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南文化》 >“文物”的变迁

“文物”的变迁

         

摘要

现代“文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籍中的“文物”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内涵,最初是指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传统礼乐文明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后来在有些语境下也包含了典章制度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时还指文明或文化.现代“文物”的概念在古代则用“古器物”、“古物”、“骨董”、“古玩”等名辞来表述;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件一般用“古物”来表述,涵盖了一切有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物.民国时期重新使用的“文物”一词,与今日之“文物”有相通之处,奠定了现代“文物”内涵的基础.1950年后,“文物”成为正式的官方表述名称,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切有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