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静脉解剖结构的消融导管

用于静脉解剖结构的消融导管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所述导管适用于与携带于电极组件的大体上呈线性部分上的两个相对的环形电极同时进行组织接触,所述导管适用于横跨静脉口,以消融沿所述静脉口的弦的两个损伤灶,其中所述大体上呈线性的部分被稳定在所述静脉口上,以确保在沿导管主体的长度向下施加力时实现适当的组织接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11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16424.X

  • 发明设计人 D.格伦沃尔德;

    申请日2012-08-30

  • 分类号A61B18/14(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炯

  • 地址 以色列约克尼姆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25: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0

    授权

    授权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8/14 申请日:2012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用于侵入式医学治疗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讲,涉及 导管,特别是灌注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心肌组织消融是熟知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例如,在射频(RF)消 融中,将导管插入心脏并在目标位置处与组织接触。然后通过导管上的电 极施加RF能量,以便形成损伤灶,其目的是破坏组织中的致心律失常电 流通路。

具体地讲,心房纤颤是起源于心室(心脏顶部的腔室)的心律异常。 许多脉冲并非按照顺序穿过心脏,而是从心房开始并穿过心房传播,导致 心跳快速且紊乱。使用环状标测技术的四条肺静脉的消融也称作“肺静脉 隔离术”(PVI),现已证实这种消融可成功用于治疗许多心房纤颤患 者。

实现消融的方法是,从导管向心房中与肺静脉口相连的区域输送能 量,从而在所述静脉口的周围形成圆形疤痕或损伤灶。所述损伤灶随后阻 断来自肺静脉内的任何脉冲,从而防止心房纤颤的发生。该过程通常在所 有四条肺静脉中重复。

消融主要借助于局灶性消融,即由导管远端处的尖端电极进行的消 融,来实现。因此,对于沿直线或曲线的线性消融来说,在延长的消融期 间,尖端电极被反复再定位或沿直线或曲线拖过组织。反复再定位或拖拽 极为耗时,并且当在心房的小范围内进行操纵时,通常难以实现适当的组 织接触。还已知一种灌注消融尖端电极和环形电极,这些电极能够在消融 期间有效降低电极温度,以最小化烧焦和凝结物的形成。然而,对患者的 流体负载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多个电极受到灌注的情况下。

因此,需要一种无论静脉口的形状和尺寸如何,均适用于PVI手术的 导管,这种导管能够改进导管的可操纵性以及静脉口的靶向性,进而改进 损伤灶的形成并缩短消融手术的持续时间。具体地讲,需要一种具有多个 环形电极的导管,这种导管能够通过使环形电极和静脉口之间能够同时存 在两个接触位置,确保与静脉口的组织接触更大且更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灌注消融导管,所述灌注消融导管具有电极组件,所述电 极组件适用于静脉解剖结构以及相关手术,包括肺静脉隔离术(PVI)。 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带有多个环形电极(或环形电极阵列)的细长或线性部 分。所述线性部分的长度跨越静脉直径,以使得所述线性部分可以通过至 少两个环形电极同时与静脉口接触来压贴静脉口。随着ECG读数和荧光镜 透视检查证实已实现适当接触,选择性地以单极和/或双极方式向所述环形 电极供应能量,以进行消融,从而形成损伤灶来完成肺静脉的隔离。

借助于线性部分上的多个环形电极,可选择性地向电极(多个电极) 供应能量,以通过射频发生器中的控制器或开关箱来实现消融。基于ECG 数据而确定与静脉口适当接触并处于适当定位的任意电极(多个电极)将 用于进行消融。为了用大体上连续的环状损伤灶来完全圈闭静脉,可按照 递增的方式旋转导管,直到完成180度旋转。在递增旋转期间,可形成两 个损伤灶,两个接触电极处各有一个,每个损伤灶都从另一损伤灶处横跨 静脉口。由于多个环形电极在线性部分的远端和近端处或附近被布置成第 一和第二组或者阵列,因而不论多数静脉的形状或尺寸如何,所述电极组 件都适用于PVI。事实上,本发明的导管可用于对包括共用静脉口在内的 所有静脉解剖结构进行消融。

