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地质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298篇,会议文献有575篇,学位文献有723篇等,动力地质学的主要作者有李勇、朱筱敏、钟建华,动力地质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通过X射线衍射系统分析了杭州湾地区SE2孔全新世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结果显示研究层段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组成;伊利石结晶度较好,化学...
2.[期刊]
摘要: 辽东湾坳陷旅大xx构造沙河街组四段(Es^(4))发现良好油气显示,储层中孔段、低孔段交替出现,为查明其原因,为后续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在岩心、物性数据等资料基...
3.[期刊]
摘要: 海底扇是由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海底沉积体。其分类学和相模式研究表明,海底扇主要由海底水道、溢岸及朵叶体等沉积单元构成。然而古代和现代海底扇沉积均无法由单一的通用...
4.[期刊]
摘要: 湖泊碎屑岩沙坝因波浪和沿岸流的反复冲刷,成熟度较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前人在滩坝定...
5.[期刊]
摘要: 全球到处发育的隐爆角砾岩表明隐爆作用的普遍性,并标志着古地震的一种形成机制。隐爆角砾岩具有特殊的角砾形状和构造。地震地质资料表明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没有肉眼...
6.[期刊]
摘要: 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的研究是目前细粒沉积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纹层成因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影响湖盆细粒沉积物纹层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盐度、...
7.[期刊]
摘要: 黄土/古土壤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1.4 Ma以来的兰州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
8.[期刊]
摘要: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发育多个全新世泥质区,是研究古海洋和古气候的理想区域。本研究从现代沉积过程和全新世沉积记录的视角,对山东半岛近岸泥质区的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9.[期刊]
摘要: 波—流相互作用是复杂水动力条件下流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波—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流沉积是目前沉积学在流体相互作用这一领域研究较多的一种沉积类型。以已有的...
10.[期刊]
摘要: 受制于钻井资料少及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盆地白云主洼古近系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关系一直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制约着白云主洼深部地层的...
11.[期刊]
摘要: 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裂后沉降特征不同于陆内典型断陷盆地。研究表明,盆地裂后期发生了阶段性有序差异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1)渐新世早期(~33.9~2...
12.[期刊]
基于沉积成因地化元素指标的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辨识及其意义
摘要: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
13.[期刊]
摘要: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白垩系—下渐新统记录了华南大陆边缘从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的转换过程。基于盆地构造-地层、单井相、地震相等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南海中南部...
14.[期刊]
摘要: 大型海相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沉积动力复杂,其精细层序—沉积构型和演化规律是沉积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综合岩矿、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三维...
15.[期刊]
摘要: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沉积特征,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露头剖面、钻孔等,较为精细地研究了赛汉组岩性特征、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底板埋...
16.[期刊]
摘要: 鄱阳湖湖滨地区广泛分布着晚第四纪风沙沉积序列。在星子县沙岭沙山进行野外调查后选择蓼花剖面开展工作,测试了地质时代和粒度,对粒度结果使用端元分析模型进行研究,探...
17.[期刊]
摘要: 煤层的形成及煤层气资源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煤盆地的沉积环境及其古地理特征,聚煤盆地古地理环境的三维空间恢复对于研究煤层气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勘探靶区优选至关重...
18.[期刊]
摘要: 河流水系是改造地表地貌的主要外动力,其形态样式记录了造山带和高原的生长和演化。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周缘的河流剖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南缘、东南缘及东缘。相比而言,对于流...
19.[期刊]
扬子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在新元古代晚期(750~540 Ma)古板块再造:来自古地磁制约
摘要: 扬子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为探讨扬子板块在新元古代晚期的位置,综合前人发表过的古地磁数据,利用古地磁研...
20.[期刊]
岩体表层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规律:对岩石风化水分来源的指示意义
摘要: 水对岩石风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但人们对非露天岩石表层的水分来源一直认识不足。本文以我国北方云冈石窟的岩石壁面为例,利用频域反射技术开展了岩石浅表层含水率监测,...
1.[会议]
唐山地区古滦河冲积扇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来自PZK10孔的证据
摘要: 古滦河冲积扇在上新世就已经开始在唐山以西地区发育,且在早更新世时发育了2-3次规模较大的冲积扇。中更新世,冲积扇开始向东过渡,沉积物向上粒度整体变细,沉积相带...
2.[会议]
摘要: 冀北御道口盆地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衔接部位,多伦复背斜(Ⅲ)棋盘山中凹陷(Ⅳ)构造单元中.盆地平面形态似纺锤形,长40km,宽6-17km,面...
3.[会议]
摘要: 本文以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8、长9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铸体薄片等测试技术,以野外露头数据、岩心数据、测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对鄂...
4.[会议]
摘要: 龙首山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河西走廊北侧,气候环境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主要岩性为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在花岗岩出露区发育有大量的风化洞穴,通常认为这些风化穴洞是...
5.[会议]
摘要: 矿物溶解是风化的核心反应,且对不同尺度的地表地球化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以来,对矿物溶解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水-岩界面地球化学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广为...
