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脊柱的假体、用于假体引导的器械以及假体植入方法

用于脊柱的假体、用于假体引导的器械以及假体植入方法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脊柱前柱假体,该假体由穿孔套管主体和位于主体(1)内的定位器(2)构成,穿孔套管主体具有至少一个锚定元件、齿和增生孔。主体在其壁中具有至少一个贯通的操作孔(6)和与之协作的至少一个贯通的定位孔(7),它们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而定位器具有与主体的至少一个定位孔协作的至少一个定位元件(8)、以及至少一个孔(12),其中主体的操作孔的长度对应于位于操作孔内径内的定位器孔的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主体壁和/或主体的至少一个端面(3)具有至少一对相对的导线(14)。为了将假体导入椎间隙中,使用杆形式的引导器械,该杆在一侧终止于保持器,另一侧终止于成形的作业元件。本申请还涉及使用假体引导器械植入假体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3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LFC斯博拉卡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22079.2

  • 申请日2011-02-11

  • 分类号A61F2/44(20060101);A61F2/4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卢亚静

  • 地址 波兰古拉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59: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2/44 申请日:2011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前柱(anterior spinal column)的假体、假体引导器械和假 体的安装方法,这些应用于颈部、胸部和腰部脊柱节段的治疗。

背景技术

从专利申请US2009/0149955已知一种脊柱假体,该脊柱假体为具有穿 孔壁的圆柱体形式,附接到脊柱假体的椎间盘假体由弹性硅橡胶制成,为球 囊的形状。通过使圆柱体的长形突缘进入板的狭槽内来实现圆柱体锚定在受 损椎骨中,而所述板通过螺钉保持在受损椎骨的凹陷内。由弹性珠子制成的 弹簧通过固定板而附接到受损椎骨上面和下面的正常椎骨,该板具有用螺钉 固定到这些椎骨的凸缘。在邻接椎骨受损的情况下,两个或多个用于锚定单 一椎骨的假体圆柱体与相互连接的弹性珠子一起使用。该技术方案的不便之 处在于它的复杂结构,在假体安装过程中必须对椎骨进行钻孔并用额外的螺 钉来固定它。

由专利申请US2006/064168可知一种用于椎体局部置换的假体,该假体 具有连接到上椎体的上接触板、连接到下椎体的下接触板、以及使上接触板 和下接触板彼此连接并桥接位于上椎体与下椎体之间的至少一个椎体的桥 接部分。该桥接部分容纳在椎体的凹陷中。为了固定在所述凹陷中,假体具 有位于桥接部分的两侧的侧面锚定突出部,所述侧面锚定突出部穿入骨质 中。其横截面朝后变窄,优选为梯形形状。该方案的不便之处在于假体的复 杂结构,以及必须使骨凹陷适应桥接部分以加强椎体的支撑。

用于置换诸如椎体、具有关节突关节的椎弓根和椎板的所有椎骨要素的 假体从专利申请EP1188424中可知。假体借助专用螺钉具有与后路融合系统 的互连能力。假体由截面为八角形形状的前部和可以将其连接到后路固定椎 弓根螺钉系统的螺钉构成,从而形成取代整个脱位椎骨单元的完整构造。该 技术方案的不便之处在于,必须通过后路融合系统与额外的后路脊柱稳定装 置协作,以及复杂的两次外科手术,即首先使用后路方法,然后使用前侧方 法。

从专利申请EP 0968692可知一种具有伸缩穿孔圆柱体的假体。该圆柱 体由两个部件和交叉护罩构成,它们用螺钉连接。伸缩结构允许根据相邻椎 骨之间的距离调节假体的长度。假体通过固定在圆柱体的孔中的两个外部螺 钉而定位于限定位置。圆柱体设置有齿和其它的锚定元件,以防止假体滑动 和假体在植入过程中高度降低。该技术方案的不便之处在于假体的多元件构 造。假体的支撑表面小,这降低了它的负载承受能力。圆柱体的圆形形状不 适应脊柱骨骼。为了正确放置假体,必须使用上述螺钉形式的外部元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不便之处在于,在相邻椎骨之间植入假体的外科手术的 持续时间长,必须用额外的螺钉来紧固假体,并且在有些情况下,需要额外 的稳定装置,这使外科手术复杂化并延长植入时间。

