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6-07-27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论文运用传统一阶段及两阶段数据报络分析法,衡量两岸36家产险公司2008年至2013年期间之自留业务效率.研究结果发现在传统一阶段数据报络分析法中,中国台湾整体的自留业务效率值高于大陆.惟若改用两阶段数据报络分析法进行评估时,则显示第一阶段的营销效率值中国台湾虽然高于大陆,但在第二阶段的自留业务务效率值,则大陆优于中国台湾.此外,本论文亦运用Tobit回归方法探讨影响上述效率值之关键因素,采用的变量包括公司成立时间长短、签单保费收入、教育程度大学以上比率、专业人员比率、非车险业务比率、金控与否及自留比率等七项自变数.结果发现,影响营销效率之因素为成立时间长短(+)及非车险比重(+),其余变数皆不显著;影响自留业务效率之因素则为签单保费(+)和自留保费比率(.),其余变数皆不显著.
  • 摘要: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采取措施帮助连片特困区七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连片特困区属于中国贫困程度严重、生态非常脆弱的山区,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使得这些区的农户面临着多种风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增强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稳定农民生产生活,但特困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并不足.本文依据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相关理论,对连片特困区农户的参保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农户个人特征、家庭收入及资本、个体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对保险的认知为主要变量,从理论上分析诸因素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情况.同时基于14个连片特困区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借助Logit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 摘要:农户的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中国划分了14个连片特困区作为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这些区域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户直接面临着多样的风险冲击,并以正式保险和非正式保险两种形式分担着风险.现阶段,除新农合、农户社会养老保险外的其他社会保险制度较少进入这些连片特困区,商业保险在连片特困区的发展也非常迟缓,正式保险制度安排十分薄弱.因此,对农户而言,基于社会资本的非正式保险是进行风险分担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对非正式保险制度分担风险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对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调研,利用Tobit模型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社会网络规模、参与、信任、互惠等四个不同的社会资本维度对非正式保险制度风险分担额度的影响。最后,论文分析了非正式保险在这些区域的不可或缺性及不足,提出农户风险分担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非正式保险制度,使之与正式保险制度相互配合进行农户的风险分担。
  • 摘要:本文用DEA模型测算了2013及2014年49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产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交强险业务规模对产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强险业务规模对产险公司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产险公司缺乏经营交强险业务的动力.因此,本文建议给予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产险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提高其经营动力.
  • 摘要: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来研究如何通过农业保险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建设的均衡稳步推进.首先,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出发,构造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方面选取影响农业保险有效供给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聚类的方式分为四个区域,选取2005至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农民收入数据针对四大区域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第三大区域(北京、上海及浙江等省份)农业保险的总供给较充足,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负效应,其余区域各省份均存在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且各个区域的正向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 摘要:随着民事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诉讼财产保全中的担保问题也成为了各方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传统的担保形式手续复杂、对申请人要求较高,这使得普通百姓在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时常常遇到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应运而生.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可以为投保人提供财产担保,以财产担保的形式来代替需要缴纳的诉讼财产保全押金.这种保险的推出,满足了普通百姓的需要,扩宽了中国保险业务的范围,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型险种,在实际运用与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未受到法律的保护、风险评估较为困难、保全案源的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监管等.为了更好的推动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发展,应尽快把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纳入中国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设立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法院三方合作平台,加强对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管理与监管,充分发挥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在民事诉讼案件中的作用.
