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肿瘤影像学》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分析与诊断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分析与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提高对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并分析2002年7月-2015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10例行盆腔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行盆腔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回顾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患者中女性10例,男性4例。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9~50 mm,表现为主体位于膀胱壁内的、向膀胱腔内或外生长的肿物,分别位于膀胱前壁(1例)、后壁(1例)、左侧壁(4例)、右侧壁(4例)、顶壁(1例)和下壁(3例)。14例中2例为恶性,其中1例肿瘤侵犯同侧髂内动脉分支,1例术后20个月发生左侧盆腔淋巴结及肺内转移。14例中12例为功能性膀胱副神经节瘤,24 h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不同程度升高,其中9例有典型临床表现(排尿时伴发阵发性高血压),3例出现高血压;2例非功能性膀胱副神经节瘤无明显临床症状。10例CT平扫结果显示为均匀等密度,无囊变或出血、钙化,增强扫描后2例明显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较大肿瘤边缘可见显著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轻度降低。MRI图像上,4例肿瘤T1WI呈较均匀高信号,T2WI高信号,1例较大肿瘤可见出血。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DWI示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为低信号。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