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和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以及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和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

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和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以及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和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和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以及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和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本发明涉及提高了粘接剂涂敷和穿孔作业的准确性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环保性优良且施工性良好的覆膜和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185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百奥艾特;崔秀德;李荣国;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25963.1

  • 发明设计人 崔秀德;李荣国;

    申请日2011-03-15

  • 分类号A01C1/04(20060101);C08J5/18(20060101);C08L101/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丁文蕴;李延虎

  • 地址 韩国忠清北道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06: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C 1/04 专利号:ZL2011800259631 申请日:20110315 授权公告日:201503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5-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C1/04 登记生效日:2016050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31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3-11

    授权

    授权

  • 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C1/04 申请日:201103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附着有水稻(下面通称“水稻”如下:在附着于覆膜的状态 下是指发芽前稻种;施工到稻田里并生根之后是指发芽并分裂的水稻)的生物 降解覆膜的覆膜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为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如下水稻点 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和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就该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 制造装置而言,与第一旋转部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在与从第一旋转 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部接触的部分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隔开一 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使 水稻附着单元与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间距相应地周期性地滚动,从而使 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且在卷绕部卷 绕的附着有水稻的生物降解覆膜宽阔地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能够防止所 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因所附着的水稻而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而且,本发明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和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更为详 细地讲,涉及一种如下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以及利用了它的水稻种植方法。 即挤出成型混合了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化合物而生产生物降解覆膜并将它 铺到稻田里,从而能够抑制杂草的繁育并预防病虫害,因而不仅能够显著地减 少农药使用而且至还一定时间经过之前能够维持初始强度,并在经过了一定时 间之后在自然状态下由微生物而降解,因此,利用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的水稻点 播生物降解覆膜则与在稻田直接直播稻种的方式或育苗之后插秧的方式相比, 不仅作业简单而且不产生另行的除草作业所需的时间或费用且环保,且将卷绕 着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不仅能够均匀地展开而施工到稻田还能紧贴积水 状态的稻田,提供卷绕着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同时使粘接剂 涂敷以及穿孔作业能够容易进行,并使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 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且在卷绕部卷绕的附着有水稻的生物降解覆膜宽阔地 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能够防止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因所附着的水稻而 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为了种植水稻一直使用通过在稻田直接直播稻种的直播农耕方 法靠或育苗之后将它插秧到稻田的农耕方法,在为直播农耕方法情况下存在遭 遇鸟类灾害或需要撒布除草剂等问题,在为育苗之后插秧的方式的情况下,须 进行旨在育苗的作业和旨在插秧的作业,因而不仅作业繁琐且较多地需要作业 时间而且这里也存在需要撒布除草剂的问题。而且,即便在为了防止杂草要利 用生物降解的环保型覆膜进行水稻种植而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依靠现有的 方式就不易进行在覆膜以一定间距准确地形成通孔的工序等,而且尚无在覆膜 维持一定的间距穿出孔并涂敷粘接剂的同时附着水稻的装置,因而存在无法有 效地进行上述工序的问题,而且粘接剂涂敷工序、穿孔工序、水稻附着工序难 于以通过自动化工序的一系列流程顺利地进行,因而存在不仅需要较长的制作 时间而且制作所需费用也增加的问题。而且,水稻附着结束的生物降解覆膜的 卷绕的状态过于鼓起,由此存在不仅有碍于包装以及运输而且水稻附着部位受 损的问题。

尤其,在将卷绕着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施工到稻田里时, 将生物降解覆膜均匀地展开并紧贴稻田面而牢固地固定起来有诸多困难,由此 带来时间及费用的较大的损失,且过去的生物降解性覆膜以聚乙烯为原料聚合 物并对此混合了如淀粉那样的自然成分,从而自然成分是可降解因而也许会生 物降解,但原料聚合物本身却不可生物降解,因而存在若铺到土壤上使用则秋 后原料聚合物不降解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性问题。而且,存在即便使合成树 脂类的原料聚合物生物降解也难以确保旨在能够发挥覆膜本身固有功能的最 小限度的强度维持期间的问题。而且,现有的生物降解性覆膜在生物降解过程 中降解时间过长或降解效率较低,因而存在发挥环保性生物降解效果起来实际 上有局限性的根本性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使生物降解覆膜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 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和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即、使粘接剂仅涂敷 在与突出的突出部接触并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最为突出的生物降解覆膜部 位,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粘接剂涂敷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涂敷,而且使穿孔 作业在由突出部而紧绷拉开的部位进行,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穿孔部位而且能 够容易进行穿孔。

而且,本发明提供如下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即、使水稻附着单元与生 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间距相应地周期性地滚动以使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 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

而且,本发明提供如下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即、在卷绕部卷绕的附着 有水稻的生物降解覆膜宽阔地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能够防止所卷绕的生 物降解覆膜因所附着的水稻而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即、将化学合成 系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分别以规定量混合以提高利用了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 化合物至所希望的一定时间为止维持强度并在经过了一定期间之后生物降解 的效率,从而能够均发挥乙烯固有的特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利用了环保型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 植方法,即、不仅作业较之于在稻田直播稻种的方式或育苗之后插秧的方式简 单,而且与另行的除草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传统农耕方法相比无需追加费用,且 不仅能够将卷绕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均匀地展开而施工到稻田里还能紧 贴稻田面固定。

而且,就提供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本发明提供 一种如下利用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即、使与第一旋转部 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不仅在与突出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突出 部接触的部分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 能够容易实施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如 下利用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即、使粘接剂仅涂敷在与突 出的突出部接触并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最为突出的生物降解覆膜部位,从而 不仅准确地维持粘接剂涂敷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涂敷,而且使穿孔作业在由 突出部而紧绷拉开的部位进行,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穿孔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 行穿孔。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如 下利用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即、使水稻附着单元与生物 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间距相应地周期性地滚动以使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地 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如 下利用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即、在卷绕部卷绕的附着有 水稻的生物降解覆膜宽阔地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能够防止所卷绕的生物 降解覆膜因所附着的水稻而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解决课题手段

旨在达到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其特征 是包括:使为了进行对于生物降解覆膜的穿孔以及水稻附着工序而展开的生物 降解覆膜持续地移动的移动单元;在由上述移动单元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涂 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单元;在由上述移动单元而移动的生物降解 覆膜穿孔的穿孔单元;使水稻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通过粘接剂涂敷单元涂敷 有粘接剂的部位的水稻附着单元;以及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上述移动单元包 括与生物降解覆膜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的移动方向的第一 旋转部,上述第一旋转部包括在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与上述第一 旋转部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在与上述突出部接触的部分不仅从上 述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 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通过移 动单元使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持续地移动的移动步骤;通过粘接剂涂敷单元在 生物降解覆膜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步骤;通过穿孔单元在生物 降解覆膜穿孔的穿孔步骤;通过水稻附着单元使水稻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涂 敷有粘接剂的部位的水稻附着步骤;以及通过卷绕部最终卷绕附着有水稻的生 物降解覆膜的卷绕步骤,上述移动步骤包括上述移动单元与生物降解覆膜接触 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旋转部,上述第一旋转 部包括在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与上述第一旋转部接触而方向转换 的生物降解覆膜在与上述突出部接触的部分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 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 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其特征是,将混合了聚乳 酸、滑石剂、脂肪族聚酯、乳糖、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奶粉、生物降 解辅助剂、光降解剂的生物降解性化合物挤出而形成,且包括形成于所附着的 水稻周围的通孔使得以一定间距附着的水稻能够容易发芽,上述生物降解性化 合物包含聚乳酸10~55重量%、滑石剂7~15重量%、脂肪族聚酯10~30重量%、 乳糖3~10重量%、乙酸乙酯1~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1~7重量%、奶粉 10~20重量%、生物降解辅助剂1~5重量%、光降解剂1~4重量%。

利用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其 特征是,包括:将混合了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化合物挤出而形成,且包括形 成于所附着的水稻周围的通孔使得以一定间距附着的水稻能够容易发芽的卷 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提供步骤;将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 播生物降解覆膜以一定间距铺设到稻田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铺设步骤;附 着在铺设到稻田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上的水稻通过通孔发芽的水稻发芽 步骤;以及铺设到稻田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自然降解而消失的水稻点播生 物降解覆膜降解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与第一旋转部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 在与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部接触的部分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 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 及穿孔作业。

而且具有如下效果。即、使粘接剂仅涂敷在与突出的突出部接触并从第一 旋转部的外周面最为突出的生物降解覆膜部位,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粘接剂涂 敷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涂敷,而且使穿孔作业在由突出部而紧绷拉开的部位 进行,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穿孔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穿孔。

