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于升压型DC-DC开关电源中的软启动电路

应用于升压型DC-DC开关电源中的软启动电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升压型DC-DC开关电源中的软启动电路,主要解决现有软启动电路存在过冲电压和浪涌电流,以及结构复杂的问题。该软启动电路包括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和误差放大器(2),该误差放大器(2)包括电流镜(21)和放大及补偿环路(22);该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为误差放大器(2)提供渐升电压信号Vss,该电流镜(21)为放大及补偿环路(22)提供电流信号,该放大及补偿环路(22)在启动阶段,输出的电压信号Vc跟随渐升电压信号Vss的上升而上升,启动结束后,基准电压信号V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7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59862.9

  • 发明设计人 李先锐;来新泉;管天红;李佳佳;

    申请日2012-12-20

  • 分类号H02M1/36;H02M3/155;

  • 代理机构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王品华

  •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0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08

    授权

    授权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1/36 申请日:20121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升压型DC-DC开关电源中的软启 动电路,可用于模拟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LED自发明以来,以其寿命长、体积小、耗电低、响应时间快、易于调光调色等 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开关电源中,为得到足够的亮度,需要很多LED 串联使用。但是,一般便携式设备的输出电压典型值为2.8V到3.6V,不能满足串联LED 所需要的电压。因此,升压型转化器被广泛应用在LED驱动系统中。如图1所示,电 源刚开始上电,其所在芯片的输入电压Vcc较低,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电压VFB较低,远小于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 从而使功率管的开关占空比较大,电感电流的平均值较大。上电结束后,由于功率管 的开关占空比变小,导致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存在很大的尖峰,易烧坏发光二极管。 针对这一问题,软启动电路应运而生。启动阶段误差放大器的正端输入电压VSOFT逐 渐上升,反馈电压VFB逐渐上升,避免启动过程中输出电压的过冲现象。

上述软启动电路存在两个缺点,其一是电流镜电路提供的尾电流信号精度较低; 其二是采用两个或多个D触发器控制误差放大器的正端输入电压VSOFT缓慢上升,使其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从而造成软启动电路的实现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软启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较 高、精度较低、实现难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和误差放大器2;该误差放 大器2,包括电流镜21和放大及补偿环路22,其中:

所述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设有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F与其所 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2相连;其第二输入端G与其所在芯片的使能信号EN相连;其 第三输入端H与其所在芯片的调节信号T1相连;其输出端I与误差放大器2相连,输出 渐升电压信号Vss;

所述电流镜21,设有一个输入端和三个输出端,其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 四输入端D,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1相连;其第一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 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3;其第二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 电流信号I4;其第三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5;

所述放大及补偿环路22,设有六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电 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3相连;其第二输入端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 I4相连;其第三输入端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5相连;其第四输入端作为 误差放大器2的第一输入端A,并与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入的渐升电压信号Vss相 连;其第五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二输入端B,并与其所在芯片的的反馈电 压VFB相连;其第六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三输入端C,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 准电压VREF相连;其输出端在启动阶段,输出的电压信号Vc跟随渐升电压信号Vss 的上升而上升,启动结束后,基准电压信号VREF和反馈电压信号VFB进行比较放大, 输出稳定的电压信号Vc。

作为优选,上述软启动电路的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由10个NMOS管、7个PMOS 管、4个反相器、施密特触发器S1、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连接组成,其中:

第十一PMOS管MP11,其栅极与第四反相器I4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作为斜波 电压产生模块1的输入端F,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2相连,其漏极与第十 NMOS管MN10的漏极相连;

第十NMOS管MN10与第十一NMOS管MN11,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 第十NMOS管MN10的源极与第十二NMOS管MN12的漏极相连;第十一NMOS 管MN11的漏极与第十七PMOS管MP17的漏极相连,第十一NMOS管MN11的源 极与第十七NMOS管MN17的漏极相连;

第十二NMOS管MN12、第十三NMOS管MN13与第十四NMOS管MN14,其 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十三NMOS管MN13的漏极与第十六NMOS管MN16 的源极相连;第十四NMOS管MN14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管MP14的漏极相连;

第十三PMOS管MP13、第十四PMOS管MP14与第十五PMOS管MP15,其栅 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十四PMOS管MP14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MP16 的漏极相连;第十五PMOS管MP15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MP16的源极相连; 第十六PMOS管MP16的栅极与其所在芯片的调节信号T1相连;第十三PMOS管 MP13的漏极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