  • 摘要: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历来是'三农'发展的重难点之一.中国自2009年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以来,出现了很多创新的做法,在一些地区被认为切实提高了获得信贷的农户数量和融资规模,在另一些地区成效却远不及期望.由此引发的思考是:银保互联的做法是否具备理论基础?即保险究竟能否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通过怎样的机制得以实现?又应如何将二者'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显著的信贷约束和农户有效融资支持手段不足的大环境下,这是有必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论文基于最新的农户意愿调查数据,采用更加匹配的计量模型,对保险改善农户信贷配给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论文研究意味着保险可成为提升农户信贷获取能力,平衡农村信贷机构利润诉求与支农目标的现实可行选择,应进一步挖掘保险的作用,支持构建多样化的信贷保险关联机制。为此,建议公共部门应逐步通过专门立法,或对现存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对信贷与保险关联机制的肯定。可运用财税等手段支持保险行业扩大农作物保险的品种范围、保障程度和覆盖面,支持保险行业开发针对地方特色信贷作物品种的专门保险产品。
  • 摘要:养老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性难题,也是中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伟大中国梦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使得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严峻,也给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延迟退休看似势在必行,实则充满争议.当前围绕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失业率、利益受损等问题,全国上下展开了激烈辩论.本文将重点了解延迟退休政策对于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即将推行,越来越多的居民意识到商业养老保险的优点,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中国国内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并不太理想.本文正是基于完善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目的,对现阶段商业养老保险展开一次全面的调查:探究商业养老保险的意义,寻找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社会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建议.从而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解政府养老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利.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并研习延迟退体政策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延迟退体政策实行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运用SWOT模型,在当前人口背景下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首先通过构建精算收支均衡模型来推导商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影响因素,之后根据我国政策确定模型参数,再将经验死亡率等数据带入模型,根据替代率模型结果验证退体年龄的推迟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有效回收问卷,调查社会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特点。第五部分通过整理以上调查结果结合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从国家制度、保险公司养老产品种类、宣传等方面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
  • 摘要:待遇与缴费相统一,多缴多得是社会保险的一大原则.有能力缴纳费用的职工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外还应该参加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同样地有能力缴费的居民,也可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职工+居民'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第二支柱,商业保险这类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第三个支柱更为合适.本文分析了各个支柱的实施情况,通过计算近10年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与恩格尔系数之比用数据来检验中国的养老金水平对于退休人员生活的保障程度的高低,并且合理假设,测算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养老金替代率,发现养老金的水平可以提高30-40%,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多支柱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 摘要:设计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机制有重要的现实背景.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对'品质养老'的需求增加,然而现有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基本养老保险只提供退休后基本生活保障,企业年金参保率低,个人养老保险发展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上大力扶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个人,直接减少了当期的税收支出;对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对社会,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减轻财政负担;对保险业,拓宽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本文使用精算模型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借鉴欧美国家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运行经验,结合河北省现状,提出可落地的方案。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通过社会调研,对河北省不同收入地区发放300份左右调查问卷,得出不同年龄、收入、职业的人群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总体需求、参保意愿、缴费模式和给付方式。第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经验借鉴,借鉴美国的工RAs和Keogh计划、德国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英国的个人(团体)养老保险这些第三层次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模式,对其运作原理、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提炼。第三,“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机制设计及评价,建立在河北省试行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模式的实施方案,包括:“递延个税”的征收方式、缴费待遇模式、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基金的账户管理与投资监管。通过对新形式下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模拟,得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否有经济社会效益的评判。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精算模型和案例分析。在调研河北省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需求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设计养老保险采用的具体机制(拟采用的税率、缴费方式及效率)时采用精算模型,在借鉴先进经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
  • 摘要:社会保障影响经常账户的两条主要传导路径为:社会保障-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经常账户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经常账户.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作用于经常账户路径传导的影响,即检验居民消费水平和劳动力价格中介效应存在性及中介效应强弱.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与经常账户盈余是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水平和劳动力价格存在中介效应,社会保障通过居民消费储蓄行为作用于经常账户的中介效用占比27.35%,通过劳动力市场作用于经常账户的中介效用占比61.75%,社会保障通过劳动力市场再平衡经常账户所起作用更大.同时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显示,社会保障对经常账户作用的发挥存在门槛值需要考量,只有当社会保障支出高于一定水平时才能起到平衡经常账户余额作用.
  • 摘要:2011年5月1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变额年金保险试点的通知》和《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五大城市进行变额年金保险试点,正式表明国内将可以开始引入这一全新的年金类型.变额年金产品具有给付投保人最低保证的特点,使资本市场下行风险从投保人转移到保险公司.本文在固定比例组合保险策略(即CPPI策略)下,引入破产概率和效用函数来研究变额年金产品的风险管理.结果表明在给定破产概率最大值条件下,随着投资者风险敏感度的降低,投资乘数的下限逐渐增加,更多的资产可投资于风险资产部分;在效用最大化目标下,随着保证给付的降低,要求的投资乘数也逐渐减小.定期变动投资乘数ω的账户收益率较固定投资乘数的账户收益率略好.
