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

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施工管棚;在洞口外沿洞内净高度上方进行第一次开挖,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在第一次开挖的洞内洞顶上方打摩擦土钉并挂网,然后支模板进行喷砼;喷砼完成并凝固后进行第二次开挖,将原洞与第一次开挖中间剩余土体挖掉,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在第二次开挖的洞内进行挂网喷砼;经第三次第四次开挖后,在新挖洞体与原洞体交汇处上钢梁并用支撑柱支撑,完成第一次施工段。本发明中,通过阶段性开挖,借助原有老防空洞,并对其部分进行加固并扩大其空间,使新老洞结合,大大增加使用面积,且不影响地面活动;本发明工序设置合理,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477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广;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01674.6

  • 发明设计人 李海广;

    申请日2013-03-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田小伍

  •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工人路14号院6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5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2

    授权

    授权

  • 2013-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13/02 申请日:2013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60~70年代修筑的防空洞,年久失修,由于其施工质量较差、空间狭小、设备简陋、通风、除湿等功能不全,对当今社会,没有太大使用价值;如果报废,又有些可惜,但其空间狭小是其根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使新老洞结合,大大增加使用面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1)距要扩展空间的轮廓线外施工管棚;(2)在洞口外沿洞内净高度上方200~300mm进行第一次开挖,开挖宽度3~4m,进深不大于2m,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3)在第一次开挖的洞内洞顶上方打摩擦土钉并挂网,然后支模板进行喷砼;(4)喷砼完成并凝固后进行第二次开挖,将原洞与第一次开挖中间剩余土体挖掉,进深不大于2m,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在第二次开挖的洞内重复进行工序(3);(5)拆除第一次开挖处的支撑及模板,沿第一次开挖处进行第三次开挖,开挖宽度及进深同工序(2),开挖后重复进行工序(3);(6)拆除第二次开挖处的支撑及模板,沿第二次开挖处进行第四次开挖,开挖宽度及进深同工序(2),开挖后重复进行工序(3);(7)在新挖洞体与原洞体交汇处上钢梁并用支撑柱支撑,完成第一次施工段;(8)重复循环工序(2)~(7),直至管棚的棚管剩余长度为1.5~2.0m时,进行第二次管棚施工并继续开挖,直至完成施工。

所述工序(1)中的管棚施工要求是:间距500~800mm,成孔直径100~150mm,长度≥12m,孔内放入φ36~φ48钢管,钢管壁厚>3.0mm,钢管伸出孔口500mm;钢管放置后进行注浆,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4Mpa。 

所述工序(3)中的打摩擦土钉及挂网施工要求是:在洞顶上方打入φ16~φ18mm,长度>500mm的短钢筋,间距为1m×1m,挂钢筋网片,并与短钢筋牢固相连。 

所述工序(7)中钢梁采用30#工字钢,支撑柱下端深入洞内地面,施工完成后对洞内地面进行处理,清平地面,浇注C15~C20砼,厚度≥100mm。 

施工完成后在洞内设置照明设施及安全监测设备。 

本发明中,通过阶段性开挖,借助原有老防空洞,并对其部分进行加固并扩大其空间,使新老洞结合,大大增加使用面积,且不影响地面活动;本发明工序设置合理,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序(1)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发明工序(2)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序(3)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工序(4)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工序(7)示意图。

附图1-6中各标号分别表示: 

土体1、管棚施工高度线2(管棚21)、开挖高度3、洞内净高4、挖机5、第一次开挖洞6、原洞7、摩擦土钉8、第二次挖洞9、钢筋混凝土10、支撑柱11、工字钢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老防空洞扩展空间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1)距要扩展空间的轮廓线外施工管棚;管棚施工要求是:间距500~800mm,成孔直径100~150mm,长度≥12m,孔内放入φ36~φ48钢管,钢管壁厚>3.0mm,钢管伸出孔口500mm;钢管放置后进行注浆,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4Mpa。 

(2)在洞口外沿洞内净高度上方200~300mm进行第一次开挖,开挖宽度3~4m,进深不大于2m,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 

(3)在第一次开挖的洞内洞顶上方打摩擦土钉8并挂网,然后支模板进行喷砼;打摩擦土钉8及挂网施工要求是:在洞顶上方打入φ16~φ18mm,长度>500mm的短钢筋,间距为1m×1m,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尺寸采用200×200mm,φ8以长钢筋网片),并与短钢筋牢固相连;喷砼:C20以上,加3~5%速凝剂。 

(4)喷砼完成并凝固后进行第二次开挖,将原洞7与第一次开挖中间剩余土体挖掉,进深不大于2m,并用立柱顶起外露钢管,在第二次开挖的洞内重复进行工序(3)。 

(5)拆除第一次开挖处的支撑及模板,沿第一次开挖处进行第三次开挖,开挖宽度及进深同工序(2),开挖后重复进行工序(3)。 

(6)拆除第二次开挖处的支撑及模板,沿第二次开挖处进行第四次开挖,开挖宽度及进深同工序(2),开挖后重复进行工序(3)。 

(7)在新挖洞体与原洞体交汇处上钢梁并用支撑柱11支撑,完成第一次施工段。本工序中,钢梁采用30#工字钢12,下挖支撑底座,距洞口3m处位置,挖500×500mm,深度>400mm的小坑;清干净底部,浇注素砼,标号C15~C20,厚度200mm;再下400×400mm,厚度10mm钢板;然后上支撑柱11,将支撑柱11上部与30#工字钢12焊接,下部与10mm厚钢板焊接;最后复浇素砼即可,素砼标号为C15~C20,厚度>150mm(注:1)在洞口处必须先施工支撑底座;2)如有抗震本洞底下部地层满足不了大跨度空洞要求,则需要在支撑底座处进行桩基施工,具体另定。) 

施工完成后对洞内地面进行处理,清平地面,浇注C15~C20砼,厚度≥100mm。

(8)重复循环工序(2)~(7),直至管棚的棚管剩余长度小于或等于1.5~2.0m时,必须进行第二次管棚施工并继续开挖,直至完成施工。 

施工完成后在洞内设置照明设施及安全监测设备;洞内照明,采用48V安全电压,并有备用电源;保持通风;设置变形监测点,设定警戒值,保证洞内安全。 

本发明中,开挖时采用小挖机即可,随着开挖深度进行,出土可采用挖机与扒渣机结合的方式快速出土;网片、模板、钢梁、立柱等物运输、安放、支顶应采用小型液压车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进行;对外露钢结构件要及时做好防锈处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