第十七NMOS管MN17的栅极与第十七PMOS管MP17的栅极相连,并与第三 与非门I3的输出端相连;第三与非门I3,其第一输入端与其所在芯片的使能信号EN 相连,其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反相器I2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反相器I2的输入端与第一 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八NMOS管MN18与第十六NMOS管MN16串联跨接于其所在芯片的电源 电压Vcc与第十三NMOS管MN13的漏极之间,其公共端作为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 的输出端I,输出渐升电压信号Vss;第十八NMOS管MN18的栅极与第十三PMOS 管MP13的漏极相连;第十六NMOS管MN16的栅极与施密特触发器S1的输出端相 连;施密特触发器S1的输入端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

作为优选,上述软启动电路的电流镜21,由2个NMOS管和4个PMOS管连接组成, 其中:

第一NMOS管MN1与第二NMOS管MN2,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 相连,并连接到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四输入端D,并 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1相连;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与第一PMOS管MP1 的漏极相连;

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与第四PMOS管MP4, 其栅极分别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相连,并与其所在芯片的电源电压Vcc相 连;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作为电流镜2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3;第 三PMOS管MP3的漏极作为电流镜2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4;第四PMOS 管MP4的漏极作为电流镜21的第三输出端,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5;

作为优选,上述软启动电路的放大及补偿环路22,由6个NMOS管、6个PMOS管、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电阻R1连接组成,其中:

第七PMOS管MP7的源极与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相连,并与电流镜21输入的 镜像电流信号I4相连;第七PMOS管MP7的栅极与第九PMOS管MP9的源极相连;第九 PMOS管MP9的栅极,与其所在芯片的反馈电压VFB相连;第九PMOS管MP9的漏极与 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3相连;第七PMOS管MP7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MN5 的漏极相连;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与第十PMOS管MP10的源极相连;第十PMOS 管MP10的栅极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压VREF相连;第十PMOS管MP10的漏极与电流 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5相连;第八PMOS管MP8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 极相连;

第四NMOS管MN4与第五NMOS管MN5,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四 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相连;

第六NMOS管MN6与第七NMOS管MN7,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七 NMOS管MN7的漏极与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相连,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输出端E, 输出无尖峰的电压信号Vc;

第五PMOS管MP5与第六PMOS管MP6,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五PMOS 管MP5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相连;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与斜波电压 产生模块1输入的渐升电压信号Vss相连;

第八NMOS管MN8,其栅极与漏极相连,并与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相连,其 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相连;

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并与第二电容C2并联跨接于第七NMOS管MN7的漏 极与地之间,起环路补偿的作用;

本发明由于采用斜波电压产生模块,简化了电路结构,提高了电路的精度,降低 了成本,减小了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过冲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软启动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斜波电压产生模块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误差放大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2,本发明的软启动电路包括: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和误差放大器2,其中 误差放大器2,包括电流镜21和放大及补偿环路22。

所述电流镜21,其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四输入端D,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 准电流信号I1相连;该电流镜21的第一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 流信号I3,该电流镜21的第二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4, 该电流镜21的第三输出端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5。

所述放大及补偿环路22,其第一输入端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3相 连,该放大及补偿环路2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4相连,该 放大及补偿环路22的第三输入端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5相连,该放大及 补偿环路22的第四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一输入端A,并与斜波电压产生模 块1输入的渐升电压信号Vss相连,该放大及补偿环路22的第五输入端作为误差放 大器2的第二输入端B,并与其所在芯片的的反馈电压VFB相连,该放大及补偿环路 22的第六输入端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三输入端C,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压 VREF相连,该放大及补偿环路22的输出端在启动阶段,输出的电压信号Vc跟随渐 升电压信号Vss的上升而上升,启动结束后,基准电压信号VREF和反馈电压信号VFB进行比较放大,输出稳定的电压信号Vc。

所述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其第一输入端F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2相连, 该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的第二输入端G与其所在芯片的使能信号EN相连,该斜波电压 产生模块1的第三输入端H与其所在芯片的调节信号T1相连,该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的 输出端I输出渐升电压信号Vss。

参照图3,本发明的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包括10个NMOS管、7个PMOS管和 4个反相器,即第九NMOS管MN9、第十NMOS管MN10、第十一NMOS管MN11、 第十二NMOS管MN12、第十三NMOS管MN13、第十四NMOS管MN14、第十五 NMOS管MN15、第十六NMOS管MN16、第十七NMOS管MN17、第十八NMOS 管MN18、第十一PMOS管MP11、第十二PMOS管MP12、第十三PMOS管MP13、 第十四PMOS管MP14、第十五PMOS管MP15、第十六PMOS管MP16、第十七PMOS 管MP17、施密特触发器S1、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其中:

