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

一种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由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构成;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由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和热烟气导流环构成,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位于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燃烧空间的上方,热烟气导流环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底部外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环绕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周围的热烟气经过定向聚集输送通道定向输送至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的受热面。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热能的损失和热能有效吸收的技术难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258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炫能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19240.9

  • 发明设计人 罗添翼;王颖智;

    申请日2013-04-08

  • 分类号F24C3/04;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罗晓聪

  • 地址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泰丰工业区裕成一路8号C栋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57: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3-08-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4C3/04 申请日:2013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用具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人们在对食物加热、料理、烤制和(或)烹饪的过程中都还是将热能通过普通的化学物理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方式对其容器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容器将其热能传递给被加热的食物并对其食物进行加热和烹饪。这种加热方式的缺点是能源的热能利用率低、热能损失大:其热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热能在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过程中被环境冷空气带走一部分和被加热物体(受热体)吸收率低所导致。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发热源所发出的热能损失最小化和热能被最大化吸收,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热能损失最小化和红外光波热能吸收最大的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红外光波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吸收转换系统,由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构成并由三者之间进行释放、聚集、吸收的有效匹配;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采用同样材质制作;所述的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的热能是用可燃气体预混燃烧的方式进行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对多孔介质进行加热并由此产生红外光波热能;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设在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的发热面端,并给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预留有燃烧空间;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由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和热烟气导流环构成,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位于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燃烧空间的上方,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的上端面与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的底面相互之间形成整体紧密接触或部分紧密接触或近似接触,热烟气导流环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底部外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环绕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周围的热烟气经过定向聚集输送通道定向输送至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的受热面。

所述的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为板状体或有一定容量的容积体。

所述的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的采用一层或多层耐500℃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的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或微晶玻璃和微晶陶瓷复合材料叠合或叠合粘接制成。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为平板状、凹面状、凸面状、波纹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是采用一层或多层耐500℃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或微晶玻璃和微晶陶瓷复合材料叠合或叠合粘接制成。

所述的热烟气导流环通过放置或固定的方式与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结合。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和热烟气导流环通过放置或固定的方式结合。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和热烟气导流环之间设有支撑脚。

所述的多孔介质为金属蜂窝体,或陶瓷蜂窝体,或发泡金属,或金属蜂窝和陶瓷蜂窝的复合材料,或金属纤维,或金属纤维和蜂窝体叠合的复合材料中的任一。

本发明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将传统的燃气燃烧热能或电热能转换为有一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波热能,并将其热能发生器所发出的热能经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聚积,红外光波直接穿透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对其食物进行红外光波加热和(或)烹饪。利用本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热能的损失和热能有效吸收的技术难题。用国家标准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为例说明:家用嵌入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为50%,台式燃气灶具热效率为55%。而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嵌入式燃气灶热效率可达到70%,台式灶具可达到75%,其能源的节约率可达到40%。在当前世界都在出现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同时本技术发明已可大量工业化生产,使用本技术方案可高效节能,安全健康,利国利民,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和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由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2、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3构成,并由三者之间进行释放、聚集、吸收的有效匹配;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2根据需要可设计为板状或有一定容量的容积体;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2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3采用同样材质制作的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或微晶玻璃和微晶陶瓷复合材料叠合或叠合粘接制成,材料的耐高温温度至少在500℃以上,红外吸收率至少在70%以上;所述的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的热能是用可燃气体预混燃烧的方式进行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对金属或陶瓷或金属陶瓷复合的多孔介质进行加热并由此产生红外光波热能,该多孔介质以蜂窝体状为最佳;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3设在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的发热面端,并给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预留有燃烧空间,预留的燃烧空间距离以10-30mm为最佳;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装置3由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和热烟气导流环32构成,热烟气导流环32通过放置或固定的方式与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结合,固定的方式一般为螺钉固定。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和热烟气导流环32通过放置或固定的方式结合,固定的方式一般为高温粘结、铆接、螺丝固定。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和热烟气导流环32之间设有支撑脚34,支撑脚34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热烟气导流环32其中一个一体成型。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位于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燃烧空间的上方,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的上端面与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2的底面相互之间形成整体紧密接触或部分紧密接触或近似接触,热烟气导流环32和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底部外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33,红外光波热能发生器1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环绕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周围的热烟气经过定向聚集输送通道33定向输送至红外光波热能吸收转换器2的受热面。

另外,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31根据需要为平板状、凹面状、凸面状、波纹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等,在此不做赘述。

以下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与市售产品热效率对比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