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Empirical Study between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ased on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A Share Market:1998-2012
【2h】

Empirical Study between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ased on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A Share Market:1998-2012

机译:劳动收入分配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1998-2012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自2004年“用工荒”问题的出现以来,对于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是否到达了“刘易斯拐点”引起了学者广泛的讨论。可以说,对于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并处较低水平这一事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绝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是围绕于宏观和中观层面,在政策的探讨上也常常局限于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强化二次分配的作用或开拓三次分配的途径等等,这显然忽视了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对初次分配的核心作用,也忽视了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的收入分配问题上处于决定性地位这一事实。本文通过分析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在企业层面,我国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仅占企业整体所得的20%-30%,远远低于诸多学者从宏观上测算40%-60%的劳动收入份额水平。同时...
机译:自2004年“用工荒”问题的出现以来,对于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是否到达了“刘易斯拐点”引起了学者广泛的讨论。可以说,对于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并处较低水平这一事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绝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是围绕于宏观和中观层面,在政策的探讨上也常常局限于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强化二次分配的作用或开拓三次分配的途径等等,这显然忽视了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对初次分配的核心作用,也忽视了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的收入分配问题上处于决定性地位这一事实。本文通过分析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在企业层面,我国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仅占企业整体所得的20%-30%,远远低于诸多学者从宏观上测算40%-60%的劳动收入份额水平。同时...

著录项

  • 作者

    罗永春;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5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CN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