在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导管包括细长主体和远侧电极组件,所述 远侧电极组件包括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和大体上呈线性的近侧部分, 所述远侧部分的长度大于近侧部分的长度,所述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由U 形部分连接,并且所述近侧部分通过肘型连接器部分连接到所述导管。所 述远侧部分和近侧部分大体上相互对齐,并且大体上垂直于所述导管的纵 轴。所述导管也可包括邻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中间偏转部分,用于实现所述 电极组件的单向或双向偏转。

在一项具体实施例中,整个远侧电极组件,包括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 部分和近侧部分、U形部分以及肘型连接部分,大体上位于单个共用平面 内。

在另一项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肘型连接部分具有在约30度与120度 之间,更优选地为约90度的角。

在另一项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带有多个环形电极,这些环形 电极的数量在约两个与十二个之间,优选地在约四个与八个之间,更优选 地为约六个电极,其中一个环形电极组或阵列安装在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 部分的远端处或附近,且另一环形电极组或阵列安装在大体上呈线性的远 侧部分的近端处或附近。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 特征以及优点。应当理解,选定的结构和特征在某些附图中没有示出,以 便更好地呈现其余的结构和特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导管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位于静脉口上的适当定位处的图1所示导管的一部分的俯视平 面图。

图3是沿线A--A截取的图2所示导管和静脉口的侧视图。

图4A是沿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导管的侧视截面图,所述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与中间偏转段的接合部。

图4B是沿另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导管的侧视截面图,所述导管包 括导管主体与中间偏转段的接合部。

图4C是图1所示导管的中间偏转段的实施例的端截面图。

图5A是沿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导管的侧视截面图,所述导管包括 中间偏转段与远侧电极组件的接合部。

图5B是沿另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导管的侧视截面图,所述导管包 括中间偏转段与远侧电极组件的接合部。

图6A是沿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电极组件的带电极远侧部分的侧视 截面图。

图6B是沿另一直径截取的图1所示电极组件的带电极远侧部分的侧 视截面图。

图6C是沿线C--C截取的图6A和图6B所示带电极远侧部分的端截面 图。

图7是具有开口构型的远侧电极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具有开口构型的远侧电极组件的其他替代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是具有封闭构型的远侧电极组件的另一些其他替代实施例的侧视 图。

图10是灌注环形电极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心脏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导管 插入左心房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导管适用于部署在身体目标区域(例如,心房)中,并设计 成使用射频(RF)电流来促进静脉解剖结构(例如PV口)处或附近的消 融。所述导管被有利地设计成通过位于大体上沿静脉口的任意弦(圆周上 的两个位置)或直径的大体相对位置处的射频损伤灶(多个射频损伤 灶),来进行肺静脉隔离。本发明的导管设有一种带有多个环形电极的细 长或大体上呈线性的部分,该部分能够横跨静脉口,以实现在横跨静脉口 的两个位置处同时与静脉口接触;通过提供所述部分,所述导管一旦放置 于静脉口之上,就可保持相对稳定的定位,原因是所述导管被支撑在两个 接触位置处,以接收沿导管的纵向长度施加的法向力,从而确保至少两个 环形电极和静脉口之间适当地接触。通过使用ECG读数和荧光镜透视检 查,操作人员可对导管进行操作,以通过与静脉口接触且作为单极电极的 一个或多个选定环形电极而将RF能量输送到静脉口的接触组织,随后输 送到返回电极(例如,附连到患者背部的外部电极贴片),从而形成局灶 性单极损伤灶。如果适用或需要,与静脉口接触的选定环形电极也可作为 双极电极而获得能量供应,以在获得能量供应的环形电极之间形成双极损 伤灶。因此,可从由任意两个电极组成的电极对,或从多对电极将能量施 加到任何单个电极。此外,通过围绕导管的纵轴来旋转导管,这样,沿静 脉口圆周的不同的离散或连续位置可以得到消融。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具有远侧电极组件17的可操纵 导管10,所述远侧电极组件17包括大体上细长或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 所述远侧部分19具有第一预定长度L1、自由远端21,以及通过U形部分 24附接到导管的近端22。所述组件还包括大体上细长或呈线性的近侧部分 20,所述近侧部分20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长度L1的第二预定长度L2, 其中所述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和近侧部分20大体垂直于导管的纵轴,方 法是将肘型连接部分26附接到大体上呈线性的近侧部分20的近端。整个 远侧电极组件17,包括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和近侧部分20、U形 部分24以及肘型连接部分26,大体上位于单个共用平面内。

