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 >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1959~2015)

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1959~2015)

             

摘要

基于渤海1959~2015年间的网采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物种组成、丰度、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长期变化.50余年来,共记录浮游植物77属170种,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优势种组成出现明显的格局转换,20世纪以角毛藻(Chaetoceros)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等中心硅藻为主,进入21世纪后,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海线藻(Thalassionema)以及甲藻中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角藻(Tripos)开始形成绝对优势;历次调查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在(8.33~472)×104 cells/m3之间,硅藻占到了65.3%~99.8%;丰度和多样性水平在20世纪逐渐降低,进入21世纪分别有1.5倍和15.0%的回升.渤海N/P比的长期持续升高,导致群落结构由硅藻主导演替到硅、甲藻共同控制,21世纪甲、硅藻比的平均水平较20世纪升高了2.82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饵料基础的年代际变动,影响到关键资源生物的早期补充过程,本研究为探讨渤海主要渔业种群对环境长期变化的适应性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年第4期|9-18|共10页
  • 作者

    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

  • 作者单位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资源学 ;
  • 关键词

    浮游植物 ; 群落结构 ; 长期变化 ; 渤海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