而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使水稻附着单元与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 剂涂敷间距相应地周期性地滚动以使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 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

而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在卷绕部卷绕的附着有水稻的生物降解 覆膜宽阔地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能够防止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因所附 着的水稻而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本发明的覆膜具有如下效果。即、将化学合成系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分别以 规定量混合以提高利用了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化合物至所希望的一定时间 为止维持强度并在经过了一定期间之后生物降解的效率,从而能够均发挥乙烯 固有的特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而且,不仅作业较之于在稻田直播稻种的方式或育苗之后插秧的方式简 单,而且与另行的除草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传统农耕方法相比无需追加费用,因 而具有环保性效果。

而且,就提供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具有如下效 果。即、使与第一旋转部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不仅在与突出于第一 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突出部接触的部分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 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具有如下效果。即、 使粘接剂仅涂敷在与突出的突出部接触并从第一旋转部的外周面最为突出的 生物降解覆膜部位,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粘接剂涂敷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涂 敷,而且使穿孔作业在由突出部而紧绷拉开的部位进行,从而不仅准确地维持 穿孔部位而且能够容易进行穿孔。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具有如下效果。即、 使水稻附着单元与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间距相应地周期性地滚动以使 水稻能够准确而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的粘接剂涂敷部位。

而且,就提供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而言,具有如下效果。即、 在卷绕部卷绕的附着有水稻的生物降解覆膜宽阔地张开并卷绕于卷绕部,从而 能够防止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因所附着的水稻而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3和图4是图示了图2的第一旋转部、粘接剂涂敷单元及穿孔单元的结 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

图5是图示了第一旋转部的突出部的放大图。

图6和图7是图示了图2的第三旋转部和水稻附着单元的结合以及工作关 系的参考图。

图8是图示了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9是图示了卷绕部和液压缸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

图10是图示了卷绕部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

图11和图12是图示了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工作过程的参考图。

图1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方法的步骤的框 图。

图14是图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水稻种植方法 的步骤的框图。

图15是图示了图1的覆膜提供步骤的具体内容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覆膜提供步骤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18和图19是图示了图17的第一旋转部、粘接剂涂敷单元及穿孔单元 的结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

图20是图示了第一旋转部的突出部的放大图。

图21和图22是图示了图17的第三旋转部和水稻附着单元的结合以及工 作关系的参考图。

图23是图示了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24是图示了卷绕部和液压缸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

图25是图示了卷绕部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

图26和图27是图示了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工作过程的参考图。

图28是图示了图14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铺设步骤的具体内容的框 图。

图29是图示了铺设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过程的参考图。

图30是图示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所铺设的状态的参考图。

图31是图示了水稻发芽的状态的参考图。

图32是图示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所自然降解的状态的参考图。

符号说明

a—生物降解覆膜,a1—通孔,a2—粘接剂涂敷部位,a3—水稻,10—移 动单元,110—第一旋转部,111—突出部,1111—第一凸起,1112—第二凸起, 120—第二旋转部,130—第三旋转部,140—第四旋转部,150—卷绕部,20— 粘接剂涂敷单元,210—粘接剂涂敷部,220—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30—穿 孔单元,310—穿孔部,320—穿孔单元移动部,40—水稻附着单元,410—水 稻托架,420—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1—第一驱动轴,422—第二驱动轴, 423—滚动部,4231—旋转轴,50—动力单元,510—马达部,520—液压缸, 530—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1—旋转轴,532—一侧,533—另一侧,534—凸 轮,5341—倒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以 及利用了它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 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3和图4是图示了图 2的第一旋转部、粘接剂涂敷单元及穿孔单元的结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 图5是图示了第一旋转部的突出部的放大图,图6和图7是图示了图2的第三 旋转部和水稻附着单元的结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图8是图示了水稻附着 单元驱动部的立体图,图9是图示了卷绕部和液压缸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图 10是图示了卷绕部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图11和图12 是图示了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工作过程的参考图。

参照图1至1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 置可包括如下单元而形成,即包括:使为了进行对于生物降解覆膜a的穿孔以 及水稻附着工序而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动的移动单元10;在生物 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降解覆膜a 穿孔的穿孔单元3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 a2的水稻附着单元40;以及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50。

上述移动单元10构成为使为了进行对于生物降解覆膜a的穿孔以及水稻 附着工序而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动,为此,上述移动单元10可包 括:与向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供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 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旋转部110;与接触于上述第一旋转部 110而完成了转换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重新转换移动的生物 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第二旋转部120;与接触于第二旋转部120而完成了 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又一次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 的移动方向的第三旋转部130;最终卷绕经过了第三旋转部130且附着有水稻 a3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卷绕部150。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构成为与向根据本发明的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供 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 为了容易旋转以及为了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并能够顺利地变更其移动方向,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可形成为圆筒形的棒状,在其一端连接下述的动力单元 50,从而利用由动力单元50提供的动力而旋转。在本发明中,尤其上述第一 旋转部110不止于单纯地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 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还执行辅助通过下述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和穿孔单元 30的粘接剂涂敷作业和穿孔作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功能,为此,上述第一旋转 部110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111使得与上述第一 旋转部11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突出部111接触的部位 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使得在 上述部位的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能够容易进行。

上述突出部111是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一定长度而形成的 部分,更为具体地讲,可包括从突出部111的中央部突出一定长度的第一凸起 1111;以及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左右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 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度突出的第二凸起1112。上述第一凸起1111 是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更为具体地讲是在上述突出部111的中央 部突出一定长度而形成的部分,由此,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而旋转的生 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使得下述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如在 图3所图示那样在生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能够容 易地涂敷粘接剂,而且,下述的穿孔单元30也如在图3所图示那样在生物降 解覆膜a的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 的部位能够容易地穿出通孔a1。作为参考,在生物降解覆膜a紧贴在第一旋 转部110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存在不仅不能顺利地进行穿孔作业而且导致由此 引起制作费用增加的问题。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的形状以所突出的两末 端部被倾斜地倒角或形成为圆形为宜,这是为了防止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 膜a受损之故。而且,上述第二凸起1112是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左右 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度突出的部 分,由于进一步形成上述第二凸起1112,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 开一定长度的生物降解覆膜a不仅能够更加紧绷拉开而且能够防止受损。上述 第二凸起1112的突出的形状也以所突出的两末端部被倾斜地倒角或形成为圆 形为宜。

上述第二旋转部120构成为与接触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而完成了转换方 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重新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 向,通常水稻附着工序是指使水稻a3附着到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并旋 转且向上移动地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为 了进行该水稻附着工序,以使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重新向朝下移动的方 向转换为目的,上述第二旋转部120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使得其移动 方向转换。而且,为使以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为中心进行的粘接剂涂敷工序以 及穿孔工序能够顺利地进行,上述第二旋转部120还起着使生物降解覆膜a能 够被紧绷拉开的辅助作用。作为参考,对于与上述第二旋转部120接触而旋转 并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为了在进行水稻附着工序之前再一次整顿生 物降解覆膜a的展开的状态并使生物降解覆膜a能够被紧绷拉开,在上述第二 旋转部120与下述的第三旋转部130之间可进一步包括第四旋转部140。

上述第三旋转部130构成为与接触于第二旋转部120而完成了转换方向的 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又一次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 为了能够进行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的工 序,上述第三旋转部130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 解覆膜a的方向。

上述卷绕部150构成为最终卷绕经过了上述第三旋转部130且附着有水稻 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若在稻田进行将最终卷绕于上述卷绕部150的附着有水 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铺开的施工,则即便不进行育苗或插秧作业也可实现 通过水稻点播方式的水稻种植。而且,上述卷绕部150不止于仅仅单纯地旋转 且单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还可如在图11和图12所图示 那样周期性地移动并卷绕,从而防止水稻a3排成一列附着的生物降解覆膜a 被卷绕的同时过度地膨大或受损,对此在对于下述的液压缸520以及卷绕部辅 助移动部530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粘接剂涂敷单元20构成为在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 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3所图示,在与上述第一旋转 部110的突出部111(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突出部111最为鼓起地突出的第 一凸起1111)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为此,上 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可包括: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对应 的位置并使粘接剂仅能涂敷到与第一凸起1111相接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的 粘接剂涂敷部210;以及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单元20向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侧 移动的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

