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利益补偿机制

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利益补偿机制

         

摘要

湄公河流域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门户,核算流域各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利益补偿量,对建立各国资源利用与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流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湄公河流域1995—2015年的ESV和生态盈余(或赤字)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估,结合流域各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量化分析,初步建立了各国ESV与实际生态补偿量的转化关系,并对"生态消费型"国家在现状年(2015年)的实际生态补偿量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1)湄公河流域ESV由1995年的1289.76亿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1259.21亿美元,各国ESV从大到小依次为: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各国林地ESV的比例最大(>60.0%),水域和湿地ESV比例的增幅最快,近20 a增加了4.5%.2)1995-2015年间,流域境内的缅甸、老挝两国为生态盈余状态,其他3国为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水平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泰国、越南两国对全流域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贡献比例高达80.1%.3)流域上游的缅甸、老挝两国为"生态输出型"国家,下游的3个国家为"生态消费型"国家,其中泰国、越南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且生态补偿优先级系数(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更低(分别为0.05和0.09),均低于其他3个湄公河流域国家(缅甸:2.67,老挝:1.16,柬埔寨:0.55),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4)结合流域各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初步确定下游"生态消费型"国家应支付实际生态补偿合计680.63亿美元,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分别支付507.73、167.61和5.29亿美元.该研究结果可为湄公河流域资源管理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其他跨境流域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第13期|280-290|共11页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环境地理学;
  • 关键词

    生态;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利益补偿; 湄公河流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