  • 摘要:个税递延型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年金的快速发展,EET模式作为激励企业年金发展的中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本文基于针对北京市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以及EET税收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EET模式产生问题的原因,从税收优惠制度的原则本身以及配套制度的两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为EET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 摘要:城乡居民由于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很容易使得居民因为疾病问题陷入经济困境,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2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然而疾病的复杂性给大病保险的制度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医保基金长期均衡的可能性值得深思.根据基金的收支状况及其趋势分析大病医疗保险下的医保基金长期均衡的可能性,并为大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要实现医保基金长期均衡,主要有两方面的解决措施,减少大病医疗支出以及增加医保基金筹集。减少大病医疗支出主要从降低道德风险的角度,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保基金筹集主要从税收优惠和增加资金来源角度,扩大医保基金规模。
  • 摘要:中国现有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后,一直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各种难题,如:个人账户资产不实、财政补贴金额巨大,且增速过快的问题等.另一个方面,企业和参保职工则面临着养老保险缴费和税收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为此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今后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了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从完善个人账户、降低税费负担和实现国有资本向社保合理划拨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使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一般均衡交叠世代模型,创新性的引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产不实、国有资产收益划拨等我国的特有因素,使其能够较为真实的模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摘要: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导致经营或管理养老年金的政府机构、企业或保险公司财务负担不断加重的风险即为长寿风险.长寿风险为无法通过大数法则进行分散的系统风险,只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寻找承担主体.关于长寿风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长寿风险证券化方面,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目前国内也尚无任何一款长寿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因而本文的创新之处为:提出了由消费者承担系统性长寿风险,而年金池来承担个体长寿风险的互助养老年金模式,目的在于为中国政府、企业或保险行业提供解决长寿风险的新思路.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互助养老年金的价值:首先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精算公平原则”的给付递推模型,并选取随机动态Compertz-Makeham死亡率趋势外推模型和中国部分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来观测互助养老年金每年领取的养老金金额的分布情况;随后,通过逆选择风险的大小来对比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区别,即以确定等值法为原则,利用消费者投资于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资金金额关于消费者基于主观意愿的生存率的偏导数来衡量逆选择风险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提出恰当的假设对比了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在一般情形下逆选择风险的大小。
  •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伴随而来的是长寿风险的不断积聚,威胁着养老保险及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中国作为步入老龄化的人口大国,对长寿风险的管理刻不容缓.本文结合中国长寿风险管理现状,对中国人口的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长寿债券并进行定价。主要思路如下:首先应用Lee-Carter模型预测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我们将从国家统计相关数据中选取中国人口分性别年龄的人口数据、死亡风险暴露数据和死亡率数据,拟合并估计模型参数值,最后预测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结果。随后,研究长寿债券的设计与定价方法。首先本文将对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触发型长寿债券的运行机制进行解析。而后设计长寿债券,并利用上述死亡率预测数据,构建生存指数,确定债券的“触发器水平”。最后运用Wang转换概率扭曲方程将现金流分布进行一定的扭曲转换,使其符合不完全市场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债券定价。
  •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惨重.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基于中国气象灾害的多风险巨灾债券进行了设计与定价,主要结论如下:巨灾债券可以有效地将保险市场的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巨灾债券问世时间不长,数据较少,内部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又较高,所以CAPM适合作为巨灾债券定价的模型;计算多风险巨灾灾害损失联合分布时,应选取损失均服从同一个分布且参数值相近的灾害事件,以提高多风险巨灾债券的有效性;通过巨灾债券的定价结果发现,本金保障率越高的巨灾债券,其触发点越低,价格也越低,反之则越高。
  • 摘要:中国分年龄的人口调查数据在不同年份的抽样比例和年龄上限并不一致,并且在有些年份的低龄存在未观测到死亡样本的情况,总的来说,中国人口死亡数据年龄上限不规则并在低龄存在缺失数据.这给建立死亡率预测模型带来了麻烦,很多研究者采取首先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应用的方法.本文尝试直接利用原始不规则并含有缺失值的数据的方法——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法,建立中国人口死亡率Lee-Carter模型,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包括参数估计、死亡率预测、预期寿命预测的比较研究.
  •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对于中小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成为新时代科技型企业稳步成长、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但是,中国现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6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0%;然而在中国,工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370/,农业为4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占28.7%,中国与发达国家之所以存在差距,根源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融资瓶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问题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本文以贷款保证保险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融资中的发展运用为主线展开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科技成果转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通过引入贷款保证保险机制,拟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融资难问题,并运用期望值原理进行费率厘定。本文先是对贷款保证保险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融资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阐述了贷款保证保险的运行机制,通过列举国外贷款保证保险的运行模式,再结合国内现有的社会背景,借鉴国外贷款保证保险运行模式,最终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贷款保证保险的运行模式。
  • 摘要:科技成果转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步骤,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换的重要主体,在科技成果研发应用直至形成产业化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融资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融资项目可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收益进而发生损失.融资项目损失保险的概念由此提出.本文根据依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的构想,以入选'火炬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投保对象进行调查,通过这些公司的官网和中国财经门户网站的查询,搜集到159家企业的2014年年报,通过对年报的阅读,最后符合统计要求的有100家,共165个损失项目,并收集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项目投资损失次数和损失额度的具体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同时结合项目损失残值和政府针对不同类型重点高新企业实施的差异化鼓励政策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依据文献和精算的相关知识对科技型企业保费厘定进行数据分析和探究.根据保费厘定过程与结果,给出政府、保险公司、重点高新企业、银行等融资主体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在处理相应风险与收益或损失关系方面的政策建议.