上述粘接剂涂敷部210构成为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 对应的位置并使粘接剂仅能涂敷到与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鼓起的 第一凸起1111相接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为了能够容易地涂敷粘接剂,上 述粘接剂涂敷部210的末端可形成为能够涂刷粘接剂的刷子形态,在上述粘接 剂涂敷部210连接有从保管有粘接剂的容器分支的连接管以便能够供给粘接 剂。作为参考,根据作业的需要上述粘接剂涂敷部210可包括另设的开闭单元 以能够防止在不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粘接剂通过上述粘接剂涂敷部 210喷出。

如在图3和图4所图示,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构成为能够使上 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靠近或远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地移动,在本发明中, 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中紧 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涂敷在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突出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因而使上述 粘接剂涂敷单元20移动至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 点而如在图3所图示那样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而且在不进行粘接剂涂 敷工序的情况下如在图4所图示那样脱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 如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那样的构成。在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 220可适用如以电磁方式控制的液压缸等构成。

上述穿孔单元30构成为在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穿 出通孔a1,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3所图示,在由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突 出部111而从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了一定长度而膨胀(更为具体地讲, 在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隔开并膨胀)的生物 降解覆膜a形成通孔a1。为此,上述穿孔单元30可包括在对应于上述突出部 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空间的位置形成,且在第一凸起1111 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被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的 穿孔部310;以及能够使穿孔单元30向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侧移动的穿孔单 元移动部320。作为参考,由于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和穿孔单元30均在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进行作业,因而理想的是,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 和穿孔单元30设置成以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为中心对称。

上述穿孔部310构成为在对应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 凸起1112之间空间的位置形成且在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被紧 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为了在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 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能够以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单元(即、若使热 触及紧绷拉开的部位则与切开相比,可更广泛且更容易进行穿孔)形成上述穿 孔部310的末端,上述穿孔部310与电源部连接以能够向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 单元供电。作为参考,根据作业的需要在上述穿孔部310可包括另设的断电单 元以防止在不进行穿孔工序的情况下因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单元持续地运行 而发生安全事故等。

如在图3和图4所图示,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穿孔 单元30靠近或远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地移动,在本发明中,上述穿孔单元 30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中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解 覆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从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并膨胀的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而能够形成通孔 a1,因而如在图3所图示,在穿孔工序中使上述穿孔单元30移动至从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点以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而 且在不进行形成通孔a1的穿孔工序的情况下如在图4所图示那样脱离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如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那样的构成。上述穿 孔单元移动部320与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相同地可适用如以电磁方 式控制的液压缸等构成。

上述水稻附着单元40构成为使水稻a3附着到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 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使水稻a3附着到紧贴上述第三 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而为了使水稻a3 能够有效地附着到周期性地并以一定间距涂敷了粘接剂的部位a2,上述水稻 附着单元40可包括:容纳水稻a3但使所容纳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开而分 散的水稻托架410;以及使上述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而使水稻a3能够 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与上述第三旋转部13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一定间距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的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

上述水稻托架410构成为容纳水稻a3但使所容纳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 开而分散,为了使水稻a3附着到以依旧较宽地展开的状态由上述移动单元10 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理想的是,容纳水稻a3的上 述水稻托架410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但以具有一定宽度的形态形成以使所 容纳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开而分散。

如在图6和图7所图示,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构成为使上述水稻 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而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与上述第三旋 转部13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以一定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敷部 位a2,为此,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可包括:由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 提供的动力而旋转的第一驱动轴421;与上述第一驱动轴421联动而旋转的第 二驱动轴422;以及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从而随第 二驱动轴422旋转而使装载有水稻a3的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的滚动部 423。

上述第一驱动轴421是由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提供的动力而旋转的部分, 起着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供给到动力而驱动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的 作用。

上述第二驱动轴422是与上述第一驱动轴421联动而旋转的部分,上述第 二驱动轴422设置成与上述第一驱动轴421平行,并通过与上述第一驱动轴 421齿轮啮合而联动,从而传递到上述第一驱动轴421的转动力与第一驱动轴 421联动而旋转。为了弥补仅凭上述第一驱动轴421就不易稳定地驱动下述的 滚动部423的难点,以两个以上的多个形成上述第二驱动轴422从而通过上述 第二驱动轴422就能稳定地驱动下述的滚动部423。

上述滚动部423是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从而随 第二驱动轴422旋转而使装载有水稻a3的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的部分, 如在图8所图示,上述滚动部423的一侧与上述水稻托架410连接且上述滚动 部423的旋转轴4231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从而 在上述第二驱动轴422旋转的情况下,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 心地连接的上述旋转轴4231边划圆边转动,由此,上述滚动部423也边划圆 边转动,此时与上述滚动部423的一侧连接的上述水稻托架410也周期性地滚 动,如在图6和图7所图示,上述水稻托架410重复进行周期性地靠近远离上 述第三旋转部130的动作,在上述水稻托架410靠近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瞬 间,装载在上述水稻托架410并较宽地散开的水稻a3以一定间距附着到紧贴 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附着有粘接剂的部位a2。 此时理想的是,上述滚动部423转动的周期即、使上述水稻托架410滚动的周 期与粘接剂附着于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间距 相应,由此,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以一定 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

上述动力单元50构成为提供驱动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 造装置所需的动力,更为具体地讲,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 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等所需 的动力。为此,上述动力单元50可包括: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 着单元驱动部420等所需的动力的马达部510;与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 而使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液压缸520;以及以旋转轴531为中 心一侧532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533与旋转的凸轮534 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而随凸轮534的旋转以一定周期向左右转动,从而 辅助使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液压缸520的作用的卷绕部辅 助移动部530。

上述马达部510构成为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 420等所需的动力,上述马达部510的驱动轴利用传动带及带轮分别与上述移 动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 着单元驱动部420的第一驱动轴421等连接,从而将在上述马达部510产生的 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等,以使上述移动 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着 单元驱动部420的第一驱动轴421等旋转。

上述液压缸520构成为与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而使卷绕部150以一 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如在前面对于上述卷绕部150的所明中所提及,若仅仅单 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则仅有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膨大导 致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体积过度地变大,因而难以进行运输及作业,并 且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导致生物降解覆膜a本身受损的问题,因而在本发明中如 在图11和图12所图示,在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上述液压缸520以使液 压缸520以一定周期使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向左右移动,使得卷绕于上述卷 绕部150的生物降解覆膜a中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能够左右均匀分布地卷绕 而不会单单偏向一方过度地卷绕,因而解决因被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过度 的体积而引起的如上所述的问题。

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构成为辅助连接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而 使上述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移动的上述液压缸520的功能,如在图10所图 示,以旋转轴531为中心一侧532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 533与旋转的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而随凸轮534的旋转以一定 周期向左右转动。即、如在图11和图12所图示,连接于凸轮534的倾斜的倒 角面5341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另一侧533随凸轮534旋转(此时, 使凸轮534旋转的驱动力最好从上述马达部510传递)而沿着倾斜的倒角面 5341周期性地向左右移动,随着上述另一侧533向左右移动,上述卷绕部辅 助移动部530的一侧532也以旋转轴531为中心向左右移动使得相连的上述卷 绕部150的另一端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此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上述液压 缸520而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卷绕部150通过连接于其另一端的上述 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而上述卷绕部150 由位于其两侧的液压缸520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而如在图11和图 12所图示那样稳定而有规则地进行一定周期的左右联动运动,因而能够有效 地防止所卷绕的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下面具体说明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的水 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制造方法。

图1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造方法的 步骤的框图。参照图1至图1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 覆膜的制造方法可包括:通过移动单元10使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 动的移动步骤S1;通过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a3附 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步骤S2;通过穿孔单元30在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的 穿孔步骤S3;通过水稻附着单元4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 有粘接剂的部位a2的水稻附着步骤S4;以及通过卷绕部150最终卷绕附着有 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卷绕步骤S5。

上述移动步骤S1是通过移动单元10使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动的过程 以便能够在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进行粘接剂涂敷、穿孔、水稻附着、卷绕等 工序,可通过以下移动步骤实现,这些移动步骤包括:通过第一旋转部的移动 步骤S11,该移动步骤S11利用与以展开的状态供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而 旋转的第一旋转部110,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且能够进行粘 接剂附着工序和穿孔工序;通过第二旋转部的移动步骤S12,该移动步骤S12 利用接触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从而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而旋转 的第二旋转部120,使得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转换;以及通过第 三旋转部的移动步骤S13,该移动步骤S13利用接触与上述第二旋转部120接 触从而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而旋转的第三旋转部130,使得移动的生 物降解覆膜的移动方向转换并能够进行水稻附着工序。

