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交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燕期平均日照时效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气象要素对盆东平行岭谷区(Ⅳ)的影响较小.由此说明,影响四川盆地水稻空壳率的主要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影响秕谷率的主要生育期为灌浆乳燕期,影响千粒重的时期主要为拔节孕穗期;干旱对盆南丘陵区(Ⅲ)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大,与气候变暖相应的高温危害对四川盆地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