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扬子江评论 >《活着》三个版本的构成与意义生成

《活着》三个版本的构成与意义生成

     

摘要

余华《活着》能以其人物和叙事结构并不复杂、且仅十二万余字的小长篇,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部经典长篇小说之一,确实非同寻常。自1992年出版以来,除了普通读者给予它广泛的关注外,学界的评论也是数以百计a,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已研究透彻的作品,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有待深入探讨:(1)小说《活着》采取的是双层叙述模式,但作为第一叙述者“我”(歌谣采集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与主人公福贵对话构成的插叙文本,究竟有何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学界的研究是缺失的,而这恰恰关系到整个作品的叙事节奏和对“活着”言外之意(哲学意蕴)的把握。

著录项

  • 来源
    《扬子江评论》|2020年第1期|47-57|共11页
  • 作者

    蒋济永;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