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唯实》 >你往何处去--游民、游民意识与中国社会

你往何处去--游民、游民意识与中国社会

         

摘要

cqvip:一、游民与游民意识游民即游食之民,指既无恒产又无居所的流动之民。游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中:"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严寄湘在《救荒六十策》中将游民定义为"不农、不商、不工、不庸者"。王学泰的《燕谭集》指出,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由士农工商四民组成。

著录项

  • 来源
    《唯实》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 作者

    周倩倩;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