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4-11-19
授权
授权
2013-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51/00 申请日:2013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3-05-15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混合物,特别是以噻虫胺和杀虫单为农药活性成分的,集杀 虫、营养功效于一体的药肥及其生产方法,该农药复配混合物和杀虫药肥可用于防治蔗螟、 甘蔗绵蚜、甘蔗蓟马、蔗龟、蔗根锯天牛等甘蔗害虫。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期长,产量高,整个生育期吸收养分多,是需肥 量比较大的作物之一。人们在收获甘蔗的同时也带走了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所以甘蔗的 生产需要人工施肥。甘蔗生长过程中除需要大量的肥料之外,还需要对甘蔗害虫进行防治。 蔗螟、蔗龟、甘蔗绵蚜、甘蔗蓟马、蔗根锯天牛为甘蔗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如果防治不当 将会造成甘蔗大面积减产并降低甘蔗品质。在甘蔗害虫的防治中,蔗农往往使用高毒农药 进行防治,每年造成的中毒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禁限用高毒农药政策。 针对特丁硫磷、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农药面临全面禁用的局面,开发推广内吸性好、高 效、低毒、环保的新农药替代高毒农药在目前甘蔗生产中显得十分紧迫。其中,新烟碱类 杀虫剂噻虫胺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是低毒农药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品种。
杀虫单,英文通用名称:Molosultap,化学名称为2-N,N-二甲胺基-1-硫代硫酸钠基-3- 硫代硫酸基丙烷,CA登记号:29547-00-0,分子式C5H14O7S4Na,分子量333.4,是人工 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为乙酰胆碱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 无残毒,不污染环境,是目前综合治理虫害较理想的药剂,特别是对蔗螟等有特效,也可 以防治甘蔗蚜虫、蓟马等,是我国化学仿生合成开发非常成功的一个范例。噻虫胺,英文 通用名称:Clothiandin,化学名称为(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CA 登记号:210880-92-5,分子式C6H8ClN5O2S,分子量249.7,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中 的重要品种,为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 在非常低的剂量下,对危害甘蔗的绵蚜、蓟马、粉蚧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同时对蔗龟、 天牛类、白蚁、蝗蜢类和螟虫等也有很高的防效,属无公害农药。然而噻虫胺的价格相对 较高,限制了它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因此在使用方法上需进行改进,如加入其它活性成分 或增效成分,以减少生产上的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同时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是 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杀虫剂进行复配。采用作用方式 不同的杀虫剂复配并显示出增效作用,即混剂对害虫的抑制作用高于混剂中各个组分单独 作用的预期值,是开发杀虫剂复配制剂的目标。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还希望一个农药制剂一次使用能同时起到杀虫和养分供给功能, 使田间两个操作步骤合二为一,节省劳力、时间、能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开发同 时具备杀虫和养分供给功能的药肥制剂十分必要。
通过科技文献检索,我们查到以下关于甘蔗杀虫药肥的中国专利,例如:专利《一种 甘蔗叶面药肥配方》(申请号:200710066471),公开了一种甘蔗叶面药肥配方及生产方法。 该甘蔗叶面药肥的生产方法是:先按质量百分比加入以下原粉:95%吡虫啉10%、95%杀 虫单75%、98%杀螟丹15%,充分混合后再加入与原药等量的高岭土作为填料剂及相当于 原药2%的湿润剂,然后粉碎搅拌混匀;然后在搅拌机内按质量百分比加入硫酸锌40%、硫 酸锰20%、硼砂36%、钼酸铵3.5%和0.5%赤霉素为生长调节剂;将农药和微肥按1∶2的比 例进行混合,形成药肥。该甘蔗叶面药肥用水稀释200倍后喷洒在甘蔗植株叶面上。喷药后 1天甘蔗绵蚜防治效果达96%以上,3天后达100%,同时对蔗螟卵及幼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减少田间枯心苗;通过叶面吸收后,甘蔗叶片变绿,产量提高15%,田间锤度提高0.2%。 本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的方峰,赖开平,叶一强,黄科林,莫炳荣,王俊也 公开了《一种甘蔗杀虫药肥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200910114621.1),所述的药肥包括丁 硫克百威和虫酰肼的杀虫成分和氮磷钾肥料、微量元素和稳定剂,该甘蔗杀虫药肥对对甘 蔗钻心虫、蔗龟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0%,与不施肥也不施杀虫剂的对照处理相比,甘蔗 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增产均超过40%。目前,有关含有噻虫胺与杀虫单的甘蔗药肥产品 及相关研究尚未见有报导。专利CN102696586A和CN102696587A提到使用烟碱类杀虫剂(含 噻虫胺)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含杀虫单)进行复配,但未公开噻虫胺与杀虫单具体的含 量,而且噻虫胺与杀虫单的复配后的应用技术及其突出优点也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吸性好、高效、低残留、不易产生抗性的农药复配制剂, 并将复配制剂与肥料科学结合而开发的一种杀虫药肥颗粒剂,在农业生产中一次施用既可 施肥又可杀灭甘蔗地上和地下害虫,克服了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者要两次或多次使用杀虫 剂和肥料的做法,节省时间和人工。
