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青海社会科学 >'隐贤而桓贱'再评价——心理史学视域下的考察

'隐贤而桓贱'再评价——心理史学视域下的考察

     

摘要

鲁隐公执政末年,本想将君位让给其弟的隐公,竟然先被其弟鲁桓公所弑,后世多以"隐贤而桓贱"盖棺定论.从心理史学的视角看,青年隐公曾战败狐壤、受辱于郑国,又曾隐忍其父惠公夺妻之事,这类遭遇造成了他青春期及成年早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导致了其性格的软弱,终于招致了"钟巫之祸".由此,隐公难称为"贤".而在"庶兄"执政强大压力下,自幼父母双亡的桓公,在青春期叛逆的年龄受到权臣的挑唆,即使做出了弑君之举,亦有情可原.通过心理史学的分析可知,"隐桓鼎革"之事不能仅以"隐贤而桓贱"来进行道德评价,更应从历史人物性格与时代命运入手,进行历史学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