尤其,通过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移动步骤S11的特征是,通过在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111,使得与上述第一旋转部 11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不仅在与上述突出部111接触的部分从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从而能够容 易进行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于由从 突出部111的中央部突出一定长度的第一凸起1111;以及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 1111的左右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 度突出的第二凸起1112形成,从而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而旋转的生物 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 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使得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如在图3 所图示那样在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能够容易地涂敷粘接剂,并使 上述穿孔单元30在生物降解覆膜a的在上述第一凸起1111周边隔开且膨胀的 部位能够容易穿孔,而且,由于进一步形成上述第二凸起1112,从上述第一 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的生物降解覆膜a不仅能够更加紧绷拉开而 且能够防止受损。

上述粘接剂涂敷步骤S2是通过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 水稻a3附着用粘接剂的过程,更为具体地讲,图3如在所图示,在与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突出部111(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突出部111最为鼓起地突 出的第一凸起1111)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a3附着用粘接剂。 为此,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对应 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在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涂敷在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突 出的上述第一凸起1111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因而如在图4所图示 那样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移动至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周围中隔开了一定长度的地点以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 而且在不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脱离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通过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的粘接剂涂 敷单元20的移动过程。

上述穿孔步骤S3是通过穿孔单元30在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的过程,更为 具体地讲,如在图3所图示,在由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突出部111而从第一 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了一定长度而膨胀(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突出部 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隔开并膨胀)的生物降解覆膜a形 成通孔a1。为此,上述穿孔单元30利用上述穿孔部310可在对应于上述突出 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空间的位置形成,且在第一凸起 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被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容易进行穿孔, 因而如在图4所图示,在进行穿孔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穿孔单元30移动至从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点以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 接,而且在不进行形成通孔a1的穿孔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穿孔部310脱离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通过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的穿孔单元 30的移动过程。

上述水稻附着步骤S4是通过水稻附着单元4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 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的过程,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6和图7所 图示,由上述动力单元50传递到驱动力而旋转的上述第一驱动轴421使通过 齿轮啮合连接的上述第二驱动轴422联动而旋转,由此偏心地连接于上述第二 驱动轴422的一端的上述滚动部423的旋转轴4231随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 旋转而边划圆边转动,由此,上述滚动部423也边划圆边转动,此时与上述滚 动部423的一侧连接的上述水稻托架410也周期性地滚动,使得上述水稻托架 410重复进行周期性地靠近远离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动作,在上述水稻托架 410靠近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瞬间,装载在上述水稻托架410并较宽地散开 的水稻a3以一定间距附着到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附着有粘接剂的部位a2。此时理想的是,上述滚动部423转动的周期 即、使上述水稻托架410滚动的周期与粘接剂附着于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 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间距相应,由此,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 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以一定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

上述卷绕步骤S5是通过卷绕部150最终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过程,如在前面所说明,若仅仅单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 覆膜a则仅有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膨大导致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体积 过度地变大,因而难以进行运输及作业,并且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导致生物降解 覆膜a本身受损的问题,因而在本发明中如在图11和图12所图示,在上述卷 绕步骤S5,在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上述液压缸520以使液压缸520以 一定周期使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向左右移动,使得卷绕于上述卷绕部150 的生物降解覆膜a中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能够左右均匀分布地卷绕而不会单 单偏向一方过度地卷绕,因而解决因被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过度的体积而 引起的如上所述的问题。尤其,另行连接有在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一侧 532以旋转轴531为中心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533与旋 转的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从而 连接于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另一侧 533随凸轮534旋转(此时,使凸轮534旋转的驱动力最好从上述马达部510 传递)而沿着倾斜的倒角面5341周期性地向左右移动,并以旋转轴531为中 心使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一侧532以及与其连接的上述卷绕部150 的另一端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此,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上述液压缸520 而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卷绕部150通过连接于其另一端的上述卷绕 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而上述卷绕部150由位 于其两侧的液压缸520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稳定而有规则地进行 一定周期的左右联动运动,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卷绕的附着有水稻a3的生 物降解覆膜a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以及利用了 它的水稻种植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图14是图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种植方法的步骤的框图,图15是图 示了图14的卷绕的辊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提供步骤的框图,图16 是用于辊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提供步骤的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图 16所示的装置的剖视图,图18和图19是图示了图4的第一旋转部、粘接剂 涂敷单元及穿孔单元的结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图20是图示了第一旋转 部的突出部的放大图,图21和图22是图示了图4的第三旋转部和水稻附着单 元的结合以及工作关系的参考图,图23是图示了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的立体 图,图24是图示了卷绕部和液压缸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图25是图示了卷绕 部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的结合关系的参考图,图26和图27是图示了卷绕部辅 助移动部的工作过程的参考图,图28是图示了图14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 铺设步骤的具体内容的框图,图29是图示了铺设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的过 程的参考图,图30是图示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所铺设的状态的参考图, 图31是图示了水稻发芽的状态的参考图,图32是图示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 膜所自然降解的状态的参考图。

参照图29至3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是在 混合了聚乳酸(PLA,除此之外还能够以PCL,PBAT等代替)、滑石剂、脂 肪族聚酯、乳糖、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奶粉、生物降解辅助剂、光降 解剂的生物降解性化合物中混合塑料树脂进行加工后挤出而形成,可包括附着 在的水稻a3′周围形成的通孔a1′使得以一定间距附着的水稻a3′能够容易发芽。

上述通孔a1′形成于在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以一定间距附 着的水稻a3′周围并附着在的水稻a3′周围穿孔而成,以使所附着的水稻a3′发 芽的情况下所发芽的水稻a3′的禾苗能够容易地扒开覆膜并出芽到地上,理想 的是,其形状以包围所附着的水稻a3′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主要技术特征为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以生物降解的 环保型材料做成,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组合物是在混合 聚乳酸(PLA,除此之外还能够以PCL,PBAT等代替)、滑石剂、脂肪族聚 酯、乳糖、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奶粉、生物降解辅助剂、光降解剂进 行加工后挤出而成型。这里,聚乳酸(PLA:Poly Lactic Acid)是指称之为乳 酸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单体)的聚合物,一般来讲,具有由水而水解成低分子 化之后由微生物降解的特性(作为参考,除了上述聚乳酸之外还能够以PCL, PBAT等代替)。滑石剂具有尤其提高强度稳定性并提高流动性或分散性从而 做成易于加工的状态的特性,还具有降低材料费的效果。脂肪族聚酯通常在无 生物降解性的芳香族聚酯的分子构造中以碳化氢代替苯环部分而做成具有生 物降解性,具有强度高加工性优良的特性,作为一例可使用聚己内酯、聚丁二 酸丁二醇酯等。乙酸乙酯是加工添加剂,为了提高分子间的约束力、表面美观 等那样的加工性而添加。乳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奶粉促进生物降解。生物降 解剂在自然条件下与细菌、霉、酵素等微生物接触而促进生物降解性,可使用 本领域人员能够容易地利用的株式会社大象的生物降解产品即Bionyl等。光 降解剂聚焦紫外线而促进氧化,可使用感光性物质或乙烯/一氧化碳共聚物等。 而且,在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聚乳酸等的生物降解性组合物混合塑料树脂而加 工即可生产多种产品,这里塑料树脂是原料聚合物,是为了确保产品的机械特 性(抗裂强度、抗拉强度等)而添加。上述塑料树脂是将LDPE、LLDPE、HDPE、 LMPE、PP、PS、PE中某一个或几个以规定量混合而制成。这里,LDPE是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的简称,是指低密度聚乙烯;HDPE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的简称,是指高密度聚乙烯;LLDPE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的简称,是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MPE是Low Molecular  Polyethylene的简称,是指低分子聚乙烯;PP是Polypropylene的简称,是指 聚丙烯;PS是Polystyrene的简称,是指聚苯乙烯,而且,PE是Polyethylene 的简称,是指聚乙烯。通常HDPE、LDPE等的分子量为10,000以上,而LMPE 以2000~2500的低分子量形成从而在制造产品时诱导CaCo3等的顺利的融合, 由Polyethylene wax构成。下面通过实验例观察用于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 膜a′的生物降解覆膜的特性。

