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低硅微孔NaA型和NaX型分子筛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

低硅微孔NaA型和NaX型分子筛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硅微孔NaA型和NaX型分子筛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通过选取适宜条件,进行微量浓度下的交换分离,解决了一次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达标的课题;使用此技术二次处理后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远低于行业标准;交换步骤及条件容易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工业中的污水处理过程。通过再生,分子筛交换后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多被替换回钠离子,再生的分子筛又可循环利用了。本发明涉及的NaA和NaX均通过水热合成得到,硅铝比在1:1~1.3之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238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72180.7

  • 申请日2012-09-28

  • 分类号C02F1/28(20060101);C02F1/62(20060101);

  • 代理机构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张景林;刘喜生

  • 地址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5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2F1/28 授权公告日:20131218 终止日期:20170928 申请日:201209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2-18

    授权

    授权

  • 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28 申请日:2012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硅微孔NaA型和NaX型分子 筛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急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加剧,重金属的使用范围越 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严峻的问题就是水体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我国现有的污 水处理技术有很多,例如采用电化学方法(CN201437512U,CN101088938A, CN201864610U,CN1459421A,CN2910910Y)、生化方法(CN101352672 A,CN101992000A,CN101402491A,CN1900271A,CN101628756A, CN1958465A,CN101063096A)、污泥法(CN1194238A,CN1548382A, CN1702044A)、有机物去除法(CN101070205A,CN1803659A,CN 101905148A,CN1676635A,CN101804330A,CN101947381A,CN 101746843A,CN101560002A,CN101992064A,CN101757885A,CN 101759270A)、磁性法(CN87210733U,CN87105033A,CN86108101A) 和其他方法(CN101492197A,CN101613135A,CN101037287A,CN 101186375A,CN101987765A,CN101774719A,CN101618892A,CN 201439503U,CN101805052A,CN102030439A,CN101913921A,CN 201020342Y,CN101041485A,CN1210503A)。

这些方法有些设备复杂(电化学方法、磁性法),有些成本较高(生化法), 有些效果不佳。近年来,吸附分离技术以其高效、低能耗和产品纯度高等特点, 在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过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例如交换树脂法(CN 101746906A,CN101037243A)。不过,所有之前的这些方法,都是对高浓度 的重金属离子的交换和去除,对于微量溶度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尚未有人进行 研究。

沸石分子筛是一种重要的吸附分离材料。传统意义上的沸石是一种晶化的硅 铝酸盐,具有分子尺度大小的均匀孔道的三维骨架结构。由于沸石中的孔道会优 先吸附那些适合其大小的分子,而隔绝那些尺寸太大的分子,它们就像一种具有 分子尺度大小的筛子。因此,沸石是分子筛的一部分。它们由坚硬的晶化二氧化 硅骨架组成。骨架中,部分Si4+如果由Al3+替代,那么就会使骨架携带一个负电 荷。所以,含铝沸石分子筛的孔穴中会松散的分布一些阳离子,来保持分子筛的 电中性。其中部分阳离子可以进行阳离子交换,而且沸石分子筛能够可逆的吸附 极性分子,这些性质显著地促进了沸石分子筛在商业应用上取得的成功。这些具 有三维骨架结构的分子筛,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例如:洗衣粉、石 油精炼和石化工业、吸附剂、气体分离、农业和园艺、染料和珠宝等。当沸石分 子筛的骨架中含有等量的铝原子和硅原子,那么每一个氧原子会同时连接一个铝 原子和一个硅原子,而这样的分子筛就具有了最大密度的可交换的阳离子。目前, 沸石分子筛最大的离子交换市场是在洗衣粉中的应用,而阳离子交换能力决定了 沸石分子筛可以多大程度地将洗涤水中的钙、镁离子替换成钠离子。这样就阻止 了钙、镁与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生成不溶于水的盐,从而增加了洗衣粉的洗涤 效力。