电极组件17因形状记忆而具柔性,因此该电极组件被施加偏压以呈 现预定形状,但是该电极组件可在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暂时呈现另一形 状,并在撤去所施加的力时回到预定形状。组件17上安装有灌注消融环形 电极R,以沿静脉口30的任意弦或直径与大体上相对的位置(图2和图 3)接触。在图示实施例中,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和近侧部分20中的一者 或这两者可轻微弯曲(例如其中的一者或这两者轻微凹陷或凸起),以使 得在沿导管的纵轴施加法向力N时,部分(多个部分)19、20的弯曲有助 于与静脉口进行适当的组织接触。此外,如图2所示,可围绕导管纵轴而 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导管,使得沿静脉口圆周的不同位置都可与环形 电极R接触以进行消融。这些不同位置可以是离散位置,或可以重叠以形 成连续的损伤灶。

参见图1,根据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导管10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 主体可包括插入轴或导管主体12,所述插入轴或导管主体具有纵轴;以及 在所述导管主体远侧的中间段14,所述中间段14能够从所述导管主体进 行单向或双向的离轴偏转。中间段14的远侧是带有多个环形电极R的远 侧电极组件17,这些电极适于进行消融和灌注。

在图4A、图4B和图4C示出的实施例中,导管主体12包括具有单个 轴向或中心内腔18的细长管状构造。导管主体12具柔性,即可弯曲,但 沿其长度基本上不可压缩。导管主体12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并且可由 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目前优选的构造包括由聚氨酯或PEBAX制成的外 壁30。外壁30包括由不锈钢等(如本领域通常所知的)制成的嵌入式编 织网,以增大导管主体12的扭转刚度,以使得在旋转控制手柄16时,中 间段14和远侧段17将以相应的方式旋转。

导管主体12的外径并非决定性因素,但优选地为不大于约8F (french弗伦奇),更优选地为7F。同样,外壁30的厚度也不是决定性 因素,但要足够薄,以使得中心内腔18可容纳任何所需的线、电缆和/或 管。外壁30的内表面衬有加劲管31,以得到改进的扭转稳定性。加劲管 31的外径与外壁30的内径相比大致相同或略小。加劲管31可由聚酰亚胺 等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该材料提供非常好的刚度且在体温下不软化。

可偏转的中间段14包括具有多个内腔的一短截配管15,每个内腔被 延伸通过中间段的各个部件占据。在图示实施例中,存在五个内腔33、 34、35、36和37,如图4C中最清楚地看出。在图示实施例中,用于每个 环形电极的引线/热电偶对40、41穿过第一离轴内腔33。可提供绝缘的护 鞘。定位传感器48(包括定位在远侧组件上的单轴传感器(SAS)组件) 的电缆46也穿过第一内腔。流体灌注配管38穿过第二离轴内腔34。为了 至少单向偏转,第一拉线44a穿过第三离轴内腔35。为了双向偏转,第二 拉线44b穿过第四离轴内腔36。组件17的形状记忆支撑构件50的近端被 罐装在或以其他方式锚定在第五内腔37内距离配管15远端附近一小段距 离处。

中间段14的多内腔配管15由优选地比导管主体12更柔韧的合适无毒 材料制成。合适的材料是编织的聚氨酯或PEBAX,即具有不锈钢或类似 材料的嵌入式编织网的聚氨酯或PEBAX。每个内腔的数量和尺寸不是决 定性因素,前提是有足够空间来容纳延伸穿过其中的部件。除了针对拉线 44a、44b的内腔35、内腔36的定位之外,每个内腔的定位也都不是决定 性因素。内腔35、36应为离轴的,并且在直径上彼此相对以沿平面双向偏 转。

导管的可用长度,即可插入体内的部分,可根据需要变化。优选地, 可用长度在约110cm到约120cm的范围内。中间段14的长度是可用长度 的相对较小部分,并且优选地在约3.5cm到约10c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 在约5cm到约6.5cm的范围内。

