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基于PPARγ/AMPK/NF-κB信号通路研究对羟基苯甲醛对TNBS诱导的小鼠克罗恩病的治疗作用

基于PPARγ/AMPK/NF-κB信号通路研究对羟基苯甲醛对TNBS诱导的小鼠克罗恩病的治疗作用

         

摘要

研究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HD)对小鼠实验性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用50%的乙醇溶液(含有2.5 mg的TNBS)灌肠制备小鼠CD模型和10 ng/mL的TNF-α诱导Caco-2细胞炎症模型;每天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并测量结肠长度;利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利用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测定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利用ELISA试剂盒和qPCR测定结肠和Caco-2细胞中促炎因子(IL-6、IL-1β、TNF-α)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另外还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和Caco-2细胞中p-NF-κB p65、p-AMPK和PPARγ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腹泻和血便,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HD高剂量组(40 mg/kg)和中剂量组(20 mg/kg)均能显著增加CD小鼠体重、降低小鼠DAI评分,改善结肠组织形态,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力,其中HD(40 mg/kg)的作用效果最强;HD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显著抑制CD小鼠肠道和Caco-2细胞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过表达,但对IL-1β的表达无影响;另外,HD抑制p-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同时还可以促进p-AMPK和PPARγ的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HD对克罗恩病具有改善作用且以40 mg/kg剂量组和30μmol/L浓度组为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调控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