由专利申请US2007/0270873可知一种改进脊柱融合术的使用的单轨系 统、以及一种用于准备椎间隙和用于导入植入物的方法。该系统由用于撑开 椎间隙的器械(优选为具有轨道的杆的形式)、具有与轨道协作的导管的凿子 和具有与轨道协作的导管的植入物构成。用于撑开的器械的滑动部分由轨道 构成,该用于撑开的器械与用于准备椎间隙的其它器械协作,并且可以用作 将植入物插入到椎间隙中的器械。该器械和植入物设置有导管,该导管在引 导和控制它们插入椎间盘间隙中的过程中与导轨连接。该技术方案的不便之 处是,在植入物插入椎间隙的过程中缺少定位和锚定器械的可能性。而且, 存在器械可能滑动和损害敏感组织的可能性。

由LfC植入物的使用说明可知一种用于支撑脊柱前柱的可扩展假体的 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

-切除一个或多个椎体,以使假体能够可靠地轴向安装,

-测量所切除的间隙高度,

-从生物力学和尺寸方面准确地选择与所切除间隙大小相对应的假体,

-用自体骨移植物或能够使骨融合的另一材料填充假体,

-用“间隔抓紧器”以能够自由接近阻挡螺钉的方式将假体插入通过外 科手术准备的间隙中,特别注意相对于椎体的支撑表面正确放置外部抵抗 环,从而不会刺激脊髓,

-用“间隔扩张器”使假体伸长到所需的高度以进行期望的撑开,并将 假体可靠地放置在椎体之间,

-通过套管中的专用狭槽将自体骨移植物或能够使骨融合的另一材料补 充到假体的内部,

-将阻挡螺钉向下拧入内套管的横向槽口中,以稳定并可靠地支撑间隔 器的两个套管的相互位置,

-松开器械并将器械从手术部位取出。

从ECD植入物—Synthes的可扩展椎体次全切装置(Expandable  Corpectomy Device of Synthes)的导入说明可知一种进行椎体置换外科手术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进行椎体次全切并清洁椎体终板,

-撑开脊柱片段,以设定椎间隙的解剖高度,

-选择植入物的大小,

-通过将植入物的齿安置在植入物的槽口中,将植入物连接到保持撑开 器械,

-将假体安置在脊柱的切除部分中,并使假体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中对齐, 植入物的最佳布置是椎体终板的中央。为了实现骨融合,在椎体终板周围必 须提供一些空间,

-借助保持撑开器械原地拉伸植入物,即通过旋转该器械的手柄,直到 达到植入物的期望高度,并将假体锚定在椎体终板中,

-将植入物从器械释放,

-填充植入物周围的空间,尤其是用骨移植物或骨替代物填充其前部。

上述方法的不便之处体现在它们的复杂性和外科手术的持续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不存在上述的不便之处,其中脊柱前柱假体的元件包 括穿孔套管主体,该穿孔套管主体设置有用于骨增生(bone overgrowth)的孔 (在下文中称为增生孔)以及位于主体的每个端面上的至少一个锚定元件。根 据本发明,主体在其壁中具有至少一个贯通的操作孔和与操作孔协作的至少 一个定位孔。这两孔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取决于实施例,定位孔是通孔或 盲孔,并从主体的内侧形成在主体的内表面中。操作孔和定位孔为长形或与 轮子相似的形状。

优选地,至少一个端面和/或主体的壁设置有至少一对相对的导线 (guideline)。位于操作孔一侧的主体的至少一个端面的一部分相对于主体的 横向轴线以不大于80°的角度α倾斜。