6.[会议]
摘要: 黄龙以其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蜚声中外.由于黄龙地处高寒地区,其独特的钙华沉积方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其中生物作用至关重要.为探究黄龙水中独...
7.[会议]
摘要: 前人提出构造抬升导致硅酸盐风化加强,从而影响全球长尺度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在以硅酸盐岩为主的造山带,碳酸盐风化依旧主导着河流溶质通量,...
8.[会议]
摘要: 研究指出,构造活跃区的滑坡风化可能是化学风化速率与物理剥蚀速率相耦合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在构造活跃的龙门山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流域铀同位素研究工作,同时结合流域滑坡...
9.[会议]
高剥蚀区滑坡风化的234U/238U与87Sr/86Sr响应
摘要: 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假说(Raymo和Ruddiman,1992)认为,高原抬升通过增加物理剥蚀和季风降水,加速硅酸盐风化,从而吸收CO2引起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
10.[会议]
摘要: 新生代全球变冷和大陆风化的增强表明,构造抬升很可能是驱动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然而,高剥蚀地区河流中存在大量的未风化的破碎岩石,表明在动力学控制化学风化的...
11.[会议]
摘要: 本研究依托“中国大陆架钻探计划”获得的南黄海CSDP-2孔,首次系统分析了上新世以来该地区陆架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黏土粒级Sr-Nd-Li同位素...
12.[会议]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地层新进展及其对亚洲干旱-季风系统演化和风化剥蚀记录的控制
摘要: 基于精确古地磁年代限定的黏土矿物记录揭示了早新生代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长期减弱和气候干旱化过程,显示了全球气候影响下区域风化响应。基于新发现剖面古地磁年代学限定...
13.[会议]
摘要: 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和临夏盆地两个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和六盘山以东朝那红黏土-黄土剖面开展了黏土矿物研究。这三个地区黏土矿物组合均以伊蒙混层、伊利石、...
14.[会议]
硅酸盐风化速率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九华山花岗岩小流域一个水文年的研究
摘要: 地球表面的岩石风化是表生地球化学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定量理解气候与化学风化之间的反馈机制对于过去和现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重要.地球历史上特别是显生宙一些较大的大...
15.[会议]
始新世青藏高原北部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及其构造、气候意义:以柴达木的古风化剖面为例
摘要: 风化作用是地表生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是陆表地貌演化的刻画者,作为陆-海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节拍器,在地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
16.[会议]
摘要: 白垩纪—古近纪特提斯海多期次海侵—海退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地质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晚白垩世海水自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莱依海峡入侵至盆地西南地区,古新世初期海侵范围扩...
17.[会议]
摘要: 通过岩石沉积构造组合判断其形成环境,属于反演过程,正确与否取决于岩石沉积构造组合—沉积环境关系的建立是否合理.由于沉积环境标志的确立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多解性...
18.[会议]
摘要: 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和吉兰丹河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
19.[会议]
摘要: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中段平台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E1+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以及沉积成...
20.[会议]
摘要: 崩岗是南方最严重的侵蚀类型,通过分析了崩岗侵蚀空间上的分布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亚热带湿润地带,在地区上主要集中分布在花岗岩母质区,垂直...
1.[学位]
摘要: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第六大沙漠,因气候极端干旱,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展了专门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是我国最后一个也是最晚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沙漠。截至...
2.[学位]
摘要: 安阳冲洪积扇含水层位于河南省北部,其地下水资源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发展节奏的加快,当地重要企业对地下水的开采规模不断增强,不断改变...
3.[学位]
摘要: 丹霞盆地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的仁化县内,是在华南伸展构造背景下发育的一个近菱形状陆相断陷盆地。丹霞盆地红层出露完好,且广泛发育古土壤,是研究白垩纪古沉积环境...
4.[学位]
摘要: 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的湖相沉积地层主要出露于中国辽西地区。其中,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湖相沉积地层因盛产带羽毛的恐龙、早期被子植物等热河生物群珍稀化石而举世闻...
5.[学位]
安徽滁州新元古代陡山沱组(黄墟组)地层时代、沉积环境与物源区分析
摘要: 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古气候古环境以及构造背景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上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中国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突破,更是引...
6.[学位]
摘要: 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副特提斯海退缩、新生代全球降温等重大地质-气候事件的具体联系一直是国内外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多集中于中国黄土...
7.[学位]
山西公海过去15 ka的湖泊沉积物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摘要: 近10多年来,利用湖泊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brGDGTs)的甲基化度指标(MBT,MBT'5ME,MBT'6ME)和环化度指标(CBT,CBT'),重建过...
8.[学位]
摘要: 近几年,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发现优质储层,并有部分井获得工业气流,取得重大突破。四川盆地二叠纪由于其独特的古地理格局,前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
9.[学位]
摘要: 尼玛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区内出露大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地层——木嘎岗日群。区内木嘎岗日群地层可以划分为无序的中央隆起构造混杂岩带与有序的西部碎屑岩带...
10.[学位]
摘要: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和西南部边缘直罗组的可地浸砂岩铀矿勘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近,在演武地区西部镇369井区发现了工业油流,显示出直罗组较好的油气资源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