试料的制作

将聚乳酸44重量%、滑石剂10重量%、脂肪族聚酯15重量%甲基丙烯酸 甲酯3.5重量%放入高速混合器(40KW,1480RPM)中并在内部温度110℃下 混合40分钟而生成第一物质;将奶粉14.5重量%、生物降解辅助剂3重量%、 光降解剂2重量%放入高速混合器中并在40℃下混合30分钟而生成第二物质; 将乳糖5.5重量%、乙酸乙酯2.5重量%放入混合器中并在40℃下混合20分钟 而生成第三物质。而且,将上面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和第三物质放入高速混 合器(40KW,1300RPM)中并在90℃下混合30分钟之后,将在60分钟后敞 开混合器而得到的晶体投入到挤出机料斗(37KW)中。这里,挤出机是双 (double)螺杆式,其长度/直径之比为28:1以上,加热锅(heating bowl)的 第一~第四部分(section)维持180℃,第五~第八部分(section)维持190℃, 第九~第十二部分(section)维持210℃。而且,在挤出机排出模的后端以水 平移动方式设置金属丝网筛(wire screen),以在设备运行中去除异物并每8 个小时替换一次,并通过直径为2.5mm的30个支架(hold)在挤出机的排出 口前面圆盘(disc)中排出生物降解性组合物。而且,排出的生物降解性组合 物由4个旋转式刀具切断成厚度为0.3~0.5mm的椭圆形并由送风机的风力通过 直径为300的管道送出14m。而且,在输送过程中冷却而完成利用了聚乳酸的 生物降解性组合物。

接着,将上面的生物降解性组合物40重量%作为原料聚合物与LDPE12 重量%、LLDPE48重量%一起投入到挤出机料斗中,并维持加热锅(heating  bowl)为180~190℃,维持加热三通管件(heating tee)为190℃~210℃,维持 加热最大值(heating top)为220℃而制作了厚度为0.01~0.02mm的环保型生 物降解覆膜(试验例1)。而且,改变原料聚合物和生物降解性组合物的量而 追加制作了如下试料。

(1)试验例2至比较例2

分别制作了前面所提及的未添加生物降解性组合物的PP材质的覆膜(比 较例2)和添加了生物降解性组合物5重量%的覆膜(试验例2)。

(2)试验例3至比较例3

分别制作了前面所提及的未添加生物降解性组合物的PS材质的覆膜(比 较例3)和添加了生物降解性组合物7重量%的覆膜(试验例3)。

(3)试验例4至比较例4

分别制作了前面所提及的未添加生物降解性组合物的PE材质的覆膜(比 较例4)和添加了生物降解性组合物5重量%的覆膜(试验例4)。

实验1:在堆肥化条件下塑料的好氧性生物降解度试验

申请人向韩国化学试验研究院委托了实验,其报告书内容整理如下。

1.材质成分分析

(1)材质试验试料

在实施生物降解度试验之前对于所要试验的试料实施了元素分析 (NCHO),试验试料依据环境部公告第2004-110号生物降解性合成树脂试验 机关指定、公告中塑料的生物降解度试验业务处理指南切断并准备了试验例1 的试料。

(2)材质试验装备以及方法

使用了机型为EA 1110 Element Analyes System(CEInstrumnetsCo.,Italy) 的元素分析器。元素成分中N、C、H是将材质试验试料1mg左右在1800℃ 下进行热降解之后利用TCD检测仪进行分析,剩余的成分即O是将材质试验 试料1mg左右在1000℃下进行热降解之后利用TCD检测仪进行分析。

(3)材质试验结果

表1

[Table 1]

  试验项目   N   C   H   O   重量%   0.00   75.9   18.7   5.4

2.生物降解度试验

(1)生物降解图试料

将上面的试验例1的试料切断成2×2cm的大小准备了生物降解图试验试 料。

(2)试验原理以及方法

对于生物降解图试验试料,依据在韩国产业规格KSM 3100-1“堆肥化条件 下塑料的好氧性生物降解度及溃散度测定”基准测定好氧性堆肥化过程中产生 的二氧化碳的量而测定有机性化合物即降解性合成树脂的生物降解度。这里, 堆肥是由通过生物降解得到的植物性残留物而组成的混合物和其它有机物以 及调节包含特定无机成分的土壤的有机物。而且,堆肥化是指旨在堆肥生成的 好氧化过程。试验原理是在堆肥中放入试料和标准物质而固定之后放入堆肥化 容器并搁置一定期间以进行堆肥化。而且,连续地或周期性地测定堆肥化过程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而以试料和标准物质的理论上最大二氧化碳产生量和实 际二氧化碳产生量的比率来决定生物降解度。这里,理论上最大二氧化碳产生 量(ThCO2)由试料或标准物质的总有机碳含量算出,总有机碳含量由前面所 提及的材质成分分析决定,理论上最大二氧化碳产生量由下面公式而运算。

ThCO2=MTOT×CTOT×12/44

MTOT:试验开始时添加到堆肥中的试验物质中总干燥固态成分的量(g)

CTOT:包含在试验物质的总干燥固态成分中有机碳的比率(g/g)

44:二氧化碳的分子量,12:碳的分子量

而且,就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而言,是在将盛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混 合水溶液的透明玻璃管一对一地直接连接到前面所提及的各堆肥化容器的状 态下收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测定,并由下式运算。由于这些所有事实均详 细说明在韩国产业规格中,因而省略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CO2mole=12(20-mLHCL)0.2moles(mole单位)

CO2mg=1244(20-mLHCL)0.2moles(mg单位)

而且,生物降解度由下式在运算。

Dt=(CO2)t-(CO2)BmeanThCO2

(CO2)Bmean=(CO2)B1+(CO2)B2+(CO2)B33

(CO2)t=t时间期间从试料或标准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累积量

(CO2)b=从仅盛有堆肥的容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累积量

Dt:t时间期间的生物降解度

前面所说明的所有内容依据的是韩国产业规格KSM 3100-1。

(3)堆肥的特性分析

堆肥是在祥明大学校制作并经两个月的堆肥化期间而准备的,分析出的特 性如下。

表2

[Table 2]

这里,总干燥固态成分是使堆肥在105℃下恒定地干燥之后得到的固态成 分的量,挥发性固态成分是从上面的总干燥固态成分中减去550℃下焚烧后的 残留物之后得到的固态成分的量。挥发性固态成分量是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如上面的表中“备注”栏所示,就上面的堆肥而言,含水量、酸度、固态成 分量、C/N比均在基准范围以内,因而可认为满足上面的韩国产业规格所要求 的堆肥的条件。

(4)试验例1和标准物质的生物降解度测定

将前面说明的试验例1的3个试料与上面的堆肥一起固定后分别放入3 个堆肥化容器中并观察了59天。而且,将20μm以下的TLC级纤维素作为标 准物质并将它与上面的堆肥一起固定后放入堆肥化容器中并观察了59天。而 且,仅将未放入试样或标准物质的堆肥放入堆肥化容器中并观察了59天。对 于各自的情况,每天测定了二氧化碳产生量并根据上面的公式算出3个堆肥化 容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平均值(CO2)Bmean,并进一步算出生物降解度 的平均值(Dt)后以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其结果。

<图表1二氧化碳产生量>

<图表2生物降解度>

根据上面的图表1,能够确认出固定了试验例1的堆肥的二氧化碳产生量 多于未固定试验例1时的堆肥的二氧化碳产生量的事实,并可知二氧化碳产生 量随时间的推移渐进地增加并经一定时间之后急剧增加从而生物降解在积极 进行。而且,根据图表2,与标准物质即纤维素相比,试验例1无论是二氧化 碳产生量还是生物降解度在初期均低,而与纤维素一样随时间的推移而急剧增 加,从而可知像纤维素那样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生物降解。而且,第59天时的 生物降解度与标准物质和试样的对比结果如下表3。

表3

[Table 3]

从上面的表3可确认出,试验例1在经过了一定时间之后生物降解度急剧 增加从而在第59天时呈52.2%的生物降解度,该生物降解度达到标准物质即 纤维素的71.7%。

实验2:通过MITI method的生物降解度测定

(1)实验方法

采集10余处以上的淤泥、堆肥以及土壤并混合之后每天一次供给合成培 养基并培养了10天以上,并将它用作接种微生物。而且,使用呼吸计 (Respirometer)测定了接种微生物在降解高分子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气量。 在本实验中作为标准物质使用了与上述实验1相同的纤维素。

(2)实验结果

整理分别以呼吸计(Respirometer)测定的耗氧量(mg/L)如下表4。

表4

[Table 4]