当今,在国际上已有人从事将沸石分子筛进行重金属离子交换的研究,而在 我国该领域还属于空白。而对微量重金属离子的交换分离,在国际上也未曾有成 功的技术得到公布。对于微量重金属离子的交换分离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 有工业行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往往不能一次性得到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处理 污水。这种一次处理后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已经被大大降低,但仍然会 有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超标。普通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不能将微量的重金 属离子进一步去除的,这种未达标的一次处理污水如果排放到河流中,必然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而考虑污水处理成本,一些高端的水 处理技术,例如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也不适合普通的工业生产中的污水处理,在 污水处理中的任何花费,都会大大增加工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企业产品在 市场上的竞争。所以,一种高效、实用、价格低廉的污水处理技术,是现有工业 企业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沸石分子筛的特点及其在离子交换应用方面的现状,本发明首次将 低硅(硅铝比为1:1~1.3)微孔NaA(含Na+)型分子筛(属于LTA型微孔分 子筛)和NaX(含Na+)型分子筛(属于FAU型微孔分子筛)应用于污水中几 种常见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处理。

NaA和NaX均通过水热合成得到,其步骤如下:

1.硅源溶液的配制

将0.15~4.8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1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 解均匀,得到硅源溶液;

2.铝源溶液的配制

(a)NaA型分子筛:将0.15~1.5克NaAlO2加入到10~15毫升去离子水中, 搅拌至溶解均匀,再加入0.188~1.875克NaOH继续搅拌15~30分钟, 得到铝源溶液;

(b)NaX型分子筛:将0.3~1.2克NaOH加入到6.5~10毫升去离子水中, 搅拌至溶解均匀,再加入0.13~0.52克NaAlO2继续搅拌15~30分钟, 得到铝源溶液;

3.晶化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 30~50分钟,然后装入反应釜,在100℃条件下晶化1小时~48小时;

4.样品获得及处理

待晶化完成后,反应釜室温下冷却,然后将溶液中的白色沉淀物进行抽滤 烘干,得到白色的粉末即为NaA或NaX型分子筛。

本发明通过选取适宜条件,进行微量浓度下的交换分离,解决了一次处理污 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达标的课题;使用此技术二次处理后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 的浓度,远低于行业标准;交换步骤及条件容易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工业中 的污水处理过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NaA(含Na+)型、NaX(含Na+)型分子筛去除污 水中微量的重金属离子的技术,常温下对常见重金属离子在浓度极低 (1~100ppm)的情况下进行交换30分钟,仍可以明显降低其浓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常温下选取适当比例的拟污水溶液与分子筛交换 材料,进行持续搅拌30分钟。模拟污水的配制是选取六种常见重金属离子Ni2+、 Co2+、Mn2+、Cu2+、Zn2+和Cd2+,每种离子分别配三种不同浓度(100ppm、 10ppm、1ppm)的水溶液。

具体实施步骤以常温下,NaA型分子筛对含有100ppm的Ni2+溶液离子交 换为例,进行说明。称取0.316g NaA型微孔分子筛于烧杯中,加入20ml所需 处理的含有100ppm的Ni2+溶液,常温下持续搅拌30分钟,即可完成重金属离 子的交换去除。为了对交换结果进行检测,将搅拌30分钟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用 孔径为0.22μ的亲水性醋酸纤维混合膜在膜过滤器上进行抽滤,抽滤完毕后收 集滤液于试剂瓶,留待进行元素含量ICP测定和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 谱,简称ICP)。此收集溶液过程,只限于对结果溶液进行检测。实际操作中, 分子筛和污水溶液可选择静置进行分离。

ICP数据中,无论是单金属离子溶液还是混合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 度在交换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这说明NaA型与NaX型分子筛对微量浓度的金属 离子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对多种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仍具有交换能力;溶液中金 属离子的去除效果随着分子筛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不同用量的NaA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0ppm的混合 金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2:不同用量的NaA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ppm的混合金 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3:不同用量的NaA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ppm的混合金 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4:不同用量的NaX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0ppm的混合 金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5:不同用量的NaX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ppm的混合金 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6:不同用量的NaX型分子筛对六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ppm的混合金 属离子溶液的去除结果曲线;

图7:晶体粒径大小为0.7微米的NaA型分子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a) 和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b);

图8:晶体粒径大小为10微米的NaX型分子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a) 和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b);

图9:晶体粒径大小为0.8微米的NaA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图10:晶体粒径大小为2微米的NaA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图11:晶体粒径大小为6.5微米的NaA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图12:晶体粒径大小为11微米的NaA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图13:晶体粒径大小为2微米的NaX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图14:晶体粒径大小为6微米的NaX型分子筛的不同放大倍数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片。

如图1、2、3所示,是NaA型分子筛分别对100ppm、10ppm、1ppm的 混合溶液的交换结果。对于各个浓度的混合溶液,分别取五个不同质量(摩尔数) 的分子筛对其进行交换,可以看到随着分子筛的用量的增加,金属离子的去除效 果也逐渐趋于彻底。