本发明的农药复配混合物,包括噻虫胺、杀虫单,还可以包括辅料。
本发明的农药复配混合物,以该混合物为基准,噻虫胺与杀虫单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21~65%,其中噻虫胺与杀虫单的重量配比为1∶4至1∶24,其余为辅料。
本发明的杀虫药肥中,农药复配混合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95%,肥料重量百分含量 为5%~90%。
本发明的杀虫药肥中,以药肥总重量为基准,噻虫胺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1%~1%,杀 虫单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为0.1%~5.0%。
本发明农药复配混合物中所述的辅料为惰性填料、黏结剂和分散剂中的两种或两种以 上。
本发明所述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海藻肥、 腐植酸肥、氨基酸肥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惰性填料为硅砂、硅藻土、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粘土、白炭黑、 轻质碳酸钙、滑石粉和沸石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黏结剂为纤维素及其改性物、淀粉及其改性物、松香及其改性物、石蜡 及其改性物、植物胶、动物胶、硫磺、沥青、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石膏和硅酸钠中 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醚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钙、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醚磺 酸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农药复配混合物的生产方法:将噻虫胺、杀虫单和辅料称重后,混合均 匀得到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药肥的生产方法,将农药复配混合物和肥料称重,采用挤压造粒、 滚动造粒、包衣造粒工艺中一种或几种,得到药肥产品。
本发明的农药复配混合物和杀虫药肥可防治蔗螟、甘蔗绵蚜、甘蔗蓟马、蔗龟、蔗根 锯天牛等甘蔗害虫。
本发明所述的的农药复配混合物和杀虫药肥可单独使用,也根据实际需要与其它农药 或肥料配合使用。
本发明有如下显著效果:
(1)将噻虫胺和杀虫单复配,相互具有增效作用,不仅保持了原农药单剂的诸多优点, 而且还使混剂中各组分在活性不损失的情况下使用浓度降低,从而混剂的活性得到增加。
(2)将噻虫胺和杀虫单复配,使害虫难以同时消除两种作用方式不同杀虫剂对其的影 响,延缓害虫群体中抗药性个体产生。
(3)将噻虫胺和杀虫单复配,可以扩大杀虫谱,使产品能够同时防治多种甘蔗害虫。
(4)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杀灭地下害虫的药肥制剂。噻虫胺和杀虫单均具有优良的内吸 传导性,很容易被甘蔗的根系吸收而传导到植株各个部位,因而对为害甘蔗地上部分和地 下部分的害虫都起到杀灭作用。
(5)本发明通过杀虫剂与肥料的科学结合而开发的一种药肥制剂,减轻了农民的劳动 强度和劳动次数,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同时也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仅起到作进一步说明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进行的 其它替换与修改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实施例中各组份配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3.6%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15%,杀虫单3.45%,肥料为微量元素肥,包括磷酸锌、硫酸铜、硫酸铁、硫 酸锰、硼酸、四硼酸钠、钼酸铵,其中锌含量0.4%、铜含量0.4%、铁含量0.2%、锰含量 0.4%、硼含量0.5%、钼含量0.1%,硫酸酯淀粉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 钠5%,余量为硅藻土。把噻虫胺、杀虫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和硅藻土用 粉碎机充分粉化并混合均匀,形成一定浓度的农药活性成分预混料。把磷酸锌、硫酸铜、 硫酸铁、硫酸锰、硼酸、四硼酸钠、钼酸铵与硅藻土用粉碎机充分粉化并混合均匀,形成 一定浓度的微量元素肥预混料。把硫酸酯淀粉与水按重量比1∶2混合均匀,在80℃下充分 糊化。将农药活性成分预混料、微量元素肥预混料充分混合后与糊化后的硫酸酯淀粉一起 加入挤压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经烘干、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2(5.4%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6%,杀虫单4.8%,肥料为微量元素肥,包括硫酸锌、磷酸锌、硫酸锰、硼酸、 四硼酸钠、钼酸铵,其中锌含量0.2%、硼含量0.6%、锰含量0.2%、钼含量0.2%,十二烷 基硫酸钙4%,木质素磺酸钙5%,余量为凹凸棒土。