根据上面的表,可确认出试验例2至4的耗氧量虽然低于标准物质但显著 高于比较例2至4。

下面具体说明上述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水稻 种植方法。

参照图14至图32,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 膜的水稻种植方法可包括:包含以一定间距穿孔的通孔a1′和附着在上述通孔 a1′的周围的水稻a3′(以卷绕的滚筒形态提供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 的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提供步骤S1′;以一定间距在稻 田面b′铺设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 覆膜铺设步骤S2′;附着在铺设于稻田面b′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水稻 a3′通过通孔a1′发芽的水稻发芽步骤S3′;发芽的水稻a3′分裂的分裂步骤S4′; 铺设于稻田面b′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自然降解而消失的水稻点播生物 降解覆膜降解步骤S5′。

上述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提供步骤S1′是提供包含 以一定间距穿孔的通孔a1′和附着在上述通孔a1′的周围的水稻a3′的卷绕的滚 筒形态的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步骤,为此,上述步骤S1′可包括: 通过移动单元10′而持续地移动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步骤S11′;通过 粘接剂涂敷单元20′而在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a3′附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 敷步骤S12′;通过穿孔单元30′而在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的穿孔步骤S13′;通 过水稻附着单元4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 a2′的水稻附着步骤S14′;以及通过卷绕部150′最终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 降解覆膜a′的卷绕步骤S15′。作为参考,在说明上述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 播生物降解覆膜a′提供步骤S1′之前,先说明用于提供上述卷绕的滚筒形态的 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装置。

如在图16至27所图示,用于提供上述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 解覆膜a′的装置可包括如下单元而形成,即包括:使为了进行对于生物降解覆 膜a′的穿孔以及水稻附着工序而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动的移动单元 10′;在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 降解覆膜a′穿孔的穿孔单元3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 接剂的部位a2′的水稻附着单元40′;以及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50′。

上述移动单元10′构成为使为了进行对于生物降解覆膜a′的穿孔以及水稻 附着工序而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持续地移动,为此,上述移动单元10′可包 括:与向根据本发明的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供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 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旋转部110′;与接触于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而完成了转换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重新转 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第二旋转部120′;与接触于上述第二旋 转部120′而完成了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又一次转换移动 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第三旋转部130′;最终卷绕经过了上述第三旋 转部130′且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卷绕部150′。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构成为与向根据本发明的生物降解覆膜制造装置供 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 为了容易旋转以及为了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并能够顺利地变更其移动方向,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可形成为圆筒形的棒状,在其一端连接下述的动力单元 50′,从而利用由动力单元50′提供的动力而旋转。在本发明中,尤其上述第一 旋转部110′不止于单纯地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物降 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还执行辅助通过下述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和穿孔单元 30′的粘接剂涂敷作业和穿孔作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功能,为此,上述第一旋转 部110′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111′使得与上述第一 旋转部11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突出部111′接触的部位 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使得在 上述部位的粘接剂涂敷以及穿孔作业能够容易进行。

上述突出部111′是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一定长度而形成的 部分,更为具体地讲,可包括从突出部111′的中央部突出一定长度的第一凸起 1111′;以及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左右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 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度突出的第二凸起1112′。上述第一凸起1111′ 是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更为具体地讲是在上述突出部111′的中央 部突出一定长度而形成的部分,由此,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而旋转的生 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使得下述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如在 图18所图示那样在生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能够容 易地涂敷粘接剂,而且,下述的穿孔单元30′也如在图18所图示那样在生物降 解覆膜a′的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 的部位能够容易地穿出通孔a1′。作为参考,在生物降解覆膜a′紧贴在第一旋 转部110′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存在不仅不能顺利地进行穿孔作业而且导致由此 引起制作费用增加的问题。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的形状以所突出的两末 端部被倾斜地倒角或形成为圆形为宜,这是为了防止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 膜a′受损之故。而且,上述第二凸起1112′是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左右 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度突出的部 分,由于进一步形成上述第二凸起1112′,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 开一定长度的生物降解覆膜a′不仅能够更加紧绷拉开而且能够防止受损。上述 第二凸起1112′的突出的形状也以所突出的两末端部被倾斜地倒角或形成为圆 形为宜。

上述第二旋转部120′构成为与和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而完成了转换 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重新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 方向,通常水稻附着工序是指使水稻a3′附着到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并 旋转且向上移动地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 为了进行该水稻附着工序,以使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重新向朝下移动的 方向转换为目的,上述第二旋转部120′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使得其移 动方向转换。而且,为使以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为中心进行的粘接剂涂敷工序 以及穿孔工序能够顺利地进行,上述第二旋转部120′还起着使生物降解覆膜a′ 能够被紧绷拉开的辅助作用。作为参考,对于与上述第二旋转部120′接触而旋 转并转换了方向的生物降解覆膜a′,为了在进行水稻附着工序之前再一次整顿 生物降解覆膜a′的展开的状态并使生物降解覆膜a′能够被紧绷拉开,在上述第 二旋转部120′与下述的第三旋转部130′之间可进一步包括第四旋转部140′。

上述第三旋转部130′构成为与和第二旋转部120′接触而完成了转换方向 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又一次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 向,为了能够进行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 的工序,上述第三旋转部130′与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并旋转,且转换移动的生 物降解覆膜a′的方向。

上述卷绕部150′构成为最终卷绕经过了上述第三旋转部130′且附着有水 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若在稻田进行将最终卷绕于上述卷绕部150′的附着 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铺开的施工,则即便不进行育苗或插秧作业也可 实现通过水稻点播方式的水稻种植。而且,上述卷绕部150′不止于仅仅单纯地 旋转且单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还可如在图26和图27 所图示那样周期性地移动并卷绕,从而防止水稻a3′排成一列附着的生物降解 覆膜a′被卷绕的同时过度地膨大或受损,对此在对于下述的液压缸520′以及卷 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粘接剂涂敷单元20′构成为在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 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18所图示,在与上述第一旋 转部110′的突出部111′(更为具体地讲,是从上述突出部111′最为鼓起地突出 的第一凸起1111′)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剂。为 此,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可包括: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 对应的位置并使粘接剂仅能涂敷到与第一凸起1111′相接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 位的粘接剂涂敷部210′;以及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单元20′向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侧移动的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

上述粘接剂涂敷部210′构成为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 对应的位置并使粘接剂仅能涂敷到与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鼓起的 第一凸起1111′相接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为了能够容易地涂敷粘接剂,上 述粘接剂涂敷部210′的末端可形成为能够涂刷粘接剂的刷子形态,在上述粘接 剂涂敷部210′连接有从保管有粘接剂的容器分支的连接管以便能够供给粘接 剂。作为参考,根据作业的需要上述粘接剂涂敷部210′可包括另设的开闭单元 以能够防止在不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粘接剂通过上述粘接剂涂敷部 210′喷出。

如在图18和图19所图示,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构成为能够使 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靠近或远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地移动,在本发明中, 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中紧 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涂敷在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突出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因而使上述 粘接剂涂敷单元20′移动至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 点而如在图18所图示那样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而且在不进行粘接剂 涂敷工序的情况下如在图19所图示那样脱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 需要如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那样的构成。在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 动部220′可适用如以电磁方式控制的液压缸等构成。

上述穿孔单元30′构成为在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 穿出通孔a1′,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18所图示,在由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的突出部111′而从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了一定长度而膨胀(更为具体 地讲,在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隔开并膨胀) 的生物降解覆膜a′形成通孔a1′。为此,上述穿孔单元30′可包括在对应于上述 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空间的位置形成,且在第一 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被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 行穿孔的穿孔部310′;以及能够使穿孔单元30′向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侧移动 的穿孔单元移动部320′。作为参考,由于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和穿孔单元 30′均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进行作业,因而理想的是,上述粘接剂涂 敷单元20′和穿孔单元30′设置成以上述第一旋转部110′为中心对称。

上述穿孔部310′构成为在对应于上述突出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 凸起1112′之间空间的位置形成且在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被紧 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为了在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 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能够以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单元(即、若使热 触及紧绷拉开的部位则与切开相比,可更广泛且更容易进行穿孔)形成上述穿 孔部310′的末端,上述穿孔部310′与电源部连接以能够向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 单元供电。作为参考,根据作业的需要在上述穿孔部310′可包括另设的断电单 元以防止在不进行穿孔工序的情况下因如热线等那样的放热单元持续地运行 而发生安全事故等。

如在图18和图19所图示,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穿 孔单元30′靠近或远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地移动,在本发明中,上述穿孔单 元30′在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中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 解覆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从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并膨胀的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而能够形成通 孔a1′,因而如在图18所图示,在穿孔工序中使上述穿孔单元30′移动至从上 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点以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 接,而且在不进行形成通孔a1′的穿孔工序的情况下如在图19所图示那样脱离 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如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那样的构成。 上述穿孔单元移动部320′与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移动部220′相同地可适用如 以电磁方式控制的液压缸等构成。

