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摘要

研究地点位于广东、湖南和湖北三省的华南双季稻分布区,纬度跨度为 22.84°~32.51°N 之间.沿纬度每 30~50km间距取样,一共为26个样点,每个样点包含 3~5个样品(稻田内、稻田外和附近地表或次生林表土样).本研究采用了孢粉分析方法,在镜下共鉴定77种孢粉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稻田耕土表层的禾本科花粉含量为36% ~88% ,其中水稻型花粉含量为 30%~84% ,平均含量为57.41% .而稻田外旱地样品禾本科总量降至26% ~77%之间,而水稻型花粉平均值降低至38.52% .稻田内外样品和尘土花粉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人类强烈干扰的双季稻耕作区,禾本科含量达到36%以上时,很可能表明与稻作农业发展有关.上述表土孢粉结果为地层孢粉分析寻找农业和人类活动的证据提供了新的数据. 番禺万顷沙钻孔孢粉研究表明,禾本科花粉在历史上出现一个快速增加的突变(从约10%增加至50% ),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开始于秦朝,可能与当地人口快速增加和中原地区农耕技术的引入有关.而香港壕涌西区考古遗址地层的孢粉分析揭示出该地点的土地利用是从明清才开始作为耕地使用,而更早的唐宋时期并非原地种植水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