  • 摘要:巨灾保险基金作为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深圳和宁波已于2014年陆续建立了巨灾风险分散制度,但限于该制度对政府资金的过度依赖性,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巨灾风险分散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具体设计方案,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1个沿海地区的台风风险进行区划,进而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初始资金的分配比例,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在分析现有深圳、宁波巨灾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台风灾害的风险特征及我国国情,从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等角度入手,提出跨区域合作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而以极值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为出发点,运用POT模型和复合泊松过程测算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初始规模,并计算出不同置信度下的CVaR值,设计损失补偿机制。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从脆弱性评估的角度出发,使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11个沿海地区的风险区划,并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以期为台风巨灾保险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证研究支持。
  • 摘要:本文使用2013年CGS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性差异的角度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1)从全国地区来看,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对中国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公平感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对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没有受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贫富差距不同的地区,参与基本医疗保险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 摘要:中国是巨灾大国,但是目前中国的巨灾补偿体系还比较落后.现阶段中国补偿巨灾风险主要依赖于财政收入,但是随着巨灾的不断发生和灾害损失的增加,灾后救助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研究巨灾基金的规模测算与地方政府的资金缴纳标准制定问题.本文使用极值理论中的超越阈值方法对巨灾损失的分布进行分段拟合,确定了小于阈值的部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大于阈值的部分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在得出巨灾可能最大损失的基础上,对2015年的巨灾基金总规模进行测算。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的三个影响巨灾损失的主要因子,以及2004至2013年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均值和2014年财政收入的数值,对各省地方政府资金缴纳额度的制定作了探讨,在双因素标准下得出的各地方政府的缴纳比例都较为合理。
  • 摘要:道德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作为理性经济人,投保方是在充分考量'成本-收益'后认为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时,才有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在与保险人一次博弈中,将产生纳什均衡,无法有效规制道德风险.只有不断重复的博弈,才有可能对投保方道德风险行为进行修正,以达到帕累托最优.通过建构经济学模型,对《保险法》中如实告知义务、防损减损义务以及保险欺诈等条款的分析,认为并没有达到规制道德风险的目的.只有足够的外部惩罚机制介入,提高保险当事人行为成本,并且大于其收益时,才能有效矫正投保方道德风险的目的.回归保险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道德风险的产生是'最大诚信原则'的背离,保险法对行为人道德风险的规制,是对'最大诚信原则'的根基的捍卫.
  •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险业的规模也在迅速壮大.然而,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速度却远低于其他险种,这导致企业财产保险在财产保险份额的占比不断下降.为了尝试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解释,本文以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机械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购买企业财产保险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购买企业财产保险的行为与其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意味着企业财产保险能显著提高公司价值.
  • 摘要:为考查广东省保险部门增长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两部门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之后,发现数据并不平稳之后进行了协整检验,发现广东省保险行业和其它行业间、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检验发现,1%的保险行业增长,可以对广东省经济产生1.08%的综合影响,并且对其它经济部门产生0.11%的溢出效应.同时,保险行业边际生产力指标值为0.149.广东省保险行业应当在保持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不断发展,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在大数据时代下,若继续主打已经遭遇信任危机的传统营销模式一一个人代理制度,无疑会面临后续力不足、见效慢、缺乏竞争力等问题.而广告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相比传统价格战或者人海战术具有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形式新颖等优点,若能在市场营销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无疑会为企业注入新的竞争优势.对保险公司来说,注重广告的营销力量不仅会提升品牌信赖度,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向消费者传递保险信息以刺激保费收入的增长.