上述水稻附着单元40′构成为使水稻a3′附着到由上述移动单元10′而移动 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使水稻a3′附着到紧贴上述第三 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而为了使水稻a3′ 能够有效地附着到周期性地并以一定间距涂敷了粘接剂的部位a2′,上述水稻 附着单元40′可包括:容纳水稻a3′但使所容纳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开而分 散的水稻托架410′;以及使上述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而使水稻a3′能够 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与上述第三旋转部13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一定间距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的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

上述水稻托架410′构成为容纳水稻a3′但使所容纳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 开而分散,为了使水稻a3′附着到以依旧较宽地展开的状态由上述移动单元10′ 而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理想的是,容纳水稻a3′的水 稻托架410′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但以具有一定宽度的形态形成以使所容纳 的水稻a3′能够较宽地散开而分散。

如在图21和图22所图示,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构成为使上述水 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而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与上述第三 旋转部130′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以一定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 敷部位a2′,为此,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可包括:由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 提供的动力而旋转的第一驱动轴421′;与该第一驱动轴421′联动而旋转的第二 驱动轴422′;以及脱离该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从而随第二驱 动轴422′旋转而使装载有水稻a3′的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的滚动部423′。

上述第一驱动轴421′是由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提供的动力而旋转的部 分,起着从下述的动力单元50′供给到动力而驱动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 420′的作用。

上述第二驱动轴422′是与上述第一驱动轴421′联动而旋转的部分,上述第 二驱动轴422′设置成与上述第一驱动轴421′平行,并通过与上述第一驱动轴 421′齿轮啮合而联动,从而传递到上述第一驱动轴421′的转动力与第一驱动轴 421′联动而旋转。为了弥补仅凭上述第一驱动轴421′就不易稳定地驱动下述的 滚动部423′的难点,以两个以上的多个形成上述第二驱动轴422′从而通过上述 第二驱动轴422′就能稳定地驱动下述的滚动部423′。

上述滚动部423′是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从而 随第二驱动轴422′旋转而使装载有水稻a3′的水稻托架410′周期性地滚动的部 分,如在图23所图示,上述滚动部423′的一侧与上述水稻托架410′连接且上 述滚动部423′的旋转轴4231′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而偏心地连接, 从而在上述第二驱动轴422′旋转的情况下,脱离上述第二驱动轴422′的轴中心 而偏心地连接的上述旋转轴4231′边划圆边转动,由此,上述滚动部423′也边 划圆边转动,此时与上述滚动部423′的一侧连接的上述水稻托架410′也周期性 地滚动,如在图21和图22所图示,上述水稻托架410′重复进行周期性地靠近 远离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动作,在上述水稻托架410′靠近上述第三旋转部 130′的瞬间,装载在上述水稻托架410′并较宽地散开的水稻a3′以一定间距附着 到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附着有粘接剂的部 位a2′。此时理想的是,上述滚动部423′转动的周期即、使上述水稻托架410′ 滚动的周期与粘接剂附着于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 膜a′的间距相应,由此,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易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 的以一定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

上述动力单元50′构成为提供驱动根据本发明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制 造装置所需的动力,更为具体地讲,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 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等所需 的动力。为此,上述动力单元50′可包括: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 着单元驱动部420′等所需的动力的马达部510′;与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 而使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液压缸520′;以及以旋转轴531′为中 心一侧532′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533′与旋转的凸轮534′ 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而随凸轮534′的旋转以一定周期向左右转动,从而 辅助使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液压缸520′的作用的卷绕部 辅助移动部530′。

上述马达部510′构成为提供驱动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 420′等所需的动力,上述马达部510′的驱动轴利用传动带及带轮分别与上述移 动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 着单元驱动部420′的第一驱动轴421′等连接,从而将在上述马达部510′产生的 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移动单元10′、水稻附着单元驱动部420′等,以使上述移动 单元10′的第一旋转部110′至第四旋转部140以及卷绕部150′、上述水稻附着 单元驱动部420′的第一驱动轴421′等旋转。

上述液压缸520′构成为与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而使卷绕部150′以一 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如在前面对于上述卷绕部150′的所明中所提及,若仅仅单 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则仅有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膨大导 致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体积过度地变大,因而难以进行运输及作业,并 且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导致生物降解覆膜a′本身受损的问题,因而在本发明中如 在图26和图27所图示,在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上述液压缸520′以使液 压缸520′以一定周期使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向左右移动,使得卷绕于上述卷 绕部150′的生物降解覆膜a′中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能够左右均匀分布地卷绕 而不会单单偏向一方过度地卷绕,因而解决因被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过度 的体积而引起的如上所述的问题。

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构成为辅助连接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 而使上述卷绕部150′以一定周期移动的上述液压缸520′的功能,如在图25所 图示,以旋转轴531′为中心一侧532′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 533′与旋转的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而随凸轮534′的旋转以一定 周期向左右转动。即、如在图26和图27所图示,连接于凸轮534′的倾斜的倒 角面5341′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另一侧533′随凸轮534′旋转(此时, 使凸轮534′旋转的驱动力最好从上述马达部510′传递)而沿着倾斜的倒角面 5341′周期性地向左右移动,随着上述另一侧533′向左右移动,上述卷绕部辅 助移动部530′的一侧532′也以旋转轴531′为中心向左右移动使得相连的上述卷 绕部150′的另一端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此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上述液压 缸520′而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卷绕部150′通过连接于其另一端的上 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而上述卷绕部 150′由位于其两侧的液压缸520′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而如在图26 和图27所图示那样稳定而有规则地进行一定周期的左右联动运动,因而能够 有效地防止所卷绕的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覆膜a′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下面具体说明通过前面所说明的装置进行的上述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 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提供步骤S1′的细部过程。

上述移动步骤S11′是通过移动单元10′在展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进行粘接 剂涂敷、穿孔、水稻附着、卷绕等工序的生物降解覆膜a′能够持续地移动的过 程,可包括:利用与以展开的状态供给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而旋转的第一旋 转部110′来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且使粘接剂附着工序和穿 孔工序能够进行的、通过第一旋转部的移动步骤S111′;利用与接触于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而完成了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接触而旋转的第二旋转部 120′来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向的、通过第二旋转部的移动步骤 S112′;以及利用与接触于上述第二旋转部120′而完成了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 覆膜a′接触而旋转的第三旋转部130′来转换移动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移动方 向,且使水稻附着工序能够进行的、通过第三旋转部的移动步骤S113′。

尤其,通过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移动步骤S111′的特征是,由在上述第 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突出了一定长度的突出部111而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接触而方向转换的生物降解覆膜a′在与上述突出部111接触的部分不仅从上述 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而且能够被紧绷拉开,使得粘接剂涂敷 以及穿孔作业能够容易进行。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于形成从突 出部111′的中央部突出一定长度的第一凸起1111′和分别向上述第一凸起1111′ 的左右侧隔开一定长度且以比上述第一凸起1111′的突出长度相对短的长度突 出的第二凸起1112′,因而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 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不仅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 一定长度而且被紧绷拉开,从而如在图18所图示那样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 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不仅从上述 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使得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降解覆 膜a′的与上述第一凸起1111′接触的部位能够容易地涂敷粘接剂,并使上述穿 孔单元30′在生物降解覆膜a′的在上述第一凸起1111′周边隔开且膨胀的部位能 够容易穿孔,而且,由于进一步形成上述第二凸起1112′,从上述第一旋转部 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的生物降解覆膜a′不仅能够更加紧绷拉开而且能够 防止受损。

上述粘接剂涂敷步骤S12′是通过粘接剂涂敷单元20′在生物降解覆膜a′涂 敷水稻a3′附着用粘接剂的过程,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16所图示,在与上述 第一旋转部110′的突出部111′(更为具体地讲,是从上述突出部111′最为鼓起 地突出的第一凸起1111′)接触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涂敷水稻附着用粘接 剂。为此,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能够使粘接剂涂敷在形成于与上述突出部 111′的第一凸起1111′对应的位置且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旋转的生物降解 覆膜a′的周围、更为具体地讲涂敷在紧贴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中最为 突出的上述第一凸起1111′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周围,因而在如图18所图 示那样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20′移动至从上述 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点而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相接, 而且在不进行粘接剂涂敷工序的情况下,如在图19所图示,使上述粘接剂涂 敷单元20′脱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通过上述粘接剂涂敷单元 移动部220′的粘接剂涂敷单元20′的移动过程。

