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艺海 >早期国内和声学教材之对比

早期国内和声学教材之对比

     

摘要

和声作为作曲技术理论传统四大件的课程之一,是传入最早、教材最多、适应面最广的课程,是任何一个音乐生所需要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声在中国的教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大量的作曲理论家在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和声学,从社会背景角度我们可以将有史以来的和声学教材分为:1949年之前的引入阶段,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探索研究阶段,以及改革开放后至今融合发展三个阶段。但不同时期的和声学教材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差异。表面体现在引入的地区或作曲家、和弦的名称以及章节分类等内容上;实则表现在理论体系的差异、编排教材的逻辑等内容上。本文抽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内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五本和声学教材:高寿田《和声学》、萧友梅《和声学》、吴梦非《和声学大纲》、普劳特《和声学理论与实用》(贺绿汀译)以及邱望湘《和声学初步》进行比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