把噻虫胺、杀虫单、硫酸锌、磷酸锌、 硫酸锰、硼酸、四硼酸钠、钼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钙、木质素磺酸钙和凹凸棒土用粉碎机 充分粉化并混合均匀,形成药肥预混料。将药肥预混料与适量的水一起加入圆盘造粒机中 制成药肥颗粒,经烘干、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3(6%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1.0%,杀虫单5.0%,滑石粉4%,阿拉伯树胶10%,月桂醇醚硫酸钠3%,丁基 萘磺酸钠6%,余量为黄腐酸钾。把噻虫胺、杀虫单、黄腐酸钾、月桂醇醚硫酸钠、丁基萘 磺酸钠与滑石粉用粉碎机充分粉化并混合均匀,形成药肥预混料。把阿拉伯树胶与水按重 量比1∶2混合均匀,在80℃下充分溶解。将药肥预混料与溶解后的阿拉伯树胶一起加入挤 压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经烘干、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4(0.36%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02%,杀虫单0.34%,高岭土2.64%,硫酸铵18%,尿素28%,硫酸钾18%、 过磷酸钙18%,石蜡8%,十二烷基硫酸钙2%,木质素磺酸钙5%。把噻虫胺、杀虫单、高 岭土、硫酸铵、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钙粉碎并混合均 匀,投入滚筒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以熔融的石蜡包衣。待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 品包装。
实施例5(0.45%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05%,杀虫单0.4%,沸石2.48%,硫磺7%,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2%, 余量为尿素。先把噻虫胺、杀虫单用沸石吸附,再加入尿素和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 进行粉碎并混合均匀,投入滚筒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以熔融的硫磺包衣。待冷却、筛 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6(0.52%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04%,杀虫单0.48%,白炭黑5.48%,尿素20%,松香8%,丁基萘磺酸钠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4%,余量为海藻肥。先把噻虫胺、杀虫单用白炭黑吸附,再加入 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醚磺酸铵和海藻肥进行粉碎并混合均匀,投入圆盘造粒机中制 成药肥颗粒,以熔融的松香包衣。待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7(0.69%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03%,杀虫单0.66%,珍珠岩7%,钙镁磷肥10%,尿素30%,松香12%,十 二烷基硫酸钠3%,聚醚磺酸铵3%,余量为氨基酸肥。先把噻虫胺、杀虫单用珍珠岩吸附, 再依次加入钙镁磷肥、氨基酸肥、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醚磺酸铵进行粉碎并混合均 匀,投入圆盘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以熔融的松香包衣。待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 品包装。
实施例8(0.84%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噻虫胺0.04%,杀虫单0.8%,膨润土6.16%,钙镁磷肥20%,尿素20%,硫酸钾20%、 腐植酸18%,松香10%,十二烷基硫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先把噻虫胺、 杀虫单用膨润土吸附,再依次加入钙镁磷肥、尿素、硫酸钾、腐植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进行粉碎并混合均匀,投入圆盘造粒机中制成药肥颗粒,以熔融 的松香包衣。待冷却、筛分、检验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9(21%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噻虫胺4%,杀虫单17%,木质素磺酸钠7%、亚甲基双萘磺酸钠3%,余量为滑石粉。 把噻虫胺、杀虫单、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和滑石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 后的物料加入气流粉碎机中粉碎至细度达到325目,检验合格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10(36%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噻虫胺1.5%,杀虫单34.5%,十二烷基硫酸钠5%,聚醚磺酸铵4%,余量为高岭土。 把噻虫胺、杀虫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醚磺酸铵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后的 物料加入气流粉碎机中粉碎至细度达到325目,检验合格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11(51%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噻虫胺3%,杀虫单48%,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7%,木质素磺酸钙3%,余量为 凹凸棒土。把噻虫胺、杀虫单、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和凹凸棒土混 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后的物料加入气流粉碎机中粉碎至细度达到325目,检验合格后进 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12(65%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噻虫胺5%,杀虫单60%,十二烷基硫酸钠5%,丁基萘磺酸钠7%,余量为膨润土。把 噻虫胺、杀虫单、十二烷基硫酸钠、丁基萘磺酸钠和膨润土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后的 物料加入气流粉碎机中粉碎至细度达到325目,检验合格后进行成品包装。