主体的内侧的壁优选设置有阻碍物(bar),该阻碍物内形成空隙。

在假体的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的内侧的壁设置有螺纹。

主体的内部有定位器,该定位器设置有增生孔和与形成在主体中的至少 一个定位孔协作的至少一个定位元件。定位器具有至少一个孔,该至少一个 孔位于主体的操作孔的内径内,用于与已知的安装器械协作。主体的操作孔 的长度对应于位于操作孔的内径内的定位器孔的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定位 器为成形实体(shaped solid)的形式,取决于实施例,它的形状类似于中空的 筒、中空的圆柱体、碗,或者它的截面为多边形形状。

优选地,定位器具有用于构成弹性臂的纵向切口,这便于定位器安置在 主体内部。不同实施例中的定位元件为枢轴、突出部、销、与附加的外部紧 固元件协作的狭槽、钩或隆起的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器的定位元件的长度近似于定位器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器的外侧的壁设置有螺纹,该螺纹与位于主体的 内侧的壁上的螺纹协作。

优选地,定位器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形成在主体的门槛(threshold) 中的空隙协作,以确保定位器不在主体内旋转和从主体中掉出。

优选地,定位器的壁中的孔具有螺纹。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器具有内 凸出部,定位器的孔位于该内凸出部中。取决于实施例,定位器的孔是通孔 或盲孔。

假体引导器械用于正确安装脊柱前柱的假体。它为杆的形式,一侧终止 于保持器,另一侧终止于具有滑动节段的成形作业元件。根据本发明,该器 械中的作业元件具有位于作业元件的相反侧的定位表面和具有至少一个引 导件的引导表面、以及相对于定位表面以接近或等于90°的角度β定位的支 撑表面;支撑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锚定元件。

优选地,作业元件的引导表面和定位表面相对于彼此以不大于20°的角 度γ定位。

作业元件的引导表面在不同实施例中为凸的或凹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引导表面的作业元件的一部分在截面中为类似沟 槽的形式,其中两个侧壁具有平行于引导器械的定位表面定位的至少一个引 导件。

引导器械的锚定元件以可分离或不可分离的方式紧固到支撑表面。优选 地,锚定元件为长钉(spike)的形式。

优选地,支撑表面具有齿。

根据本发明,在椎间隙中植入脊柱前柱假体的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 椎体切除术后,在这样通过外科手术准备出的椎间隙中,测量与被切除椎骨 相邻的椎骨的终板之间的距离,以选择具有合适高度的假体,其中条件是假 体连同锚定元件一起的高度至少等于相邻椎体的终板之间的距离。在根据本 发明的方法中,通过位于主体操作孔的内径中的定位器的孔,根据生物力学 和尺寸方面选择的假体被安装在已知的安装器械上,并且假体被填充有能够 使骨融合的材料。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使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的支 撑表面抵靠在椎体的外表面上并将引导器械的锚定元件置于该椎体中,而使 引导器械位于椎间隙中,从而保证器械的正确位置并限制它相对于椎体的可 动性。接下来,通过使位于假体端面上的锚定元件单侧地抵靠在与引导器械 所在的椎骨相对的椎体终板上,其上安装有假体的安装器械被放置在椎间隙 中。接下来,随着引导器械的旋转运动,假体沿着与形成在假体主体中的至 少一对相对的导线协作的引导器械的至少一个引导件在椎间隙内部深入地 放置。同时,利用引导器械进行所切除间隙的撑开。支撑旋转点位于嵌入椎 体中的位于主体端面上的锚定元件上。当假体在椎间隙中正确定位时,通过 安装器械将假体保持在适当位置,并将引导器械从椎间隙中拔出。接下来, 使安装器械与假体分离。

