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

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支撑部包括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若干第一平衡杆设于中心轴的首端、且沿中心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结构,若干第二平衡杆设于中心轴的尾端、且沿中心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机构,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交错分布;过滤部包括滤球和滤板;每个第一平衡杆上沿其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滤球;位于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之间的中心轴轴段上设置若干滤板;过滤器在使用时,第二平衡杆对滤板产生沿中心轴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滤板处于向内的压缩状态。本发明利于提高过滤效率,增加过滤器的几何稳定性,防止过滤器位移或倾斜,保障滤器顺正常回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7710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莹;

    申请/专利号CN201910233547.9

  • 发明设计人 李莹;邱琛茗;赵友光;

    申请日2019-03-26

  • 分类号A61F2/01(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晓丽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27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8:55: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2

    授权

    授权

  • 2019-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2/01 申请日:2019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植入血管内的滤器,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最主要的原因。肺栓塞死亡率、致残率高。下腔静脉过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放置在腔静脉处的滤网捕捉住大的致命性栓子,避免其进入肺循环。静脉滤器的使用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滤器的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影响,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人们不断地对滤器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或对已有滤器加以修饰和改良。

常用的伞状滤器,其优点是可延长回收时间,留给病人足够多的时间充分消除血栓。但是它的缺点是只能单向回收,过滤效率较差;居中性较差,容易出现过滤器的回收钩贴在静脉壁上的现象,从而导致过滤器在回收时手术操作困难,甚至无法回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利于提高过滤效率,增加过滤器的几何稳定性,防止过滤器位移或倾斜,保障滤器顺正常回收。

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包括中心轴、支撑部和过滤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第一平衡杆和若干第二平衡杆,若干第一平衡杆设于中心轴的首端、且沿中心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结构,若干第二平衡杆设于中心轴的尾端、且沿中心轴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机构,在沿中心轴的轴向投影方向上,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交错分布;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的自由端端部均与血管内壁接触;

所述过滤部包括滤球和滤板;每个第一平衡杆上沿其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滤球,所述滤球为弹性丝状材料缠绕而成的球状结构,滤球上设有用于第一平衡杆穿过的通孔;位于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之间的中心轴轴段上设置若干滤板,若干滤板沿中心轴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第二平衡杆的正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滤板;过滤器在使用时,第二平衡杆对滤板产生沿中心轴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滤板处于向内的压缩状态。

本发明由中心轴和支撑部组成过滤器的主体骨架结构,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支撑部主要由两层伞状结构组成,即多个第一平衡杆沿中心轴周向排布成第一层伞状结构,多个第二平衡杆沿中心轴周向排布成第二层伞状结构,在沿血管的轴线方向上,增加了过滤器与血管壁的受力点,增加了过滤器的自中心能力,有效防止随放置时间延长、身体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过滤器位移、倾斜等问题。由于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主要起到固定过滤部的作用,因此只需少量的平衡杆即可,且将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交错排布,一般对称设置2~4个第一平衡杆、2~4第二平衡杆,起到对过滤部的固定作用、以及提高过滤器的稳定性的同时,减轻过滤器整体重量。过滤器包括设置在第一平衡杆上的多个滤球、以及与第二平衡杆接触的滤板,第一平衡杆上的滤球形成第一过滤层对流经血液进行初次过滤以及降低血栓流速,第二平衡杆上的滤板形成第二过滤层对流经血液进行二次过滤;滤球为弹性丝状材料缠绕而成的球状结构,利于增加与血液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滤板一方面可有效截留体积较大的血栓,另一方面对第二平衡杆起到支撑作用,这是由于过滤器在使用时,第二平衡杆对滤板产生沿中心轴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滤板处于向内的压缩状态,滤板自身的恢复作用力会给予第二平衡杆一定的预紧力,在过滤器发生倾斜倾向时,这种预紧力与给予第二平衡杆足够的支撑作用以平衡倾斜作用力,有效维持过滤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平衡杆上的滤球包括大直径滤球和小直径滤球,大直径滤球和小直径滤球交替排布,且在远离中心轴的方向上大直径滤球的外径逐渐减小;小直径滤球的外径小于最小的大直径滤球的外径。

通过在每个第一平衡杆上穿设不同直径大小的滤球,一方面通过大直径的滤球保障多个第一平衡杆构成的第一伞状结构周向有效过滤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小直径的滤球保障血液的正常流动,防止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血栓堵塞过滤器。且在远离中心轴的方向上大直径滤球的外径逐渐减小,方便在取放过滤器时,收回第二平衡杆。

进一步地,所述滤球包括两个定位环和设于两个定位环之间的弹性丝网,两个定位环均为钢性的中空结构,两个定位环轴心线重合相对设置作为滤球的通孔的两个端口,弹性丝结构以两端定位环为固定基点缠绕形成球型的弹性丝网。

两个定位环对弹性丝网起到固定和定型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杆上设有若干的环形槽,滤球上的定位环与环形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且定位环的内径小于第一平衡杆的外径;环形槽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弹性丝网可拉伸的最大长度。

