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posterior corneal astigmatism,PA)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174例(190眼),分为角膜前表面散光(anterior corneal astigmatism,AA)组:顺规散光组67例(75眼)、逆规散光组77例(80眼)、斜轴散光组32例(35眼)及总AA组174例(190眼);PA组:顺规散光组23例(23眼)、逆规散光组138例(149眼)、斜轴散光组18例(18眼)及总PA组174例(190眼)。术前通过Pentacam测得患者的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水平直径(white-to-white,WTW),通过IOL Master测量患者的眼轴(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Bland-Altman分析模拟角膜散光值(simulated keratometry,SimK)与总角膜散光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AA与PA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其他眼内生物参数与PA的相关性。结果角膜SimK与总角膜散光的散光值及轴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逆规性PA与WTW有弱的负相关,而PA与AL、ACD、CCT等参数没有相关性,且数值大小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