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红荧光铜纳米簇CuNCs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与蓝荧光碳点CDs结合,加入精氨酸后形成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加入精氨酸导致CDs蓝荧光减弱,再加入扑热息痛,因其与精氨酸特异性结合导致精氨酸与CDs分离,CDs蓝荧光恢复,精氨酸和扑热息痛不会引起CuNCs荧光显著改变。以CuNCs荧光为参比,CDs荧光为响应,拟合CDs/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164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1342183.X

  • 发明设计人 金辉;桂日军;卜祥宁;付永鑫;

    申请日2018-11-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世功

  •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6:45: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4

    授权

    授权

  • 2019-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1/64 申请日:20181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1-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与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的传感器可用于扑热息痛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定量检测。

背景技术:

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酚类止痛药物,具有抗炎解热作用。扑热息痛也是一种流行的非处方镇痛药和解热药,小剂量扑热息痛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过量服用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肾衰竭、肝坏死等。扑热息痛的过量服用是导致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对人体血清中扑热息痛的简单、精准和定量检测方法,对于人体健康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针对扑热息痛检测的分析技术已经被陆续开发和研究了,包括电化学法、比色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文献检索发现,Song 等构建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玻碳电极用于扑热息痛电化学行为测定(Jinchun Song,Ji Yang,Junfen Zeng,Juan Tan,Li Zhang.Graphite oxide film-modified electrode as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acetaminophen.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011,155, 220–225);Alam等采用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β-环糊精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多壁碳纳米管实现了痕量对乙酰氨基酚的灵敏检测(Arif Ul Alam,Yiheng Qin,Massimo Catalano,Luhua Wang,Moon J.Kim, Matiar M.R.Howlader,Nan-Xing Hu,M.Jamal Deen.Tailoring MWCNTs and β-Cyclodextrin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cetaminophen and Estrogen.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8, 10,21411-21427)。

李俊华等基于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扑热息痛电化学传感器 (李俊华,刘梦琴,张复兴,许志锋,邓培红,唐斯萍,刘兴.一种 CoFe2O4NWs/RG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得到的扑热息痛电化学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248766A);谭学才等报道了测定扑热息痛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分析方法(谭学才,孙月新,余会成,黄在银,刘绍刚,雷福厚.扑热息痛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有关扑热息痛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但这些方法仅仅依赖单一信号输出,而单一信号强度易受背景、试剂、系统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引起测定结果的波动。相比而言,采用双信号比值处理来获得信号强度比率,具备了自校准功能,可有效消除自体和背景信号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发明报道了一种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以DNA为模板制备红荧光铜纳米簇 CuNCs,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与蓝荧光碳点CDs结合,加入精氨酸后形成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加入精氨酸导致CDs蓝荧光显著减弱,再加入扑热息痛,因精氨酸与扑热息痛特异性结合导致精氨酸与CDs分离,CDs淬灭的蓝荧光逐渐恢复,精氨酸和扑热息痛的加入不会显著引起CuNCs荧光改变。以CuNCs荧光为参比信号, CDs荧光为响应信号,拟合CDs和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构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截止目前,尚未有采用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来构建比率荧光传感器,以及采用比率荧光方法来检测扑热息痛的国内外文献和专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一种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CuNCs的制备:用超纯水溶解DNA干燥粉末配制DNA溶液,用含3-吗啉丙烷磺酸与NaCl的缓冲液稀释至pH 7.5,3-吗啉丙烷磺酸与NaCl浓度分别为10mM和15mM,向上述DNA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最终浓度调节至2mM,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逐滴加入CuCl2,CuCl2最终浓度调节至1mM,混合溶液在避光处反应20min,产物溶液采用截留分子量1000Da透析袋透析,除去未反应实验原料,将透析袋中溶液采用旋转蒸发除去90%液体,剩余液体用真空干燥得到CuNCs,在4℃避光条件下储存或分散在溶液中制备CuNCs分散液备用;

(2)CDs的制备:称取1.5g脱乙酰壳聚糖,滴加1.5mL乙酸充分混合溶解,再加入3mL聚乙烯酰胺,充分搅拌10min后加入 25.5mL二次蒸馏水稀释得到均质分散液,将此分散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胆的微型高压反应釜中,在200℃下搅拌反应5h,产物溶液采用截留分子量1000Da透析袋透析,除去未反应实验原料,将透析袋中溶液采用旋转蒸发除去90%液体,剩余液体用真空干燥得到CDs,在4℃避光条件下储存或分散在溶液中制备CDs分散液备用;

(3)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在磁力搅拌下,向CuNCs 水分散液中逐滴加入CDs水分散液,形成CuNCs/CDs均质混合液,然后向此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精氨酸水溶液,形成均质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

(4)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向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形成均质混合液,在避光处孵化5min后测定不同扑热息痛浓度下均质混合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拟合CDs和 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构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