第十一PMOS管MP11,其栅极与第四反相器I4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作为斜波电 压产生模块1的输入端F,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2相连,通过控制基准电流 信号I2对第三电容C3的充电时间,保证固定斜率上升的渐升电压VSS的稳定性;其漏 极与第十NMOS管MN10的漏极相连;

第十NMOS管MN10与第十一NMOS管MN11,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第 十NMOS管MN10的源极与第十二NMOS管MN12的漏极相连;

第十一NMOS管MN11的漏极与第十七PMOS管MP17的漏极相连,第十一NMOS 管MN11的源极与第十七NMOS管MN17的漏极相连;

第十二NMOS管MN12、第十三NMOS管MN13和第十四NMOS管MN14,其 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相连,并连接到地;

第十三NMOS管MN13的漏极与第十六NMOS管MN16的源极相连;

第十四NMOS管MN14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管MP14的漏极相连;

第十三PMOS管MP13、第十四PMOS管MP14和第十五PMOS管MP15,其栅极相 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相连,并与其所在芯片的电源电压Vcc相连;

第十四PMOS管MP14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MP16的漏极相连;

第十五PMOS管MP15的漏极与第十六PMOS管MP16的源极相连;

第十六PMOS管MP16的栅极作为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的第三输入端H,并与其所 在芯片的调节信号T1相连;

第十七NMOS管MN17的栅极与第十七PMOS管MP17的栅极相连,并与第三 与非门I3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三PMOS管MP13的漏极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3的另一 端连接到地;

第三与非门I3,其第一输入端作为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的第二输入端G,并与其 所在芯片的使能信号EN相连,其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反相器I2的输出端相连;

第二反相器I2的输入端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八NMOS管MN18与第十六NMOS管MN16串联跨接于其所在芯片的电源电 压Vcc与第十三NMOS管MN13的漏极之间,其公共端作为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的输出 端I,输出渐升电压信号Vss;

第十八NMOS管MN18的栅极与第十三PMOS管MP13的漏极相连;

第十六NMOS管MN16的栅极与施密特触发器S1的输出端相连;

施密特触发器S1的输入端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 到地;

在软启动电路上电时,软启动过程时间由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出的渐升电压信 号VSS的上升斜率决定,渐升电压信号VSS的上升斜率由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入的基 准电流I1和第三电容C3决定;第三电容C3控制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出的渐升电压信 号VSS的斜率大小,施密特触发器S1控制渐升电压信号VSS的最大电压值,第一反相器 I1、第二反相器I2起滤波整形的作用,第四反相器I4的输出电压控制第十一PMOS管 MP11和第九NMOS管MN9的导通与关断,第四反相器I4输出高电平时,渐升电压信号 VSS拉低,第四反相器I4输出低电平时,软启动电路正常工作,第三与非门I3的输出控 制第十七NMOS管MN17和第十七PMOS管MP17的导通与关断,进而控制第三电容C3 的充放电。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出的渐升电压信号VSS控制误差放大器2的输出电压 VC,在软启动阶段误差放大器2的输出电压VC等于渐升电压VSS,结合升压型DC-DC 芯片的环路工作原理,误差放大器2的输出值VC越大,其所在芯片开关管的占空比越 大,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出的电压信号VC缓慢上升至稳定,开关管占空比缓慢变大, 避免了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过冲。

参考图4,本发明运算放大器2中的电流镜21和放大及补偿环路22,其电路结构如 下:

所述电流镜21,包括2个NMOS管和4个PMOS管,即第一NMOS管MN1、第二 NMOS管MN2、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 管MP4,其中:

第一NMOS管MN1与第二NMOS管MN2,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 相连,并连接到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四输入端D,并 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1相连,该基准电流I1可决定误差放大器2工作电流的大 小;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与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相连;

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 其栅极分别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相连,并与其所在芯片的电源电压Vcc相 连;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作为电流镜21的第一输出端,并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 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3;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作为电流镜21的第二输出端,并 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4;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作为电流 镜21的第三输出端,并与放大及补偿环路22相连,输出镜像电流信号I5。

所述放大及补偿环路22,包括6个NMOS管和6个PMOS管,即第三NMOS管MN3、 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第七NMOS管MN7、第 八NMOS管MN8、、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第八 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 电阻R1,其中:

第七PMOS管MP7,其源极与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相连,并与电流镜21输入 的镜像电流信号I4相连;其栅极与第九PMOS管MP9的源极相连;其漏极与第五NMOS 管MN5的漏极相连;

