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麻醉安全与质控》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术后近期镇痛及临床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择期行单侧DAA下THA患者139例,随机分为髂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n=45)、FICB组(F组,n=46)、对照组(C组,n=48).L、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L组实施后路腰丛阻滞,F组实施FICB,2组患者均予以0.375%罗哌卡因30~40 mL;C组直接予以全麻诱导.三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侧卧位下行DAA下THA.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予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术后镇痛,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功能康复及影像学Harris评分、WOMAC评分以及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均有效随访1个月.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麻醉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手术30 min(T3)、HR在拔管后(T4),L、F组明显低于C组(P<0.05);L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L、F组术后24 h静息时,术后24 h、48 h、1个月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个月,L、F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WOMAC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FICB应用于侧卧位DAA下THA,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急、慢性疼痛,结合良好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FICB应用于此类微创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基本等同于后路腰丛阻滞,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著录项

  • 来源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230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入路; 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