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与地震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七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32篇等,环境因素与地震的主要作者有姚运生、陈俊华、毛玉平,环境因素与地震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近年来,作者们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后发现,采用迭代法分析电离层数据时获取的电离层TEC异常与中强地震发生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并根据总结的异常特征在地震中长期...
2.[期刊]
摘要: 地震热异常的存在已被大量震例研究所证实,但天气仍是热异常精细提取的限制因素.为此,文中在提取热异常时先采用时间域差值,后计算空间域差值以去除天气因素的影响;引...
3.[期刊]
摘要: 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性质、不同地质年代断层分别进行布设测线,测量不同种类地球化学气体逸出浓度并开展专题研究,得出郯庐断裂宿迁段断层气Rn、CO2浓度变化同步性...
4.[期刊]
摘要: 当前水库诱发地震在形成条件、评价、防控等方面存在分析研究不足,缺少物理机制支撑等问题和难点.目前国内用于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由于水库...
5.[期刊]
摘要: 海南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年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海南监测台站通过平时晴朗天气与热带气旋2种天气状态,比较其频谱,分析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地震监测特征,结果表明,热...
6.[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排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在盆地周缘4条活动断裂上布设了5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和1条电磁测量剖面,观测了土壤气中Rn,H...
7.[期刊]
摘要: 震前出现遥感热红外辐射升温异常已经成了研究地震红外遥感的众多学者们的共识,而在升温前经历了怎样的温度变化过程,以及亮温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却少有研究。青藏高原东...
8.[期刊]
摘要: 文章以大同市同煤一中观测站20多年来的地倾斜观测数据为基础,对地倾斜NS、EW两测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及观测实际情况,对降雨、温度、地下水位变...
9.[期刊]
摘要: According to analysise the precursor observation data of Kunming Station, we fi...
10.[期刊]
摘要: 将诱发水库地震的主要因素(岩性、岩体完整性、断层性质、库区区域应力状态、库区地震活动背景)划分为11个因子,并进行定量化;再根据每个样本到所属类内超平面的距离...
11.[期刊]
摘要: 该文利用2011-2015年云南省地闪资料及1900-2013年云南省地震活动资料,通过对雷电活动的年分布、月分布、日分布以及密度空间分布和雷电活动强度分布的...
12.[期刊]
摘要: 结合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因素,针对神木县朱家沟、白泥塔煤矿采空区的特点对其塌陷治理提出方案及建议.
13.[期刊]
摘要: 以大地热流值、温泉分布与地震活动分布为研究对象,使用1970年~ 2016年11月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青海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青海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14.[期刊]
摘要: 在倾斜观测中,气候异常意味着观测背景与正常观测出现背离,其本质为引起倾斜变化的传递关系出现了变化.通过对常熟地震台、湖州地震台的倾斜观测资料分析表明,2013...
15.[期刊]
摘要: 收集整理了肃南台DSQ水管倾斜仪自观测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气压、雷电、洞室进人、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
16.[期刊]
摘要: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8.1级地震.昆仑山构造带以其在青藏高原成因、演化和现今活动性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17.[期刊]
摘要: 本文在长期研究地温、地震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在降水异常场和地温距平上有典型的演变规律,总结出了中国大陆强震月季预测的...
18.[期刊]
摘要: 地震发生前普遍存在的热红外辐射异常现象,是当前评估区域发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并非所有的地表红外异常都与构造活动或地震有关,如何排除非构造因素对地表热...
19.[期刊]
摘要: 基于区域固定地震台站和6套流动加密台站的观测资料,对重庆荣昌地区2008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在双差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匹配定位方...
20.[期刊]
摘要: 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红外背景场的研究进展,进而基于2010-2013年FY-2E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构建了首都囤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亮温背景场,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