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众文艺 》 >在场的意义——刘小东艺术创作的在场性研究

在场的意义——刘小东艺术创作的在场性研究

摘要

"在场性"是艺术批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语汇,当今艺术创作也越来越注重艺术作品中形式语言的在场营造。海德格尔在其哲学体系里谈道,"存在"即为"在场"之意。"在场"是将事物直接呈现在眼前,是"面向事物本身",只有"澄明"才能使"在场性"本身的"在场"得以实现[1]。基于海德格尔哲学关于"存在"的内核概念,对于存在意义的不断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环境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语境,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的解读中,此在的在场至关重要。从事艺术创作需要有强烈的创作动机,这种动机与自我意识相关,也同外界事物对自身的刺激密不可分,当内心受到外界感触后所产生的表达欲被转化到创作中时,最重要的就体现在艺术家的在场体验之上,这种场域是艺术家的私享经历,是其他创作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文章以在场性问题为切入点,将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小东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通过挖掘其艺术创作中"在场性"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确定了在场性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把握归纳了刘小东艺术创作的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强化了艺术创作中的肉身经验,带来从创作到展示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