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0篇等,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的主要作者有王治涛、周英、常家树,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的主要机构有洛阳理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毛泽东晚年关于"两件事"的谈话流传已久,但聚讼纷纭。版本不一,谈话时间、对象、内容各异。关键在于迄今未能查到原始依据。据已披露的史料及谈话的内容推论,毛泽东晚...
2.[期刊]
摘要: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有了深刻认识:对革命形势、 社会特点有了新认识,对改造社会的手段有了新认识,对革命主战场、 革命道路有了新认识,...
3.[期刊]
摘要: 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利用话语表述施加各种软遏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建国后曾多次在外事场合就国际形势发表观点,并有...
4.[期刊]
摘要: 开国领袖、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其一生中,多次提到二程,评论二程.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多次以敬佩之情提到程子,并把程子作为"礼义之士""圣哲"和学习的楷模.在转变为一个...
5.[期刊]
摘要: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后安葬于洛阳.毛泽东一生对范仲淹肯定有加,称赞范仲淹是“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6.[期刊]
摘要: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毛泽东都提到过周公,对周公进行过评价。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认为周公是圣哲的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周公是奋斗到底的楷模,是奴隶主...
7.[期刊]
摘要: 毛泽东给家乡亲友的书信是其家教家风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些书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思念乡友,致以问候;二是勉励乡友,安心工作;三是接济亲友,给予帮助。这些书信...
8.[期刊]
1950年5月毛泽东书信探析--以《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的记载为例
摘要: 根据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1950年5月间,毛泽东写下了71封书信。从内容上看,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致以问候;二是答复询问、建议...
9.[期刊]
摘要: 毛泽东毕生读苏轼、谈苏轼、评苏轼.他与文化界名流会见,时时谈论苏轼;他巡视大江南北,劝说基层干部读苏轼;他将苏轼诗词印成文件,在党的会议上散发,让大家研究讨论...
10.[期刊]
摘要: 1957年4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并宴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主任王方名和黄顺基等先生,这一直被逻辑学界乃至理论界视为一大盛事,极大推动了逻...
11.[期刊]
摘要: 1958年,人民公社在中国一哄而起,被称作“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一直是青睐有加的,从1959年8月19日毛泽东写给吴冷西等人的一封...
12.[期刊]
摘要: 毛泽东心目中的关羽,既有义、智、忠、勇等高大形象,也有孤傲自大、不懂统一战线、大意等负面形象。毛泽东认为关羽的高大形象是统治阶级吹出来的。毛泽东心目中的关羽形...
13.[期刊]
摘要: 毛泽东家书是他家教思想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毛泽东家书善于用高尚的国家情怀,培养子女的国家意识,以鲜明的人民情结,培养子女的人民意识.毛泽东家教思想中的这两个...
14.[期刊]
摘要: 近十年对《论十大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论十大关系》与中央其他领导人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道路的关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15.[期刊]
摘要: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毛泽东书信中的称谓方式各具特色,对不同的收信人运用不同的称谓方式,体现了毛泽东对收信人的尊重,反映了每个收信人在他心...
16.[期刊]
青年毛泽东的几个观点与胡适的影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青年毛泽东对有关自学“自修”、出洋“留学”、“问题研究”及倡导地方和民众“自治”等观点,认为他一生言行的基本特点和实践形式在青年时期已经大体具备....
17.[期刊]
摘要: “经”和“权”是我国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对组合命题,强调既要遵守原则性,也要注意灵活性.对于既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精通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来说,传统文化“有经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