  • 摘要:农业对于中国的济、政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商品经济下,农业作为各个产业的基础,其自身的脆弱性和生产的波动性会对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埋下巨大的风险.随着世界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与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更是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够有效管理、控制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因此一直以来被中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中.不过,多年以来,农业保险在实践中暴露的市场失灵现象和逆选择,以及理赔难、经营压力大等问题,使农业保险这一工具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的,使农业保险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则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对影响辽宁省农民购买玉米干旱指数保险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农民对干旱风险与干旱指数保险的理解,进而寻找影响其购买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水平逐年上升,健康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近五年来,医疗健康支出总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GDP的增速.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保险来转移健康风险.健康保险分为两类:社会医疗保险提供最基础的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广泛;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补充保险,有着购买方式灵活、保障水平更高、选择多样化等特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国也不例外.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中国新医改已经拉开了帷幕,新医改提出'以基础医疗保险为主,其他保险作为补充'的改革方向.国内的学者,在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衔接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比较研究国外的运行体制。本文则关注于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衔接的可行性。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新医改的政策框架和产生影响。然后运用保险需求模型、交叉分析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新医改后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相关性。负相关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是对覆盖人群的补充,未曾购买任何保险的居民将在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抉择;正相关意味着,此时商业健康保险是对医疗体系中保险深度的补充,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通过购买额外的商业健康保险来转移更多的健康风险。实证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收入组别下,社会医疗保险对于商业健康保险均产生不同程度大小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建立衔接具有可行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衔接的可行途径。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 摘要:本文以中国农业现代化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内在要求为研究背景,对在中国大连试点的期货价格保险产品进行溯源.重点分析了美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类似产品——农产品收入保险和其承载主体美国联邦农业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总结了美国农户收入保障体系的发展经验.最后,在基于中国当前的农业发展阶段和美国经验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根据养老金测算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考虑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年龄参保人群的养老金构成不同,用未来法建立统筹账户养老金应计负债的精算模型.通过养老金与缴费工资间的关系、人口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估计工龄工资增长率及同年度养老金随年龄增长率,依据基准精算假设,测得2015年初企业职工统筹账户养老金精算应计负债为72.13万亿元,其中女性统筹账户养老金精算应计负债占61.31%,性别差异明显.基于测算和敏感性分析,为减轻未来养老金支出负担、缩小性别差异、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可适时适度延迟退休、重点和优先考虑提高女职工退休年龄、努力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此基础上还可适当下调缴费率而适当上调替代率.
  •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已经悄然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带有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这无疑给养老资源的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围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定价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外学者有关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及定价模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现有的定价方法包括:支付因子模型,保险精算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单(多)因素波动定价模型.在介绍反向抵押贷款的参与主体与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市场条件和发展障碍对反向抵押贷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摘要:中国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简称'偿二代')在经过一年的过渡期之后,于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偿二代下,品种监管和比例限制将进一步放松,伴随着险资投资渠道的拓展,保险资产配置的自主性将会提高.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主要通过资本占用实施约束,不同资产的风险因子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偿二代下,在资产配置时应如何平衡收益、风险和资本占用值得认真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偿二代的实施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确定了资本占用、流动性及负债特性的约束条件,经过比较和遴选,选取了12项可投资资产,然后在不同的目标函数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多目标规划下,最优解并不唯一,论文给出了不同风险态度下对应的帕累托最优解.
  • 摘要:保险服务化是保险公司价值成长的最为重要一环.本文包括三部分:保险服务化的诠释;保险服务化的紧迫性;实现保险服务化的路径.保险服务化的紧迫性在于:保险服务化是保险需求综合化化的要求;是保险竞争激烈化的要求;是降低综合费用率的要求;是保险功能全面化的要求;是保险市场细分的要求.实现保险服务化的路径主要在于:经济基础市场化;专业人才是保险服务化的人才保障;保险条款费率基础科学化是保险服务化的技术保障;保险专业化是保险服务化的重要手段;保险意识整体化是保险服务化的社会基础;投资收益水平是保险服务化的经济保障;风险管控是保险服务化的重要防线;保险渠道多元化和保险客户的细分化也将助推保险服务化.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保险行业一体化和对京津冀国际贸易一体化共同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区域保险一体化和区域国际贸易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各个经济指标的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京津冀区域国际贸易现状,比较出京津冀三地国际贸易现状的优劣势,并得出京津冀三大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此外,在此基础上,对保险服务促进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一体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京津冀地区保险的最新政策,分析得出保险对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
  •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务院颁布保险业改革发展'新国十条',中国保险业所处行业环境发生巨大变革,保险资产管理迈向大资管时代.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对于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将更为重要.保险公司唯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防控风险,增加盈利,才能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在保险市场和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保险公司采用资产导向型与负债导向型相结合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较为恰当。中国当前面临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格局,保险公司应当竭力规避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情况,加强对投资组合的管理,同时在产品设计、业务开发时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我国保险公司应当基于国际经验,在摸索中图发展,在稳健中求创新。
  • 摘要: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承保技术日趋复杂化,竞争也日趋尖锐化,保险中介作为专业的第三方,在保险的销售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险经纪公司作为专业保险中介的'后起之秀'发展相对缓慢,不仅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原保费业务,而且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在市场份额方面都与其他代理机构有着较大差距.反观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保险经纪人在业务招揽、风险评估、产品创新方面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SWOT-AHP方法,在传统SWOT战略分析方法基础上,加入定量条件,对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 摘要:阐述民间资金规模及特点,分别从民间资金供给和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两者供求关系建立可能性和前提条件,运用金融及保险相关理论诠释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保险深度融合的理论机理,根据前期有关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与保险需求、政府补贴科技型企业与其绩效及重点高新企业项目融资保险定价相关调查、实证或模拟结果所给出的启示,并就指导思想、基础建设、投资基金和补偿基金设立、权益维护保障措施、可转换保费及服务范围拓展等方面给出民间资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保险服务的目标模式及其相关建议.
