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盐业史研究》 >“五通桥”地名考

“五通桥”地名考

         

摘要

五通桥地名的演变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以前为东沮津,宋朝至清雍正时期叫四望关,清乾隆后叫五通桥。 五通桥的得名众说纷纭:诸如“五通庙”与“老桥”相结合的庙桥说;横跨在茫溪、涌斯江上的五座灯笼架子桥“明五栋”说;“过桥不见桥,泛舟河中瞧”的“暗五洞”说;以及两河口的“五通老桥”说等等。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永通(今井研王村乡)盐井干涸,产量无多,日益衰落。清乾隆九年(公元1754年)井灶逐渐移至红豆坡、辉山井一带,至红豆坡骡子坎(今老井坡)开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