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荣宝斋》 >清代馆阁体与抄稿本写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身份之关系

清代馆阁体与抄稿本写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身份之关系

         

摘要

藏书爱好者在谈及清代抄稿本的书法时,最常用到或听到的说法是:精美的馆阁体。清代刻本书中有一种"精刻本",又称"软体字"写刻本。文献学家黄永年曾指出,并不是所有写刻本的字体都是"软"的。只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去区分这一点。写刻、精刻、软体字,如今似乎已经被画上了等号。甚至,他们和馆阁体之间也被直接联系了起来。好像只要是"好看"的清代楷书,无论是刻的还是写的,都成了"馆阁体"。如清咸丰刻本《玉洤词》,被藏书名家认为是"馆阁体小楷"精写刻本,实则它与馆阁体是两回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