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风》 >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

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

         

摘要

<正>“教会大学曾经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差会以教会大学“作为传教媒介”的初衷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于:基于对“本源文化”(original cultur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不同理解,以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为代表的早期教会大学选择了全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首先体现于作为不同授课语言的汉语或者英语。齐鲁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分别选择的授课语言,既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传教观念,也引伸出一些悖论式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理解,而不是理解语言”,那么追溯当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著录项

  • 来源
    《天风》 |2007年第5期|36-38|共3页
  • 作者

    杨慧林;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高等教育史;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