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系统医学》 >药物混合调配技术对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情况分析

药物混合调配技术对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在PIVAS的药物集中混合调配过程中容易发生微粒污染的相关环节,规范药物混合调配的无菌操作技术,达到预防或减少微粒污染的目的.方法 2018年1—6月针对不同配伍的药品及溶媒,通过对照实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3个/mL、0.3个/mL;对于5%葡萄糖注射液,≥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0.6个/mL、0.1个/mL.维生素C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玻璃安瓿切割1/4周产生的微粒数最少,≥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5.82个/mL、0.55个/mL,不切割产生的微粒数最多,≥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7.21个/mL、1.1个/mL.维生素C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选用溶药针头规格1.2 mm产生的微粒数(≥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3.75个/mL、0.32个/mL)比1.6 mm的(≥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5.82个/mL、0.55个/mL)要少.维生素C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注射器使用45°斜形方式穿刺进入溶媒产生的微粒(≥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2.51个/mL、0.05个/mL)比垂直方式进入的微粒数(≥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3.75个/mL、0.32个/mL)要少.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与溶媒预溶后,注射器穿刺1次产生的微粒数(≥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9.67个/mL、0.94个/mL)明显比穿刺2次的微粒数(≥10μm、≥25μm的微粒数是15.41个/mL、1.89个/mL)少.结论 选择最合适的器材,规范的药物混合调配技术,能够达到预防或减少微粒的污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

著录项

  • 来源
    《系统医学》 |2020年第20期|140-143|共4页
  •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大理 671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药事组织;
  • 关键词

    药物混合调配技术; 不溶性微粒; 控制; 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