  •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科技研发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此类中小型企业一直以来都难以获得贷款融资.2015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今后保险业在社会发展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科技创新以其高风险的特性,与保险的职能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然而保险行业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各个阶段都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大,或企业所有者对于此类保险认识不足引起的.本文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保险引导基金,是基于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并具备保险公司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一种新型政策引导基金,目的在于进一步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有者的权益,通过政策性保险的形式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向全社会分散,削弱由科技成果转化对全社会的正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降低转化失败导致的所有者权益过度损失。同时,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提供保险,可以降低转化失败之后企业的损失,降低企业获得贷款融资的门槛。
  • 摘要:2016年第一季度,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正式实施.中国偿二代建设的目标是要科学准确的计量风险并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在计算保险公司面临的各个风险模块的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资本额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小型财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构成财险业主要风险的保费风险进行计量,并以此为起点探讨中国财险业偿付能力资本标准,结合中国中小型财险公司发展现状,分析作为监管第一支柱的量化要求面临的现实约束,并提出建议.
  • 摘要:随着中国私家车数量的不断攀升、交通堵塞情况的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对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公交车的投保情况堪忧,乘客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存在的风险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险保障.本文基于保险的视角,对乘客公交出行过程中的风险、公交公司投保现状及原因、现有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提出了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适当政策干预与立法保障、提高乘客意外险投保意识等对策来改善乘客的保险保障情况.
  • 摘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养老压力日益沉重的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养老困难,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种有力补充.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是中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需要重点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和定价方面,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运用效用理论来分析风险主体的行为选择,最后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提出了诸如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证券化等对策性建议.
  •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保险热潮掀起.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保险迅猛发展,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主要形成了传统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等三种模式.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第三方平台模式占主导地位,但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缘何倍受各路资本青睐?本文以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为例,通过将其与同一时期开业的传统保险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在成本管理能力、投资收益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劣势.专业互联保险公司应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发展策略,把握机遇,精准定位,内外兼修,实现优势最大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耗散结构理论和方法,阐述其与医疗保险关系风险管理内部存在的联系,对医疗保险关系风险管理作解构分析,以医疗保险机构、参保人以及医疗机构为三大主要关系主体,分析三者在整个系统中彼此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内部之间的熵值转换过程.同时,本文借鉴美国、德国在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中的经验,结合本国实情,探寻从外部引入负熵,使系统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构建医疗保险关系风险管理的有效路径,改善当前医疗保险关系中存在的风险,为政府对医疗保险相关利益主体的管理提出建议,减少风险,实现多元治理,使得彼此共享共进.
  • 摘要:中国巨灾风险管理能力严重缺失,巨灾损失赔偿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保险业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但近年对于建立巨灾风险补偿机制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央提出了巨灾保险制度'三步走'计划,财险业组成了住宅地震共同体,多地开展了巨灾保险制度试点.本文以地震为例,梳理了目前中国各地试点的巨灾保险制度,结合现状以及对财险业承保能力的分析,得出了中国地震风险补偿机制缺失的原因,提出政府应当提高参与度,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问题,本文提出由地方政府和中央共同注资地震保险基金的想法,并对基金规模进行了测算,得出目前将基金建立在应对百年一遇的地震风险水平具有可行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