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科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55篇,会议文献有25篇,学位文献有3篇等,鼠科的主要作者有冯志勇、杨再学、黄秀清,鼠科的主要机构有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属于小型啮齿动物,是牡丹近林区的主要害鼠,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是宿主适应复杂的环境的第二套功能基因,在动物对环...
2.[期刊]
摘要: 【目的】探明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体毛的特征性图谱,为鼠类种类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黑线姬...
3.[期刊]
摘要: 咖啡酸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为研究咖啡酸对乳腺组织保护作用,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模型,模拟自然感染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探究咖啡酸对乳腺...
4.[期刊]
摘要: [目的]为阐明板齿鼠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在养鼠池内研究了夏季高温条件下板齿鼠的行为节律.[方法]一池一鼠,利用红外摄像监控系统自动记录板齿鼠在池内的各种...
5.[期刊]
摘要: 为了掌握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在山西省的分布现状,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11个地市的15个县(市、区)...
6.[期刊]
摘要: 荷斯坦网12月19日讯.据BODC了解,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服务局最近修改了2011年中国进口全脂奶粉数量的预测.从43万吨下调到35万吨。但尽管如...
7.[期刊]
摘要: 为全面掌握天祝县林草地啮齿动物区系组成,优势类群及优势种,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群落及其结构,优势种类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和损失估计,以及防治时期和防治指标等内容,...
8.[期刊]
摘要: 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服务局最近修改了2011年中国进口全脂奶粉数量的预测,从43万t下调到35万t。但尽管如此,仍然比2010年增长了7%。
9.[期刊]
摘要: 为阐明温度和光照对高山姬鼠产热能力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光照驯化条件下高山姬鼠的体重、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于高山姬鼠的体重...
10.[期刊]
摘要: 为确切掌握荒漠林区主要害鼠大沙鼠的活动、为害规律及其天敌活动规律,查明荒漠梭梭林枝条啮食危害的具体种类,用红外相机对新疆昌吉州辖区荒漠林害鼠及其天敌的活动进行...
11.[期刊]
摘要: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9-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毛鼠为当地常见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捕获总鼠数的...
12.[期刊]
摘要: 为丰富针毛鼠种群年龄鉴定方法,给其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胴体重法,利用2006-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和凯里市鼠情监测捕获的针毛鼠测量数据,研究其种群年龄...
13.[期刊]
摘要: 根据辽宁鼠情特点,在传统毒饵站灭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长度和口径、不同放置位置和密度进行对比试验,因地制宜地改进并创造不同类型的毒饵站及使用技术...
14.[期刊]
摘要: 对贵州省大方县1996 ~2012年采集的134只四川短尾鼩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体重最低为12.20 g,最高达48.00 g,平均体重为(...
15.[期刊]
摘要: Galectin⁃3 ( Gal⁃3) is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involved in many biological p...
16.[期刊]
摘要: 在湖南省长沙县、赫山区、辰溪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地,采用夹夜法开展了塑料捕鼠夹与传统铁板捕鼠夹捕鼠对比试验,对塑料捕鼠夹的捕鼠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塑料...
17.[期刊]
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长度变化
摘要: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了常氧条件下与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神经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鼢鼠...
18.[期刊]
摘要: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fulvescens were s...
19.[期刊]
摘要: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循化县天然林的健康生长.
20.[期刊]
气候变化对荒漠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分布格局的影响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影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子午沙鼠(Meriones mer...
1.[会议]
摘要: 从花都区捕获黄毛鼠进行了抗药性检测,并研究了黄毛鼠对抗凝血剂的回避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攻毒次数越多,一种毒饵连续使用时间越长,产生病态记忆的鼠群数量越大,害鼠...
2.[会议]
摘要: 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主要农田害鼠。该鼠体大而凶猛,对水稻、甘蔗、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同时还在河...