在植入方法的实施例中,在将假体放置在椎间隙中之后,优选的是,利 用旋拧到位于主体的操作孔中的定位器孔中的紧固装置,用外部稳定器附加 地支撑并固定假体。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植入精度、降低了外科手术的复杂水平、 缩短了外科手术的持续时间并提高了其安全性。假体的构造允许独立支撑脊 柱前柱,而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稳定装置,这是因为假体形状与椎体的形状相 似,还因为假体由性质与骨性质相似的材料制成。内部定位器的应用,确保 了在植入过程中通过位于主体操作孔的内径中的定位器的孔来附接安装器 械。假体还可以利用拧入位于主体操作孔的内径中的定位器的孔中的螺钉而 与附加稳定器连接。定位器不与椎骨接触,因此它不会传递作用在假体上的 负载。为了安装假体,仅使用两个器械就足够:安装器械和引导器械,它们 在安装过程中确保椎间隙的撑开和假体在间隙内的精确放置。引导器械的构 造确保假体准确且可靠地导入椎间隙中。

操作简单和运用器械的舒适,保证了植入的高精度和快速性,还提高了 病人的安全性。假体尺寸的宽范围能够使它们应用于大多数病人,从而保证 外科医生的工作的高工效(ergonomics)。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以附图中的实施例的示例呈现,这些实施例的示例不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附图中:

图1示出一种布置的主体和定位器,

图2示出一种布置的主体截面和定位器,

图3示出主体的截面和位于主体内的定位器,该定位器为中空的圆柱体 的形式,在一部分外表面上具有螺纹,

图4以横截面示出定位器位于主体内的主体,定位器为中空圆柱体的形 式,具有枢轴形式的两个定位元件,

图5以截面示出设置有定位盲孔的主体,还示出位于中空圆柱体形式的 主体内的定位器,

图6示出在一种布置中主体具有三个长形斜操作孔和三个长形斜定位 孔,定位器是类似中空筒的形式,

图7示出主体的截面和位于主体内的定位器,主体具有中空的圆柱体的 形式,定位元件是狭槽的形式,

图8示出具有隆起的中空圆柱体形式的定位器,

图9示出具有狭槽形式的定位元件的中空圆柱体形式的定位器,

图10示出类似中空筒的形式的定位器,

图11示出中空圆柱体形式的定位器,外表面的壁的一部分上设置有螺 纹,

图12示出定位器为类似于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碗的形式,

图13示出引导器械,

图14示出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

图15示出设置有长钉形式的可移动锚定元件的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

图16示出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其一部分在截面中是类似沟槽的形状,

图17示出安装器械,

图18示出具有导入椎间隙中的凸引导表面的引导器械,

图19示出用引导器械和安装器械安装假体的方法,

图20示出利用具有长钉形式的可移动锚定元件的引导器械以及安装器 械来安装假体的方法,

图21示出假体位于其上的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

图22示出安装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用外部稳定元件加强的假体的纵 向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脊柱前柱假体由穿孔套管形式的主体1和与主体1协作并位 于主体1内的定位器2构成。主体1在每个端面3上设置有长钉形式的四个 锚定元件4和齿5。在对应于脊柱的前部部位的主体1的壁中,形成有贯通 的长形操作孔6,并且从操作孔6的侧面,定位有贯通的定位孔7,定位孔7 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操作孔6的纵向轴线。操作孔6和定位孔7的纵向轴线平 行于主体1的纵向轴线A。主体1的每个端面3从操作孔6的侧面切进并与 主体1的横向轴线偏离42°的角度α,这使其能够处于初始安装相位,以将 长钉4嵌入并锚定在上下椎体终板中。主体1的端面3以一角度倾斜,从而 使假体能够导入并安装到病人的脊骨。在剖面中,主体的内部为轮子的形状。 定位器2为中空圆柱体的形式。在定位器2的外表面上有枢轴形式的定位元 件8,该定位元件8位于主体1的定位孔7中,用于限制定位器2在主体1 内部的可动性。定位器2设置有纵向切口9,从而形成弹性臂10并允许它们 的偏转,使得定位器2更有效地导入主体1的内部。定位器2设置有内凸出 部11,在该内凸出部11中形成有螺纹通孔12,螺纹通孔12位于主体1的 操作孔6的内径内。孔12使安装器械的端部能够附接,图中不可见,这又 改进了将假体安装在椎间隙中的过程。为了促进假体长满骨组织,定位器2 和主体1的壁上设置有增生孔13。

