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

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包括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和遥控器;所述车体顶部开设有一处物料存放槽,并且四处履带轮通过车轴转动连接于车体底部;所述警示灯为八处,且八处警示灯分别安装在车体左右两侧端面上,并且警示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所述支撑架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顶部端面上,且支撑架顶部与顶盖底部相连;有利于增大装置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使装置在运行时更加平稳,提升建筑物料运输效果;并且配合固定带和子母贴使用,可对装置转运的建筑物料进行捆绑固定,使物料更够更加牢固的放置在装置内部,避免建筑物料在转运的过程中向装置左右两端掉落,影响物料转运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0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仙菊;

    申请/专利号CN201910503405.X

  • 发明设计人 赵仙菊;

    申请日2019-06-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萍

  • 地址 325309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下石庄村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2:4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4

    授权

    授权

  • 2020-04-2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0P7/02 登记生效日:2020040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906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P7/02 申请日:2019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设施工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上的车辆的交通量愈加拥堵,已经远不能满足高密度人群出行需要,所以部分人群密集型城市地面之下都修建有复杂繁琐的地铁线路,来缓解部分地上交通;而在地铁修建时,由于工程量浩大,人工短距离搬运物料已经不足以满足地铁修建需求,所以急需一种能够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帮助施工人员进行加快地铁建造进程。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检索发现,现有类似装置,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520537188.3所提到的一种物料转运车,包括至少一台物料转运小车,每台物料转运小车包括车架模块、牵引杆模块和自动插销模块。牵引杆模块包括能在一水平位置和一竖直位置切换的拉杆组件;自动插销模块包括两个固定于车架模块的牵引耳片、两个轴套、转轴和插销,每个牵引耳片上设有一长孔,两牵引耳片上的两个长孔上下相对布置;两个轴套固定于上方的牵引耳片上,并位于长孔的两侧;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两个轴套内;插销的上部固定于转轴,插销的下端部至少部分地穿设于下方的牵引耳片的长孔内。当物料转运小车为多台时,其中一台物料转运小车的拉杆组件能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台物料转运小车的自动插销模块。本发明转运物流方便、快捷、适用性强。

还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420244783.3所提到的一种物料转运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下部的支撑底板、设置在支架上部的第一横梁以及与第一横梁连接且沿第一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分隔杆,第一横梁、第一分隔杆和支撑底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物料的放置槽,其中,支撑底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以使待转运物料倚靠在第一横梁上,物料转运装置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支撑底板,两个支撑底板的相邻侧低于远离侧。根据本发明的物料转运装置,可以减少待转运物料的划伤。

上述装置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包括有:对人员防护效果较差,通道顶部所坠落的岩石碎块以及松动的建筑物料容易坠落到装卸物料的人员身上,对人员造成伤害;并且装置前端防撞击缓冲效果较差,当装置不小心碰撞到其他坚硬物体上时,容易导致装置所放置的建筑物料散落,影响物料转运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类似装置,对人员防护效果较差,通道顶部所坠落的岩石碎块以及松动的建筑物料容易坠落到装卸物料的人员身上,对人员造成伤害;并且装置前端防撞击缓冲效果较差,当装置不小心碰撞到其他坚硬物体上时,容易导致装置所放置的建筑物料散落,影响物料转运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包括车体,物料存放槽,履带轮,车轴,橡胶缓冲圈,警示灯,支撑架,挡栏,固定带,子母贴,顶盖,缓冲垫,从动轮,主动轮,皮带,电机,电机罩,照明灯,塑胶轨道链,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和遥控器;所述车体顶部开设有一处物料存放槽,并且四处履带轮通过车轴转动连接于车体底部;所述警示灯为八处,且八处警示灯分别安装在车体左右两侧端面上,并且警示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所述支撑架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顶部端面上,且支撑架顶部与顶盖底部相连;所述挡栏共有四处,且挡栏位于车体顶部四端;所述子母贴分别缝合在两部分固定带上,且固定带位于车体顶部;所述从动轮安装在后端车轴上,且从动轮位于车体,并且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顶部端面上,且主动轮安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罩安装在车体顶端面后端,且电机和主动轮均位于电机罩内部;所述照明灯共有两处,且两处照明灯均安装在支撑架顶部,且照明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所述塑胶轨道链为可拼接式,且塑胶轨道链长度根据人员使用情况进行增加递减;所述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安装在电机罩内部,且正反转遥控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电机电性连接,并且正反转遥控开关通过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接;所述遥控器与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部前后两端分别有一处车轴,且车轴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处三角状履带轮。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为长方形结构,且车体前端高于车体后端,并且车体前端面上安装有两层,共八处橡胶缓冲圈。

进一步的,所述挡栏底部通过螺钉分别安装在车体顶部端面左右两端,且挡栏通过固定带与另一处挡栏相连,并且固定带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固定带通过子母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分为上下两层,且顶盖为圆弧状结构,并且顶盖呈倾斜状安装在支撑架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为倾斜状圆弧结构,且缓冲垫位于两层顶盖间隔部位处。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右端为阶梯状结构,且车体右端阶梯状结构与车体内部所开设的物料存放槽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轨道链一端与车体左侧端面后端相连,且塑胶轨道链底部铺设在地铁施工地面上,并且与车体内部所连接的电源线均铺设在塑胶轨道链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履带轮的设置,有利于增大装置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使装置在运行时更加平稳,提升建筑物料运输效果;并且配合固定带和子母贴使用,可对装置转运的建筑物料进行捆绑固定,使物料更够更加牢固的放置在装置内部,避免建筑物料在转运的过程中向装置左右两端掉落,影响物料转运效果。