第九PMOS管MP9,其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第二输入端B,并与其所在芯片的 反馈电压VFB相连,该反馈电压VFB可确定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其漏极与电流镜21输入 的镜像电流信号I3相连;

第十PMOS管MP10,其源极与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相连;其栅极作为误差放 大器2的第三输入端C,并与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压VREF相连,该基准电压VREF用来确 定反馈电压VFB的大小;其漏极与电流镜21输入的镜像电流信号I5相连;

第八PMOS管MP8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相连;

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用来降低所输入共模电压,确保正常工作 时误差放大器2中的每个MOS管都工作在饱和区;

第四NMOS管MN4与第五NMOS管MN5,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 相连,并连接到地;

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相连;

第六NMOS管MN6与第七NMOS管MN7,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 相连,并连接到地;

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与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相连,并作为误差放大器2 的输出端E,输出无尖峰电压信号Vc;

第五PMOS管MP5与第六PMOS管MP6,其栅极相连,构成电流镜结构,其源极 相连,并连接到地;

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相连;

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2的输入端A,并与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 输入的渐升电压信号Vss相连,误差放大器2在上电阶段的输出电压Vc仅由渐升电压信 号Vss控制,实现输出电压Vc平稳升上,上电结束后,通过误差放大器2中的负反馈环 路保证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压VREF和反馈电压VFB相等,从而第三NMOS管MN3与第 八NMOS管MN8共同作用使其所在芯片的开关管占空比突变减小,输出电压Vc的尖峰 值变小;

第八NMOS管MN8,其栅极与漏极相连,并与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相连,其 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相连;

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并与第二电容C2并联跨接于第七NMOS管MN7的漏 极与地之间;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起到补偿环路稳定性的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入的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渐升电压信号VSS为低电 平;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入的调节信号T1通过调节第一电容C1的电流,进而调节斜 波电压产生模块输出渐升电压信号Vss的时间;当其所在芯片的输入电压Vcc达到芯片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时,使能信号EN变为高电平,软启动电路开始工作。在刚开始工 作时,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为零,第十七NMOS管关断,第三电容C3处于充电状态, 当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到达第十一NMOS管MN11的源极电压时,仅由第十三PMOS 管MP13给第三电容C3充电,该充电电流由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信号I1决定。在充 电过程中,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逐渐变大,经过第十八NMOS管MN18的跟随,渐升 电压VSS逐渐上升,当渐升电压VSS的值达到施密特触发器S1的翻转电压时,施密特触 发器S1输出端变为低电平,第十二PMOS管MP12导通,第十六NMOS管MN16关断, 渐升电压VSS被拉为高电平,此后,渐升电压VSS将一直保持高电平,软启动过程结束。

软启动时间t的表达式如下:

t=(VSMIT+VGS18-VGS12)*C3IM13

式中,VSMIT为施密特触发器S1的翻转电压,VGS16为第十六NMOS管的栅源电 压差,VGS4为第四NMOS管M4的栅源电压差,IM15为第十五PMOS管上的电流:

IM13=βIREF

式中,IREF为其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β为第十一NMOS管MN11的宽长比与 第十五PMOS管MP15的宽长比的比值。

误差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端输入的反馈电压VFB可确定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其 所在芯片的基准电流I1可确定误差放大器2的工作电流;第三NMOS管MN3和第 八NMOS管MN8的宽长比相同,软启动电路上电时,误差放大器2输出的电压信号 VC会跟随斜波电压产生模块1输出的渐升电压VSS逐渐上升,此时电压信号VC的值 为:

Vc=Vss-VGS3+VGS8

式中,VGS3为第三NMOS管MN3的栅源电压差,VGS8为第八NMOS管MN8的 栅源电压差。电压信号VC上升过程中,反馈电压VFB也会逐渐上升,当反馈电压VFB与基准电压VREF相等时,电压信号VC将停止上升,达到稳定,软启动过程结束;

软启动电路结束后,VSS仍会继续上升,直到到达施密特触发器的翻转电压VSMIT后,反馈电压VFB将跳变到电源电压VCC,第三NMOS管MN3工作在深线性区,相 当于导线。此时,第八NMOS管MN8的源极电压VS为:

VS=Vcc-VGS5-VDS3

式中,VGS5为第五PMOS管MP5的栅源电压差,VDS3为第三NMOS管MN3的 漏源电压差。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显然在本发明的 构思下,可以对其电路进行不同的变更与改进,但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