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的每个端面3设置有与引 导器械的引导件协作的一对相对的导线14,图中不可见。定位器2为中空的 纵向切开的圆柱体的形式,在形成于切口之间的条带上设置有钩形式的定位 元件8。定位器2的孔12不带螺纹。

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的内侧的壁在其一部分长 度上设置有螺纹15,而位于主体1内部的定位器2在其外侧的壁的一部分上 设置有螺纹16,该螺纹16与主体1的内侧的壁上的螺纹15协作。为了防止 定位器2从主体1中掉出,主体1的内侧的壁设置有门槛17,在门槛17内 形成有空隙18,该空隙18与形成在定位器2的外侧的壁上的突出部19协作。 空隙18防止定位器2在主体1的内部旋转,并使定位器2的孔12易于放置 在主体1的操作孔6的内径内。

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在其壁中具有位于操作孔 6的两侧的两个贯通的定位孔7。操作孔6和定位孔7为类似于轮子的形状。 与这种主体1协作的定位器2设置有枢轴形式的两个定位元件8,这两个定 位元件8位于定位器2的孔12的两侧,并定位在主体1的定位孔7中。

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位器2的枢轴形式的定位元件 8位于形成在主体1的内侧的壁中的长形定位盲孔7中。在主体1的壁中, 形成有一对相对的导线20,导线20的纵向轴线B位于垂直于主体1的纵向 轴线A的平面中。

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在其壁中具有三个贯通的 长形斜操作孔6和三个贯通的长形斜定位孔7。主体1的壁具有形状类似于 字母T的一对相对的导线20。定位器2是类似于中空的筒的形式,并设置 有纵向切口9,以形成弹性臂10。定位器2具有不带螺纹的孔12。定位器2 具有突出部形式的定位元件8,该定位元件8的长度大约对应于定位器2的 长度,定位元件8位于定位器的外侧的壁上。

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定位器2的定位元件8由贯通的 长形狭槽构成,该贯通的长形狭槽用于定位在主体1的定位孔7中的螺钉形 式的附加固定元件21。

图8-12示出定位器的其它实施例。图8所示的定位器2为中空的纵向 切开的圆柱体的形式,在切口之间形成的条带上设置有隆起形式的定位元件 8。定位器2设置有内部增厚区域11,其中形成有不带螺纹的通孔12。图9 所示的定位器2为中空圆柱体的形式。定位器2的定位元件8由长形的贯通 狭槽构成。定位器2设置有内部增厚区域11,其中形成有带螺纹的通孔12。 图10所示的定位器2为类似于中空的筒的形式。枢轴形式的定位元件8位 于其外侧的壁上。定位器2设置有纵向切口9,以形成弹性臂10。定位器2 设置有内部增厚区域11,其中形成有带螺纹的通孔12。图11所示的定位器 2为中空的圆柱体的形式,在其外侧的一部分壁上设置有螺纹16。定位器2 具有贯通的螺纹孔12,并且枢轴形式的定位元件8位于其外侧的壁上。在图 12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器2为类似于中空的碗的形式,终止于在横截面中 形成多边形的平面。定位器2设置有不带螺纹的孔12和位于定位器2的外 侧的壁上的销形式的定位元件8。为了促进假体长满骨组织,定位器2的所 有实施例都设置有增生孔13。