实施例13(杀虫单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对甘蔗绵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以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的3龄若虫作为靶标,通过室内生测,明确杀虫单与 噻虫胺、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啉Thiacloprid、吡虫啉Imidacloprid、啶虫脒Acetamiprid、 烯啶虫胺Nitenpyram、呋虫胺Dinotefuran等几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后的增效情况,试验 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4-2006和NYT1154.7-2006,每处理4次重 复,每重复15头试虫,设不含药剂处理为空白对照。根据Sun-Johnson法计算共毒系数, 根据共毒系数进行增效作用评价,若共毒系数>120为增效作用,若120≥共毒系数>80 为相加作用,若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结果见表1。
表1杀虫单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对甘蔗绵蚜的共毒系数
从表中可见杀虫单与几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混剂各配比对对甘蔗绵蚜的共毒系数 均大于80以上,没有出现拮抗作用,说明杀虫单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是可行的。与其它 组合相比,杀虫单与噻虫胺复配时共毒系数较高,当杀虫单:噻虫胺>1∶4时有增效作用, 其中杀虫单:噻虫胺在24∶1~16∶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增效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合。
实施例14(噻虫胺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复配对甘蔗绵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以噻虫胺为主试药剂,仍以甘蔗绵蚜的3龄若虫作为靶标,通 过室内生测,明确噻虫胺与杀虫单、杀虫双Bisultap、杀螟丹Cartap、杀虫环Thiocyclam、 杀虫磺Bensultap等几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复配后的增效情况。试验方法以及增效作用评价 同实施例13,结果见表2。
表2噻虫胺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复配对甘蔗绵蚜的的其毒系数
从表中可见噻虫胺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复配,混剂各配比对对甘蔗绵蚜的共毒系数均 大于80以上,没有出现拮抗作用,说明噻虫胺与沙蚕毒素类几种杀虫剂复配复配是可行的。 其它组合相比,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时共毒系数较高,当噻虫胺:杀虫单胺<4∶1时均有增 效作用,其中噻虫胺:杀虫单胺在1∶12~1∶24时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增效作用明显高于 其它组合。
实施例15(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对几种甘蔗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通过室内生测,明确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后对几种甘蔗主要害虫的增效情况。根据噻 虫胺与杀虫单的作用对象,以蔗二点螟Chilotraea influscatellus、甘蔗陷纹黑金龟甲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和蔗根锯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的2龄幼虫以及蔗腹齿蓟马 Fulmekiola serratus的成虫作为靶标,测试噻虫胺与杀虫单混剂对试虫的毒力,试验方法以 及增效作用评价同实施例13,结果见表3。
表3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对蔗二点螟、突背蔗龟、甘蔗绵蚜和蔗根锯天牛的共毒系数
从表中可见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各配比对蔗二点螟、甘蔗陷纹黑金龟甲、蔗腹齿蓟马 和蔗根锯天牛这几种甘蔗主要害虫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说明混剂对试虫的 抑制作用高于混剂中噻虫胺和杀虫单单独作用的预期值,因此噻虫胺与杀虫单复配是可行 的。
实施例16(含噻虫胺和杀虫单的甘蔗杀虫药肥的大田药效试验及肥效试验)