通过在第一平衡杆上设置多个环形槽,用于安装滤球,滤球主要通过定位环与环形槽的外壁间隙配合接触,减小滤球与环形槽外壁的阻力,保障滤球相对环形槽段的第一平衡杆转动连接;且环形槽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弹性丝网可拉伸的最大长度,防止多个滤球沿第一平衡杆滑动聚集甚至从第一平衡杆上脱落;环形槽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弹性丝网可拉伸的最大长度,在滤球受到挤压时,保障滤球可伸长或压缩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滤板为呈锥形结构的弹性镂空,且滤板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平衡杆的外径。

滤板采用镂空的锥形结构,可将大径端安装在中心轴上,使多个滤板对血液的过滤作用集中在中心轴附近,保障血液在远离中心轴的空隙处正常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包括第一中心杆和第二中心杆,第一中心杆和第二中心杆均是中空管状结构;第一中心杆的首端一体化套设有第一环状基板,第一平衡杆设于第一环状基板上、且朝向第一中心杆首端的板面上;第二中心杆的首端过盈配合插入第一中心管的尾端内固定,第二中心杆的尾端套设有第二环状基板,第二环状基板的外径大于第一中心杆的中心管内径,第二平衡杆设于第二环状基板上、且朝向第二中心杆尾端的板面上。

本发明过滤器整体结构采用预制件组装形式构成,第一中心杆、第一环状基板以及固定在第一环状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平衡杆可构成第一预制部,第二中心杆、第二环状基板以及固定在第二环状基板上的多个第二平衡杆可构成第二预制部,可依据患者实际的需求选择匹配的第一预制部和第二预制部,通过第二中心杆嵌入第一中心杆内,再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一预制部与第二预制部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心杆尾端的内壁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定位卡槽,每个定位卡槽沿第一中心杆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中心杆首端的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定位卡槽适配。

组装中心轴时,先将第二中心杆上的定位凸起与第一中心杆上的定位卡槽对准后,将第二中心杆插入第一中心杆的中空管内,同时定位凸起也会沿定位卡槽滑动运动。定位卡槽的结构形式可采用直线型和曲线型,直线型结构即定位卡槽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中心杆轴向平行,曲线型结构即定位卡槽沿第一中心轴内壁周向连续螺旋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基板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于让位于第二平衡杆。

通过在第一环状基板上设置让位槽,主要用于在取放过滤器时,需要收紧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保障收紧后的过滤器外径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缘用于固定滤板;固定环间隙配合套设在第二中心杆的首端,且压紧固定在第一中心杆的尾端端面与第二环状基板的端面之间;滤板的长度小于第一环状基板和第二环状基板之间的距离。

滤板一体化安装在固定环上形成的整体结构相当于第三预制部,在组装第一预制部与第二预制部之前,先将固定环套设在第二中心杆上,最后将固定环压紧固定在第一中心杆的尾端端面与第二环状基板的端面之间;滤板的厚度应小于第一环状基板以及第二环状基板的厚度,可使滤板收紧在第一环状基板和第二环状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杆、第二平衡杆和滤板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的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波纹段和定位倒刺,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弧形段的自由端固定在中心轴上,波纹段的轴线方向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将定位倒刺通过波纹段与第二弧形段连接,利于为定位倒刺提供缓冲作用,防止定位倒刺对血管造成过度伤害,波纹段可采用弹簧结构或者波纹结构的可伸缩线段结构。

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发明本发明由中心轴和支撑部组成过滤器的主体骨架结构,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支撑部主要由两层伞状结构组成,即多个第一平衡杆沿中心轴周向排布成第一层伞状结构,多个第二平衡杆沿中心轴周向排布成第二层伞状结构,在沿血管的轴线方向上,增加了过滤器与血管壁的受力点,增加了过滤器的自中心能力,有效防止随放置时间延长、身体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过滤器位移、倾斜等问题。由于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主要起到固定过滤部的作用,因此只需少量的平衡杆即可,且将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交错排布,一般对称设置2~4个第一平衡杆、2~4第二平衡杆,起到对过滤部的固定作用、以及提高过滤器的稳定性的同时,减轻过滤器整体重量。过滤器包括设置在第一平衡杆上的多个滤球、以及与第二平衡杆接触的滤板,第一平衡杆上的滤球形成第一过滤层对流经血液进行初次过滤以及降低血栓流速,第二平衡杆上的滤板形成第二过滤层对流经血液进行二次过滤;滤球为弹性丝状材料缠绕而成的球状结构,利于增加与血液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滤板一方面可有效截留体积较大的血栓,另一方面对第二平衡杆起到支撑作用,这是由于过滤器在使用时,第二平衡杆对滤板产生沿中心轴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滤板处于向内的压缩状态,滤板自身的恢复作用力会给予第二平衡杆一定的预紧力,在过滤器发生倾斜倾向时,这种预紧力与给予第二平衡杆足够的支撑作用以平衡倾斜作用力,有效维持过滤器的稳定性;

