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大气科学学报 >长江流域梅雨锋强暴雨外场试验苏州观测点简讯

长江流域梅雨锋强暴雨外场试验苏州观测点简讯

     

摘要

2001年6月20日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外场科学试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2001年和2002年6-7月进行"长江流域梅雨锋强暴雨外场试验".苏州地区作为强化观测区参加了本次外场试验.这次试验除有国内10多家气象科研院所专家外还有日本的一些气象专家参加.rn今年试验的时间为2001年6月10日至7月20日.目标是:形成含有中尺度暴雨三维结构气象信息的气象数据库;继而研制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的四维同化理论处理多种气象资料的数值预报模式.rn这次试验国家作了巨大投入并采用先进的监测工具,包括"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2架无人驾驶遥测飞机、3个闪电记录仪、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8部多普勒雷达和8个GPS站等,形成了地面、高空和太空的综合观测系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六省一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和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参加试验.试验的区域包括3个层次,即一个大尺度观测区,长江中游和下游两个观测区和三个强化观测区.苏州地区就属于其中的一个强化观测区.rn苏州地区处于长江下游梅雨影响区,这一带的降水系统沿梅雨锋东移后往往影响日本.因此日方把观测重点设在苏州.由日本地球观测研究所的耿骠博士主持工作.日本科学家在苏州的吴中区、东山和昆山周庄布设3部多普勒天气雷达,与我国4部多普勒雷达在长江中下游构成双多普勒雷达或三多普勒雷达观测系统,从而获取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资料.rn作为总指挥部,位于苏州吴中区气象台的观测台安装了雨强计和1部微波降水雷达,前者用于观测降水量的分布,观测的最短时间间隔为60s,后者主要用于测量降水时水滴的大小和分布.苏州各观测站都布设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自动气象站,用于测定风力、温度、湿度、气压、辐射强度,观测的最短时间间隔为30s.rn日方还布置了2个多普勒雷达测向接受天线系统,并在东山气象站安装了1台锋廊线仪用于探测距地面4~10km范围内的风向、风速和温度,通过经地面到高空的空气变化,研究降水的形成.日方布置的总价值达数千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为野外科考提供了强有力支持.rn一般年份梅雨期大约20~30d,今年入夏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而北方冷空气势力一直较弱,使得梅雨带在苏州仅持续了11d就北抬.在此次试验中取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如今年梅雨季节多雷雨,在苏州的几次降水过程中,空中充斥着反时针旋转的气旋等.中日科学家初步分析了今年梅雨季节多暴雨的原因,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明年进一步观测和分析.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资料通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