰50,54,55,56(EK-2),58,59和62为甘 遂中巨大戟烷型二萜。通过分析这些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得到5个特征碎片离子分别为m/z315 (e+H),313(f+H),297(e-OH),295(f-OH)和255。通过化合物组的建立,峰57, 60,61,63和64归为巨大戟烷型二萜,巨大戟烷型二萜类网络图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方法,71个化合物峰被分为6个化合物组,包括32个苯丙素苷元类,8个苯丙 素苷类(峰1-8),5个三萜皂苷类(峰13-15,18和21),12个巨大戟烷型二萜,7个假白榄 酮型二萜(峰34,35,40,42,46-48)和7个大戟烷型三萜(峰65-71,其中峰70是根据对照品 71用紫外检测得到)。所有71个化合物均进行定量分析。

2.3样品定量分析

应用UPLC-PDA-TQ-MS技术对甘遂-甘草13个比例混合提取液中相应成分进行了定量 分析,检测模式为MRM。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通过多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消除总离 子流图中组分间的干扰,使分析具有高度选择性,特别适用于复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定量分 析。71个化合物中除化合物70和71用紫外检测外,其余均用MRM检测,其中,甘草中三 萜皂苷类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其余化合物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69个化合物的MRM条件 均经过优化。母离子和子离子均经过子离子扫描,选择相应最佳的母离子-子离子对进行检测。 根据对照品标准曲线,计算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以配伍比例为横坐标,溶出量为纵坐标,绘制甘遂、甘草各成分的配比-溶出量曲线,以 分析两味药混合提取时各成分溶出的相互影响。

由配比-溶出量曲线可明显看出,甘遂、甘草中成分的溶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味药配伍 比例的影响。甘草中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皂苷(尤其是化合物14,18和21),32个苯丙素 苷元类(尤其是化合物11,17,23,27,31,38,39,44和45)和8个苯丙素苷类(尤其 是化合物1~4和7),其溶出量随着甘遂比例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同样的,甘遂中化合物, 包括12个巨大戟烷型二萜(尤其是化合物50,55,56,58和63),7个假白榄酮型二萜(尤 其是化合物48)和7个甘遂烷型三萜(尤其是化合物65和71),其溶出量随着甘草比例的增 加而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甘遂与甘草合煎过程中,甘遂能增加甘草中大多数三萜皂苷、苯 丙素苷及苷元的溶出,甘草能促进甘遂中大多数二萜和三萜的溶出。文献报道,甘遂中大多 数二萜和三萜具有显著毒性,包括致癌、致炎、细胞毒性等,甘草促进甘遂中有毒成分的溶 出可能是甘遂-甘草配伍相反的机制之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