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稻田内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

一种在稻田内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绿色健康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稻田内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在平整后的稻田中按照一定比例间作种植水稻和水蕹菜;每4行水稻间作种植3行水蕹菜,水稻种植带与水蕹菜种植带之间距为15cm,种植后约6~7周收获水蕹菜,而后待水稻成熟时收割水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田间同时生产多种绿色健康食品且无需使用农药的技术方案,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相对于常规单作技术分别增加3.34%、20.19%、3.96%、1.08%和12.03%,水稻和水蕹菜的产量均有提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田间操作方便,便于实际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4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38285.5

  • 申请日2012-12-13

  • 分类号A01G1/00;A01G16/00;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任重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25: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7-30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2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健康食品生产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稻田内间作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基础作用。使用各种农药控制病虫害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了农业环境质量的迅速下降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有益天敌生物)的减少,最终导致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病虫害抗性提高、稻米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新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控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目前,在稻田同时生产多种水生作物且无需使用农药的绿色生产技术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进行单一生产稻米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稻田内通过合理间作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稻田中按相关规程,间作种植水稻和水蕹菜,达到了利用作物多样性栽培而不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并可产出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一种在稻田内同时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间作种植水稻和水蕹菜:所述间作种植水稻和水蕹菜在整地、水分管理和日常肥料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案如下:

S11.整地,准备种植水稻和水蕹菜:水稻育秧,平整稻田;

水稻和水蕹菜移栽前3~5天施基肥,而后移栽水稻秧苗,同时插种水蕹菜;秧苗和水蕹菜按照一定比例间作种植;所述水蕹菜为广州市番禺本地种(Ipomoea aquatica Forsk);水稻与水蕹菜间作种植的比例为4:3,每4行水稻作为一个水稻种植带,每3行水蕹菜作为一个水蕹菜种植带,所述水稻种植带与水蕹菜种植带之间距为15cm;所述水稻秧苗插种株行距的规格为13cm~17cm ×18cm~22cm,水蕹菜插种株行距为13cm~17cm×13cm~17cm;所述水蕹菜植株的个体比水稻小,占地面积小,采用所述插种规格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获得更高收益。

S12.水分管理:

早期时以浅水移栽、薄水分蘖,至孕穗前以浅湿灌溉为主,孕穗期前后采用水层灌溉,灌浆期以浅湿灌溉为主,此后灌水量逐渐减少,并保持土壤湿润不干燥开裂即可。

S13.日常肥料管理:

水稻在移栽后7~10天,施尿素作为分蘖肥,在移栽后45天左右施尿素促其开花,之后不再施肥;当水蕹菜幼苗开叶后即进行喷施尿素液肥;

S2.收获。

S2所述的收获优选:水蕹菜收获时间为种植后约4~7周,而后待水稻成熟时收割。

优选地,S11所述施基肥的基肥施用标准为每667m2施腐熟鸡粪1800~2000kg。

优选地,S11所述水蕹菜的株高20~35cm。

优选地,S11所述水稻秧苗插种株行距的规格为15cm×20cm ,水蕹菜苗插种的规格为15cm×15cm。

优选地,S12所述浅水的水层为1~2cm。

优选地,S12所述浅湿灌溉的水层为0~1cm。

优选地,S12所述孕穗期前后采用的水层为3~5cm。

优选地,S12所述水稻在移栽后7~10天的分蘖肥为每667m2施尿素5kg。

优选地,S12所述移栽后45天施尿素为每667m2用尿素5kg。

优选地,S12所述尿素液肥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0.5%。

所述水蕹菜为广州市番禺本地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白茎细叶藤蕹,株高20~35cm;