对实施例1~4和实施例6所制得的产品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及肥效试验。试验方法以 及效果评价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61-2004,GB/T 17980.62-2004和 GB/T 17980.63-2004。其中防除蔗螟(优势种为蔗二点螟)、蔗绵蚜、甘蔗蓟马(优势种 为蔗腹齿蓟马)的大田试验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甘蔗田进行;防除蔗龟(优势种为甘蔗 陷纹黑金龟甲)的大田试验在广西来宾市小平阳镇甘蔗田进行;防除蔗根锯天牛的大田 试验在广西贵港市瓦塘镇甘蔗田进行。试验结束后统计各试验区的甘蔗产量,取平均值 进行测产。试验分以下处理:①以实施例1所制得的产品(即3.6%噻虫胺·杀虫单药肥 颗粒剂)和50kg复合肥(N含量18%,P2O5含量10%,K2O含量为12%,下文同)混合 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②以实施例2所制得的产品(即5.4%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 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③以实施例3所制得的产品(即6%噻虫胺·杀 虫单药肥颗粒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④以实施例4所制得的产 品(即0.36%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直接作为基肥施入,每亩施用50kg。⑤以实施 例6所制得的产品(即0.52%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直接作为基肥施入,每亩施用 35kg。⑥以实施例9所制得的产品(即21%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和50kg复合肥 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⑦以实施例10所制得的产品(即36%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 粉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⑧以实施例11所制得的产品(即51% 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⑨以实施例12所 制得的产品(即65%噻虫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 入;对照杀虫剂为3.6%噻虫胺颗粒剂、3.6%杀虫单颗粒剂和5%克百威颗粒剂,使用时 分别将对照杀虫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作为基肥施入。以上各处理设均3个重复, 每重复施用面积均为1亩,每亩农药活性成分均为0.18kg(折纯)。其余的农事操作按 常规进行。试验结果如表4。
表4试验药剂对几种甘蔗害虫的大田药效及肥效(2011年)
在不同蔗区的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作为基肥施入本发明产品对蔗螟、蔗龟、甘 蔗绵蚜、甘蔗蓟马和蔗根锯天牛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1%,在相同浓度下,其药效均比单 独施用噻虫胺、杀虫单和克百威颗粒剂好。本发明的药肥处理后甘蔗产量也优于各对照 杀虫剂+复合肥处理。与不施肥也不施杀虫剂的空白对照处理相比,甘蔗产量均有大幅 度增长,增产均超过42%。
实施例17(含噻虫胺和杀虫单的甘蔗杀虫药肥的大田药效试验及肥效试验)
对实施例5、实施例7和实施例8所制得的产品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及肥效试验。试 验方法以及效果评价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61-2004和GB/T 17980.62-2004。试验在广西武鸣县仙湖镇甘蔗田进行,主要害虫为蔗螟(优势种为蔗二 点螟)、蔗绵蚜、甘蔗蓟马(优势种为蔗腹齿蓟马)。试验结束后统计各试验区的甘蔗产 量,取平均值进行测产。试验分以下处理:①以实施例5所制得的产品(即0.45%噻虫 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在甘蔗大培土时作为追肥施入;②以实施例7所制得的产品(即 0.69%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在甘蔗大培土时作为追肥施入;③以实施例8所制得 的产品(即0.84%噻虫胺·杀虫单药肥颗粒剂)在甘蔗大培土时作为追肥施入。对照杀虫 剂为3.6%噻虫胺颗粒剂、3.6%杀虫单颗粒剂和5%克百威颗粒剂,使用时分别将对照杀 虫剂和50kg复合肥混合均匀后同样在甘蔗大培土时作为追肥肥施入。以上各处理设均 3个重复,每重复施用面积均为1亩,每亩农药活性成分均为0.18kg(折纯)。其余的农 事操作按常规进行。试验结果如表5。
表5试验药剂对几种甘蔗害虫的大田药效及肥效(2011年)
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大培土时作为追肥施入实施例5、实施例7和实施例8 所制得的药肥产品对蔗螟、甘蔗绵蚜和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3%,在相同浓度下, 其药效均比单独施用噻虫胺、杀虫单和克百威颗粒剂好。本发明的药肥处理后甘蔗产量 也优于各对照杀虫剂+复合肥处理。与不施肥也不施杀虫剂的空白对照处理相比,甘蔗 产量同样有大幅度增长,增产均超过44%。
本发明的甘蔗专用药肥颗粒剂是采用噻虫胺和杀虫单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加 工而成的复配药肥制剂,该制剂毒性低,药效理想,是特丁硫磷、克百威等高毒农药颗粒 剂的理想替代品种之一,同时满足田间施肥需要。
机译: 农药组合物,其包含硫和至少一种选自杀虫剂吡虫威,丁丙非嗪,噻虫啉,扑热息痛,噻虫胺,地非芬龙,诺氟龙,氟苯二酰胺,螺四溴甲烷和至少一种组分。
机译: 农药组合物,其包含衍生自羧酰胺化合物的化合物,以及选自新烟碱型扑热虫,氯噻啶,吡虫啉,二甲呋喃,硝苯吡胺和噻虫啉,噻虫嗪中的一种或几种;害虫防治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农药组合物处理植物生长的植物或土壤。
机译: 噻虫胺,含有该噻虫胺农药的组合物以及通过该噻虫胺防治昆虫,螨虫或tick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