图4A和图4B中示出了将导管主体12附接到中间段14上的优选方 式。中间段14的近端包括内周凹口,所述内周凹口接纳导管主体12的加 劲管31远端的外表面。中间段14和导管主体12通过胶等(例如,聚氨 酯)附接。如果需要,可以在导管主体12内加劲管31的远端和中间段14 的近端之间设置垫片(未图示),以在导管主体12与中间段的接合部处提 供柔韧性的过渡,这使得接合部能够平滑地弯曲而不折叠或扭结。这种垫 片的实例在美国专利No.5,964,757中有所描述,该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 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参见图5A、图5B和图6C,中间段14的远侧是包括多内腔配管49 的远侧电极组件17。配管49可由聚氨酯或PEBAX等任何生物相容性塑料 制成。在图示实施例中,配管49具有三个内腔51、52和53。环形电极的 引线/热电偶对40、41以及沿电缆46的定位传感器48(例如,单轴传感器 或SAS)穿过第一轴上内腔51,所述内腔51大体上与中间段14的第一内 腔33轴向对齐。大体上与中间段的第二内腔34轴向对齐的第三离轴内腔 53接纳灌注配管38的远端。配管38的大小经过设置和/或用密封剂罐装, 以在内腔53内形成流体密封,以使得流体直接向远侧流入内腔53中。组 件17的形状记忆支撑构件50延伸穿过第二内腔52,大体上与中间段14 的第五内腔37轴向对齐。

在形状记忆支撑构件50(可由镍钛诺等具有形状记忆性的任何适合材 料制成)的支撑下,图2和图3所示的远侧电极组件17被构型成具有大体 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所述远侧部分19具有较大的预定长度L1;U形 部分24;大体上呈线性的近侧部分20,所述近侧部分20具有较小的预定 长度L2;以及肘型连接部分26,其中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和近侧部分20 大体上垂直于导管的纵轴。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和近侧部分20大 体上相互对齐,使得包括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和近侧部分、U形部分以及 肘型连接部分在内的整个组件17大体上位于单个共用平面内。这种构型有 助于将所施加的力沿导管主体向下传递到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以 确保大体上呈线性的远侧部分19的远端21和近端22处或附近的组织接 触。

在图示实施例中,近侧部分20的长度L2约为远侧部分19的长度L1 的一半,以使得肘型连接部分26大约位于远侧部分19的中间位置处,使 得组件19类似于T形。然而,如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的那 样,对静脉口的渐近角并非总是垂直或“在轴上”(如图3所示),因此 近侧部分20的长度L2可以在远侧部分20的长度L1的约1/4到3/4之间 (如图7所示),以使得沿导管的长度施加的法向力可有效地确保环形电 极和静脉口之间的组织接触。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应了解,肘型连 接部分的两臂之间的角度α可变化超过图8所示的约90度。如果适当或需 要,角度α可以在约30度与120度之间。

远侧电极组件17和中间偏转部分14之间的接合部的实施例如图5A 和图5B所示。形状记忆支撑构件50沿远侧电极组件17的整个长度延 伸,近端80延伸到中间偏转部分14的内腔37内并锚定在其中。形状记忆 支撑构件的远端终止于组件17的配管49的远端处,组件17的末端用由合 适的生物相容性密封剂材料制成的无损伤塞子密封。

组件17不必是图3、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示出的具有自由远端21 的开口构型。本发明包括如图9所示的封闭构型,这种封闭构型包括大体 上呈线性的第二近侧部分20b、第二U形部分24b,以及第二肘型连接部 分26b。这些第二部件与各自的对应部分镜面对称,以使组件17形成封闭 构型。具体地讲,第一肘型连接部分26a和第二肘型连接部分26b会聚, 以使得它们的近侧臂都延伸到中间段14的远端中。这种封闭构型还提供了 这样一种构型,即,使得沿静脉口的任意弦或直径的两个位置可同时与电 极组件17接触,并且在沿导管的纵轴向静脉口施加法向力时仍可保持相对 稳定的定位。

组件17的远侧部分19带有多个环形电极R,例如,在约二与十二个 环形电极之间,这些环形电极在远侧部分19的相对端21和22处或附近布 置在空间上隔开的组或阵列中。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有六个环形电极, 这些环形电极以三个为一组布置在两个阵列中,其中这三个电极彼此等距 隔开。然而应了解,这些环形电极不必以可区分方式分组,即,大体上呈 线性的远侧部分19可以带有与相邻电极等距(或不等距)隔开的一系列电 极。此外,每组电极不必具有相同数目的电极。