步骤(1)中所述的红荧光CuNCs其平均尺寸为1~5nm;

步骤(2)中所述的蓝荧光CDs其平均尺寸为1~5nm;

步骤(3)中所述的均质混合液中CuNCs质量浓度为1~10mg>-1,CDs质量浓度为1~10mg>-1,精氨酸摩尔浓度为1~100μM;

步骤(4)中所述的扑热息痛摩尔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1~500 μM,检测极限为10~50nM。

本发明的效果是:报道了一种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以DNA为模板制备红荧光铜纳米簇 CuNCs,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与蓝荧光碳点CDs结合,加入精氨酸后形成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加入精氨酸导致CDs蓝荧光显著减弱,再加入扑热息痛,因精氨酸与扑热息痛特异性结合导致精氨酸与CDs分离,CDs淬灭的蓝荧光逐渐恢复,精氨酸和扑热息痛的加入不会显著引起CuNCs荧光改变。以CuNCs荧光为参比信号,CDs荧光为响应信号,拟合CDs和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 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构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易得,比率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准确性好,灵敏度和选择性高,可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比率荧光传感器用于扑热息痛的高效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与扑热息痛检测的原理示意图;

图2(a)为使用本发明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测定不同扑热息痛浓度下对应的传感器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

图2(b)为不同扑热息痛浓度对应CDs和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拟合不同比率值与扑热息痛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基于铜纳米簇/碳点/精氨酸复合物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和比率荧光检测扑热息痛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CuNCs的制备:用超纯水溶解DNA干燥粉末配制DNA溶液,用含3-吗啉丙烷磺酸与NaCl的缓冲液稀释至pH 7.5,3-吗啉丙烷磺酸与NaCl浓度分别为10mM和15mM,向上述DNA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最终浓度调节至2mM,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逐滴加入CuCl2,CuCl2最终浓度调节至1mM,混合溶液在避光处反应20min,产物溶液采用截留分子量1000Da透析袋透析,除去未反应实验原料,将透析袋中溶液采用旋转蒸发除去90%液体,剩余液体用真空干燥得到CuNCs,在4℃避光条件储存或分散在溶液中制备>

CDs的制备:称取1.5g脱乙酰壳聚糖,滴加1.5mL乙酸充分混合溶解,再加入3mL聚乙烯酰胺,充分搅拌10min后加入25.5mL 二次蒸馏水稀释得到均质分散液,将此分散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胆的微型高压反应釜中,在200℃下搅拌反应5h,产物溶液采用截留分子量1000Da透析袋透析,除去未反应实验原料,将透析袋中溶液采用旋转蒸发除去90%液体,剩余液体用真空干燥得到CDs,在4℃避光条件储存或分散在溶液中制备CDs分散液备用,其中CDs平均尺寸为3nm。

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在磁力搅拌下,向CuNCs水分散液中逐滴加入CDs水分散液,形成CuNCs/CDs均质混合液,然后向此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精氨酸水溶液,形成均质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其中CuNCs,CDs和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5mg>-1,2mg>-1和50μM。

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向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形成均质混合液,在避光处孵化5min后测定不同扑热息痛浓度下均质混合液荧光发射光谱(如图2(a)所示),拟合 CDs/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如图2(b)所示),构建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其中扑热息痛摩尔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2~400μM,检测极限为20nM。

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和比率荧光检测扑热息痛的原理示意图,CuNCs和CDs制备的工艺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CuNCs平均尺寸为3nm,CDs平均尺寸为4nm。其它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在磁力搅拌下,向CuNCs水分散液中逐滴加入CDs水分散液,形成CuNCs/CDs均质混合液,然后向此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精氨酸水溶液,形成均质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其中CuNCs,CDs和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5mg>-1,5mg>-1和20μM。

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向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形成均质混合液,在避光处孵化5min后测定不同扑热息痛浓度下均质混合液荧光发射光谱,拟合CDs/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构建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其中扑热息痛摩尔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

实施例3:本实施例涉及的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和比率荧光检测扑热息痛的原理示意图,CuNCs和CDs制备的工艺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CuNCs平均尺寸为3nm,CDs平均尺寸为5nm。其它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的制备:在磁力搅拌下,向CuNCs水分散液中逐滴加入CDs水分散液,形成CuNCs/CDs均质混合液,然后向此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精氨酸水溶液,形成均质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其中CuNCs,CDs和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2mg>-1,5mg>-1和10μM。

在室温和磁力搅拌下,向CuNCs/CDs/精氨酸复合物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扑热息痛形成均质混合液,在避光处孵化5min后测定不同扑热息痛浓度下均质混合液荧光发射光谱,拟合CDs/CuNCs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ICDs/ICuNCs与扑热息痛浓度间的线性关系,构建出扑热息痛比率荧光传感器,其中扑热息痛摩尔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