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方法

一种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故障AT段的短路点定位方法,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所述牵引网AT段的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首端、末端均为并联;所述牵引网AT段的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首端、末端均为并联,它们均通过钢轨R接地,通过同步测量上下行AT段接触线和负馈线首端电压相量、电流相量、末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求解回路方程,得到短路故障点位置,该算法考虑上下行互感的影响,克服AT漏抗影响,较既有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测距精度。测距完成后,测距装置将故障点位置上报综自和电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02211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910588854.9

  • 发明设计人 王帅;李群湛;易东;陈民武;

    申请日2019-07-02

  • 分类号G01R3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32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葛启函

  •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3:22: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16

    授权

    授权

  • 2019-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1/08 申请日:2019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为适应高速铁路大功率列车的运行需求,高速铁路广泛采用全并联AT供电方式,其具有输送功率大、供电距离长、接触网电压损失低等优点。

全并联AT供电系统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性,规模庞大且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侵扰从而导致各种故障。同时,因为全并联AT牵引网本身的结构较复杂,故障发生时,准确的故障测距存在一定难度。

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电气特性分布进行研究,构建新型故障测距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继电保护的性能,而且能带来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出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实现了全并联AT供电系统故障定位,算法考虑上下行互感对测距影响,克服了AT变压器漏抗对测距的精度影响,有效的提高故障测距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它能有效地解决AT段中TR短路,TF短路,FR短路故障定位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包括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AT段,所述牵引网AT段的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首端、末端均为并联;所述牵引网AT段的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首端、末端均为并联,它们均通过钢轨R接地,设牵引网AT段长度为D,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自阻抗为ZT,钢轨R的自阻抗ZR,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自阻抗为ZF,上行接触线T1与钢轨R的互阻抗为ZT1R,上行接触线T1与上行负馈线F1的互阻抗为ZT1F1,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互阻抗ZT1T2,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T1F2,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接触线T2的互阻抗ZF1T2,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F1F2,上行负馈线F1与钢轨R的互阻抗ZF1R,下行接触线T2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T2F2,下行接触线T2与钢轨R的互阻抗ZT2R,下行负馈线F2与钢轨R的互阻抗ZF2R,由各导线自/互阻抗,得上行阻抗的平方项计算参数Z1和Z2,阻抗项计算参数Z3和Z4,下行阻抗平方项计算参数Z5和Z6,阻抗项计算参数Z7和Z8;同步测量牵引网上行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和首端电流相量IT1、末端电压相量UT2和末端电流相量IT2,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和首端电流相量IF1、末端电压相量UF2和末端电流相量IF2,同步测量牵引网下行AT段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末端电流相量IT4,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末端电流相量IF4,根据上述定义,上行故障AT段中的短路点距离AT段首端的长度用x表示,由如下公式(1)计算:

式中:

Z1=(ZF1ZR-ZF1ZT1R-ZF1R2+ZF1RZT1F1+ZF1RZT1R-ZRZT1F1),Z2=(ZF1RZT1-ZF1RZT1R-ZRZT1+ZRZT1F-ZT1F1ZT1R+ZT1R2)

Z3=(ZR-ZF1R),Z4=(ZR-ZT1R);

下行故障AT段中的短路点距离AT段首端的长度用y表示,由如下公式(2)计算:

式中:

Z5=(ZF2ZR-ZF2ZT2R-ZF2R2+ZF2RZT2F2+ZF2RZT2R-ZRZT2F2),Z6=(ZF2RZT2-ZF2RZT2R-ZRZT2+ZRZT2F-ZT2F2ZT2R+ZT2R2)

Z7=(ZR-ZF2R),Z8=(ZR-ZT2R);

式中:AT段长度D、上行短路点位置x和下行短路点位置y的单位均为km,各类阻抗Z单位均为Ohm/km;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和末端电压相量UT2,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和末端电压相量UF2的单位均为V,各接触线和负馈线首端电流相量IT1、IF1、IT3、IF3和各接触线和负馈线末端电流相量IT2、IF2、IT4、IF4的单位均为A。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设牵引网AT段长度为D,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自阻抗为ZT,钢轨R的自阻抗ZR,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自阻抗为ZF,上行接触线T1与钢轨R的互阻抗为ZT1R,上行接触线T1与上行负馈线F1的互阻抗为ZT1F1,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接触线T2的互阻抗ZT1T2,上行接触线T1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T1F2,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接触线T2的互阻抗ZF1T2,上行负馈线F1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F1F2,上行负馈线F1与钢轨R的互阻抗ZF1R,下行接触线T2与下行负馈线F2的互阻抗ZT2F2,下行接触线T2与钢轨R的互阻抗ZT2R,下行负馈线F2与钢轨R的互阻抗ZF2R,由各导线自/互阻抗,得上行阻抗的平方项计算参数Z1和Z2,阻抗项计算参数Z3和Z4,下行阻抗平方项计算参数Z5和Z6,阻抗项计算参数Z7和Z8;同步测量牵引网上行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和首端电流相量IT1、末端电压相量UT2和末端电流相量IT2,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和首端电流相量IF1、末端电压相量UF2和末端电流相量IF2,同步测量牵引网下行AT段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末端电流相量IT4,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末端电流相量IF4,其特征在于:假设上行故障AT段中的短路点距离AT段首端的长度用x表示,由公式(1)计算,下行故障AT段中的短路点距离AT段首端的长度用y表示,由公式(2)计算;所有电流、电压需用基波相量,电流、电压互感器极性需与图中标向要求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一、精确定位故障AT段中的短路位置,上报给综自和电调,及时维护,缩短停电时间,有力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

二、短路故障位置的标定及其精度不受故障类型与AT变压器漏抗影响,且考虑了上下行导线之间的互感参数,提高测距精度。

三、算法通用性好,便于工程实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TR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FR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TF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TR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FR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TF短路故障情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上行TR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上行AT段首端xkm处发生负馈线T和钢轨R的TR短路,接触线T对钢轨R电压相量为Ud,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I1,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I2,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如下公式(1),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xkm。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上行FR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上行AT段首端xkm处发生负馈线F和钢轨R的FR短路,设该处负馈线F对钢轨R电压相量为Uk,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公式(1),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xkm。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上行TF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上行AT段首端xkm处发生负馈线F和接触线T的TF短路,设该处负馈线T对接触线F电压相量为Un,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公式(1),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xkm。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下行TR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下行AT段首端ykm处发生负馈线T和钢轨R的TR短路,接触线T对钢轨R电压相量为Ud,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公式(2),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ykm。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下行FR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上行AT段首端ykm处发生负馈线F和钢轨R的FR短路,设该处负馈线F对钢轨R电压相量为Uk,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公式(2),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ykm。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全并联AT供电系统下行TF短路故障AT段短路点定位算法,设上行AT段首端ykm处发生负馈线F和接触线T的TF短路,设该处负馈线T对接触线F电压相量为Un,钢轨左侧的电流相量为钢轨右侧的电流相量为同样,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上行接触线T1首端电压相量UT1(V)和首端电流相量IT1(A)、末端电压相量UT2(V)和末端电流相量IT2(A),上行负馈线F1首端电压相量UF1(V)和首端电流相量IF1(A)、末端电压相量UF2(V)和末端电流相量IF2(A),下行接触线T2首端电流相量IT3(A),末端电流相量IT4(A),负馈线F2首端电流相量IF3(A),末端电流相量IF4(A),列写回路方程,得到公式(2),求解得短路故障位置yk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