如图6A、图6B和图6C所示,在组件17的远侧部分19中,径向开 口55形成于位于每个环形电极R下方的配管49的侧壁中,使得如箭头57 所示,流体从灌注配管流入配管49的内腔53中,并流入环形电极中。配 管49的开口55的尺寸可随沿远侧部分19的长度的定位而变。对于最佳流 动,开口55沿远侧部分19位于越远侧,在每个电极下的开口的尺寸或横 截面越大,以及/或者开口55的数目也越多。

图10详细示出了合适的灌注环形电极。参见图6A、图6B,环形电极 R适于消融和灌注。这些环形电极可由任何适当的贵金属制成,例如铂或 金,优选铂和铱或金和铂的组合。在图示实施例中,环形电极通常是长度 大于直径的圆柱形。环形电极具有类似圆筒的侧横截面,并具有在相对的 端部66之间径向凸出的侧壁60。弯曲的过渡区域67设置在侧壁60与端 部66之间,以提供没有拐角或锋利边缘的无创伤轮廓。

参见图6A、图6B和图6C,远侧部分19的配管49的外部周围存在 贮存器或环形间隙G。间隙G提供经由孔62提供从内腔53到环形电极外 部的改进的流体分布。孔62以包括轴向偏移行的预定图案布置在侧壁60 中。这些孔朝向外部,从而促进径向流动(参见箭头63)。在弯曲的过渡 区域67内或附近也设有孔,以促进流量在轴向上更大(参见箭头64)。 此外,这些孔尤其能有效最小化弯曲的过渡区域67处或附近的烧焦和凝 结,由于电极轮廓中的过渡,这些区域可能是由较高电流密度导致的“热 点”。就这一点而言,孔62的数量和/或横截面在弯曲的过渡区域67处或 附近比在电极的侧壁60中更大,以便在弯曲的过渡区域中提供更多冷却。 其他合适的环形电极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US2010/0168548A1和2011 年6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3/174,742中有所描述,这两份专利 的全部内容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对于大多数PVI应用,第一预定长度L1大于静脉口30的直径。因 此,该长度在约25mm与10mm之间,优选地在约30mm与5mm之间。

每个电极引线的近端在控制手柄16的远端处电连接到合适的连接 器,以便连接到射频发生器(未图示)。为每个电极提供一对线40、41。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线对的线40为铜线,例如“40”号铜线,而线41 为康铜线。除了在其远端处扭在一起之外,每个线对的线彼此电绝缘。附 接到相应环形电极R的方法是,将线对穿过形成于侧壁中的洞140送入远 侧组件17的配管49的第一内腔51中,并且焊接到相应的环形电极(参见 图6A)。每个电极的线对从控制手柄16向远侧延伸,穿过导管主体12的 中心内腔18、中间段14的第一内腔33,以及远侧组件17的第一内腔 51。RF能量经由线对的线40输送到电极。然而,如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 人员所了解的那样,包括相应康铜线的线对也可用作感测每个电极的温度 的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

所有线对以被其围绕的关系穿过共用绝缘护鞘42(图4A),该鞘可 由聚酰亚胺等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鞘42从控制手柄16延伸,穿过导管 主体12和中间段14,并刚好终止于远侧组件17的近端的朝近侧。所述远 端通过聚氨酯胶等的胶锚定在第一内腔51中。

提供偏转拉线对44a、44b,用于中间轴14的偏转。所述拉线44a、 44b延伸穿过导管主体12的中心内腔18,并且各自穿过中间段14的内腔 35和36中的相应内腔。所述拉线在其近端锚定在控制手柄16中,在其远 端借助于T形条142锚定到位于中间段14的远端处或附近的位置上(图 5B),T形条142通过聚氨酯等合适材料103附连到配管15的侧壁,如美 国专利No.6,371,955中大致描述的,该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 入本文中。所述拉线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制成,例如不锈钢或镍钛诺,并优 选地用等材料涂覆。涂层使拉线具有润滑性。例如,每根拉线的直 径在约0.006英寸到约0.010英寸的范围内。