所述水稻与水蕹菜间作种植的比例为4:3,即每4行水稻间作种植3行水蕹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稻田通过间作同时生产多种绿色农产品且无需使用农药的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水稻和水蕹菜的单作生产方式,水蕹菜的嫩茎及叶柄可食用,品质鲜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基础作用,本发明通过不断试验总结出合理的间作方式,在稻田中通过间作同时生产出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水蕹菜,可为生产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进一步地,本发明选择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作为与水稻间作的蔬菜,田间实验总结发现这种间作组合可有效避免农药使用,保证生产出绿色健康食品稻米和鲜嫩可口的水蕹菜。

(3)本发明的显著技术效果还体现在:大田试验发现采用本发明处理的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相对于常规单作技术分别增加3.34%、20.19%、3.96%、1.08%和12.03%,水稻的产量有所提高;本发明保障了稻米的品质,大田试验证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均和常规单种稻米处理无异;本发明种植的水蕹菜的平均产量为2.26 kg/m2,比常规单种水蕹菜的产量增产5.86%,提高了水蕹菜产量。

(4)本发明中的水稻和水蕹菜在我国南方种植方便容易,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程序,便于农民在田间操作,便于实际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取两块实验稻田和一块水蕹菜种植田,其中一块实验稻田A做常规水稻单作处理,不使用农药,水蕹菜种植田B做常规水蕹菜单作处理,不使用农药。另一块实验稻田C采用水稻和水蕹菜间作种植方式,不使用农药。稻田C详细种植操作过程为:

S1.水稻和水蕹菜种植阶段。

S11.整地,准备种植水稻和水蕹菜。水稻育秧,平整稻田。水稻和水蕹菜移栽前3~5天施基肥,基肥施用标准为每667m2施腐熟鸡粪1800~2000 kg,而后移栽水稻秧苗,同时插种水蕹菜;水稻秧苗和水蕹菜按照一定比例间作种植;

S12田间水分管理。间作种植、水稻单作和水蕹菜单作的水分管理方法为,早期时以浅水移栽、薄水分蘖,至孕穗前以浅湿灌溉为主,孕穗期前后采用水层灌溉,灌浆期以浅湿灌溉为主,此后灌水量逐渐减少,并保持土壤湿润不干燥开裂即可。

S13日常施肥管理。间作种植区水稻在移栽后7~10天,每667 m2施尿素5kg作为分蘖肥,在移栽后40~50天左右每667 m2用尿素5kg促其开花,之后不再施肥。当水蕹菜幼苗开叶后即进行施肥,喷施0.3~0.5%的尿素液肥。水稻单作区和水蕹菜单作区的肥料按照相同标准施用。

S2收获:所述水蕹菜收获时间应控制在种植后约4~7周,而后待水稻成熟时收割;

整个S1和S2阶段不需要施用农药。所述水蕹菜为广州市番禺本地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白茎细叶藤蕹,株高20~35cm;所述水稻秧苗插种株行距的规格为15cm×20cm,水蕹菜插种株行距为15cm×15cm。

水稻与水蕹菜间作种植的比例为4:3,即每4行水稻间作种植3行水蕹菜;每4行水稻作为一个水稻种植带,每3行水蕹菜作为一个水蕹菜种植带,所述水稻种植带与水蕹菜种植带之间距为15cm;

本实验稻田C收获的水蕹菜嫩茎及叶柄可食用,品质鲜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平均产量为2.26 kg/m2,与常规单种处理B的水蕹菜的平均产量(2.13 kg/ m2)相比,增产5.86%,本实施例水蕹菜产量得到了提高,且无农药检出,生产出健康安全蔬菜。

表1为实验稻田A和实验稻田C收获的稻谷产量相关指标的观测结果,表2为实验稻田A和实验稻田C收获的稻米品质的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与常规单种处理的水稻产量指标相比较,本发明方法种植处理的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这5项指标比单作处理均有提高,分别增加3.34%、20.19%、3.96%、1.08%和12.03%,其中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3项指标增加较为明显。说明本方法对水稻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由表2可见,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绿色健康食品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均和常规单种稻米处理无差异,有效地保证了稻米的品质(不降低),且无农药检出,生产出的稻米更为安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