如图4、5、6所示,是NaX型分子筛分别对100ppm、10ppm、1ppm的 混合溶液的交换结果。对于各个浓度的混合溶液,也同样分别取五个不同质量(摩 尔数)的分子筛对其进行交换,可以看到随着分子筛用量的增加,金属离子的去 除效果也逐渐趋于彻底。

如图7所示,扫描图片表面NaA型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形貌和均一的粒径; 粉末X射线衍射与标准谱图相符,表明制备得到的晶体为晶化良好的NaA型分 子筛;晶体颗粒大小约为0.7微米;

如图8所示,扫描图片表面NaX型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形貌和均一的粒径; 粉末X射线衍射与标准谱图相符,表明制备得到的晶体为晶化良好的NaX型分 子筛;晶体大小约为10微米;

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NaA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大 小为0.8微米;

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NaA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 大小为2微米;

如图11所示,可以看到NaA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 大小为6.5微米;

如图12所示,可以看到NaA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 大小为11微米;

如图13所示,可以看到NaX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 大小为2微米;

如图14所示,可以看到NaX型分子筛形貌较好、晶化完全,尺寸均一, 大小为6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Ni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Ni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最终溶液中,Ni2+浓度均小于0.02ppm。

实施例2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Mn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Mn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Mn2+的初始浓度为1ppm和10ppm时,最终 溶液中,Mn2+浓度小于0.02ppm;当Mn2+的初始浓度为100ppm时,最终溶液 中,Mn2+浓度为0.09ppm;

③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Mn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Mn2+的初始浓度为1ppm、10ppm和100ppm 时,最终溶液中,Mn2+浓度均小于0.02ppm。

实施例3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Co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Co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Co2+的初始浓度为1ppm和10ppm时,最终 溶液中,Co2+浓度小于0.02ppm;当Co2+的初始浓度为100ppm时,最终溶液 中,Co2+浓度为0.03ppm;

③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Co2+进行交换

溶液中,Co2+浓度小于0.02ppm;当Co2+的初始浓度为100ppm时,最终溶液 中,Co2+浓度为0.03ppm。

实施例4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Cu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Cu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Cu2+的初始浓度为1ppm、10ppm和100ppm 时6,最终溶液中,Cu2+浓度均小于0.02ppm。

③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Cu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Cu2+的初始浓度为1ppm和10ppm时,最终 溶液中,Co2+浓度小于0.02ppm;当Co2+的初始浓度为100ppm时,最终溶液 中,Co2+浓度为0.15ppm。

实施例5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Zn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Zn2+进行交换

③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Zn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Zn2+的初始浓度为1ppm、10ppm和100ppm 时,最终溶液中,Zn2+浓度均小于0.02ppm。

实施例6

①配制浓度为1ppm、10ppm、100ppm的Cd2+溶液。

②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Cd2+进行交换

③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Cd2+进行交换

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Cd2+的初始浓度为1ppm、10ppm和100ppm 时,最终溶液中,Cd2+浓度均小于0.02ppm。

实施例1~6的交换数据表明,NaA和NaX分子筛对六种不同金属离子均 具有明显的交换效果。

实施例7

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对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的交换

(1)配制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00ppm的混合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0ppm的混合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ppm的混合溶液;

(2)离子交换

在前面所述的三种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A型分子筛(0.05g, 0.1g,0.3g,0.5g和0.8g)进行离子交换。其结果分别图1(对应各金属离子浓 度均为100ppm的混合溶液)、图2(对应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ppm的混合溶 液)、图3(对应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ppm的混合溶液)所示。

实施例8

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对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的交换

(1)配制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00ppm的混合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0ppm的混合溶液;

配制含Ni2+、Co2+、Mn2+、Zn2+、Cu2+、Cd2+各1ppm的混合溶液;

(2)离子交换

在前面所述的三种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X型分子筛(0.05g, 0.1g,0.3g,0.5g和0.8g)进行离子交换。其结果分别图4(对应各金属离子浓 度均为100ppm的混合溶液)、图5(对应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0ppm的混合溶 液)、图6(对应各金属离子浓度均为1ppm的混合溶液)所示。