如图4B所示,每根拉线具有与其呈围绕关系的相应压缩线圈144。 每个压缩线圈144从导管主体12的近端延伸至中间段14的近端处或附 近,以使得能够偏转。所述压缩线圈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制成,优选地由不 锈钢制成,并且均自身紧密地缠绕,以提供柔韧性,即弯曲性,但可抗压 缩。所述压缩线圈的内径优选地稍大于拉线的直径。拉线上的涂层 使得它能在压缩线圈内自由滑动。在导管主体12内部,压缩线圈的外表面 覆盖有柔韧的绝缘鞘152,例如,由聚酰亚胺配管制成的鞘。所述压缩线 圈在其近端处通过近侧胶接头锚定到导管主体12的外壁30,并通过远侧 胶接头锚定到中间段14。

在中间段14的内腔35和36中,拉线44a、44b延伸穿过塑性拉线鞘 146,优选地穿过拉线鞘146(图4B),拉线鞘防止在中间段14 被偏转时拉线切入中间段14的配管15的壁中。

适当操纵控制手柄16可以实现拉线44a、44b相对于导管主体12的纵 向移动,以便双向偏转。偏转旋钮150(图1)设置在手柄上,其可以在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枢转以在相同方向上偏转。用于操纵不止一根线的 合适控制手柄在(例如)美国专利No.6,468,260、6,500,167、6,522,933以 及2010年12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2/960,286中有所描述,这 些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在一项实施例中,定位传感器48包括多个单轴传感器(“SAS”), 所述多个单轴传感器携带于延伸穿过远侧组件17的第一内腔51的电缆46 上(图6A),其中每个SAS占据沿着远侧段长度的已知或预定定位。所 述电缆46从远侧组件17向近侧延伸,穿过中间段14的第一内腔33、导 管主体12的中心内腔18,并进入到控制手柄16中。每个SAS以隔开相邻 SAS的已知和/或相等间隔设置。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带有六个 SAS,这些SAS定位在每个环形电极之下,用于感测每个环形电极的位置 和/或定位,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向选定电极(多个电极)供应能量。所述 SAS使得能够在由百欧萨斯韦伯斯特有限公司(Biosense Webster,Inc)制 造并销售的标测系统下查看电极组件,所述标测系统包括CARTO、 CARTO XP和NOGA标测系统。合适的SAS在2010年12月30日提交的 美国专利申请No.12/982,765中有所描述,该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 方式并入本文中。

参见图11,心脏病科医师等操作人员由患者的血管系统插入引导鞘 140,以使得引导鞘的远端进入患者心脏126的腔室,例如,左心房146。 操作人员随后通过引导鞘来推进导管。电极组件17的柔性形状记忆支撑构 件易于展开,使得U形部分24和肘型连接部分26打开到至少约120度, 从而通过引导鞘送入远侧部分19的自由远端21,随后是U形部分24、近 侧部分20以及肘型连接部分26。导管通过引导鞘送入,直到至少整个电 极组件17都通过引导鞘的远端,随后电极组件恢复其形状记忆构型。

操作人员可在左心房中推进并回缩导管,并使中间部分14适当偏转 以使电极组件17对准PV口153。继续推进导管,直到远侧线性部分19横 跨静脉口并且沿静脉口的任意弦或直径与静脉口接触。可施加额外的法向 力,以将部分(多个部分)19和20向静脉口和/或彼此下压和/或压缩。

导管10在其近端处通过合适的连接器连接到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包 括射频发生器,所述射频发生器用于通过选定环形电极(多个环形电极) 施加射频能量,以进行消融。如果需要,所述导管可围绕其纵轴旋转或扭 转,以使电极组件17与静脉口上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消融离散或连续的 损伤灶。

已结合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进行了以上描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不有意背离本发明的原则、精神和范围的前 提下,可对所述结构作出更改和修改。在一项实施例中公开的任何特征或 结构可根据需要或适当地代替任何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除任何其他实 施例的其他特征之外被并入。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附图未必 按比例绘制。因此,以上描述不应视为仅与所描述和图示的精确结构有 关,而应视为符合以下具有最全面和合理范围的权利要求书,并作为权利 要求书的支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