图13所示的引导器械为杆22的形式,终止于位于其中一个端部的手柄 23和位于另一端部的作业元件24。

图14所示的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具有凸的引导表面25,该凸引导表 面25设置有成形的引导件26,该成形的引导件26与位于主体1的端面3 中的导线14协作,导线14在该图中不可见。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具有 定位表面27和相对于该定位表面27以等于90°的角度β定位的支撑表面28; 该支撑表面28使引导器械相对于椎体固定在适当位置。作业元件24的引导 表面25和定位表面27相对于彼此以等于10°的角度γ定位,从而形成楔子。 在支撑表面28上存在长钉形式的不能移动的锚定元件29,使得引导器械能 够锚定在椎体骨中。定位表面27和支撑表面28位于引导表面25的另一侧。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具有凹的引导表面25, 该凹的引导表面25设置有成形的引导件26,作业元件24的支撑表面28设 置有长钉形式的可移动的锚定元件29。在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内,长形 孔口30形成在近似垂直于支撑表面28的平面中,可旋转运动的圆柱体31 位于其中。可移动的圆柱体31在其侧壁中具有螺纹孔口32。孔口32使锚定 元件29能够旋拧到圆柱体31中。锚定元件29为长钉的形式,并且在位于 作业元件24内的部分上具有螺纹33。这允许调节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29 从作业元件24的支撑表面28的伸出。由于圆柱体31的旋转运动,长钉形 式的锚定元件29可以在贯通的长形孔口30的内径内以摆动的方式在±4°的 角度δ的变化范围内运动。该运动仅发生在一个平面中。

在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引导表面25的作业元件24的 一部分在截面中为类似沟槽的形式。引导件26位于两个壁的边缘上,平行 于定位表面27。支撑表面28设置有齿34,以防止支撑表面28沿椎体不可 控地移动。

图17所示的安装器械由套管35构成,柄脚36位于套管35内,套管35 在一侧终止于接头37,以允许与定位器2中的孔12(图中不可见)临时连接, 在另一侧终止于与接头37协作的旋钮38。套管在接头37一侧的端部设置有 轴环39,轴环39具有支撑平面40。轴环39的支撑平面40具有类似于假体 的主体1的形状的轮廓,这允许针对假体的主体1精确地调节该器械,图中 未示出,并防止主体1相对于安装器械移动,从而提高假体安装的精度。保 持器41在旋钮38下方安装在套管35上。

图18示出被导入椎间隙中的引导器械。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具有凸 的引导表面25、定位表面27和支撑表面28,引导表面25设置有成形的引 导件26,支撑表面28相对于定位表面27以等于90°的角度β定位。定位表 面27和支撑表面28位于引导表面25的相反侧。长钉形式的不能移动的锚 定元件29位于支撑表面28上。引导器械的支撑表面28抵靠于椎体42的外 侧部,长钉形式的不能移动的锚定元件29位于其中。