橡胶缓冲圈的设置,有利于对装置前端进行柔性缓冲,避免装置前端在行进的过程中,与其他坚硬的物品相互碰撞,对装置自身造成损伤,影响装置使用寿命;并且配合缓冲垫和顶盖的使用,可对地铁建筑施工区域顶部所降落的积水和岩石碎块以及建筑物料进行遮挡缓冲,避免岩石碎块以及建筑物料砸落到装置上,影响装置内部对建筑物料的防护效果。

塑胶轨道链的设置,有利于在装置运行时,对装置所连接的电源线进行固定,使电源线能够对装置同步运行延伸,避免电源线四处散乱,导致电源线受到装置底部碾压,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体顶部电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两部分固定带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顶盖与缓冲垫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机与履带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电机罩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塑胶轨道链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电路流程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车体-1,物料存放槽-101,履带轮-2,车轴-3,橡胶缓冲圈-4,警示灯-5,支撑架-6,挡栏-7,固定带-8,子母贴-801,顶盖-9,缓冲垫-10,从动轮-11,主动轮-12,皮带-13,电机-14,电机罩-15,照明灯-16,塑胶轨道链-17,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18,遥控器-18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建设施工用的短距离物料转运装置,包括车体1,物料存放槽101,履带轮2,车轴3,橡胶缓冲圈4,警示灯5,支撑架6,挡栏7,固定带8,子母贴801,顶盖9,缓冲垫10,从动轮11,主动轮12,皮带13,电机14,电机罩15,照明灯16,塑胶轨道链17,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18和遥控器1801;所述车体1顶部开设有一处物料存放槽101,并且四处履带轮2通过车轴3转动连接于车体1底部;所述警示灯5为八处,且八处警示灯5分别安装在车体1左右两侧端面上,并且警示灯5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所述支撑架6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1顶部端面上,且支撑架6顶部与顶盖9底部相连;所述挡栏7共有四处,且挡栏7位于车体1顶部四端;所述子母贴801分别缝合在两部分固定带8上,且固定带8位于车体1顶部;所述从动轮11安装在后端车轴3上,且从动轮11位于车体1,并且主动轮12通过皮带13与从动轮11传动连接;所述电机14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1顶部端面上,且主动轮12安装在电机14上;所述电机罩15安装在车体1顶端面后端,且电机14和主动轮12均位于电机罩15内部;所述照明灯16共有两处,且两处照明灯16均安装在支撑架6顶部,且照明灯1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所述塑胶轨道链17为可拼接式,且塑胶轨道链17长度根据人员使用情况进行增加递减;所述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18安装在电机罩15内部,且正反转遥控开关18通过电源线与电机14电性连接,并且正反转遥控开关18通过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相连接;所述遥控器1801与电机正反转遥控开关18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车体1底部前后两端分别有一处车轴3,且车轴3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处三角状履带轮2;具体作用,可增加装置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装置在地面水平运行时更加平稳,降低装置内部颠簸系数,便于建筑物料的运输。

其中,所述车体1为长方形结构,且车体1前端高于车体1后端,并且车体1前端面上安装有两层,共八处橡胶缓冲圈4;具体作用,可在车体1前端与前方坚硬物体发生碰撞时,通过橡胶缓冲圈4自身柔性形变,对车体1前端进行缓冲,避免冲击力过大,对装置内部所存放的物料造成影响。

其中,所述挡栏7底部通过螺钉分别安装在车体1顶部端面左右两端,且挡栏7通过固定带8与另一处挡栏7相连,并且固定带8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固定带8通过子母贴801相连;具体作用,方便人员对放置在物料存放槽101内的钢筋类的建筑物料进行捆绑固定,使钢筋在输送的过程中更好的固定在车体1内部,便于后期运输工作。

其中,所述顶盖9分为上下两层,且顶盖9为圆弧状结构,并且顶盖9呈倾斜状安装在支撑架6顶部;具体作用,可对车体1顶部进行遮挡防护,避免装置前后运行时,地铁顶部碎石或建筑物料砸落到装置顶部,对装卸物料的人员伤害,影响物料装卸效果。

其中,所述缓冲垫10为倾斜状圆弧结构,且缓冲垫10位于两层顶盖9间隔部位处;具体作用,可对坠落到顶盖9上的建筑物料以及碎石残渣进行缓冲,降低下坠时的冲击力,避免冲击力过大对装置顶部造成较大损伤,影响装置顶部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车体1右端为阶梯状结构,且车体1右端阶梯状结构与车体1内部所开设的物料存放槽101相连通;具体作用,方便人员脚部踩踏在阶梯状结构上,将所需转运的物料搬运到车体1内部物料存放槽101内,进行物料转运工作。

其中,所述塑胶轨道链17一端与车体1左侧端面后端相连,且塑胶轨道链17底部铺设在地铁施工地面上,并且与车体1内部所连接的电源线均铺设在塑胶轨道链17内;具体作用,可在装置前后运行时,自行对电源线弯曲折叠,避免电源线随处散落,导致电源线受到履带轮2的挤压,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地铁内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通过车体1右侧所开设的阶梯状结构将建筑物料搬运到车体1内部所开设的物料存放槽101内;待建筑物料存放好后,工作人员将两部分固定带8通过子母贴801连接在一起,对车体1内部所存放的物料进行捆绑固定;接下来工作按下遥控器1801前进按钮,控制电机14转动,电机14带动车体1底部履带轮2向前转动,即刻带动装置以及装置顶部所放置的建筑物料向前端运行;在车体1匀速向前端移动时,塑胶轨道链17受力向前端逐步转动延伸,使塑胶轨道链17内部电源线能够向前舒展开来,保障装置内部电源供给;到车体1达到规定地点时,即刻将建筑物料卸下,按下遥控器1801后退按钮,电机14带动车体1逐步后退至初始部位处,即刻进行后续物料转运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