2、发明本发明过滤器整体结构采用预制件组装形式构成,第一中心杆、第一环状基板以及固定在第一环状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平衡杆可构成第一预制部,第二中心杆、第二环状基板以及固定在第二环状基板上的多个第二平衡杆可构成第二预制部,可依据患者实际的需求选择匹配的第一预制部和第二预制部,通过第二中心杆嵌入第一中心杆内,再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一预制部与第二预制部的连接;滤板一体化安装在固定环上形成的整体结构相当于第三预制部,在组装第一预制部与第二预制部之前,先将固定环套设在第二中心杆上,最后将固定环压紧固定在第一中心杆的尾端端面与第二环状基板的端面之间;滤板的厚度应小于第一环状基板以及第二环状基板的厚度,可使滤板收紧在第一环状基板和第二环状基板之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中心轴局部爆照图;

图3为发明的滤球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的滤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的滤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中心轴,11-第一中心杆,12-第二中心杆,13-第一环状基板,14-第二环状基板,15-定位卡槽,16-定位凸起,17-让位槽,18-固定环,2-支撑部,21-第一平衡杆,22-第二平衡杆,23-环形槽,24-第一弧形段,25-第二弧形段,26-波纹段,27-定位倒刺,3-过滤部,31-滤球,310-定位环,311-弹性丝网,32-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发明,并不作为对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包括中心轴1、支撑部2和过滤部3,支撑部2包括四个第一平衡杆21和四个第二平衡杆22,第一平衡杆21和第二平衡杆22均采用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材料制成,且两者的任一截面均为圆形结构,为减轻重量可在侧壁上开设沟槽。四个第一平衡杆21设于中心轴1的首端、且沿中心轴1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结构,四个第二平衡杆22设于中心轴1的尾端、且沿中心轴1的周向均匀分布呈伞状机构,在沿中心轴1的轴向投影方向上,第一平衡杆21和第二平衡杆22交错分布;第一平衡杆21和第二平衡杆22的自由端端部均与血管内壁接触;中心轴1的尾端端部可设置回收钩。

过滤部3包括滤球31和滤板32;每个第一平衡杆21上沿其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滤球31,滤球1为弹性丝状材料缠绕而成的球状结构,滤球1上设有用于第一平衡杆21穿过的通孔;位于第一平衡杆21和第二平衡杆22之间的中心轴1轴段上设置四个滤板32,四个滤板32沿中心轴1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每个第二平衡杆22的正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滤板32;过滤器在使用时,第二平衡杆22对滤板32产生沿中心轴1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滤板32处于向内的压缩状态。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每个第一平衡杆21上的滤球31包括大直径滤球31和小直径滤球31,大直径滤球31和小直径滤球31交替排布,且在远离中心轴1的方向上大直径滤球31的外径逐渐减小;小直径滤球31的外径小于最小的大直径滤球31的外径。滤球31包括两个定位环310和设于两个定位环310之间的弹性丝网311,两个定位环310均为钢性的中空结构,两个定位环310轴心线重合相对设置作为滤球31的通孔的两个端口,弹性丝结构以两端定位环310为固定基点缠绕形成球型的弹性丝网311;第一平衡杆21上设有多个的环形槽23,滤球31上的定位环310与环形槽23的内壁间隙配合,且定位环310的内径小于第一平衡杆21的外径;环形槽23沿中心轴1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弹性丝网311可拉伸的最大长度。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板32为呈锥形结构的弹性镂空,且滤板32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平衡杆22的外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轴1包括第一中心杆11和第二中心杆12,第一中心杆11和第二中心杆12均是中空管状结构;第一中心杆11的首端一体化一体化套设有第一环状基板13,第一平衡杆21设于第一环状基板13上、且朝向第一中心杆11首端的板面上;第二中心杆12的首端过盈配合插入第一中心管11的尾端内固定,第二中心杆12的尾端一体化套设有第二环状基板14,第二环状基板14的外径大于第一中心杆12的中心管内径,第二平衡杆22设于第二环状基板14上、且朝向第二中心杆12尾端的板面上。第一中心杆11尾端的内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四个定位卡槽15,每个定位卡槽15沿第一中心杆11的轴向连续螺旋状延伸;第二中心杆12首端的的外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四个定位凸起16,定位凸起16与定位卡槽15适配。第一环状基板13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四个让位槽17,让位槽17用于让位于第二平衡杆22。中心轴1还包括固定环18,固定环18的外缘用于固定滤板32;固定环18间隙配合套设在第二中心杆12的首端,且压紧固定在第一中心杆11的尾端端面与第二环状基板15的端面之间;滤板32的长度小于第一环状基板13和第二环状基板14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衡杆21、第二平衡杆22和滤板32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第一平衡杆21和第二平衡杆22的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弧形段24、第二弧形段25、波纹段26和定位倒刺27,且第一弧形段24、第二弧形段25、波纹段26和定位倒刺27一体化成型,第一弧形段24和第二弧形段25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弧形段24的自由端固定在中心轴1上,波纹段26的轴线方向与中心轴1的轴线方向垂直,波纹段26为弹性的波纹线性结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