上述穿孔步骤S13′是通过穿孔单元30′在生物降解覆膜a′穿孔的过程,更 为具体地讲,如在图18所图示,在由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突出部111′而从 第一旋转部110′的外周面隔开一定长度并膨胀(更为具体地讲,在上述突出部 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隔开并膨胀)的生物降解覆膜a′形 成通孔a1′。为此,上述穿孔单元30′利用上述穿孔部310′在形成于和上述突出 部111′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空间对应的位置且在第一凸起 1111与第二凸起1112′之间紧绷拉开的生物降解覆膜a′部位能够容易进行穿孔, 因而在如图18所图示那样进行穿孔工序的情况下,使上述穿孔单元30′移动至 从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隔开有一定长度的地点而能够与生物降解覆膜a′ 相接,而且在不进行形成通孔a1′的穿孔工序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那样使上 述穿孔部310′脱离上述第一旋转部110′的周围,即需要通过上述穿孔单元移动 部320′的穿孔单元30′的移动过程。

上述水稻附着步骤S14′是通过水稻附着单元40′使水稻a3′附着到生物降解 覆膜a′的涂敷有粘接剂的部位a2′的过程,更为具体地讲,如在图21和图22 所图示,由上述动力单元50′传递到驱动力而旋转的上述第一驱动轴421′使通 过齿轮啮合连接的上述第二驱动轴422′联动而旋转,由此偏心地连接于上述第 二驱动轴422′的一端的上述滚动部423′的旋转轴4231′随上述第二驱动轴422′ 的旋转而边划圆边转动,由此,上述滚动部423′也边划圆边转动,此时与上述 滚动部423′的一侧连接的上述水稻托架410′也周期性地滚动,使得上述水稻托 架410′重复进行周期性地靠近远离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动作,在上述水稻托 架410′靠近上述第三旋转部130′的瞬间,装载在上述水稻托架410′并较宽地散 开的水稻a3′以一定间距附着到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 覆膜a′的附着有粘接剂的部位a2′。此时理想的是,上述滚动部423′转动的周 期即、使上述水稻托架410′滚动的周期与粘接剂附着于紧贴在上述第三旋转部 130′而旋转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间距相应,由此,使水稻a3′能够有效地且容易 地附着到生物降解覆膜a′的以一定间距形成的粘接剂涂敷部位a2′。

上述卷绕步骤S15′是通过卷绕部150′最终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解 覆膜a′的过程,如在前面所说明,若仅仅单纯地卷绕附着有水稻a3′的生物降 解覆膜a′则仅有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膨大导致所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体 积过度地变大,因而难以进行运输及作业,并且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导致生物降 解覆膜a′本身受损的问题,因而在本发明中如在图26和图27所图示,在上述 卷绕步骤S5′,在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连接上述液压缸520′以使液压缸520′ 以一定周期使上述卷绕部150′的一端向左右移动,使得卷绕于上述卷绕部150′ 的生物降解覆膜a′中附着有水稻a3′的部位能够左右均匀分布地卷绕而不会单 单偏向一方过度地卷绕,因而解决因被卷绕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过度的体积而 引起的如上所述的问题。尤其,另行连接有在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一侧 532′以旋转轴531′为中心与上述卷绕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侧533′与旋 转的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连接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从而 连接于凸轮534′的倾斜的倒角面5341′的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另一侧 533′随凸轮534′旋转(此时,使凸轮534′旋转的驱动力最好从上述马达部510′ 传递)而沿着倾斜的倒角面5341′周期性地向左右移动,并以旋转轴531′为中 心使上述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一侧532′以及与其连接的上述卷绕部150′ 的另一端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此,如在前面所说明,由上述液压缸520′ 而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的上述卷绕部150′通过连接于其另一端的上述卷绕 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以一定周期向左右移动,因而上述卷绕部150′由位 于其两侧的液压缸520′和卷绕部辅助移动部530′的运转也稳定而有规则地进 行一定周期的左右联动运动,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卷绕的附着有水稻a3′的 生物降解覆膜a′过度地膨大或受损。

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铺设步骤S2′是以一定间距在稻田面b′铺设卷 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步骤,尤其使覆膜a′中附着有水稻 a3′的部位朝向稻田面b′从而在结束了铺设覆膜a′的情况下覆膜a′不仅保护水稻 a3′还能提供保温、保湿效果以便水稻a3′能够顺利地发芽,且还可预防来自鸟 类的灾害。为此,如在图12′所图示,上述步骤S2′可包括:使卷绕的滚筒形态 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位于旋转的覆膜放置部60′使得卷绕的水稻点播生 物降解覆膜a′与上述覆膜放置部60′的旋转一起展开的展开步骤S21′;以及利 用位于相同或低于稻田面b′的高度的覆膜施压部70′的下表面向稻田面b′施压 在上述展开步骤S21′展开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上部以将水稻点播生 物降解覆膜a′固定到稻田面b′的施压固定步骤S22′。

上述展开步骤S21′是使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位于 旋转的覆膜放置部60′使得卷绕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与上述覆膜放置部 60′的旋转一起展开的步骤,参照图29,使卷绕的滚筒形态的水稻点播生物降 解覆膜a′位于在连接于如牵引车那样的装备(即、在本发明中可利用并非为其 它特定装备的如牵引车或插秧机、耕耘机、管理机等那样的通常的农机进行施 工)的末端的装置旋转的上述覆膜放置部60′之后,若牵引车运转(前进)则 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随上述覆膜放置部60′的旋转而从放置的滚筒形态边 解开边展开到稻田面b′。此时,上述覆膜放置部60′可以是其本身由另行的驱 动力而自转的构成,而且,还可以是通过因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一端固 定于稻田面b′而固定的生物降解覆膜a′的张拉而旋转的构成。

上述施压固定步骤S22′是利用位于相同或低于稻田面b′的高度的覆膜施 压部70′的下表面向稻田面b′施压在上述展开步骤S21′展开的水稻点播生物降 解覆膜a′的上部以将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固定到稻田面b′的步骤,参照图 29,位于在上述展开步骤S21′展开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的上部的上述覆 膜施压部70′形成为其下表面的高度具有与稻田面b′相接的高度或稍微低于其 的高度,从而其下表面向稻田面b′施压经由上述覆膜施压部70′的下面的上述 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使得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紧贴固定在稻田面b′。 此时,上述覆膜施压部70′能够形成为可旋转使得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 a′能够以均匀地展开的状态固定到稻田面b′。而且如在图29所图示,由上述 覆膜施压部70′所施压的覆膜a′的左右侧端部(作为参考,该部分为施工到稻 田面b′的相邻的覆膜a′相互重叠的部分)由外部面突出的轮子形状的滚轮所施 压从而紧贴固定在稻田面b′。

这样,若进行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铺设步骤S2′,则上述水稻点播 生物降解覆膜a′如在图14所图示那样能够以均匀地展开的状态紧贴固定在稻 田面b′,由此水稻a3′以均一的间距配置在稻田面b′,从而造成能够顺利地发 芽的环境。

上述水稻发芽步骤S3′是附着在铺设于稻田面b′的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 a′的水稻a3′通过通孔a1′发芽的步骤,如在前面所说明,在进行了上述水稻点 播生物降解覆膜铺设步骤S2′之后,若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以均匀地 展开并紧贴固定于稻田面b′的状态经过一定期间(大致10余日左右),则在以 均一的间距配置于稻田面b′的水稻a3′顺利地进行发芽。

上述分裂步骤S4′是已发芽的水稻a3′分裂的步骤,之前在水稻发芽步骤 S3′已发芽的水稻a3′持续地分裂而生长。

上述水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降解步骤S5′是铺设在稻田面b′的水稻点播生 物降解覆膜a′自然降解而消失的步骤,如在前面所说明,用于本发明的上述水 稻点播生物降解覆膜a′是以化学合成系生物降解性塑料为主材料而制成,因而 无论是抗拉强度、耐湿性还是生物降解性均优良,因此在展开而施工到稻田面 b′的状态下,大致经过70天即、水稻a3′真正地结束了分裂之后开始通过微生 物的降解,并大致经过120天即、真正地进行秋收之前结束90%以上的生物降 解而自然消失,因而发挥防止出现因收去分类废乙烯而引起的问题或因环境污 染而引起的问题的优点。而且如在前面所说明,在水稻a3′真正地结束分裂之 前不会降解,因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杂草在稻田面b′繁生,因此可达到能够消 除因另行的除草作业而带来的时间和费用的效果。

以上申请人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实现本发 明的技术思想的一实施例,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任何变更例或修改例均应 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