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中国亚热带5种林型的碳库组分偶联关系及固碳潜力

中国亚热带5种林型的碳库组分偶联关系及固碳潜力

         

摘要

中国亚热带森林对亚热带地区乃至中国的碳收支和碳平衡具有十分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亚热带地区5种主要林型(杉木林、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阔叶速生人工林和针阔混交林)生物量的文献资料,采用关联矩阵法分析了亚热带5种林型树干、树枝、树叶、乔木层地上部分、乔木层地下部分、乔木层总碳库、林下植被碳库(包括灌木层和草本层)、死生物量碳库(包括枯立木、枯倒木、枯枝和凋落物)8个碳库间的偶联关系,利用回归方程研究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死生物量碳密度与立木蓄积量的关系,通过Logistic曲线探讨5种林型乔木层的最大碳密度.结果表明:1)5种林型生态系统碳库组分的碳密度和分配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但均呈现乔木层>死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2)5种林型树干、乔木层地上部分、乔木层地下部分、乔木层总碳库的碳密度之间关联性极为显著(p<0.001),它们与死生物量碳密度的关联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碳密度与其他碳库组分碳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其他4种林型的林下植被碳密度均与树干、乔木层地上部分、乔木层地下部分、乔木层总碳库、死生物量的碳密度显著相关(p<0.05);3)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碳密度与立木蓄积量相关性不显著,其他4种林型的乔木层总碳密度、林下植被碳密度、死生物量碳密度与立木蓄积量的回归曲线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5种林型乔木层的碳密度与林龄的关系符合Logistic曲线(p<0.0001),碳密度最大值分别为194.43Mg/hm2,110.62Mg/hm2,260.42Mg/hm2,175.52Mg/hm2和157.20Mg/hm2,它们可视为亚热带5种林型乔木层固碳潜力的参考水平.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纪研究》 |2014年第4期|777-787|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平顶山4670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态系统生态学;
  • 关键词

    乔木层; 林下植被; 死生物量; 关联分析; 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