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玉米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养分的影响

玉米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养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套作种植条件下,玉米不同行距配置对大豆生物量、根系伤流及其养分的影响,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合理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中大豆为研究对象,固定玉米和大豆带宽200 cm,设置3个玉米窄行处理,分别是A1(20 cm+180 cm;窄行20 cm,宽行180 cm)、A2 (40 cm+160 cm)和A3 (60 cm+140 cm).两行大豆种植于玉米宽行中,行距40 cm;净作大豆为对照,行距70 cm,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大豆第三节龄期(V3)、第五节龄期(V5)与盛花期(R2)分析玉米不同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根系生物量、氮磷钾的积累、伤流强度及伤流液组分的影响.[结果]套作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系氮磷钾养分积累随着玉米窄行行距的增加而降低,且显著低于净作对照(P<0.05).根系伤流强度在各处理下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增加,同一生育时期伤流强度从A1到A3逐渐降低,但A1和A2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 A1处理下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在V3、V5及R2期比净作处理平均低27.69%、26.11%和23.23%.除V5期大豆根系伤流组分铵态氮含量低于V3和R2期外,硝态氮、全磷、全钾、可溶性糖含量随大豆生育时期推进逐渐增加,且均低于净作对照.通过相关分析,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与根系养分积累量、伤流强度及组分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中,行距配置的差异性导致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系伤流强度的变化而影响根系养分的吸收和物质的转运.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16年第20期|4056-4064|共9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作; 生物量; 根系伤流; 养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