3.[会议]
摘要: 本文调查了桃子湖段东方田鼠在城市为害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协助长沙市疾病控制中心成功控制了防洪大堤的东方田鼠。
4.[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青浦区农田害鼠的系统监测,基本摸清了该区农田害鼠种类、鼠密度和发生消长规律,采取了“毒饵站”等农田鼠害防治措施。
5.[会议]
摘要: 本试验将雷公藤制剂应用于雄性布氏田鼠,以探讨其作为不育剂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雷公藤对更新率较快的组织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因此对睾丸生精细胞、卵巢的卵...
6.[会议]
摘要: 本文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研究对象,从抗性的遗传基础、抗性的生化基础、抗性的饮食基础三个方面论述了抗凝血类灭鼠剂抗性机制。
7.[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中山市农区鼠类的种类组成,通过分析农业害鼠的数量消长规律、黄毛鼠的繁育动态以及鼠害危害水稻、香蕉、蔬菜的规律,提出了鼠害持续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8.[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适生栖息地扩大、三峡蓄水影响洞庭湖水位、缺乏有效治理、天敌大量被捕杀等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的成因,提出加强鼠情监测、阻断迁移路线、化学灭鼠、人工...
9.[会议]
摘要: 2007年东方田鼠在洞庭湖暴发成灾,全国引起轰动.而相关媒体作过很多报道,具体原因也众说纷纭,本文以洞庭湖区对东方田鼠种群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
10.[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三峡地区实际,通过分析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鼠害发生的情况,介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高度重视鼠害治理工作,强化对群众灭鼠工作的服务指导,将生态灭鼠、物理灭...
11.[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关中西部黑线姬鼠发生规律,提出综合治理对策,指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从整个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依据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
12.[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陕西省农区鼠害发生概况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了鼠害趋重的原因,提出加强监测预防工作等中长期治理鼠害的对策。
13.[会议]
摘要: 鼠害预测预报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发布鼠害发生动态信息,应用生物数学预测鼠害发生程度,对于鼠害中长期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本文通过对1980-2...
14.[会议]
摘要: 以多种综合治理方法相结合,利用现有生物资源,通过设置栖架、鸟巢改善天敌生存捕食条件和投放C型肉毒素7种物理、生物等综合治理方法,以经济实用的方式有效地控制鼠类...
15.[会议]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季节性繁殖特征的纬度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 本研究根据其纬度分布广的特点,对春季和冬季哈尔滨和湛江两地褐家鼠的繁殖特征进行比较。指出,高纬度地区雄鼠季节间繁殖特征的差异很大,但冬季雌鼠的高雌激素和孕激素...
16.[会议]
摘要: 抗凝血灭鼠剂是目前控制鼠害的主要药物,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凝血剂灭鼠,导致鼠类的抗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困扰鼠防工作的开展.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鼠类抗药性的发生状况...
17.[会议]
摘要: 将雌性布氏田鼠分为4mg/kg、8mg/kg、16mg/kg、32mg/kg、64mg/kg剂量组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
18.[会议]
摘要: 在河北省万全县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长爪沙鼠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设置0(对照组)、2(Ⅰ组)、4(Ⅱ组)、6(Ⅲ组)、8(Ⅳ组)5个鼠密度组,测定了不同密度...
19.[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1996-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稻田、早地耕作区逐月高山姬鼠种群数量系统调查资料,探讨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预测模型,旨在制定一套适合高山姬鼠种群数量...
20.[会议]
摘要: 2005-2009年,江西省9个鼠情监测点5年共计布夹88966夹次,捕鼠3107只。其中,啮齿目鼠科3041只,占97.9%;食虫目鼩鼱科66只,占2.1%...
1.[学位]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尿液对幼鼠发育的影响
摘要: 本论文以实验室饲养的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性别及其不同发情状态下的成年布氏田鼠尿液对幼鼠的发育期影响,通过顶空固相萃取(SPME)结合气质连用(GC/...
2.[学位]
摘要: 镉是常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对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具有明显的毒性。可引起卵巢病理组织学改变,干扰排卵和受精过程,引起暂时性不育,还可能对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