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白藜芦醇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缓解三硝基丙酸诱导的亨廷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白藜芦醇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缓解三硝基丙酸诱导的亨廷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以三硝基丙酸诱导亨廷顿病模型为切入点,从记忆功能、平衡协调能力、脑组织的生化指标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等多角度探讨白藜芦醇缓解亨廷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3月龄无特定病原体级ICR小鼠,体重18~22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丙酸诱导亨廷顿病模型,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mg/kg白藜芦醇灌胃,1次/d。连续灌胃14d后检测各组小鼠记忆功能、平衡协调能力、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酶表达水平、AMPK和PGC-1α阳性表达情况及脑组织中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第三象限显著低于第一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掉落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掉落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GPx、SOD和Na^(+)-K^(+)-ATP酶的活力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脑组织中GPx、SOD和Na^(+)-K^(+)-ATPase酶的活力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AMPK和PGC-1α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剂量组中AMPK和PGC-1α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改变AMPK/PGC-1α信号通路蛋白,进而调节小鼠脑组织中SOD、GPx和Na^(+)-K^(+)-ATPase酶活性,有效地改善亨廷顿病的发生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