实施例9

交换后NaA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1制备)的再生

取浓度为100ppm的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交换过的NaA型分子筛8g,分为两 份,其中一份为6g,用HF(质量分数10%)将其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ICP测试, 得到结果如表7中所示,另取一份(2g)交换过的NaA型分子筛加入到高浓度 的NaCl溶液(1.7mol/L)中搅拌,重复5次,进行分子筛的再生,再生后的分 子筛用HF(质量分数10%)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ICP测试,其再生后的结果 如表1中所示,通过对比,通过再生,分子筛交换后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多被替换 回钠离子,再生的分子筛又可循环利用了。

实施例10

交换后NaX型分子筛(由实施例12制备)的再生

取浓度为100ppm的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交换过的NaX型分子筛8g,分为两 份,其中一份为6g,用HF(质量分数10%)将其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ICP测试, 得到结果如表7中所示,另取一份(2g)交换过的NaX型分子筛加入到高浓度 的NaCl溶液(1.7mol/L)中搅拌,重复5次,进行分子筛的再生,再生后的分 子筛用HF(质量分数10%)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ICP测试,其再生后的结果 如表1中所示,通过对比,通过再生,分子筛交换后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多被替换 回钠离子,再生的分子筛又可循环利用了。

表1分子筛再生前和再生后的结果:

实施例11

NaA型分子筛(0.7微米)的制备:

将1.5克NaAlO2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入 1.875克NaOH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1.5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直至均匀, 得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 分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5小时,抽滤烘 干,得到NaA型分子筛(0.7微米)。所得样品大小均匀,晶化良好(附图1), 产率70~75%,Si/Al=1:1,孔径为0.4nm。

实施例12

NaX型分子筛(10微米)的制备:

将0.3克NaOH加入到6.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0.13克 NaAlO2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1.2克Na2SiO3·9H2O加入到1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直至均匀,得 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分 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3天,抽滤烘干, 得到NaX型分子筛粉末(10微米)(附图2),产率70~75%,Si/Al=1:1.3, 孔径为1.0nm。

实施例13

NaA型分子筛(0.8微米)的制备:

将0.75克NaAlO2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 入0.94克NaOH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0.75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直至均匀, 得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 分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1小时,抽滤烘 干,得到NaA型分子筛(0.8微米)。所得样品大小均匀,晶化良好(附图3), 产率70~75%,Si/Al=1:1,孔径为0.4nm。

实施例14

NaA型分子筛(2微米)的制备:

将0.5克NaAlO2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入 0.63克NaOH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0.5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直至均匀, 得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50 分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1小时,抽滤烘 干,得到NaA型分子筛(2微米)。所得样品大小均匀,晶化良好(附图4),产 率70~75%,Si/Al=1:1,孔径为0.4nm。

实施例15

NaA型分子筛(6.5微米)的制备:

将0.3克NaAlO2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入 0.37克NaOH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0.3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直至均匀, 得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 分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3小时,抽滤烘 干,得到NaA型分子筛(6.5微米)。所得样品大小均匀,晶化良好(附图5), 产率70~75%,Si/Al=1:1,孔径为0.4nm。

实施例16

NaA型分子筛(11微米)的制备:

将0.15克NaAlO2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 入0.188克NaOH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0.15克Na2SiO3·9H2O加入到1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直至均匀, 得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的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 分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3小时,抽滤烘 干,得到NaA型分子筛(11微米)。所得样品大小均匀,晶化良好(附图6), 产率70~75%,Si/Al=1:1,孔径为0.4nm。

实施例17

NaX型分子筛(6微米)的制备:

将0.6克NaOH加入到6.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后,加入 0.26克NaAlO2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2.4克Na2SiO3·9H2O加入到1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直至均匀,得 到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30分 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2天,抽滤烘干, 得到NaX型分子筛粉末(6微米)(附图7),产率70~75%,Si/Al=1:1.3,孔 径为1.0nm。

实施例18

NaX型分子筛(2微米)的制备:

将1.2克NaOH加入到6.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0.52克 NaAlO2继续搅拌30分钟,静置片刻;得到铝源溶液。

将4.8克Na2SiO3·9H2O加入到15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直至均匀,得到 硅源溶液。

然后将静置好的铝源溶液缓慢加入正在搅拌的硅源溶液中,继续搅拌50分 钟,装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100℃条件下晶化1天,抽滤烘干, 得到NaX型分子筛粉末(2微米)(附图8),产率70~75%,Si/Al=1:1.3,孔 径为1.0n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