图19中示出脊柱前柱假体的安装方法。在椎体切除术后,在这样通过 外科手术准备好的椎间隙中,测量与切除的椎骨相邻的椎体42的终板之间 的距离以选择具有合适高度的假体,其中条件是假体与锚定元件4一起的高 度至少等于相邻椎体42的终板之间的距离。从生物力学和尺寸方面选择的 用于安装在椎间隙中的假体由套管主体1和位于主体1内部的定位器2构成, 套管主体1的每个端面3设置有四个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4、齿5和一对相 对的导线14;套管主体1在其壁中具有贯通的长形操作孔6和贯通的长形定 位孔7,定位器2是中空的圆柱体的形状,具有位于主体1的操作孔6的内 径内的螺纹孔12、以及位于主体1的定位孔7中的枢轴形式的定位元件8、 还有形成弹性臂10的纵向切口9(图中不可见)。主体1和定位器2均设置有 增生孔13,用于使假体填充有能够使骨长满的材料。通过位于主体1的长形 操作孔6中的带螺纹的定位器2的孔12,将所选择的假体安装在安装器械的 接头37上。接下来,通过使用骨片锤,使假体填充有能够使骨融合的材料。 然后,将引导器械定位于椎间隙中。引导器械为杆22的形式,一侧终止于 手柄23(图中不可见),另一侧终止于作业元件24。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 具有凸的引导表面25,该引导表面25设置有成形的引导件26,该成形的引 导件26与位于主体1的端面3中的一对相对的导线14协作。引导器械的作 业元件24具有定位表面27和支撑表面28,支撑表面28相对于定位表面以 等于90°的角度β定位。支撑表面28使引导器械相对于椎体固定在合适位置。 长钉形式的不能移动的锚定元件29位于支撑表面28上。定位表面27和支 撑表面28位于引导表面25的相反侧。通过使引导器械的支撑表面28靠在 椎体42的外侧部上而将引导器械导入椎间隙中,并且引导器械的长钉形式 的不能移动的锚定元件29置于该椎体中,以使引导器械合适地放置并限制 它相对于椎体42的可动性。接着,通过使位于主体1的端面3上的长钉形 式的锚定元件4单侧地抵靠在与引导器械所在的椎骨42相对的椎骨42的终 板上,将安装有假体的安装器械放置在椎间隙中。接着,随着引导器械的旋 转运动,假体沿着引导器械的与形成在假体主体1的端面3中的一对相对的 导线14协作的引导件26在椎间隙内部深入地定位,随着引导器械的使用, 椎间隙同时被撑开,其中支撑旋转点位于嵌入在椎体42的终板中的定位在 主体1的端面3上的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4上。放置之后,假体借助安装器 械被保持在适当位置,引导器械从椎间隙中移出。接着,使安装器械与假体 分离。

图20示出利用引导器械安装假体的示例,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具有 凹的引导表面25,该引导表面25设置有成形的引导件26,该成形的引导件 26与形成在主体1的端面3中的一对相对的导线14协作。长钉形式的可移 动的锚定元件29位于引导器械的支撑表面28上。在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 内,长形孔口30在近似垂直于引导表面28的平面中,可旋转运动的圆柱体 31位于长形孔口30中,该可旋转运动的圆柱体31在其侧壁中具有螺纹孔口 32。孔口32使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29能够拧入圆柱体31中。锚定元件在 位于作业元件24内的部分上设置有螺纹33。

这允许调节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29从作业元件24的支撑表面28上的 伸出。由于圆柱体31的旋转运动,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29可以在贯通的长 形孔口30的内径内以摆动的方式在±4°的角度δ的变化范围内运动。该运动 仅发生在一个平面中。通过使引导器械的支撑表面28靠在椎体42的外侧部 上而将引导器械导入椎间隙中,并使长钉形式的可移动的锚定元件29置于 该椎体42中。接着,通过使位于主体1的端面3上的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4 单侧地抵靠在与引导器械所在的椎骨42相对的椎骨42的终板上,将安装有 假体的安装器械定位在椎间隙中。接着,使引导器械的作业元件24的引导 表面25从椎体42偏转,并开始沿着引导器械的与位于主体1的端面3中的 一对相对的导线14协作的引导件26将假体放置到椎间隙中。接着,使引导 器械的作业元件24的引导表面25朝椎体42倾斜,并使假体在椎间隙内部 深入地定位。因为长钉形式的锚定元件在±4°范围内的摆动运动,所以引导 器械的作业元件24的引导表面25从椎体42偏转以及其进一步朝椎体42的 倾斜是可能的。

图21示出引导器械,其作业元件24具有凸的引导表面25,该凸的引导 表面25具有成形的引导件26,该成形的引导件26与位于主体1的端面3 中的一对相对的导线14协作。

在图22所示的假体植入示例中,在将假体放置在椎间隙中之后,利用 拧入位于主体1的操作孔6中的定位器2的孔12中的螺钉形式的固定元件 44,将假体与外部板稳定器43附加地固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